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P2

  ..续本文上一页,拿线把他联贯起来,他就永远在一起,不会散失,文字就比如一根线,用文字把许多理论,事实记载下来,他也永远不会散失,所以叫做经。合拢起来说:释迦牟尼佛对大弟子舍利弗说的这一部经,这一部经里,是讲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西方的道理,所以叫做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因为这部经,本来是印度的梵文,怎么会变成中国文,而传流到现在,供我们阅读呢?这就是在我国姚秦的时候,有一位博通三藏的法师,名字叫鸠摩罗什的,是他将梵文翻译成中国文的。

  姚秦,姚是秦国皇帝的姓,秦是姓姚的做皇帝时的国号,因为我国在东晋以后,全国大大小小分裂成很多的国家,有一个姓苻名坚的人,他窃据了陕西的长安,设立了政府,他做皇帝,国号就叫秦。后来他因贪心不已,带了全国的兵马,攻打建都南京的东晋国,谁知一仗打败了,就没有能回国,被他手下的大将,在半路上杀死,那位大将姓姚名苌。姚苌杀死了主子苻坚,窃夺了皇帝的宝座,所建的国号,也叫做秦。因此后人,称苻坚的秦叫苻秦,又叫前秦;称姚苌的秦叫姚秦,又叫后秦。姚秦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什么叫做三藏呢?释迦牟尼佛说的话,经后人记载下来叫做经藏,佛为弟子们防非止恶起见,制定了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之类的许多戒条,如四分律五分律等这叫做律藏,犹如国家的法律。弟子们对于佛经戒律,有所发挥,写下来的著述,叫做论。如大毗婆沙论,瑜伽师地论等,就叫做论藏,这三种书为什么都叫藏呢?藏者,收藏或含藏的意思,这里面含藏了许多宝贵的理论。法师的法字,是方法和真理,经律论三藏里面,所指示我们的都是修行的方法,或真理的说明。师者是模范,是凡能够通达真理,依方法修行并且能够宏扬佛法的出家人,就称为法师,所谓以法自师,又能以法师人,是为法师。那末!这位鸠摩罗什,就是通达三藏自利利人的法师。

  然而鸠摩罗什法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这却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让我来慢讲给各位听。

  鸠摩罗什,译成国语是童寿,言其在童年的时候,就有老年人的道学。他的原籍是中印度,出生在龟兹国,(龟兹,音鸠慈。)龟兹,在我国新疆省的西边。他的父亲是鸠摩罗琰,鸠摩罗琰因游历到龟兹,龟兹国王慕他的品性德学,就留他助理国政,并且把长公主嫁给他为妻,后来就生下这位圣子,为佛教的一等大师。鸠摩罗什在孩童的时候,曾跟随他的母亲到佛庙里烧香,佛的香案前,有一口铁钵,鸠摩罗什无意中把它举起。继而一想,这样一口大铁钵我怎能够举起?铁钵亦随即坠落到地上,于是他悟到一切惟心之旨。不久他的母亲感觉到富贵荣华,只是一场春梦,如果不趁这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修学,求得一个永久的归宿,岂不孤负了这大好的人生。恰好这时候他的父亲也已去世,于是他和他的母亲便都出了家。这时罗什法师差不多才七岁的光景。他母亲带他各处参方访道,母亲不久证得三果阿那含的圣位,他也通达了大小乘三藏,他的聪明智慧,震动了五印度的学者。某一天母子二人,在路上行走,偶尔遇到一位大德高僧。这位高僧,相貌奇伟。他看到罗什法师,也很惊奇。拿手抚摩著罗什法师的头,口里称叹著说:这小沙弥如三十岁不破戒,当为人天师范,弘提大乘,将有不可思议的功绩。罗什法师,本来就有超人的志趣,经过这高僧的印证和鼓励,因此就更加奋勉。不久他的母亲去世,在未去世以前,曾抚罗什法师之背,叹息著说:我不久于人世了,儿的因缘当在东方,但佛法虽然因儿而流通,但与儿自身不利。罗什法师很悲泣的向母亲说:母亲放心,但得佛法流通,儿虽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他自从母亲去世以后,他孤身独游,因母亲曾说他的因缘在东方,他就渐渐向东走来,仍然走到龟兹国来。龟兹国王老早闻他的大名,而且是国家的姻亲,就把他留下看作国宝,极其优待,并且请他讲学。

  前面不是说过吗?这时候的中国,乱得不成样子,英雄豪杰,各霸一方,称王称帝,各不相下。这许多国家中,有一位姓苻名坚的,割据陕西,建都长安,国号叫秦。兵强马壮,人材也很多,曾因宰相王猛的治理,国境之内,倒还也算做太平。在这时大秦国里,往往于夜里,远看西南方毫光烛天,大家都以为希奇。经太史官的占卜,上奏秦皇苻坚说:西南方有大智慧的圣者在那里,在方向上推起来,应当是龟兹国。秦王苻坚说:我早知道有鸠摩罗什法师,其人智慧过人,学问出众,他正在龟兹。我当派兵向龟兹国王商请,如其不允,就把他的国家消灭了。于是就差大将吕光,带了几万兵,一路浩浩荡荡,向著龟兹进发。

  秦王苻坚,遣派了吕光以后,心不知足,倚仗著自己兵马众多,认为东晋国的百姓,不能沾到王化,很以为遗憾。其实想并吞东晋,遂起兵攻打晋国,想不到遇到了东晋的谢安,不动声色的把他七十万人马打得一败涂地,苻坚的大将姚苌,本来奉命镇守秦国,因苻坚吃了败仗,顿然生了坏心眼儿,认为可取而代也。遂起兵截住了他的归路,并且把他杀死,篡夺了他的皇帝尊位,国号仍旧叫秦。

  吕光带兵到了龟兹,向龟兹国王,索取罗什,龟兹国王当然不肯。还是罗什法师知己知彼,知道龟兹国小敌不过吕光,牺牲小我保存国家,还是上算的。国王因罗什法师的建议,乃忍痛割爱,洒泪而别。吕光奉罗什法师回国,到了凉州地方,探报姚苌已杀死秦王苻坚,占据皇帝位,他就屯兵凉州。自立为凉王,国号就叫做凉。罗什法师也留在凉国,在留住凉国的期间,他学会了汉文汉语以及中国的文史哲学。

  等到姚苌死了,他的儿子姚兴即皇帝位,才想起吕光迎请罗什法师的事。于是又派兵攻打凉国,消灭了吕光的儿子吕隆。把罗什法师迎回秦国,奉为国师,供养于逍遥园,招集国内有道学的僧众,帮助他翻译佛经,译场的人数多至三千。最出名的是:僧肇、僧睿、道生、道融,称为什门四杰。先后翻译经论,共三百八十余卷。流传最广而为人所爱读的要算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以及现在讲的阿弥陀经。

  在翻译经论的期中,皇帝姚兴,常常到译场参观,或帮助校正字句,或和罗什法师闲谈。姚兴对于罗什法师的智慧,可算崇拜到极点。他有个最有趣味的想法,他认为法师这样大的智慧,如果死了,则智慧种子就断绝了。于是选了十个宫女,强迫法师接受,要他传下智慧种子。法师为维持佛法,不得而已的受了。因此就另外建筑了华丽的住宅,供给他居住。过去高僧说他会破戒的话,到此也应验了。这一段事实,是佛教历史上有的。

  但还有一段罗什吞针的说法,就是因为罗什法师与宫女同居,引起一班青年僧的误会,以为戒律可以不守。罗什法师急了,因为戒律是佛教的基础,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教,这个规定不能不维持。所以罗什法师有一天,陪著大众吃饭的时候,他装了一碗缝衣服的针,一口一口的把他当饭菜吞下去。大众见到这个奇异的举动,都惊得目瞪口呆。罗什法师开示大众说:你们能这样,就可跟我学,而不需要戒律。如其不能的话,应当谨守戒律。这是千古流传的一段嘉话。

  罗什法师将要入灭以前,曾经对佛发愿说:如果我所译的经论,不违背佛意,则我死以后,我的舌头不会因焚身而烧坏。后来他入灭以后,为他火葬,果然舌头完整,据说罗什法师,是七佛译经之师,足见他所译的经,至今为人所欢迎,当然是生有自来,非为等闲了。

  各位听众!佛说阿弥陀经,上次已将经的名字和翻译人的名字讲过了,今天开始讲经文。经文开头的三句,是: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这三句话,简单的说:就是,如这一部阿弥陀经,是我阿难亲自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来的。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呢?有一个时候,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说的。

  如是我闻,这几句话,似乎是每一部经上都有的,好像儒家的大学、中庸、论语,开口都有个子,程子曰,或子曰,这就是表示大学中庸开端数语是程夫子说出来的,论语,多半是孔夫子说的,佛经上有一个如是我闻,就表示是佛说的。

  佛经固然都是佛说的,可是佛在说经的时候,当时并没有记载下来,当释迦牟尼佛将要涅槃的时候,阿难尊者是佛的堂弟,在佛的左右,充当了三十年的侍者,他的记忆力很强,他对佛说的经,差不多都记得很清楚。所以释迦牟尼佛,每一部经说完的时候,都嘱付他将来负责流传。现在眼看释迦牟尼佛,将要涅槃了,他哭得很伤心。有一位同学师兄弟,名字叫阿泥楼豆的,劝导阿难说:阿难!这不是哭的事,诸佛的涅槃,这是必然的道理,哭有什么用呢!佛一向很看得起你,常常叮嘱你流通他的教法。现在他老人家要离开我们了,你应当去请问他老人家以后的事怎么办。阿难这才如梦初醒的,揩揩眼泪水,向阿泥楼豆尊者说:师兄!我的心乱得很,我不知从什么地方问起,请你教我罢!阿泥楼豆尊者说:我教你去请问他老人家四点:

  第一、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大家皆依佛住,佛涅槃以后,我们依靠什么?第二、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涅槃以后,我们以谁为师?第三、一般不守规矩的师兄弟,佛在世的时候,有佛降服他们,佛涅槃后,我们用什么办法?第四、佛所说的一切经典,我们将来记录的时候,在经文的头上,应当安一个什么符号?以取信于天下后世的人。

  阿难尊者,接受了阿泥楼豆尊者的指教,走到佛的床前,行过了礼,合起掌来,以上面的几个问题,提出来请问。

  释迦牟尼佛,赞叹阿难陀说:阿难!你好!你好!你能担当大事。现在我告诉你:第一、佛涅槃以后,你们大家,皆依四念处住。第二、佛涅槃以后,你们皆以戒为师。第三、一班不守规矩的师兄弟,你们不要理他,不和他同住。第四、一切经文的前面,皆要安插“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和些什么人在一块儿就好…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