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分配成三个用场:第一表信,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所以信为万德万行之首,因此叫妙首。第二表行,文殊师利,多生多劫以来,亲近,赞叹,供养一切诸佛,同时也为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一切众生之所亲近,供养。赞叹,亲近,供养,是吉祥的盛德,所以叫妙吉祥。同时文殊菩萨的利乐众生,是冤亲平等,到处人人欢喜,好像是普天同庆一样,这是超人的行为。而且文殊师利初生的时候,家中顿然现出很多祥瑞。如光明满室,象生六牙,金银满库等等,因这些原因,所以叫妙吉祥。第三表智,文殊在菩萨众中是,大智慧第一。智慧是诸佛之母,文殊凭这大智慧,过去劫中曾为释迦世尊的师传,因智成德,所以叫妙德。
过去君主时代,皇帝的长子,正位东宫,就称太子,因为他有绍继王位的分儿。释迦世尊,已证入了中道第一义谛,说法自在,而称法王。文殊师利菩萨,已踏上了这个地步,有成佛之分,所以称法王子。
阿弥陀经的末尾,释迦世尊自己说:我于此五浊恶世,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仅仅乎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生西方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非有大智慧之人不能相信。所以这里将舍利弗,文殊师利,两个大智慧的弟子,放在前面。表示持名念佛的法门,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信仰,才能遵行。以下讲到第二位“阿逸多菩萨”。
阿逸多译成国语为无能胜。就是当来下生于此世界,继续释迦牟尼佛而后,说法度生的弥勒菩萨。
阿逸多是菩萨的名,弥勒是菩萨的姓,弥勒译成国语为慈氏,慈悲的慈。因为菩萨,多生多劫,修慈心三昧,常以慈眼视一切众生,任何人的慈悲之行,没有能超过于他的,所以叫慈无能胜。
在法华经上,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在未成佛时,和弥勒菩萨,同时发菩提心,做师兄弟。只因弥勒菩萨,欢喜游玩,不肯精进。而释迦世尊却克苦修行,辛劳备至。所以释迦世尊,已成正觉,而弥勒菩萨的成佛,要迟于释迦牟尼佛几万年。
弥勒菩萨在梁武帝时,曾化生为傅大士,最为武帝所尊敬。五代的时候,又曾托生在浙江的奉化,绰号叫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向不吐露姓名,他的个儿很大,大肚皮,大耳朵,手里携一个布袋,逢人就乞化。化的东西,都向布袋里一放。他的禅机很多。他在将涅槃的时候,坐在一个破庙的廊下,端坐而化。在未化以前曾经说了几首偈语。他说: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又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足见弥勒菩萨,常常的显现在世间,只是我们肉眼不识罢了。
“乾陀诃提菩萨”。是第三位的菩萨。乾陀诃提,译成国语为不休息。佛道深远,绝非小根小行能轻易达到目的。必须累劫勤苦,不休不息,才能上成佛道,下度众生。
第四位是:“常精进菩萨。”精者不杂,进者不退,专心一志,长时间的为著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努力,所以叫常精进。大宝积经上说:这位菩萨为著度一个众生,他能经过无量劫的时间跟著他跑。他如仍然不受教化的话,但菩萨还不肯生一念弃舍之心,这可谓精进之极了。
弥陀法会上的菩萨,当然很多,这四位只是菩萨众中的代表罢了。代表的菩萨讲完了以后,作一个概括,所以说:“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各位听众!弥陀法会的听众!前面已经讲过了十六尊者的小乘声闻众,四位菩萨的大乘众。以下第三类的听众是天人众。经上说: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及字的解释是并且的意思,就是说:本法会不但有大小乘的圣人在座,并且还有天上的天众,人间的人众,和其他的一切众生,都同时参加,听此净土法门。
释提桓因者,译成国语为能天主。等者,等于其他无量诸天大众。俱者,聚积。大小乘,天众,人众,还有其他的大众,一齐聚会在给孤独园。
诸天的天字,有自然的意思,和天即理也,或者天就是玉皇上帝,以及受命于天的一般讲解不同。基督教的天堂,更没有确切的论定。天所以称自然者,天在佛教里是六道众生的一角,是具有生命活力,比人类福报更大的一种众生。就是因为天众福报大,他们不要日月灯火,自然有光。他们的身体不须要母亲怀胎十月,而是化生。他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衣服饮食住处,是自然而有,而且精妙无比。我们经常赞叹富贵人家住宅里的陈设,称他有如天堂,就是受的这个影响。
佛教里讲天,有三界二十八重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名叫忉利天,居须弥山之顶。忉利,译成国语为三十三。因为本天的构成,是当中一天,四方各八天,合起来为三十三天,就平而讲的。四方的三十二天,受著居中一天的管束。释提桓因,便是居中一天的天主,他有此福德,堪能作本天的天主,所以叫能天主。这位天主过去因信佛修福德,而感受到现在的福报,所以永远是佛教弟子,受佛教化,拥护佛教,大小乘多数的经典里面,都有他在座。
无量诸天,当然是指忉利天以外的诸天,大众是指天众以外的人众,或阿修罗众,甚至连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众生,都在佛光照烛之中,所以说无量诸天大众俱。以上对于弥陀法会上的听众,已经讲完了。以下就讲到西方极乐世界,和那世界里的教主,以及人民的情形了。经上说: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尔时,就是那个时候。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告者告诉。长老是年高有德的尊称。舍利弗,就是十六位尊者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当大小乘诸大阿罗汉,诸大菩萨,以及无量诸天大众,齐集在祇树给孤独园,听佛说法的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看到大众云集,由大悲心的策动,不等待任何人的请求,自动的要将这持名念佛,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法门,传流给天下后世的苦恼众生,所以直接召呼舍利弗的名字,而告以以下的话。然而为什么只召呼舍利弗一个人呢?因为他在大阿罗汉中,是资格最老的一个,而且他是智慧第一。持名念佛,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非大智慧不能信仰。同时召呼了他一个人,在会大众,当然都可以听到的。以下是释迦世尊的话,请各位注意!经上说: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是,是指我们这世界。西方,站在我们这世界,向太阳落的方向看去,那便是西方。过是经过,亿,假定十万为亿、一亿、十亿百亿,一直数到十万亿,这是很大的一个数目。佛土,是佛都有他说法的地方,等于他的教区,那个教区范围以内,便是佛的依报国土。有世界的世界,世谓时间,界谓空间,有时间上累积起来的历史;有空间所容纳的山河大地,便成为一个世界。极乐者,是极其快乐,而没有苦恼。连贯起来说:就是从我们这世界,向西方走去,经过十万亿佛国土,另外有个世界,名字叫极乐世界。释迦世尊接著说: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其土,就是指那个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里有一尊佛,名号叫做阿弥陀,即今仍然住在世界上,常常说法,教化他的弟子们。
阿弥陀这个佛名,应该怎样讲,在后面经文里面有解释,暂时把他放下来不讲。据下文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这里说他即今犹在说法,足见这是现在的活佛,而不是过去的古佛,可见阿弥陀佛寿命之长,是无可比拟,这是应先行告诉各位的。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释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而告诉他说:舍利弗!那位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缘故叫极乐呢?不等待舍利弗的开口便自己答覆这问题说: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这是释迦世尊,对于前面提出来的极乐世界的名字,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加以解释。我们要了解极乐世界的众生,为什么但有享受快乐的份儿,而无一点苦恼,必得要先行知道我们这世界的众生,所受的是些什么,而后才能充分明白极乐世界的极乐,是值得我们仰慕和响往,也才能对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法门生起信心来。
苦乐是相对的,有苦就有乐,有乐就有苦,而且苦恼的环境过去了,那便是快乐;快乐的环境过去了,那便是苦恼。极乐世界的乐,是没有苦恼与他相对。是永远的快乐,所以称他为极乐。我们这个世界呢!通常人都这样说:喜怒哀乐,每个人的一生,不知要经过多少次数。那末,这个所谓喜乐的环境,是短时间的,既有嗔怒与悲哀和他相对,即使有短时间的快乐,决不是绝对的快乐,甚至快乐反而是苦恼的根苗。何况每一个人都有生苦、病苦、老苦、死苦、恩爱分离的苦、怨家相逢的苦、所求不得的苦,因有这血肉身躯所发生的其他诸苦。我们要平心静气,详细的把我们一个人的一生,检讨一下。由呱呱堕地,上学读书,成家立业,挤进社会去,为一人或一家谋取生活,所受的苦恼。由少壮至老死,生活的过程中,所受的千变万化,一如惊涛骇浪,层出不穷的打击,内心上与身体上,所感受的苦恼,惟有自己知道,而且是不可以数计的。假如不讲道德,造下了杀盗淫妄的罪恶,以佛教的因果律来说,还要堕落畜生、饿鬼、地狱里去,受刀砧烹割,长劫饥饿,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的大痛苦。眼前这世界,蛮争触斗,几时方休,这也是铁的证据。所以依佛教来说,这世界,但有诸苦,无有一乐。因此释迦世尊,怜愍我们的苦恼,赐予我们这念佛生西,离苦得乐的好方法。
各位听众,上面释迦世尊将极乐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已经简单的解释过。也就是说,那个世界的众生,惟有享受快乐,没有一切的苦恼,所以叫做极乐。我们知道,人类最低的要求,惟有生存,生存的条件在未完备的时候,要求其完备;既完备了以后,还要求其有多余,更要求精,求美。可是所有的人类,都望这同一方向走的话,就要构成生存竞争的局面。大家起了竞争,则世界演变成个什么世界,则今日世界的局面,就是一个铁的证据。释迦牟尼佛,深知这个世界上的…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