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的建设
作者:法尊法师
谈到建设佛教,须以正法为主,法有完美的组织,僧品自能依之而起正行。先觉常说:“人能弘道,非疲乏弘人”。《俱舍论》亦说:“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照这几句话看来,法虽是一百二十分的完美,假若没有人去研究,则必没有人能了解,若无人能了解,则必没有人能讲说,若无人能解能说,则亦必没有人去修行,假若无人去修行,则必定更没有人能证得了。故单是教法组织的完美还不够用,尚须依待着能主持正法的人呢。这种能主持正法的人,可分两类:一是正信护持的,二是正确正行住持的。其护持者,在有帝王势力的时代,如来原是托付给具有正信的国王宰臣长者居士等,当今民众国家之时,即是各界具有正信的伟人同居士们了。其正解正行的住持者,大概就是身披如来幢相舍俗离家的出家人了。在家者我且不谈。出家者又可分二类:一、一己或少数散住者,此种出家人,若是久亲知识,多闻教诲,少事少业,闲住林薮或边际卧具而修习断证,实为佛教之最胜庄严,亦即戒律所说具足多闻安住林薮为最乐者也。此种出家人多是住持证的正法,亦非此处之所欲广说者。二、多众共住之出家,俗语常说“人多心不齐”,若有多数人共住,则须有一共同遵守之完美组织及其规约,倘不然者,则必嚣嚣终日你来我去的,虚弃光阴而已。西藏之寺院,住数千人的不算奇,绝非我内地之寺院所能比。故其组织方法,亦与内地寺院之组织稍异。
一、西藏寺僧之组织
西藏佛教原始初兴之寺院及僧伽的组织,与现在各地所保存者相比,略有不同。如现在拉萨之大小二昭寺,及桑耶寺等,在藏人虽说是原来之状式,但在传记上也说彼等诸处或曾遭回禄而重建,或年久颓废而整葺,其对于原来之式样,自然有所变迁。至于原始之僧众组织,则非我之所知。故我今对于寺僧之组织,唯当就现在之所共见者,概而言之。
(一)西藏寺院之组织:寺院建筑方面,实无决定之轨式,若依律中所述,似应正房为大殿,与殿相对者为大门,从门之两帝,乃至大殿之两帝,环以相称之僧房,其院中心为一方正之大坍墀,犹如内地宝华山慧居寺之建法,唯彼寺大殿之对面为大坛而非大门与律载不合耳。西藏西康之中等寺院(除哲蚌等)多如是也。其最大之寺院如哲蚌色拉寺等,建筑又迥然不同,多系就适中之处,建筑一总殿,为全寺僧众早课诵经之所,此殿之旁除煮茶之厨房等外,多无他种僧房环绕也。然此大寺必分为若干中部份,名曰“札仓”,每一中部份又必分为许多之小部份,名曰“康村”,每一中部份,必另有一大殿,为彼部份僧众中午诵经这所。每之小部份,亦必另有一大殿,此殿则多以僧房环绕,中间砌成一方面正坍墀,如律中所述之形式也。又彼大寺之每一中部份,必有一讲经辩论之场所也。如哲蚌寺分四中部份,色拉寺分三中部份,格登寺分二中部份,其小部份则各有多少不一,余未暇作详细记载,故今亦多不能忆及。其寺院系统之组织者,则康藏各地各派各寺所,皆必流属于大寺之下,自寺之出家者,皆必须往大寺中住过而回寺,乃为合乎僧格,颇如日本国中本寺支寺之制度也。又彼大寺中之小部份,多系由其家乡地界而分,例如金川一带之出家人到西藏三寺时,必须住于甲绒康村(一小部分之名)方保无纠诤,其打箭炉以西乃至木娘地方之出家人,则必须住木娘康村,道孚卢霍甘孜瞻化一带之出家人,则又必须住于诸窝康村也。其能管理此等僧众之职事人员等如下科明。
(二)西藏僧众之组织:此可更分二类,一、寺内之职事等之组织,二、寺外大喇嘛之组织。初者,总辖全寺之僧众者,又有二类,一、管理全体之财产者,名曰几绪,义为总管,即代全体僧伽营谋生活计者也,此有正副二人,并多数之助理员,除保管财产而外,对于僧众之威仪等事,似全不问闻也。二、管理全体之威仪者,名曰义鄂,义为首领,即视查纠正僧众之行动威仪,而对于全体之产业虽亦有干涉之权,然多不过问也。于全寺之中要算此人权位最大。上自堪布下至清众,人人见而回避,绝无与彼并行对冲之规理也。此有正副二人,辅助多人。管理寺院全体之事者,唯此二类。其大殿举经之维那,唯领众诵经而已矣。管辖中部份者,可分三类,一、堪布,二、当家,三、纠察。堪布,义即住持,对于一中部份僧众之学职,负专责教授管理权,对于威仪及财产,亦有过问之责任也。若依切实而论,全寺之僧教育实操于堪布之手,因为僧众之辩论场中,要以堪布为主,堪布对于彼内之僧众监督察视,其僧众之学识及威仪等,有正不正时,皆由堪布教授诫之,即与政府接洽寺内之一切事宜,亦以堪布为主体,故此职位,非有真实之学识者莫能任,西藏大寺之堪布,除有特殊之因缘者外,皆以格什而任之也。每中部份堪布一人,其助理人数无定。第二当家者,即代中部份之僧众,管理所有之财产而经营其生源及支配其用途者也,此职对于僧众之学识等皆不过问,途中相遇亦仅互相敬重回避而已。每一中部份中,当家有数人,辅理有多人也。三、纠察,藏名曰格果,义为策善。即整理僧众之威仪皆令其调伏敦善者也。此于殿内及辩论场中,监视僧众之威仪,对于学识与财产,则无若何之责任权位,故全寺及中部份之当家与纠察,非必须格什有学问者,即普通僧人亦能任之也。在中部份中,其余尚有维那等职事,然彼并无重大之职权,故今不及细赘也。管辖每小部份者,亦分二类,一、管财产者,二、管僧众之威仪者,初亦名当家,即管理一小部份之财物也,今有当补明者,其一大寺院之财产,大约可分三类,一、属全寺僧众所共有者,即归总管而管理之,二、属一中部份僧众所共有者,则归当家等而管理之,其小部份僧众所共有之财产,则归小部份内当家而管理也。第二管威仪者,名曰康村格梗,义为本部份内本年新来者之指导师也。此二种职事,多系由来寺之年限而任,然有数康村亦另有他种之选任法也。又此康村内之出家人,于任遇康村格梗之后,方入老学众,对于本部份大小事宜会议时,乃有参加建议评批之权,初来者非但不能议评且无参入之资格也。其余散碎职事难以屡数。
二、寺外大喇嘛之组织,此寺外二字,非说其身居寺外者,是说非某寺内正式之职事,而对于全体僧众或某一份僧众有保护或教导之权者也。略可分二:一、转生续任类,二、考试正任类,转生正任者,当首推DL喇嘛及班禅大师为代表,此师之幼年,或由前生之记别,或由他人之选找,或由神灵之签记而举出也,即以隆重之典礼登坐之后,则选定一位学德兼优之大喇嘛为师长,更选数位有才学者而畏之。其每日学经读书等事,实与通常之僧众无异,唯生活之享受,稍为富裕,每日有人陪同研究讲辩,较余众之顺缘满足耶。至年廿岁时,学识定成可观,其受苾刍戒与考格什,皆在此时也。既考格什之后,对于自前生之地位权利,乃正式接受办理。如DL喇嘛,则对于全藏之教政,皆有征问裁判整勖建兴之权限,班禅大师,则对于后藏地界之一部分有如彼之实权。诸余之诺门汗呼都图等,则对于各各之封疆内乃有如上之实权,非能遍一切藏地。故西藏本体之众中,对于教政两方面,唯有DL为最高无上者也。
考试正任类者,当以格登墀巴为最尊贵之名位,即接受格登寺内宗喀巴大师之法座者也。此师是从普通僧众升成,其次第谓先考格什而深娴显教,再入举巴而精研密法,对于举巴之纠察言观色等职事皆任后而升为举巴之堪布——此堪布在堪布中最贵重——由堪布再升为法王——法王仅有两位——由法王而后升为格登墀巴也。墀巴对于全藏之佛教有管理整顿之权,对于政治虽亦可兼议,而非有实权也。其下之法王,则是闲位,于教于政皆不多问,再下之举巴堪布,则对于举巴之财法一切,皆有管理之实权焉。堪布以下之举巴纠察等职事,则与大寺之纠察权位相似也。此当略说举巴之制度,等寺院建筑与五六百人之中寺相似,其中之僧众,根为二类,一、未在三大寺考格什而直入举巴者,二、考格什后而入者。初者之资格,于未入举巴之前,先当熟依止一师学习续集密金刚大教王经典仪轨,皆能背诵为量,再侯举巴之人数有缺——每举巴五百人为量,共上下二举巴——而考取也,即入之后,初五年中作沙弥行,承事诸苾刍,为作授食行水等事,第六年中受苾刍戒而受他沙弥之供事也。此类以学习密部之仪轨事相等为主,对于教理则少予研究也。先考格什而入者,初一年中威仪如沙弥殿堂功课不容或缺,唯不须承事余苾刍作沙弥之行。第二年后则同上座,诸事皆有方便,如学德超胜则可考升堪布等也。所余维那等职事,皆与余大寺之组织相同也。其余为官有权之出家人尚多如牛毛,下亦当更略述之。
二、西藏僧众之生活
言到生活二字,必是衣食住三法之所摄,在名利二字之中,则为财利者也,若依戒律言之,唯有乞食存活,不事积蓄,方符法净律仪制度,故在印度锡兰以及暹缅等处之僧众,犹存很深重原始佛教制度之色彩也,然此种制度在地大民稀雪天冰地之境内,多有不能全盘实行者,故佛于律藏中,对于边地之苾刍,亦多有开许之处——如寒地垫皮穿皮等——总之佛之所制,皆是人之能行之事,其不能实行者,佛亦无勉强之理也。故西藏地位,可算现在世界之高处,寒风凛雪,几与寒带而相比式,其衣与住,故多求其暖热为度,食之一种则须随地所生产者,在家之人生活非我所欲问,故唯谈出家人之生活日计,可分普通与名贵等也。
(一)寺内普通之僧众,皆以青稞——即米大麦——炒熟所磨之面粉为食料,藏名曰糌耙,每日早四五钟时,全寺僧众集於大殿而诵经,在诵经之中间,有三碗茶以供饮——碗与糌耙皆由自备——於初碗茶时,即可拌糌粑而作早餐,绝不准携带酥油及肉菜等上殿,故食糌粑之后,续饮两杯清茶…
《西藏佛教的建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