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夢參老和尚:楞嚴經▪P11

  ..續本文上一頁這個門。就是你明白之後,你得修。怎麼樣修?就從這個門進入,這叫定門。這是如來給阿難說的無上乘,妙修行路。所以妙修行路就叫妙莊嚴路,就是這個含義。

  阿難頂禮,伏受如來,大慈心中流出的法旨。阿難承佛的教敕之後,頂禮佛,就是謝謝的意思,佛能給我說這樣法,這個法是從佛的大慈大悲心流露出來的。

  【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同也),當初發心,于我法中,見何勝相,頓舍世間,深重恩愛?】

  在阿難啓請最初方便之中,佛來問他:那你最初爲什麼能夠割斷世間的恩愛,舍掉世間的榮華富貴,來跟我出家?佛跟阿難說我跟你同氣,情均天倫,像父子一樣。因爲阿難是佛的堂弟,雖然不是他親弟弟,等于親弟弟一樣的,所以情均天倫就是這個意思,等于兄弟關系。在你最初發心,在我法中,你見什麼勝相?才讓你生起這個出家的心,頓舍世間,割斷恩愛?這個就是問阿難,最初向佛請求方便的心。佛跟他先談談過去世間的情況!這個屬于世間情懷。與我同氣。因爲阿難跟佛的祖父叫師子頰王,師子頰王生了四個兒子,長子就是佛的父親,淨飯王、白飯王,斛飯王,甘露飯王,敘佛家庭的曆史。淨飯王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佛(世尊),和佛一個弟弟阿難陀,那是佛的親弟弟阿難陀。經上在阿羅漢當中有阿難陀,那是佛的親弟弟。白飯王也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提婆達多,一個是阿難。斛飯王飯王生了摩诃男及阿那律。都出家的,都是阿羅漢了。甘露飯王生了馬勝、小賢,還生了一個女兒叫甘露味。四王八子一女,四個飯王生了八個兒子,阿難爲佛的堂弟。同一氣分就是同一氣脈,都是一個祖宗,所以叫同氣。我們世間上說父子、兄弟就是天倫,情均天倫。在你最初發心的時候,見著什麼形相?爲什麼發起殊勝心?把世間舍掉,恩愛都舍離了?這是佛問阿難出家的原因。

  【阿難白佛:我見如來叁十二相,勝妙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琉璃。】

  我發心的時候,就是看你相貌長得太好了,有叁十二個殊勝相,妙絕人間,因爲我也想得到這種相;你的形體像琉璃一樣的,我也想得到如是美妙。這有很多的解釋,這段文字,是形容詞。菩薩、聲聞、緣覺都有勝相,每個成道者都有勝相,但是勝相不等,不一樣的。世間上轉輪聖王也有殊勝形相,帝釋天(就是咱們說玉皇大帝)也有殊勝形相,梵王天各個都不同。但是佛的叁十二相,這是化身的相。這個報身佛阿難他還沒見到,與會大衆也沒說。因此這叁十二相是佛的化身。

  【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何以故?欲氣麤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落。】

  我因爲看到佛的相貌,我常時自己這樣想,這個相不是貪愛所生的,什麼緣故?欲氣麤濁,男女之間的欲氣麤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落。我因爲感覺世間男女所生的不清淨,像佛這種勝淨妙明,紫金光聚,不是世間,所以我就渴仰。就是佛的化身叁十二相,也是戒、定、慧所熏修成的,不是凡夫五欲境界所生成的,不是愛欲所生成的。因此我感覺這個微妙,我才跟佛出家。那是見著佛的相好而發心,所謂見相發心。阿難說他出家很簡單,就是見佛的相好,厭惡世間的一切相,因此而發心出家的。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佛對阿難尊者說你現在很好了,能知道你病的根源了,可以施教,現在我可以跟你說了,善哉阿難!不止是阿難,所有與會的大衆,你們都應當知道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一切衆生,從無始以來,生死相續。皆因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常住真心,真心是常住的。而且這個心,就是性體,性淨明體。不會去用真心,而用的是妄想,這個妄想卻不是真實的,所以輪轉。一切衆生,當然這都是指凡夫說的,這一切凡夫,乃至于權乘菩薩和小乘,二乘人,他們從無始以來都是在妄動。妄動是指著無明來說的,起惑造業,依業受報,在他所受的這個果報的身,仍然在起惑造業,又依業來受報,就這麼的輪轉,生死不歇。這是什麼原因呢?迷了,由于迷故,所以生死不休。因此衆生從無始以來就是這個樣子的,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常住真心。這個真心它的性是清淨的,明體就是把這個真的弄明白了,就落于生滅了,但你那常住真心是不生不滅的,是從來都沒有失掉過的,我們每一個衆生、每一個人;不止人,乃至一個螞蟻、一個蚊子都是這樣的。我們要懂得這個真是和我們講華嚴經時一真法界的那個真是一樣的,它是永遠的不生不滅。咱們講華嚴經的時候講法界一相,既不虛僞,也不虛妄,那個才叫真心。性淨,就是說我們本來常住的那個心性,跟佛的佛性,跟衆生的心性,是沒有差別的,是平等的,都是真實存在的,不是虛僞的,這就叫真心。性淨跟性明有什麼差別?清淨無染這叫淨,不假洗滌而後淨。不是它不幹淨了,洗了之後就清淨了,不是這樣子的,原本它就是清淨的。明,這個性從古以來永遠都是靈明不昧的,不是因爲修證了才明的,它是永遠常明的,這就叫性淨性明。這個性淨明體,是指本性的性體來說的。

  因爲把這個真心給迷了,所用的全是妄想。妄想就是現在我們所執著的這個意識心,也就是妄心。這個妄心是因緣而起的,跟真是不同的。因這個妄想的緣故,所以說一切衆生,生死相續。這個問題也是指著阿難說的,不知道你常住的真心,性淨明體,你所用的全是妄想,但是這個妄想不是真實的,所以才流轉。這個妄想是指著根本來說的,不是現在我們這個思想,是指無明,是指一切妄的根本。是一切衆生迷了他真正的法性之後,所起的那個妄想心。例如我們出家的時候,你世間虛妄的愛沒有了,但是你産生一個愛,這個愛跟那個愛是沒有差別的。例如說你對叁寶的愛算不算愛?你這時候不是真心的,你所用都是妄心,妄想一切就是根本的妄念,這個根本就是生死的根本。所以佛說你用色相來見我,用音聲來求我,是你在行邪道,是不能見到我的。這就是說你用的都是一顆妄心,不是真心,那怎麼能見到我呢。阿難見佛的時候,是看見佛的叁十二相,是從色相上而見佛的,愛如來是愛如來的色相,這有貪愛之心。你要想成就菩提,成就佛果,那你先得明白你性淨妙明的真體。所以佛跟阿難說,你想要求得無上的菩提,你得先發掘明了你的心性。

  【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酬我所問。】

  以下的問答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想開悟,就在這最初的一段經文中的話。可不要用妄想心去琢磨,用妄想心琢磨是不能開悟的。佛對阿難說,你要想研求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這裏頭不能有一點虛假。酬我所問,酬,就是我問你,你就如是答。你不是想追求無上菩提嗎?想研究無上菩提嗎?所以要想明白無上菩提,你必須得真實,要是有虛假你就研究不出來的。在我們學佛的當中,很多都是假情假意,都是那個妄想心,都是那個識,不是真心的。你要想開發,明你的心性,你就應當如實的酬答我所問的問題。佛就說,我問你什麼,你就直心的回答我,不能有彎曲心。因爲衆生他這個思想妄想分別在染和淨中,這些法都是依它而起的,不是真實的。這就是凡夫的情感,也是生死的根本。所以佛就對阿難說,要把這個思想妄想取消,不能隱諱,更不能說假話。佛的含義是叫他直心正念真如。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

  直心是什麼樣子?直心是道場,沒有一點虛僞的。佛跟阿難說,十方諸佛都是從直心而入道的,同一道出離生死。心跟言,言跟心一定是一致相。但是我們回顧一下,我們所有的言行都是不一致的,這一點我很有體會。我們所有的道友,所有見我的,跟我說的話,全都是假話。不論出家的在家的,都想見見老和尚,問老和尚這個,問老和尚那個,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真話不能跟老和尚說。所以用這樣的心又怎麼能入道呢?直心是道場,佛爲什麼要說這些話?要用如來的直心來回答他,不能拐彎抹角的。你心裏是怎麼想的,口裏就要怎麼說。你看跟你說話的那個人,你看他的眼睛在一邊轉,他眼睛轉的時候是在打主意該怎麼說,多數都是假的。佛對一切衆生如是的囑咐,說十方如來同一道。同一什麼道?直心是道場。你要有出離心,出離就是直心,心中所想的,口裏就所說,心言直故。這樣子從你開始到終,這個中間一點彎曲相都沒有。這就是十方如來同一道。我們講大乘起信論,起信論教導我們直心是指正念真如。大乘起信論講叁心,直心正念真如。你口裏說話是表的聲音,但是你心裏頭跟這個聲音兩個的性是一致的,心言直,這叫直因。以這個直因所感的果是真正的果,叫因果相應,因跟果符合。這樣從你開始發心到你成佛,中間是沒有虛假的、沒有委曲、沒有這些相,這就叫直心。再進一步說深心,那就是要修一切善法,深心樂集一切善,諸善行廣大含義。第叁個就是大悲心,大悲心是發菩提心,要救一切衆生的痛苦。叁心即是一心。所以佛囑咐阿難:你不是想要求無上菩提嗎?現在你發了想研求無上菩提的心,你就真實回答我的問話;要真實,不能搞虛假的,直心是道場。咱們無論發心出家,即使出了家學了道,不管你十年、二十年,或者叁十年、五十年,或者七十年,我現在七十多年了,直心的時候是很少的。大悲心,平常經常說要發大悲心,我們發的是一般的憐憫心,觀自在菩薩的大悲心我們都還沒有發起來,還不理解真正的含義;不要說發了,還沒有研究明白。所以佛跟阿難說,你要想求無上道,你要發明你本來具有的佛性,怎麼樣才能得到?那你就直心酬答我所問話。

  佛爲什麼這樣一再的囑咐阿難?因爲他在佛…

《夢參老和尚:楞嚴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向佛陀學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