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位,有观音大士,大势至菩萨,那里轮到一般往生的人呢?这应该知道,虚空无尽,国土无尽,十方诸佛也无尽。这许多补处菩萨,不妨分发到十方世界去,不一定补处阿弥陀佛的位置啊!劝大家念:“阿弥陀佛”!
各位听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三个必要的条件,这三个条件中,第一要信仰。第二要发愿。第三要实行。假如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国土,和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都不能信任实有其事,则一切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如果从虚空无尽,国土无穷的理论上,首先须能信任有极乐国土的存在。可是信任尽管信任,对他并不发生什么兴趣,这与不信者也没有两样。所以在信仰以后,就应该发起愿心来,愿心就是对极乐世界发生兴趣而准备去到那个世界的原动力。由于有了这原动力的支持,进一步按照佛陀所指示的方法,实地去修持,这就叫做行。具备了信愿行三个条件,才能决定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过去所讲的,都是极乐世界地面上的庄严,如池阁莲华,栏网行树,天乐雨华,风动树鸣。以及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人民的地位,寿命,这都是侧重在引发学佛者的信念一方面的。
今天所讲的,就是叫我们继续在信念以后,发起愿心来为往生西方奠定下一个坚固的基础。所以弥陀经上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释迦牟尼佛,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众生们听到我这一番话以后,就应当发起愿心来,愿意生到那个西方极乐世界去啊!
这是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劝导我们的话!弥陀经上劝导我们的地方,共有四重,无非是劝我们要听、要信、要发愿,这是四重中的第一重。
愿心是实行的原动力,没有愿心,行怎能会生得起来呢!我们都知道,一个机关的主管官,当他就职而举行就职典礼时,有上级机关的人员监誓。这位主管官当众接受这机关的职权时,必定要发誓:比如尽忠于国家,尽忠于职守,如违背誓约,甘受最严厉之处分。那末!他就职以后,就得要依照他所发的誓愿,一一做去。所以愿心是一切事业成办的原动力。
愿力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的妙好庄严,尤其是往生的人都是莲华化生不受十月怀胎的胎苦。不受十月满足生产时的生苦。生活自然,不受生活压迫的苦。莲华化生,可以没有病苦。寿命长久,所以没有老态龙钟,弯腰曲背,耳聋眼花的老苦和死苦。没有三恶道,更不会有堕落恐惧之苦。地平如掌,众宝所成,也不会有山崩地震,海啸台风的骇怕之苦。没有男女性的分别,也不会有家庭的束缚,或闹恋爱而产生的种种痛苦。极乐世界这许多优点,皆是阿弥陀佛,最初发心修行,为法藏比丘时所发四十八种大愿心的结果。阿弥陀佛既然为我们预备了这一个好的去处,他又愿意接引十方世界,善男子、善女人,都到他那儿去。那末!我们又为什么不肯去呢?假如有人问,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有什么好处呢?那好处可多啦,除开我前面已经说过的不算,弥陀经上又说:
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诸上善人,就是已生西方的诸大菩萨,和阿罗汉。俱会一处,就是常常会集在一块儿。
所以者何?这是释迦牟尼佛代表我们发问。仿佛是你为什么叫我发愿生西方呢?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一个答覆,也就是应该求生西方的一个理由。因为到西方去,能够有资格和许多已生西方的诸大菩萨,如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无量无数的阿罗汉,集会在一块儿,讨论佛法,或怎样去十方世界化导众生,你看这是何等的荣幸!
假如有人问,我们这娑婆世界,不也是有佛的佛国么?又何必求生西方呢?而且十方世界的佛刹多得很,又何必偏生西方呢?这当然有理由;不过,我们这国土里,人和畜生杂居在一块儿,又有饿鬼、地狱堕落的恐怖。人类的本身呢?都怀著贪嗔痴爱,杀盗淫妄的恶毒心或恶行为,使人不敢接近。有的世界,虽然没有三恶道而纯粹的是人,但未必都是善人。有的世界,虽然都是善人,但不一定都是上善。唯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固然是大慈大悲,而文殊、观音、势至之流,都是济人利世的大菩萨。等而下之的,也还都是一生补处,或阿鞞跋致不退转的阿罗汉。今得往生,和他们把手共行、相视而笑,做很知己的道友。因彼此的切磋琢磨,我们不懂的道理也会弄懂;不会行的也会去实行起来,这是何等的好事啊!这是讲的发愿,向下再讲实行,阿弥陀经上说: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少善根,少福德的少,就是微少。善根福德少了,力量就不够,没有充分的力量,就不得往生彼国。而善根就是因,福德就是缘,合而言之,故叫因缘。
然而什么叫做善根呢?什么叫做福德呢?善是纯良的心愿、纯良的行为。根,如树木的根本,有生发的意思。就是说要以纯粹善良的心行为生西方的根本。福德,就是有利于他人的善行。因为单有善根的正因还不够,必得要有福德来做助缘,配合起来才能做生西方的条件。
那末!什么是善根呢?这里边包括两个成分:第一是发菩提心。第二是常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菩提心就是觉道的心,也是利益他人的心。就是说:求生西方的人,不是为的逃避现实,为的是要求觉悟真理,以所觉悟的真理,再来展转教化他人。但是在我们这世界,障碍太多,要想求道,如逆水行舟,甚难甚难!所以运用执持阿弥陀佛名号的方法,求生西方,亲近阿弥陀佛,诸大菩萨一班名师益友,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假如你没有济世利人的心愿,阿弥陀佛是不受你这个学生的。所以生西方,等于学生到美国去留学一样,既不是迷信,也不是逃难。
什么是福德呢?这在十六观经上和大本弥陀经上说得很明白,十六观经上说:孝养父母,读诵大乘。大本弥陀经上说:修诸功德,孝养父母。这是我们这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教育。读诵大乘者,大乘经多是策发人们济世利人的大心的,读诵大乘,才能时时激发自觉心和利人的心。修诸功德,就是实践利人的行为;如救孤恤贫之类。至于孝养父母,则更是我国五千年来,立国之大本,而为我们必须遵守的。
发凡夫心,是无善根。发小乘心,是少善根。不做利人事业是无福德。做了而希望还报,是为少福德,必得要以大菩提心,念佛名号为正因;以不存收获的纯良心作福德为助缘,以这大因大缘,才能得生西方。所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各位静下心来想想看,这不就是释迦牟尼佛,勉励我们目前就要做一个济世利人的好人吗?
各位听众!上期,我曾告诉各位,信、愿、行,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必要的条件,今天专门讲一个行字。行,就是实地的去做起来。假如我们要造一所房子,测量好了地皮的大小,就地皮的大小而画成房屋的图样,何处是客厅,何处是卧室,在心中似乎具有很合适的一座房子。你如不备材料,没有工人去动手建筑。那这一所房子,永远是你心目中的幻想,得不著实在的享受。
又如我们从甲地到乙地去,你问明了路线,甚至车票已捏在手中,你如不走上车子,也是一辈子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佛教经典里所讲的,教、理、行、果,或者是信、解、行、证,都以一个行字为他的重心。儒家也说:言顾行,行顾言;明朝的王阳明更讲究知行合一。所以有信愿而没有行,等于说食不能充饥一样的愚蠢。那末!我们应当怎样行呢?弥陀经上说: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善男子,善女人,是一句概括的话,无论出家在家,可能念佛的男女二众,都包括在内。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是所念的佛名,和念佛的方法,若一日乃至七日,是克定念佛的时间。一心不乱,是念佛的成绩。
上文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末!什么是多善根、多福德呢?所以释迦世尊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他听到了阿弥陀佛的名字以后,他就努力的执持这一句“阿弥陀佛”。执持者,口里念住了,心里想住了,时时不要忘记,散失。像这样不断的念,能以一日二日或七日的时间,在工夫上,念到一心不乱。然而,一心不乱以后,又怎么说呢?那在下文再讲。
善男子善女人的善,是指有宿世善根的人。善何以叫根,根有生长的意思。都如不信仰佛的人,忽然因旁人的劝导,到佛菩萨前,烧一炷香,献几枝花,或者更拜上几拜,这就叫培植下了善根。这善根好像一颗种子,永远不会烂坏,一遇到善缘的引发,他就会抽芽、长苗、开花结果。所以肯念佛的人,都是多少有点善根的。我说个故事各位听听: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到祇树给孤独园去要求出家,正巧碰到尊者舍利弗。舍利弗尊者,入定观察他有没有善根。观察的结果,这老头儿没善根,就很婉转的对他说:老先生!出家不是件容易事,你回去吧!老头儿一听,惭愧得哭起来了。惊动了释迦世尊。世尊说:别忙,让我来为他作一番观察。世尊观察的结果,说他是有善根,因为他在很远很远的劫数以前,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他有一次在山上砍柴,突然来了一只猛虎,他一吓赶忙爬上树去。老虎看见老头儿上了树,拼命用他的蛮力啃那棵树。那棵树被老虎啃得摇摇欲倒,老头儿不由自主的吓出了一声“南无佛。”他就以这一声称佛的善根,足以度他出家。于是老头儿出家了,并且不久还成了道果。原来舍利弗的观察力,不及世尊观的久远,几几乎误了事。这就叫善根。所以法华经上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男子、女人,不但包括了人世间出家在家的男众女众,连天上的众生、地狱、饿鬼、畜生道的男女众生,都可以念佛。即使耽于逸乐,或迫于众苦,口不能念,拿耳朵听都可以的吧!清末民初,南京杨仁山老居士,是一个对于佛教有大功绩的人…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