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部派时代的修道观▪P3

  ..续本文上一页,总希望能够生起,一旦以福德因缘,得到了无漏圣道,那一定是性相常住,绝对不会刹那灭的,所以他们特又说为道不可坏。如以天台宗常说的三因佛性思想来看,这是了因所了的思想。了因是显了的意思,因为无为常住的圣道,不是现在新得的,而是本来就有的,现在不过假藉修诸福德的因缘之力,只是以了因将无漏圣道显了出来而已,所以道不可修,亦不可坏。

  在北传没有而为南传所傅并属于大众系的东山住部,同样主张道体是无为,其思想很有点近于说假部。圣道如果是有为的,不论是有漏,或者是无漏,只要是有为的,必然是生灭的,既然生者必灭,圣这是有为法,自亦归于磨灭。大小乘经中都曾说到:“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中国一般佛法者,都知这是出于金刚经,其实在小乘经中,早就有这个说法。意思在于要佛法行者,不要执著这无漏圣道,如果有所执著,反而成为障碍。圣道有为说,看来似乎较合如来本意,亦是张三乘同入无余涅槃的论说。因在佛陀的思想中,特重三乘同一解脱,所以如说圣道有为,岂不正好契合三乘同一解脱之意

  但自道体妩为常住真实的思想兴起后,涅槃妙有的思想,在佛法中也就一天天的发扬光大。如依小乘佛法向来所说,由于众生具有常乐我净的四颠倒,所以佛说无常苦无我不净以对治之,期能证得无为空寂的涅槃,到达这一涅槃的境界,离于一切诸相,不可分别有无。可是到后期真常大乘,则进一步的说有八颠倒,就是凡夫所执的常乐我净固然是颠倒,二乘所修的无常苦无我不净亦复是颠倒,必须离此八倒,才能证得涅槃。这末一来,他们所说的圣道和涅槃,不但有异于原始佛教,且亦有异于部派佛教。

  与大众系思想接近的南传分别说系的铜铄部,似亦主张四谛顿观的。如在解脱道论讲到慧的时候,就曾谈到这顿现观的见灭得道。按照该论所说修慧的经过,首先对蕴处界法,作无常苦无我的广泛观察,到了对这诸法观察得到善巧慧时,“从流转门,见到识由行而来,因而丁知识是无常苦无我,当下是寂灭的。在还灭门,由行灭则识灭,更可见得识是寂灭的。所以不论是缘起的生门或灭门,都可以观察通达它的寂灭。同时,法从缘生。没有本有的初相;法法归灭,没有常住的后相。这些,都是发挥胜义空经的思想……一切法皆归于灭,灭的当体就是空,这是如来根本教中从无常观空的方式。这在论中叫做观灭智,由此观灭智,对于诸法的终当归灭,生起了恐怖、厌恶,而欣求解脱。从观无常苦无我,而达于正性离生,真见灭谛,刹那而顿了四谛,证得了初果。这依生灭缘起,泛观苦无我,而归结到见灭得道,与杂阿含所说的证道次第,大体相顺。见道位中就是见的涅槃空寂,所以也就是见空得道”。这不但是分别说系的共义,亦是大众系的特有思想。从这我们可以知道,他们的这一思想,与空义的关系密切,至为明显。所以见灭得道,或一时见谛的理论,是值得我们予以特别注意的!

  最突出的,就是四谛顿现观之说,不但大众分别说系是这样的主张,就是从有部分出的化地部,亦是出发于这思想,而放弃有部四谛渐现观之说。异部宗轮论化地部本宗同义说:“于四圣谛一时现观,见苦谛时能见诸谛,要已见者能如是见”。不过他们所说的四谛顿观,不是在加行位上所能做到的,而是要在见道位上才有这个能力。就是“行者到了见道位时,或由空行相的共相观,或由无我行相的共相观,一念顿观四圣谛,遍了四谛理,不是别别的先观苦谛,次观集谛,再观灭谛,后观道谛”。由于在见道位上已能总观见到谛理,所以进入修道位中,虽继续的作顿现观,但这时所观的,是四谛的差别相。“谓行者在观四谛时,于一刹那中了达苦谛自相时,同时亦能了达集、灭、道的三谛自相。虽则如此,但不是任何行者都能这样,必须是要先于见道已能总观见谛理者,进入修道以后,由于观智的纯熟,方能对四谛的差别相加是观见”。假定没有总观见谛理的行者,是还没有办法可以见到四谛差别的。至于见谛以后得果会不会有退,化地部的见解亦是同于大众部的,就是“预流有退,诸阿罗汉定无退者”。因为初证预流果的圣者,虽断见惑而未断修惑,所以可能有退,而罗汉果,烦恼断尽,当然不会再退。

  四 结 论

  学佛最要紧的是怎样的断惑证真,以求得到生命的究竟解脱,但这要有智慧力才行,所以我们常说,真正修学佛法,必须重视智慧,如果忽略智慧,即不能达到断惑证真完成解脱的最高目的。当然,佛法圣道的修习,的确是很多的,但主要的还足常常说的戒、定、慧一二无漏学,而且三者必须相资,就是所谓“由戒生定,从定发慧”。三学相资,如鼎三足,关系密切,缺一不可,因而佛法行者,对此应等修学。但到部派时代,学派之间,对此有所倾向不同:本上座部特重戒学,有部系特重定学,大众分别说系特重慧学。理想而言,三学自是平等重要,不过断惑证真,无疑智慧更为重要。大众系学者说:依理论言,三学皆应修学,但欲减生死大苦,引发出世解脱乐,则非智慧不为功,所以说“慧为加行,能灭众苦,亦能引乐”。戒固无力灭除众苦,当亦不能引涅槃乐。戒尚且如此,定更不用说。大众系说以“慧为加行”,显示唯有以有漏慧为加行,方能渐渐引发无漏慧,断烦恼,证真理,脱生死苦,得涅槃乐。反显戒、定不能为加行,以引生无漏慧断惑证真。是以佛法行者,要想为了生死而得解脱,不得不重视慧,更不得不以有漏三慧为加行,引发无漏妙慧。

  

《部派时代的修道观》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