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

  南亭老和尚讲述

  

  再版弥陀经讲话序

  南亭

  阿弥陀经讲话,乃余因应电台广播之须要而作,出版以来,已不知重印过几次了。

  按阿弥陀经之注解,以莲池大师之疏钞,藕益大师之要解,为典型之作,阳春白雪,后人所为,无有逾于此者。余之讲话,亦不能例外。然下里巴音,或为普通初心学佛之士所易接受,多次再版,或以此也。

  阿弥陀经,为持名念佛之基本教育。因持名而生西方者,何止千万。所以持名之功德,印光大师文钞及嘉言录言之綦详,此不再赘。

  今请与一实例,为读者诸君起信:余有皈依弟子杨宗鼎,法名本鸣,其夫人黄文辅,法名本成。全家住台中。五十二年,余讲经于台中佛教会馆,同时皈依,此后,即专门持名念佛。

  五十六年秋,全家移民去美,子女皆成家立业,夫妇除念佛外无他事,尤以本成精进,日诵佛号四万声。八年来风雨无间,从不稍辍。前两月虽饭后呕吐数次,医药有灵,旋亦痊愈。本(三)月八日,晚饭后,夫妇相约出外散步,本成坐厅中沙发上持珠念佛如故,本鸣则房间取衣服,及至出来,本成头部稍偏垂,扪之则咽气矣!

  阿弥陀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本成之逝,虽未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然临命终时,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则卜其往生也必矣!

  今佳里佛教居士林,为接引初机,从事念佛,欲影印余所写之弥陀经讲话,并先叙言,因写此故事以归之,盖亦“彼人也,余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而已矣”之意焉!

  中华民国六十四年五月于台北

  序文

  吾人自无始以来至今生,迷真认妄,背觉合尘,起诸烦恼,造作恶业,沉沦生死,枉入诸趣,轮回六道,无有了期。所幸大觉世尊,垂无缘慈,示同体悲,应现世间,成无上觉。说法四十九,化导迷情,从迷向悟,返妄归真,超出生死,解脱轮回,契悟无生,永证真常。唯因众生,根性非一,受度因缘而有差别。如来施教,八万四千,法门虽多均可入道。方便多门,归元无二,时于末世,受化更难。选契机者,莫若净宗,三根普被,贤愚咸宜。具信愿行,即得往生。虽崇三经一论,唯弥陀经,简便易行。专持名号,系念一境,心不散乱,决定往生。横超三界为胜。古德注述,种类繁多,无不善美,凡有受持咸皆蒙益。

  今有华严莲社创办人南亭老和尚,释《佛说阿弥陀经讲话》一书,文辞显畅,论理清澈,净土教义,阐发无遗,诚为今时难得佳作。吾在于南亭老和尚《阿弥陀经讲话》内,得知他老人家宣讲这一部《阿弥陀经》,动机有三:第一、佛教经典太深太广,但是懂得了这部经,至少对于佛教中的净土宗也有了相当的认识。第二、这部经容易了解,若能抓著本经的核心依教奉行,无疑的《阿弥陀经》是一部最好的修行指南。第三、修行的方法很多,但是在个人修行上说,还是以《阿弥陀经》持名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稳当;所以希望莲友们能把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弄懂。此外,理由也有三点:第一、希望念佛的莲友们能够明白本宗立名的意义,同时老和尚也说明自己是净土宗的。因此可以循名责实的负起弘扬本宗的责任。第二、《阿弥陀经》是说明极乐世界的庄严、佛及众生的无量,发明持名念佛,得生净土,六方诸佛称赞净土法门,以及世尊劝我们发愿,往生极乐的劝词。第三、念佛法门几乎是中国其他各宗门人兼修的法门。原来老和尚著实弘扬净土宗。发现此释,为欲法宝不绝慧命永传,值得倡印发行流通。尚希净业者,各备一册,玩索有得,必如饥者得遇醍醐,莫不法喜充满矣。

  学僧福定于阿里山谷青岩元亨寺

  中华民国九十二年八月六日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

  讲者释南亭法师

  ——备供佛教之声佛学讲座广播

  各位听众!今天开始和各位宣讲“佛说阿弥陀经”。我要宣讲阿弥陀经的动机,大概有下列的几点:

  第一点,我经常听到一般在家学佛的居士们,都异口同声的说:佛教的经典太深也太多,不容易看得懂,也不容易看得完。为了对治这一类的人,所以宣讲阿弥陀经。因为阿弥陀经,在理论上比较单纯,在事相上也是因人之病,而投其所好;经文的本身也很短,多数的人都可以背得出的。懂得了这一部经,至少对于佛教中伟大的净土宗,有了相当的认识。

  第二点,学佛的人贵在实行而不重知解。知解是教化他人的工具,在负有宏扬佛法责任的法师,或自愿发心弘扬佛法的居士,当然是知道的越多越好;如在个人方面,急求解脱,以超越生死苦海为目的的话,那弥陀经是修行最好的一部指南,也是最容易了解的一部经。了解了本经,抓著重要的核心,依教奉行,其他的经论懂与不懂,都不生多大关系。

  第三点,上面已经说过,学佛重在实行,而实行的方法,说起来也很多。书写、读诵、受持,为他人演说;修观,修禅,持律,修密,身内身外财产的布施,都是自利和利他的修行。但是在个人修行上说:还是以阿弥陀经,持名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稳当,古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宗派或思想的不同,对于净土宗的持名念佛,在口头上,在文字上,加以无情的攻击。但念佛的一门,永远是稳如泰山,屹立不动。我以为宏宗演教,因势利导的方便,还是需要的。因为念佛的人多,所以我来讲阿弥陀经,使念佛的道友们,把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弄得更清楚一点。

  有这三点理由,所以我准备讲阿弥陀经。

  在未讲以前,还有几点应当预先向各位说明的:

  第一,佛教的内容,大小乘可分为十宗:十宗当中的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都是侧重实行的。我们现在所讲的阿弥陀经,就是四宗当中的净土宗,又称念佛宗或莲宗。净土是从所求的目的上说的。阿弥陀经上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念佛宗的名词,是就能修的方法上说的。阿弥陀经上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这一句执持名号,就是念佛宗定名的根据。莲宗呢,莲就是莲华,莲华出生于污泥,他能亭亭玉立,一尘不染。每当朝阳初升,玉露正凝的时候,他那微妙的芬芳,要以极细极静的心情,才能领略到他的香洁。所以宋朝有一位周濂溪先生,特别爱好莲花,他把莲花比喻为君子,在污泥而不染。的确,莲华真正的够得上称为君子。佛教采取他这在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拿他来比喻念佛的人,虽然身在五浊恶世的人群当中,但他的身心已如在污泥的莲花而一尘不染了。同时在无量寿经,十六观经里,都说念佛或观佛的工夫做成功了,寿命终了以后,可以托生于莲花中,变化而为人的形象,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净土宗的术语,叫做莲花化生,还有极乐净土地面上的风景中,有七宝砌成的水池,池中有青、黄、赤、白的各色莲华,大如车轮,微妙香洁,这是极乐净土中庄严无比的特色。因此种种,所以净土宗又名莲宗。是凡念佛的道友们,都应当明白本宗立名的意义,同时也不妨坦白承认我是净土宗,可以循名责实而担负起本宗的责任来。

  第二,净土宗的根本经论,为三经一论。三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就是十六观经),佛说阿弥陀经。一论是天亲菩萨的往生净土论。无量寿经是说阿弥陀佛,在过去世中,世在自在王佛座下出家为比丘,名字叫法藏,发四十八大愿,依愿修行,才得成佛,由他的愿力,建设了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接引九品往生的众生。十六观经里是指示我们用观想的方法,观想极乐世界的庄严,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二大士的相好。阿弥陀经是说明极乐世界地面上的庄严,佛及众生寿命的无量,发明持名念佛,得生净土,六方诸佛称赞净土法门,以及释迦世尊劝我们发愿,愿生极乐的劝词。净土论说明求生净土,不只是为的自了,而是为的救度众生。

  第三,念佛法门,虽然创自释迦世尊,但在印度并没有畅行。佛教传到中国来在东晋的时候,江西庐山慧远大师,才开始组织莲社提倡念佛,有十八高贤参加的嘉话流传。经过善导,永明寿,莲池等诸大师的宏扬,乃成为专宗,也是中国佛教的特色。而且禅宗、律宗、天台以及其他各宗的人,很少不兼修念佛法门的,所以念佛法门,几乎成了共修的法门,以上的几点,凡是念佛宗的人,都应该知道的。

  第四,过去讲妙慧童女经的时候,有人建议我,把经文丢开,顺著经文的意义,译成语体文来宣讲。但我几经考虑,那不是尊佛重法的办法,所以讲弥陀经,我还是依靠了经文,每读一段经文,先把经中的名词,一一提前解释,而后再连贯起来说一说,或再加一点其他的发挥,总求各位听众容易了解为原则。我也不规定个什么体例,因为我不预备出版,以求藏之名山,传诸不朽。假如有钱,把他印出来,那也只是供给中国佛教会,广播组,各电台广播,或初机学佛者作一参考罢了!这要请各位听众原谅的!

  现在开始讲经,第一先讲本经的题目:

  佛说阿弥陀经

  佛,依印度的原名,应当称佛陀。佛陀译成国语为觉者,他是人类中澈底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一个人,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种觉悟的不同,十方诸佛,皆可称佛,这里是专指的释迦牟尼佛。说,就是用语言来表达事理。阿弥陀,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的圣号,译成国语是无量,在本经里称为无量光,无量寿,其实佛陀的本身什么都是无量的。经字,是常久的意思,譬如我国孔子所删定的诗、书、礼、乐、都叫做经。因为那里边讲的道理,凭你在人事上有多大的变化,他那理论是不能变更的,假如随便的变更,那天下就要大乱了。所以说:经者常道也。还有、经,就是缝衣服的线。都如我们念佛的数珠,一百零八颗…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