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P3

  ..续本文上一页愿不愿意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这种人直接在大乘法门得利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导归极乐就是这样的,他并没有在前面参的时候,就在那里念佛。智者大师是临终发愿,导归极乐。那个玄奘大师临终生兜率天也是这样子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平常的身心已经在所往生的那个世界当中了。这种往生绝对不会是下品或中品,一定是上品,等一下还有经证,而且更明确、更直接的经证就在十九愿最后一句:“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不取正觉。”日本人完全无法解释这句话,也不敢解释。懂得这意思吗?这句话其实在后面的经文中更充分显示出来,“现其人前者”就是真身,也就是报身佛。法身佛不可见,只有报身佛可见。还化身佛,化身又分劣应身和胜应身。梦中所见是胜应身。肉眼所见及阿含人(即小乘人)所见的劣应身。十九愿所说是真身,因为可见的只有报身和化身,当然真身是报身佛。好,十九愿这样修,是摄受上等根基人的。我们再看第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很有意思,最后一句是“不果遂者”。前面两愿没有这四个字。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二十愿是累积资粮交换往生,所以要累积资粮来回向往生。这是交换,假如不果遂,就是交换不成,因此要说“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第十八愿重点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没有交换往生的事情,不需要修诸功德来回向,所以不存在果遂不果遂的问题。他是“乃至十念”都往生啦!他的“果”就在他的信心当中,有信愿,当下往生,何必还要回不回向、果不果遂呢?

  可是二十愿不同,二十愿说:“闻我名号”,还要“系念我国”。十八愿只是谈信乐,没谈系念的事情。而二十愿是闻名以后还要系念,这还不够,还要“植众德本”,以此德本作为往生资粮,回向往生。

  第十九愿说:“修诸功德,至心发愿”。这和二十愿也不同。因为十九愿的修诸功德是为菩提心而修的,不是为了往生而修的。他对于往不往生从来不担心,他只要发愿要去就去了。可是二十愿就不一样,他没有办法发那样强大的坚固的菩提心,也没有办法直接的修菩提行、菩提功德。所以他要植众德本,那是让他往生用的“德本”。“本”是本钱哪!他不讲“功德”,功德已经是一种成就。但“德本”不是,“德本”是一个基础。比如,德本就是《观经》中说的修三福。懂了吗?修三福回向往生,就是修二十愿。中国祖师弘扬净土宗常用二十愿摄受众生。他们自己修十九愿,修密行,导归极乐。

  日本真宗专攻十八愿,特显十八愿,他们认为十八愿最高。我说不然,他在解释十九愿、二十愿时有了问题。十八愿是往生左卷,特异方便在十八愿,这没有错。可是十八愿并不意味着最高,你也不能因此而说修十九愿是对弥陀佛信心不足,不是的。要是说对弥陀佛信心不足,修二十愿的是有的,他们才可能表现出对弥陀佛本愿摄受稍微信心不足的人。所以他们要植众德本,来发愿回向,然后果遂这个回向。所以他们可能有信心稍微不足的嫌疑。如果日本人要批评,也只能批评我们中国修二十愿的可能有信心不足的嫌疑,不能批评修十九愿的大修行者。

  为什么日本真宗会错解十九愿呢?原因在于他们平素很少有大乘佛法的熏陶,你只要看看日本真宗的教典就清楚了,他们的教述从来不谈成佛的原理。他们对于大乘佛法听而忧恼不喜,他们觉得那太难了,于是一下子把它推开。所以他们会错解十九愿,那是有原因的。日本人之所以好乐十八愿,也是有原因的,等一下我会解释给你听。这样,一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里,我是借日本真宗的修法来彰显各个修法的差异。

  现在我们再来看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系念什么呢?系念我国的万德庄严,系念我国的易成佛。然后他“植众德本”,也就是《观经》上所说的净土三福,这些都是二十愿所摄。修三福之后,然后“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以此回向而得果遂,以成就众生往生的资粮与往生的事实。这就叫作“不果遂者,不敢正觉。”我们中国人呢,一方面没有祖师大德的那种大菩提心、那种大开圆解和大证悟,所以修不了十九愿。一方面对十八愿呢,又有中国历来要靠自力修行那种习气,常常对十八愿不注意。所以我们中国人常常修到二十愿去了。中国人弘扬净土都叫你广修三福,孝顺父母、持戒、布施等等。然后印送大乘经典,读诵大乘经典,以此功德,回向极乐。这完全是修二十愿。这里常有一种情形存在,即对自己能不能往生稍微有一点怀疑。何以故?因为对他的往生资粮回向得够不够不知道啊!能不能果遂不知道啊!所以中国人修净土老是有小小的盲点存在,是不是这样?问题的根本就在这里。中国人的修法是对的,是二十愿所摄的那类众生。

  可是中国的祖师常常是修十九愿,他们修密行,大开圆解,不过他们教给众生偏偏用二十愿。何以故?因为众生没有那个根性嘛!所以中国的祖师讲法是高高的,说法摄受众生时常用二十愿。因为二十愿的植众德本,八九不离十嘛!反正是教你修善根嘛!二十愿就是要你修善根,要你 “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就是指《阿弥陀经》上的“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这里你可以看到三经合为一体,事实上三经是一体的。这二十愿就是《弥陀经》的修法。印光大师自己修十九愿,他教人家修二十愿,像要“敦伦尽份”喽!平常好好念佛喽!可是他没有强调一心不乱喏!叫你好好念佛,就是叫你系念我国嘛!然后修修善行、持戒、多修善根,然后至心回向,最后果遂其愿,往生极乐。中国人的修法普遍如此,是不是这样?证明出来了,我没有骗你们。

  因此,第十九愿是最妙的,下面会证明给你们看,它是摄受上辈的。二十愿稍差一点,是摄受中辈的。咱们没有修下辈,下辈让给日本真宗去修了。日本人既不谈十九愿的大乘菩提心,也不谈中国人修的二十愿的植众德本。他们光谈十八愿,下面我们来看十八愿。

  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法华经·方便品》有四句话,我把这四句话读诵好久之后,忽然之间,这四句话展现在我眼前,很久很久没有消失,这四句话就是十八愿,实在不可思议。《法华经》上说:释迦佛在讲到什么人才能听闻大乘经时,他对舍利弗讲了诸佛甚深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后,舍利弗好象似懂非懂,其实舍利弗已经懂了。那时,为了彰显大乘佛法的难遇、难闻、难解、难信,释迦佛说了一系列事情。

  佛陀说:“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智慧。”我施设种种方便,象阿含道的方便、声闻乘的方便,引导你们慢慢进入佛的智慧。

  “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我从来不对你们这些阿罗汉说,你们将来皆当作佛。为什么不说,因为时机不到。

  “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现在正是时候,我决定要说大乘法了。

  “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我以前说的九部法(经有十二部,有时也说九部法。九部和十二部意思相同,就是一切佛法),都是随顺众生根基说的。都不是真实的。

  “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我唯一真实的本意是要你们进入大乘,因此今天要说《法华经》。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如果有佛子,其心清净,无有迷惑,无有颠倒,也没有骄傲、懈怠、以佛法谤佛法这些问题,他就会心意柔软,就有利根。何谓利根?就是有智慧,听到大乘了义的佛法能够信受,不惊不怖。——(待续)

  《净土深义》3-3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刷新]

  --------------------------------------------------------------------------------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续1)

  “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他们能够在无量佛国中,行施甚深的妙道,就是行施大乘真实了义之道,亦即净土法门。

  “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就是为这些佛子,宣说《法华经》这部大乘经典。

  “我记得如是人,来世成佛道。”这些就是发大乘心、行深妙道(即是行菩萨道)的人。我一定授记他们来世成佛。这一些人为什么能授记成佛呢?下面这四句偈来了。

  “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这些人能以深心念佛,能修净戒,本来就有大乘的根性啊!

  “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好!十八愿就在这里。十八愿就是此等闻得佛,不必系念我国,不必植众德本,他大喜充遍身。十八愿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他们没有修众善,没有修德本,他们只是“此等闻得佛”,就“大喜充遍身”。这一些是什么人?是“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那一类人,他们本来就有大乘的根性啊!所以他才至心信乐,那样的信,那样的好乐啊!

  我们看到现在台湾有些弘扬净土真宗的人,很瘦,眼很锐利,嘴巴很狠,说我们中国的净土宗修得不对。他们这样子是福薄之相,不像是修持净戒、以深心念佛的人应有的反映。这样的人虽然“此等闻得佛”,然而并没有“大喜充遍身”。他们虽然说在修十八愿,可是从身相、从心态上看,都不像是真佛子。我们看其外表,就知道这些人没有真正的大喜充遍身,不是真正的妙好人。真正的妙好人,必须领解大乘,才能够闻得佛号,就大喜充遍身,就至心信乐。

  各位,你们有没有大喜充遍身?如果有,你就当生决定往生了呀!为什么这些人闻得佛名就至心信乐或者说大喜充遍身?因为在这以前,他已经以深心念佛。什么叫深心念佛?深心念佛就修行大乘,久远劫来种善根,或者是已经体解弥陀本愿,所以才能“以深心念佛”。这个深心也就是《观经》上所说的“深心、至诚心”。我现…

《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