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灭的时候,遣人告诉阿阇世王,正值阿阇世王午睡,侍从的人,不敢通报。阿难尊者等他不到,就踊身虚空,现许多神变,然后以三昧火自己焚身,落下来的舍利,如雨点一样,他因当地人对舍利争取,甚至可以动起刀兵来。所以他入灭的地方,正当恒河的上空使恒河两岸的信徒,都可以有得到舍利的机会。阿阇世王,一觉醒来,才得到这消息,赶快奔到恒河边,但已不见阿难尊者踪影,不禁号啕大哭,几乎闷绝。不得而已,只有礼拜赞叹,拾取舍利,归国造塔供养。阿难尊者的感人之深,于此也可以想见了。
第十位尊者名“罗侯罗”。译成国语名覆障,在十大弟子中是密行第一。
罗侯罗是释迦世尊的儿子,他为什么叫覆障呢?覆是盖覆的覆,障是障碍的障,阻碍的意思。释迦牟尼佛,在十七岁的时候,因游观四门,见生老病死,为著自己脱离苦海,也为著救度他人脱离苦海,早已存著出家修行,追求真理的志愿,他与耶输陀罗的结婚,以及生子,皆是被他的父王所迫,没有办法的举动。因为净饭大王想尽了方法,要使太子放弃出家的志愿,譬如为他建筑三时殿,以备他冷、热、不冷不热的时候起居。增加美女,供他娱乐。但是这些,太子都不把他放在眼睛里,他日夜所企求的唯有出家。净饭王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谈老实话了。他说:你要出家,我不留你,但你不能眼看著我绝后,至少你要为我生下一个孙子来,以备将来,绍继王位,我对祖宗的责任也好有个交代。这在净饭王心眼儿里,以为儿子不是可以一说就生的,不过借此以为留难他的方法罢了,可是身为太子的释迦牟尼佛,对于父王的这一点愿心,一方面加以原谅,一方面他以为生儿子也不是一件多大的难事。因此默默应允了父王的请求。回到宫里,指著耶输陀罗夫人的肚子说:却后六年,当生贵子。同时耶输陀罗夫人也有一种特异的感觉,感觉到似乎有了身孕,释迦牟尼佛不久也就出家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虽然有娶妻生子的名目,但始终是清净,而无一毫染污的,却后六年,果然罗侯罗降生,净饭王与耶输陀罗翁媳俩,也因此解除了无比的寂寞与悲哀。然而因为罗侯罗未入胎以前,障碍了释迦牟尼佛的出家;同时罗侯罗在过去世,曾经因顽皮而闭塞了一个老鼠洞,使老鼠六天不见光亮,不得饮食。所以他很多次数感到住在母胎里六年的果报,因这两个原因,所以叫覆障。
罗侯罗出生以后,虽然是净饭王和耶输陀罗夫人的安心丸。但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思想,毕竟与人不同。他以为人世间富贵荣华的炫赫,夫妻儿女的团聚,都等於戏台上的戏剧,粉墨登场,锣鼓喧天,喝采叫好,像煞有意思。及至戏剧终了,看戏的人纷纷作鸟兽散。戏台上一片漆黑,热闹与冷落顿时就是两个境界。我们看吧!一个大人物,在台上的时候,有薪俸可拿,有大房子的配给,有现成的汽车可坐,小儿女上学,总以汽车接送。一下了台,甚至一口气不来,树倒猢狲散,什么都没有了,门前冷落车马稀,那种落寞凄惨,真是够他妻儿的难受。释迦牟尼佛,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他不愿意他的儿子,享受那如石火电光一样,不长久的荣华。等到罗侯罗九岁的时候,就派遣目连到王宫里,把他接到身边,叫舍利弗为他剃度出家,当小沙弥。罗侯罗是净饭王和耶输陀罗夫人的第二生命,罗侯罗的出家,当然很费了目连尊者的一番唇舌。因为世间的恩爱,难舍难分。所以后来,净饭王经过世尊的教化证了初果,耶输陀罗索性也出了家,当了尼姑,在法华会上和他的儿子,一同受记作佛。这在释迦世尊,算是以智慧剑斩断世间生死根本的情爱,而给予他们的真生命。罗侯罗以小王太子的身份出家,净饭王爱怜孙子幼小,恐怕他受不了那出家的孤寂。所以在释迦种族中,选了不少的王孙公子跟他一道儿出家。罗侯罗也自以为是世尊的儿子,很顽皮而不受教化。但他也是乘愿而来,辅扬世尊的大化的,所以骨子里,他的用心很好,因此释迦世尊称赞他说:罗侯罗密行,唯我能知之。密行就是暗地里的修行,人不晓得,所以叫密行第一。
今天再讲第十一位尊者“憍梵波提。”
“憍梵波提”译成国语叫“牛司”。十大弟子中是受天供养第一。
牛司的牛,是牛马的牛,司是口旁加上,官厅里称上级官为上司的司。司者,倒嚼的意思。牛的吃草,都是很快的把他咽下去,吃完了然后伏在地下,很安闲的把那吃下去的草,一口一口的吐出来,慢慢的细嚼,这在我们叫他做倒嚼。憍梵波提尊者,因为他过去生中,曾经轻弄过沙门,指沙门为牛,因此他就五百世堕落为牛。因为五百世堕落为牛,他虽然罪业满了,转生为人,但他那倒嚼的习气,一下子除不了。因此他不管有人没人,他的那张嘴巴,上下唇是要常常的去搬动,所以大家赶著他叫牛司,以为取笑。同时也就以牛司出名而埋没了真的姓名。
他为什么叫受天供养第一呢?因为他那倒嚼的习气,同道们看到他都很好笑,有时赶著戏弄他。佛教是讲因果与威仪的,他今生戏弄他人,来生你就要受著这果报。同时在大众会下,嘻皮笑脸,有失威仪,太不像话。而且他已证得阿罗汉果,有六神通。所以释迦世尊就打发他到某一天上,尸利沙花园里去居住,因此他不要托钵乞化,受天上天众的供养。释迦世尊在地上曾经率领一千多师兄弟游行教化,遇到荒年化不到米饭,吃了三个月的马麦。马麦就是大麦,是马吃的东西,所以叫马麦。以世尊的福报,尚且吃这个苦头,他却安居天上,受天人供养,所以叫受天供第一。
第十二位尊者的法号是:“宾头卢,颇罗堕”。
宾头卢,译成国语是不动,颇罗堕是利根。上三字是名,下面三个字是姓。
名在前面,姓在后头,据莲池大师说:“这位尊者同族有十八人,他的名字放在前面,以表示与其余的族人不同。其实姓名的倒置,是外国人常有的事,外国人的名姓,不一定和中国人的名姓,有什么字派班辈的拘束。
这位尊者,在一般大寺庙十八罗汉的塑像里,相貌非常清瘦,白而长的眉毛,长度过了膝头。在律藏里关于这位尊者,有一段故事式的记载说:有一位树提长者,以栴檀木雕刻成一个吃饭的钵,放置在一根很高的刹杆儿的顶上。遍告在场的各位尊者说:谁能以神通力将栴檀木钵取下,我就赠送给谁。宾头卢尊者奋身腾空取下。可是老师释迦牟尼佛大不以为然。因为这在已证阿罗汉果位的罗汉,自是一种游戏三昧。但未证圣果的凡夫太多了,在凡夫眼界里,这是妖异惑众的举动,反而要引起一般人的谤毁。所以释迦世尊将宾头卢尊者呵斥一番,并且勒令他不许入灭,留身在人间,受人供养,以种福田。五代时,吴越王钱镠,笃信佛法,曾设千僧大斋,把首席的位置空著,等待圣者,白发长眉的宾头卢尊者,果然凌空而来,接受供养。
还有法苑珠林,卷二十七,曾引四分律,说了一个有关宾头卢尊者的故事。四分律说:宾头卢罗汉,本是拘睒弥国,优填王的臣下,他老早皈依了世尊座下为在家弟子。由于他的精勤苦行,感动了优填王。优填王本身也是笃信佛教的,所以很同情他,干脆的就放他出家,让他专心壹志的修行,而且很快的就证得阿罗汉果。优填王从此以后对他更加礼敬。宾头卢尊者,住的地方离城二十余里,优填王常常带著随员,出城去向他参礼。宾头卢尊者以佛法之礼相见,不迎送,不还礼,对于那些俗不可耐的随员,当然更没有什么招待。在优填王本人,因为是笃信佛教,知道圣僧的可贵,心理上倒不感觉得什么。可是那些随员中有不少的大官儿在内,其中不信佛教的一般人,就鼓动唇舌,搬弄是非。说宾头卢本来是王的臣子,虽然出了家,还不是一个穷和尚,这般傲慢无礼,对于一国之君,都不看在眼睛里。这种无法无天,无父无君的人,早就应该杀却,还尊敬他做什么?优填王以国王的身分,信心没有彻底,自尊心当然是有的。因此受不起群小的蛊惑,怀恨于心。有一天又带领群臣出城参礼宾头卢尊者。一进寺门,就见到尊者走下禅床,笑脸相迎。优填王很生气的对尊者说:大德原来难动,今天为什么避席相迎?尊者答复他说:王过去怀信心而来,故以佛礼相待;今天王怀恶心而来,若不远迎,必当见杀,增加王的罪恶!优填王满心惭愧,惊叹他的未卜先知。向尊者说:善哉!弟子愚笨,妄受小人之言,不识凡圣,请求尊者,允许我的忏悔!尊者说:可尔!但得免地狱之罪,然失国之惨,仍不能逃避。后来没有多少时,与邻国交兵,优填王战败,身被俘虏,被拘禁了十二年,这是什么理由,这里姑且不说。
现在讲到第十三位尊者“迦留陀夷”。
迦留陀夷,译成国语是“黑光”。他为什么叫黑光呢?据说这位尊者的相貌很难看,面容漆黑,但黑而有光,就相貌上立的一个名字,所以叫黑光。这位尊者因为相貌的丑陋,曾经闹出很大的笑话,我来讲给各位听听:原始佛教徒的生活,是托钵乞化,并且只在中午以前,乞化一次,过了中午,就不再进食。这本来是将佛弟子生活上的要求,减到最低的程度,以为人间世因生活问题而起斗争的恶习,作一个消极的示范。这种简朴生活,连释迦世尊自己亦不例外。金刚经开头不是说吗:“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我们读过这一段经文,可以认识佛及弟子们的生活,质朴而严肃,而且不肯浪费一点时间。所以佛在世时,佛弟子得道者很多。近百年来,出家佛教徒,与一般人一样,受到生活居处的逼迫,那里还有工夫去修行办道,所以僧徒在质的方面,难免不愈趋愈下。
迦留陀夷尊者,因佛陀的感化,舍俗出家了。但他生成的一付怪相,使人看到就害怕。每逢他到信徒家去化饭,人家分明是肯布施的,但一看到他那付怪相,多是吓得转身就跑,甚至紧闭大门,不敢再见。可是迦留陀夷尊者,块头大,肚皮更大,因常常化不到饭,未免忍饥,忍不…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