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只有偷偷的夜晚出去乞化。那时的晚上不像现在有电灯,在黑暗中乞化,人家看不清楚,却能满足了他的食欲。可是不幸得很,有一天晚上,天浓云密布,夜黑如漆,尊者敲敲人家的门,口称乞食。门打开了,来了一个大肚皮的少妇,装满了一碗饭和菜,正在向尊者的钵里倾倒的时候,天空里一个闪电,照得天地通明。那少妇在电光下,顿然见到尊者的一付怪相,呀的一声吓倒了。惊动了翁姑丈夫,以灯光一照,少妇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再看看大门外站著一个怪难看的沙门。尊者向他们道歉,并说明原委。那时印度的人,虽然对佛弟子相当恭敬,但性命交关的事,也就不免恶声相向。而且那个少妇,抬进房里去,不久就小产了。左邻右舍,彼此相传,因此知道的更多了。尤其是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在传说当中,好事的人,不免再加以炫染,参杂了许多不道德的举动在里面。
第二天,阿难等一大群师兄弟上街化饭,过去布施的人,今天都变了,大家都相应不理,害得大家挨饿挨骂。他们于是乎从骂的语言中,加以研究,侦探。等到知道了实在,大家一齐来禀白世尊,要求惩办这害群之马。世尊慈悲,也不过予迦留陀夷,一顿呵斥。但同时制定了一条戒条,就是比丘夜晚不许乞化。虽然如此,还经过了很多的时间,这场风波才告平息,迦留陀夷尊者午饭的问题,只好由其他师兄弟代化了。
再讲十四位尊者,这位尊者的法名是“摩诃劫宾那”。
摩诃是中国话的大,劫宾那译成国语是房宿(宿,读秀,下同)。十六大弟子中知星宿第一。
房,就是房屋的房,宿,是天上星宿的宿,房宿,我国旧有的传说,天上有最出名的二十八个星宿,现在流行的历本上,依然有他们的名字,如毕星、角星、亢星等。房宿就是二十八个星宿当中的一个。他的父母,因结婚多年,不生儿子,天天祈祷这个房宿,后来居然生下了尊者,因此取名房宿。
这位尊者是祈祷天上的星宿而生,而他的特别技能也是知星宿第一。所谓知星宿第一者,就是通达天上的天文学。按天文学是一种专门学问,现在懂得天文学的人很多。可是现在的通达天文,有天文仪器,对于日月的运行,星斗的布列、时间、空间的距离,都用仪器去观察、测量。古时候的天文学家,完全凭自己的天才,靠一只眼睛,用长时间去观察,这样得来的天文学,可不是容易的事。如唐朝有位一行禅师,他是密宗的大师,同时也精通天文。佛祖通载十三卷上说:“昔洛下闳造太初历,记曰:八百年后当差一日,必有圣人出世纠正之。今年期差满,而一行推大衍数,以纠数家之谬,闳之言为不诬矣。”一行禅师的著述有:大衍历五十二卷,及易论等十一种五十六卷。这是他对社会国家无比的供献。劫宾那尊者,是怎样的通晓星宿,没事迹流传,我也只能说到这里为止。
以下讲到第十五位尊者“薄拘罗”。薄拘罗译成国语是善容,十六弟子中是寿命第一。
这位尊者与迦留陀夷,确好是相反的。迦留陀夷的相貌,非常之难看;这位尊者却长得好看,所以叫善容。他初生的时候有五种不死,后来活到一百六十岁,他的寿命坚固、长久,所以是寿命第一。
佛教的一切,都是讲因果的,寿命的长短,当然也不能例外。这位尊者,多生多劫持不杀戒。因他的不杀,而不使他人短寿,不使牛羊犬豕等畜生的短寿,所以他已经有九十一劫不曾受过夭亡的恶报。而且都是善终。以尊者的这一生来说罢:他初生下来的时候,家里发生一种怪异现象,他的母亲以为不吉祥,把这初生的婴儿,放到熬东西的盘里,但熬他不死。再把他放到锅里,又煮他不死。没奈何他,只好把他送到河里去,听他去自生自灭,可是水又淹他不死。被大鱼吞下去,被鱼人捞去,将刀剖鱼,他在鱼肚子里,依旧活著。他经过了这五种大难,不曾得死,所以是寿命坚固,活到一百六十岁,可算是寿命长久。因此可以说他,是不折不扣的寿命第一。这些话在我们听了,或者疑惑是神话。可是当今名闻中国佛教界的虚云长老,生下来就是一个肉团子,是拿刀剖出来的,他现在已活到一百一十七八岁,这是有他老人家的年谱,可以作为铁证的。
金刚经上说:“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果报的理论,在佛教可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类只知道讲营养,讲医药,以求身体的健康、寿命的长久、眷属的团聚。战争的时候,怎样的防空,怎样的疏散,以避免死亡。可是绝不肯不杀害物命,以造长生不死的善因。佛经上说: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报,这就是果报不可思议。禅宗的祖师也说:“随缘消旧业,慎勿造新殃”。这是我们学佛的人,时时刻刻应当警觉的。向下讲到第十六位尊者“阿冕楼驮”。
阿冕楼陀,又名阿那律陀,或阿泥楼豆,译成国语是无贫、无灭、如意的三个意思。十六大弟子中是天眼第一。
无贫,就是不贫穷,因为尊者在过去世中,曾经遇到荒年。每逢荒年我们都知道饮食是最难得到的宝物,得到则生,得不到则死。谁也不肯在这年头儿,把吃的东西,无条件的送给人。可是阿那律陀尊者却不然,他在那饥荒的时候,曾经将仅有的一顿高粮米饭,供养一位已得圣果的辟支佛。因这一点善因,在九十一劫以来,感到财富充足,不受贫穷的困苦,也就是福报不灭。因为有福报,所以所求如意,因此他的名字,含有无贫、不灭、如意的三个意思。
阿那律陀尊者的今生,是斛饭王的儿子,又是王子的身份,和释迦世尊是堂兄弟。因释迦世尊的抛弃国王之尊,出家学道,因而成道,为天上人间之所尊敬。他受到释迦世尊的感化,也牺牲了王子的享受,出家修道。但他有一个欢喜睡眠的坏习气,出了家以后,并没有能改变。出家是勤苦的,早起晚睡,修习禅观,听佛说法,阿那律陀尊者因此更觉辛苦,每逢释迦世尊说法,他都是前磕后仰的打磕睡。世尊看在眼里,忍在心里,积之既久,实在看他牺牲了听法的机会太可惜了,于是乎以不客气的态度,呵斥他说:咄!阿那律!你真是螺狮蚌蛤一类的东西,螺狮蚌蛤,一睡可以千年,但他闻不到佛的名字。阿那律挨了一顿骂,气极了,索性成夜的不睡,拼命的用功。这一急可把一双眼睛急瞎了,成了个废人。世尊看到他双眼失明,怪可怜的,对他百般的安慰。一方面叫他修一种金刚照明三昧,准可以弥补这一个缺憾。阿那律依教奉行,天天修这三昧。修之既久,果然证得了阿罗汉果,俱备了天眼通。而且他的天眼通,比其他的人还更特别,他拿天眼看我们这三千大千世界,正如看手掌上托的一只苹果。所以佛又称赞他为天眼第一。
讲到这里,关于代表一千二百五十人的十六位大阿罗汉,讲完了。我如仅仅乎讲他们的姓名,似乎乏味。所以我兼带的找出他们的一点历史,当故事讲给各位听听,或者比较有味,在各位听众,不知道以为如何?
如是等诸大弟子。
这是结束十六位尊者的一句结文。意思是说:都像这十六位尊者一样资格的,许许多大弟子,学在师后为弟,解从师生为子。这些弟子,都是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大家伙儿,都是辅扬 世尊作教化众生的事业的,所以称为大弟子。
各位听众,开会,是现在社会人们的家常便饭。每一个集会,都应该有各该会议的有关人士出席,都如理事、监事、主席,或者再加上主管机关,上级机关的指导人,与新闻记者等等各式各样的份子参加。这个会议,才算健全,也才有会议的结果。
释迦世尊说法的法会也是这样。法会中虽然没有一般集会的章则条文,但参加的份子,比较起来,则更多,更复杂。发言,和通过议案,也有其自然的规矩。
释迦世尊每一法会中参加的份子,大都是出家二众的比丘僧,比丘尼;在家二众的优婆塞,与优婆夷。比丘僧尼,有时称他们为声闻,缘觉,大阿罗汉,这是属于小乘的。大乘中则有菩萨。再加上天众,龙众等八部神众。阿弥陀经上,参加的份子里面,过去所讲的十六位尊者,就是比丘众,这些比丘,又都是大阿罗汉。所以说:如是等诸大弟子。如是等的等,是等于十六位以外的一千二百多位大阿罗汉。
并诸菩萨摩诃萨。
并者,和同的意思。就是说:不仅与十六位尊者相等地位的一千二百多位大阿罗汉在座,还有许多菩萨也同时来参加,这许多菩萨而且都是大菩萨。诸是许多,摩诃是国语的大。什么叫做菩萨呢?菩萨译成国语是觉有情,觉就是教育,有情就是众生。孟夫子曾说过,以先觉,觉后觉,也就是把自己所懂的道理、经验,展转的拿来教化其他的人。孔夫子又说过,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这个人字在佛学里面,就是有情,或者众生。只是人字的范围,不及有情和众生的范围来得广大。孔夫子,周游列国,席不暇暖的以诗书礼乐教人,期望世界大同,后世尊他为万世师表。周文王恩泽及于死人的骨头,他所怀念的,就是怕饿了百姓,冻了百姓,后世称他为仁君。像文王、孔子,在佛教里说都可以称他们为菩萨。但他们的对象,只是局限于人类。而佛教里,菩萨们的教化,都能遍及人类以外的天龙鬼神,以及地狱里的苦恼众生。如地藏菩萨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一种牺牲自我的伟大精神,不只是地藏菩萨如此,是凡够得上称菩萨的都是如此,所以称他们大菩萨。因为他们的能力大,所度化的境界大,所证的理大,而其行为则更加伟大,所以称大。那末,弥陀法会上是些什么菩萨参加的呢?经上说:
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这里列举了四位菩萨:第一位,“文殊师利”,或称曼殊室利,译成国语,是妙首、妙吉祥、妙德。法王子者,佛为法王,文殊菩萨已入法正位,故称他为法王子。阿罗汉中,以舍利弗为第一,菩萨众中以文殊师利为第一,因为他二位在大小乘中各各都是智慧第一。
文殊师利译成所谓妙首、妙吉祥、妙德这三个名字,在华严宗里…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