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语空人心 第三讲 清心自在步红尘▪P2

  ..续本文上一页欢抽出时间,利用星期假日到宁静的深山中徜徉。我会躺在竹林里享受: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各位先生!你用不着厌离尘世,只要你在生活中加以调适,就会有无尽的惬意与自在。请注意!在霓红灯争艳的现代生活里,如果以清心去赏识它,那些光芒四射的灯光与净土世界的宝光庄严又有何不同呢?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使自己从容而免于紧张呢?关于这一点,我倒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当我们急躁心烦时,即刻提醒自己暂时不要睬它。这给我们一个平和心情的机会,让我们免于火上加油。灵默禅师说:

  “倾山覆海晏然静,地动安眠岂采伊。”

  能运用“暂不采伊”的法则,自然一切平静,而许多事情也就迎刃而解。

  从容和放轻松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习惯。从容与放松不是认知的问题,而是实践的问题。你即使深懂从容的意义,了解其重要性,仍然不能从容自如。所以你听我解释,并不能真正建立从容的习惯,真正的关键是力行,养成习惯,建立正常的生活规范。

  维克彭(Vicki Baum)是奥国已故的小说家,他讲过有关自己克服紧张的故事。他说,他小的时候非常紧张,有一次登台参加竖琴比赛,竟然紧张得连手也痉挛起来,奏起来十分呆板。大约在九岁那一年,他跟几个小朋友一起在公园里头玩,认识了一位老人,他是马戏团的退休小丑,他们经常跟这位老人逗着玩。

  有一天维克彭因紧张失足摔倒,手腕扭伤,双膝不住流血,老人把他扶起来。过几天那位老人告诉他说:“人生在世第一件得学习的就是:摔倒不受伤。从椅子上栽跟头,做事栽跟头都不在乎!我学习了摔倒不受伤的本领,我来教给你。”

  过了不久,老人教孩子们玩翻跟头、急跳等把戏。这把戏只有不紧张的人才玩得好,否则就会跌伤。但是老人从来不喊着:“别紧张!来提醒孩子,而是真正教孩子们不紧张的窍门。

  他说:“你不是别的,只要是一只旧袜子,就不在乎摔倒了;旧袜子不会受伤,也不会断,这就是全部诀窍。现在我们来假装旧袜子吧!不要硬撞。注意!你周身都是软绵绵的,别让肌肉硬僵僵的。”就这样练习,老人把他举起,往下一扔,他果然没有受伤。维克彭说,他从此得到教训:每遇到急事就告诉自己,不要紧张,把自己当做一只软绵绵的旧袜子,身体如此,精神也如此。

  维克彭应用这种“软绵绵的旧袜子”的方法,克服许多困难,赢得许多成就。他说每当他写作接不下去时,就把自己当做一只旧袜子,于是困难迎刃而解。每当他遇到失败、危险、痛苦时,就用旧袜子的工夫,一切自然顺心。

  抱着从容之心去看人生,不要太自我中心,得失心不要太重。无论你是要求职,要款待客人,开车或比赛,教育子女或应付一个紧急的事情,你都要以从容之心去看待它,把自己当做是一只软绵绵的旧袜子。

  我也学会了维克彭的技巧,也教我的孩子学习这种心灵生活的绝活;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反把自己看成一只软绵绵的旧袜子,自然清心自在,活力无穷。

  单纯的心志

  不虚伪可以就是单纯的本质,不贪婪可以说是单纯的现象,两者永远密不可分。不虚伪,可以省却多少烦恼事;不贪婪,可免除无量的罪恶。所以清心的另一个重要涵意就是单纯。

  单纯在禅门是很被看重的。事实上,单纯就是禅定和般若的根本。在这里我们不妨把它解释为净心,这个净心就是佛心。

  一个懂得单纯之道的人,往往能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处理事情。因为他没有什么虚伪,也没有什么隐瞒,所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点滴贴切,柔软慈悲,以这种襟怀处理事情,往往事半功倍,不会旁生枝节。

  我看过一篇达尔(Roold Dahi)写的短篇小说,题目是“牧师的空欢喜”。牧师包吉斯先生是一个不单纯的人,他同时兼做收买古董的生意,可是打的是保持稀有家具古董的招牌,到处向民间收购。有一天他到了路敏斯家,看到了一张十八世纪英国“华德尔设计的五斗柜

  ”,那是非常珍贵的古董,不禁目瞪口呆,心里想着这下子可发了大财,而且自己也要因而名利双收。

  他装模作样地观察这张高贵的柜子,说这个五斗柜只是仿冒品,想尽办法来证明它并没有什么价值。并且说:

  “我很久以来就一直想要这样柜子的四条腿,因为我家里有张桌子,搬家时给搬运工人弄坏了桌腿。”

  路敏斯这个单纯的农夫,终于以很便宜的价格把它卖给牧师。牧师又装着自己很懊悔,买贵了东西,并要求路敏斯把它搬出来,等他去开车子来接运,牧师心里则很兴奋地勉强压抑住自己的狂喜,三步当两步地去开他的车子。

  路敏斯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把柜子搬出来之后,发觉柜子实在太大。心里想着,通常牧师们所开的车子都是小车子,一定放不下。怎么帮助他把柜子运走呢?他想到了牧师说只需要四条腿,于是把那四条腿锯下来包好,然后把柜子拆开。不一会儿牧师开了一辆卡车回来,看到眼前的景象,又气愤得目瞪口呆。

  这个故事说明了单纯的重要性,一个人心地不单纯总是会旁生枝节,把原本很好的事糟蹋。

  单纯也是精神生活的资粮,它使一个人免受烦恼的折磨,不受欲望所迷惑,从而平心静气,发般若智。因此,单纯也就是佛心,它真心显露了自己。布袋和尚说得好极了,他说: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万亿。”

  各位想想看!只那一颗单纯的心,才能分身千百亿,无处不逢源了。

  切莫挑剔计较

  如果你想保持清心喜悦,免除心中的自责和苦闷,就得学会不挑剔自己。古人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对的。但是如果在办完一件事之后,会挑剔自己,悔恨没有把它做得十全十美,那就不对了。挑剔自己会使自己变得钻牛角尖,苛责自己,情绪低落,造成忧郁。

  有一位女士告诉我,她每一次跟先生参加宴会,总是希望自己的言行很得体,所以都经过刻意的打扮和准备。但一回到家就觉得非常疲倦,心中总是隐隐地在不满意自己的表现,然后堕入不快乐的情绪窠穴。日子久了,总觉得自己不适合跟先生一起出去应酬,她为此深感苦恼。

  自责或自我挑剔的人,通常由两种因素形成:其一是自以为别人都在看他,也就是说,他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其二是他对自己要求做到十全十美,期望博得别人的赞美。这两个观念结合起来,随时随地都感觉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百般不安。

  其实你只要想想,别人会那么注意你的一言一行吗?你自己很注意别人的一言一行吗?事实上,所有的担心和挑剔都是自己惹来的,是一种虚幻的想法。你只要这么想,也就达观多了。

  再说,人本来就不是完美,也只有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人必须承认自己和别人都不完美,才可能欣赏别人,同时欣赏自己。人生活在欣赏之中,而不是活在挑剔之中。欣赏就是美,挑剔就是丑陋,这是禅者对生活的注释。唐朝盘山宝积禅师说:

  “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

  心中丝毫的烦恼和无明,都是自己惹出来的,只要你不那么想,一切自然周偏圆融,体会到春花处处秀之美了。禅宗第三祖僧璨大师说: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玻”

  我们的情绪不好,不得清心,是由于我们犯了拣择的毛病,起了挑剔的念头,于是有了顺逆的苦恼。

  各位先生!今天我把禅学中清心自在的艺术做了以上的演讲,我想你听了也会清心起来,自在起来。禅家说:“清净心智,如世万金。”经常清清自己的心,必然会过得更活泼,更有朝气!(1987年夏讲于新生报大礼堂,原题为“清心与自在”,当天所讲的内容为其中一部分)

  

《禅语空人心 第三讲 清心自在步红尘》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