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位,有觀音大士,大勢至菩薩,那裏輪到一般往生的人呢?這應該知道,虛空無盡,國土無盡,十方諸佛也無盡。這許多補處菩薩,不妨分發到十方世界去,不一定補處阿彌陀佛的位置啊!勸大家念:“阿彌陀佛”!
各位聽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叁個必要的條件,這叁個條件中,第一要信仰。第二要發願。第叁要實行。假如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淨國土,和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都不能信任實有其事,則一切的一切,都無從談起。如果從虛空無盡,國土無窮的理論上,首先須能信任有極樂國土的存在。可是信任盡管信任,對他並不發生什麼興趣,這與不信者也沒有兩樣。所以在信仰以後,就應該發起願心來,願心就是對極樂世界發生興趣而准備去到那個世界的原動力。由于有了這原動力的支持,進一步按照佛陀所指示的方法,實地去修持,這就叫做行。具備了信願行叁個條件,才能決定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過去所講的,都是極樂世界地面上的莊嚴,如池閣蓮華,欄網行樹,天樂雨華,風動樹鳴。以及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人民的地位,壽命,這都是側重在引發學佛者的信念一方面的。
今天所講的,就是叫我們繼續在信念以後,發起願心來爲往生西方奠定下一個堅固的基礎。所以彌陀經上說:
舍利弗!衆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釋迦牟尼佛,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衆生們聽到我這一番話以後,就應當發起願心來,願意生到那個西方極樂世界去啊!
這是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勸導我們的話!彌陀經上勸導我們的地方,共有四重,無非是勸我們要聽、要信、要發願,這是四重中的第一重。
願心是實行的原動力,沒有願心,行怎能會生得起來呢!我們都知道,一個機關的主管官,當他就職而舉行就職典禮時,有上級機關的人員監誓。這位主管官當衆接受這機關的職權時,必定要發誓:比如盡忠于國家,盡忠于職守,如違背誓約,甘受最嚴厲之處分。那末!他就職以後,就得要依照他所發的誓願,一一做去。所以願心是一切事業成辦的原動力。
願力不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的妙好莊嚴,尤其是往生的人都是蓮華化生不受十月懷胎的胎苦。不受十月滿足生産時的生苦。生活自然,不受生活壓迫的苦。蓮華化生,可以沒有病苦。壽命長久,所以沒有老態龍鍾,彎腰曲背,耳聾眼花的老苦和死苦。沒有叁惡道,更不會有墮落恐懼之苦。地平如掌,衆寶所成,也不會有山崩地震,海嘯臺風的駭怕之苦。沒有男女性的分別,也不會有家庭的束縛,或鬧戀愛而産生的種種痛苦。極樂世界這許多優點,皆是阿彌陀佛,最初發心修行,爲法藏比丘時所發四十八種大願心的結果。阿彌陀佛既然爲我們預備了這一個好的去處,他又願意接引十方世界,善男子、善女人,都到他那兒去。那末!我們又爲什麼不肯去呢?假如有人問,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有什麼好處呢?那好處可多啦,除開我前面已經說過的不算,彌陀經上又說:
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諸上善人,就是已生西方的諸大菩薩,和阿羅漢。俱會一處,就是常常會集在一塊兒。
所以者何?這是釋迦牟尼佛代表我們發問。仿佛是你爲什麼叫我發願生西方呢?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一個答覆,也就是應該求生西方的一個理由。因爲到西方去,能夠有資格和許多已生西方的諸大菩薩,如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無量無數的阿羅漢,集會在一塊兒,討論佛法,或怎樣去十方世界化導衆生,你看這是何等的榮幸!
假如有人問,我們這娑婆世界,不也是有佛的佛國麼?又何必求生西方呢?而且十方世界的佛刹多得很,又何必偏生西方呢?這當然有理由;不過,我們這國土裏,人和畜生雜居在一塊兒,又有餓鬼、地獄墮落的恐怖。人類的本身呢?都懷著貪嗔癡愛,殺盜淫妄的惡毒心或惡行爲,使人不敢接近。有的世界,雖然沒有叁惡道而純粹的是人,但未必都是善人。有的世界,雖然都是善人,但不一定都是上善。唯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固然是大慈大悲,而文殊、觀音、勢至之流,都是濟人利世的大菩薩。等而下之的,也還都是一生補處,或阿鞞跋致不退轉的阿羅漢。今得往生,和他們把手共行、相視而笑,做很知己的道友。因彼此的切磋琢磨,我們不懂的道理也會弄懂;不會行的也會去實行起來,這是何等的好事啊!這是講的發願,向下再講實行,阿彌陀經上說: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少善根,少福德的少,就是微少。善根福德少了,力量就不夠,沒有充分的力量,就不得往生彼國。而善根就是因,福德就是緣,合而言之,故叫因緣。
然而什麼叫做善根呢?什麼叫做福德呢?善是純良的心願、純良的行爲。根,如樹木的根本,有生發的意思。就是說要以純粹善良的心行爲生西方的根本。福德,就是有利于他人的善行。因爲單有善根的正因還不夠,必得要有福德來做助緣,配合起來才能做生西方的條件。
那末!什麼是善根呢?這裏邊包括兩個成分:第一是發菩提心。第二是常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菩提心就是覺道的心,也是利益他人的心。就是說:求生西方的人,不是爲的逃避現實,爲的是要求覺悟真理,以所覺悟的真理,再來展轉教化他人。但是在我們這世界,障礙太多,要想求道,如逆水行舟,甚難甚難!所以運用執持阿彌陀佛名號的方法,求生西方,親近阿彌陀佛,諸大菩薩一班名師益友,學習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假如你沒有濟世利人的心願,阿彌陀佛是不受你這個學生的。所以生西方,等于學生到美國去留學一樣,既不是迷信,也不是逃難。
什麼是福德呢?這在十六觀經上和大本彌陀經上說得很明白,十六觀經上說:孝養父母,讀誦大乘。大本彌陀經上說:修諸功德,孝養父母。這是我們這社會所需要的道德教育。讀誦大乘者,大乘經多是策發人們濟世利人的大心的,讀誦大乘,才能時時激發自覺心和利人的心。修諸功德,就是實踐利人的行爲;如救孤恤貧之類。至于孝養父母,則更是我國五千年來,立國之大本,而爲我們必須遵守的。
發凡夫心,是無善根。發小乘心,是少善根。不做利人事業是無福德。做了而希望還報,是爲少福德,必得要以大菩提心,念佛名號爲正因;以不存收獲的純良心作福德爲助緣,以這大因大緣,才能得生西方。所以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各位靜下心來想想看,這不就是釋迦牟尼佛,勉勵我們目前就要做一個濟世利人的好人嗎?
各位聽衆!上期,我曾告訴各位,信、願、行,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叁個必要的條件,今天專門講一個行字。行,就是實地的去做起來。假如我們要造一所房子,測量好了地皮的大小,就地皮的大小而畫成房屋的圖樣,何處是客廳,何處是臥室,在心中似乎具有很合適的一座房子。你如不備材料,沒有工人去動手建築。那這一所房子,永遠是你心目中的幻想,得不著實在的享受。
又如我們從甲地到乙地去,你問明了路線,甚至車票已捏在手中,你如不走上車子,也是一輩子不能到達目的地。所以佛教經典裏所講的,教、理、行、果,或者是信、解、行、證,都以一個行字爲他的重心。儒家也說:言顧行,行顧言;明朝的王陽明更講究知行合一。所以有信願而沒有行,等于說食不能充饑一樣的愚蠢。那末!我們應當怎樣行呢?彌陀經上說: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善男子,善女人,是一句概括的話,無論出家在家,可能念佛的男女二衆,都包括在內。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是所念的佛名,和念佛的方法,若一日乃至七日,是克定念佛的時間。一心不亂,是念佛的成績。
上文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末!什麼是多善根、多福德呢?所以釋迦世尊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他聽到了阿彌陀佛的名字以後,他就努力的執持這一句“阿彌陀佛”。執持者,口裏念住了,心裏想住了,時時不要忘記,散失。像這樣不斷的念,能以一日二日或七日的時間,在工夫上,念到一心不亂。然而,一心不亂以後,又怎麼說呢?那在下文再講。
善男子善女人的善,是指有宿世善根的人。善何以叫根,根有生長的意思。都如不信仰佛的人,忽然因旁人的勸導,到佛菩薩前,燒一炷香,獻幾枝花,或者更拜上幾拜,這就叫培植下了善根。這善根好像一顆種子,永遠不會爛壞,一遇到善緣的引發,他就會抽芽、長苗、開花結果。所以肯念佛的人,都是多少有點善根的。我說個故事各位聽聽: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老頭兒,到祇樹給孤獨園去要求出家,正巧碰到尊者舍利弗。舍利弗尊者,入定觀察他有沒有善根。觀察的結果,這老頭兒沒善根,就很婉轉的對他說:老先生!出家不是件容易事,你回去吧!老頭兒一聽,慚愧得哭起來了。驚動了釋迦世尊。世尊說:別忙,讓我來爲他作一番觀察。世尊觀察的結果,說他是有善根,因爲他在很遠很遠的劫數以前,是一個砍柴的樵夫。他有一次在山上砍柴,突然來了一只猛虎,他一嚇趕忙爬上樹去。老虎看見老頭兒上了樹,拼命用他的蠻力啃那棵樹。那棵樹被老虎啃得搖搖欲倒,老頭兒不由自主的嚇出了一聲“南無佛。”他就以這一聲稱佛的善根,足以度他出家。于是老頭兒出家了,並且不久還成了道果。原來舍利弗的觀察力,不及世尊觀的久遠,幾幾乎誤了事。這就叫善根。所以法華經上說: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男子、女人,不但包括了人世間出家在家的男衆女衆,連天上的衆生、地獄、餓鬼、畜生道的男女衆生,都可以念佛。即使耽于逸樂,或迫于衆苦,口不能念,拿耳朵聽都可以的吧!清末民初,南京楊仁山老居士,是一個對于佛教有大功績的人…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