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变似一色尘境界,为眼识所缘,但不能把它看成是实有的。如认为是实有的,那是我人的错误。不过此自识变的相似境界,在我们见了或听了以后,由于与念相应的关系,于是产生了记忆作用,到了后来,我们还可清楚的记忆前境。颂说“从此生亿念”,正是显示这个道理。
成唯识论对这曾经这样说过:吾人缘境而以现量证时,并没有把它执为外有,到了后来以意分别时,才生起是外的妄想。这样说来,我们承认现量是实有的,外境的的确确是没有的,因为一切外境,都是唯识变的,现量绝对不缘外境而生,亦不分别内外所有的诸相。由于这样的关系,一般所认为的实有外境,唯是妄想分别计执而已。既然诸所忆持,不是实有外境,怎么得以后时亿持,证先现受为外境界?不能以这证明外境是有,所以唯识的道理,是得能善巧成立的,决不会因你们这样说那样说,而动摇我的唯识理论。
外人又从另一角度来责难说:你们唯识家开口闭口都说外境是假,并认现实所见的一切,和梦中所见的境界一样。但是在此我要问你唯识家的:现前所见之境与梦中所见之境,既然是相同的,为什么梦境是假,我们个个可以了知,而现前所见的境界,怎么没有人了解它是假,且把它当成实有的看待
梦境与现境有著这样的根本不同,你唯识家说现觉如梦中境界一样,这怎么合乎道理?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应一致的承认外境实有。
唯识家以颂答覆这个责难说:“未觉不能知,梦所见非有”。不错,人人都知道梦境是假,但又无可否认的,就是当你正在梦中时,不特不知道它是假,而且同样认为是实有的,我们之所以知道梦境是假,是醒觉以后的事,在未觉醒以前,绝对不知梦境非有,当知吾人现在都生活于迷梦中,终日昏昏迷迷的为无明蒙蔽,所以把所见的境界,误认为是外在实有的。等你到了从无明大梦中醒来时,以般若的智慧证悟诸法的真理,再运用后得智回头来观察宇宙万有,那你自然就会知道万有诸法是假非实。现实所见的和梦中所见的,同是一种昏迷的境相,因而所见到的,同认为是实有。就众生说,一旦到了真智觉现前时,不期然的便能了知,先来生死虚妄执境,原来一切都是空的,凡所有相一切不离自心幻起,如梦如幻,了达三界唯识,外境不是实有。这样分别说来,那里有如众生所见的实有境界
如果众生硬要以为外境实有,老实不客气的说,那完全是颠倒妄想执著。
十七 释二识决定梦觉果异难
唯识家如是坚定的说,唯有心识而无外境,于是外人又提出另外两个问题来责难。先举颂文于下:
展转增上力 二识成决定 心由睡眠坏 梦觉果不同
外人的第一个难题是:假定外境真的不是实有,为什么我人在这世间,亲近到善知识,听闻到了正法,就生起正性而去积极的行善;亲近到恶知识,听闻到了邪法,就生起邪性而作种种的恶事
善知识,就是一般说的良友;恶知识,就是一般说的恶友。俗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常接近善友听闻善法,吾人的一念心,自然成为善良的;如常接近恶友听闻恶法,吾人的一念心,自然成为邪恶的。如是遇到善、恶两种人,受到邪、正两种教法,而使吾人的心变为或善或恶,证明心是随于外境的引诱而转,亦即证明外境的确是有的,假定不是实有,我们的心识,怎么会受他们的影响
你唯识家不注意到这点,硬说外境是假,唯识所变,怎么可以
唯识家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特举“展转增上力,二识成决定”两句,予以圆满的答覆。首要知道:唯识学上说的唯识主义,不是一般说的唯我主义。唯我主义,只有我而无人;唯识主义,承认每个有情都有八识。因此,每个有情间的活动,都是互相展转增上的。例如现在我对诸位所讲的言教,是从我的口中发出一种音声,你们听到了我的这个音声,彷佛是听到了外面的声尘之境,其实我所说的言教吾声差别,只能为你们的耳识作疏所缘缘,你们耳识仗此疏所缘缘为本质,再从自识另变一个相分声境为亲所缘缘。所以一切有情,虽受善恶友的言教,但他们亲所受的,仍是自识所变的,因为这个原故,所以说名唯识。怎知识缘友教不亲缘彼而是自识所变
且如现我讲的唯识道理,虽同样的是讲唯识,但在座诸位听后,各人领略有所不同,有的领略得深,有的领略得浅,如所听音声是实有境界,怎么各人所了解的不同
既然各各了解不同,可见各自耳识变现有别!因此,善恶友敌的一一识决定,绝对不是由外在钓邪正二法及善恶知识,而是由内在的心识变现之所决定的。这正是显示唯识的道理,那里有什么离心外在的实境
你们不明白此中微妙的意义
,妄执吾人的善恶是受实有外境的影响,当然足极大的错误!
外人又提出另外一难题道:假定现实的境界和梦中的境界,同样是虚假不真实的,为什么梦中行善作恶不受苦乐的果报,而现实所作的善恶,于现实中固然受到赞赏和责罚,于未来世中还要受到或苦或乐的果报?说明白点:如于梦中梦到杀人,谁都知道,现在固不受法律的制裁,未来也不必下地狱去受果报;可是在现实中杀人,立刻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将来还要感受地狱的苦果。梦中造业与现实造业,所得的结果有著这样的不同,可见梦境是假有的,而觉醒时所见的境界,不能不说是真实。假定你唯识家不承认这一事实,试问彼此造业是同的,为什么梦中听作不受果报
为什么现实所作要受果报
这点,请你唯识学者给我们一个满意的解答
唯识家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于是举颂说:“心山睡眠壤,梦觉果不同”。应知一个人在睡梦中,其心为睡眠所控制、压伏,当时心的力量是很薄弱的,所以梦中虽然杀了人,既没有杀生的罪业,亦没有未来的恶报,因为杀人的动机不明。同样的,梦中如果救了人,既没有救人的善业,将来也没有福报,因为救人的动机不明。觉醒时不然,在觉醒时杀人,首要考虑杀人的方法,其时杀人的心力很强,所以杀了人就有罪,将来且要受恶报。在现实生活中,凡是自发自动心甘情愿有意杀人的,其罪就重,若因迫不得已,或者为人所胁,而去杀人,共罪就轻,因为本身没有杀人的动机,那主使你去杀人的,从表面看,并未下手杀人,但他所得的杀罪很重。又如醉乱杀人与清醒时杀人,所得到的法律制裁,是有著很大不同的。所以佛法认为造业感果,与心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既以心力来定罪福。岂不足证明万法准乙,那里有什么心外实境?梦中造业之所以不受果,是由于心力的赢劣,梦中的损坏。由此证知:造业感果,完全由于自心,心力强弱不同,所以造业势力,也就有了差别,业力强的感果,业力弱的则不感果,二者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十八 释无外境应无杀罪虽
外人又加以难追:假定真如你们唯识家所说,唯有内在的心识,无有外在的实境,是则人们在这世间,就没有身语业等可言,设若没有身语业的活动,那些猪马牛羊等,怎么会为他人所杀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难,而为一般人所常常提出的。进而再问:假定属于心外所有的猪马牛羊等,它们的死不足由于他人的杀害,是则世间杀猪宰羊等的屠者,是否会得杀生之罪
假定是得杀生之罪的,是即显示所杀的为心外之羊;假定不承认有心外的真实羊等,屠者怎么会得杀生之罪
说来说去,证明唯心无境的理论,是不能善巧成立的。
唯识学者为了解答这个严重的难题,特举颂说:
由他识转变 有杀害事业 如鬼等意力 令他矢念等
所谓“由他识转变,有杀害事业”,因为世间的一切有情,除了自己的心识,还有其他众生的心识,当我们要杀猪马牛羊等时,其杀害的一念心,是强有力的在活动著,由此强有力的活动心念,影响猪马牛羊等的心识活动,使它们亦生起被杀害的心理,于是它们就为自己所生起的心念变异,而使自己的生命趋于灭亡。由此可知不由外面的实有境界,但由他识增上转变的势力,令所杀者有杀害己的事成。虽然如此,但杀生者,仍然要负杀害众生的责任,因如没有能杀者强有力的心识去推动,那所杀者就不会有杀害己的断命事成。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杀生者得杀生罪,这是由他的恶念造成,并非由于外境的实有。
“如鬼等意力,令他失念等”,这是唯识者举喻证明上面的所说。颂文中的等字,是等于天神、龙神、仙人等等。如世间有一类鬼,为了恼乱其他的有情,由内在的意念力,合他有情失去本有的正念,致心发狂或迷乱等。中阿含经,对这问题,曾举事实说:过去有七百个仙人,同住在阿练若的地方,一时帝释天,严饰自己的身相,进入到诸仙人中,于下风的地方坐下,诸仙见到帝释这样庄严,个个都来加以恭敬。正在这个时候,昆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看到诸仙这样的尊敬帝释,自己也就变为天人的身相,著起最好的庄严具,进入仙人所住的地方,坐在仙人的上风。仙人发现这事,不但不来恭敬阿修罗王,而且感到非常的奇怪与厌恶!阿修罗王见到这种情形,生起愤恨不平的心理,并想你们这班仙人,为什么只是恭敬帝释而对我这样轻视?于是就想办法恼乱诸仙,诸仙见他这样无礼,不特不与他计较,且向阿修罗王忏谢,可是彼为愤恨熏心,并不接受仙人的忏谢。诸仙这时心里想:你这样的无理取闹,我们也给你一点苦头吃吃。阿修罗王因此受到极大的困苦,也就生起悔悟的心理,且很惭愧的向诸仙忏谢。诸仙见他悔过自新,也就使他恢复本来的面目,不再感受很大的痛苦。从这故事中听得到的启示,就是仙人等的意力,是能令他有情失念或受苦等的。如说:“或由猫鬼等意念势力,令他著魅,变异事成。既彼亲能令他作此,但由意念增上缘故,此事便成。杀羊等亦尔,虽无外身语,杀羊亦成”。完成杀害的事业,就有杀生的罪恶,而感未来的果报,这是必然如此的因果律,谁也改变不了的。
十九 举意罚为大罪以返诘
为了证成上面所说…
《唯识二十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