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P12

  ..续本文上一页行,发四十八种大愿,普渡群迷,后来成佛名叫阿弥陀佛,国号极乐国土。

  法华经上说:大通智胜如来,未出家时,有十六位王子,因父王出家成佛,受了很大的感动,弃舍珍宝、宫殿,和继承王位的权利,随父出家修梵行,受菩提记,后来一一皆于八方各各成佛。第九王子在西方成佛,名阿弥陀。第十六王子在东北方成佛,名释迦牟尼。照法华经上说来,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曾和阿弥陀佛做过同胞弟兄呢?

  法华经上又说:无量劫前,有转轮圣王,名叫无诤念,供养宝藏如来。他当时曾发下愿心,他愿他成佛而后的国土,种种庄严,华妙无比。宝藏佛即为他授记说:你经过了恒沙劫的菩萨道行,在西方世界作佛,国号叫做安乐。那一位转轮圣王,即是阿弥陀佛。

  大乘方等总持经上有净命比丘。贤劫经上有王子名净福报众音。如幻三摩地无量印经,有国王名胜威。一向出生菩萨经上有国王太子,得闻佛法,奉持精进,七千岁中,从不睡眠,不贪爱欲财宝,独处山林,修习禅定。后度八千亿那由他人得不退转。这些比丘、国王、王子、太子皆是阿弥陀佛的前生。然而,我们对阿弥陀佛的历史,于此也可以窥见一斑了。经上又说: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以上一大段,是讲的阿弥陀佛的名号和历史。但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化主,有化主必有化伴,等于一国的国王,必定要有他的臣子百姓,佛也是这样。所以释迦牟尼佛召呼舍利弗说:又舍利弗!彼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无量无边,是言其数目之多。皆阿罗汉,是确定他们的资格地位之高。数目上既然是无量无边,当然就不是可以用算学方法和数字所能确定的了。至于菩萨们的数目之多,也和声闻一样,所以说,亦复如是。

  一个国王的人民,其中有做官的,有经商的,有种田的,有读书的,然而以做官的地位为高贵。其他的士农工商,拢总称为白衣。阿弥陀佛的人民,也就是他的弟子,他的弟子中,不是声闻,就是菩萨。人天乘的修行人,简直没有,等于说,他的弟子中是没有白衣之士的。

  声闻,菩萨,在佛教中是有修有证的人,同时也称之为小乘,和大乘。声闻最高的位置,是大阿罗汉,小乘人只知自利,不知利他;菩萨是自他兼济。然而小乘人既称大阿罗汉,这足以表示他那些声闻人,都已发了菩提心,具有利人济世的悲愿。阿罗汉的地位,只是他修证中的一个过程罢了。

  声闻人,因闻佛陀说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的法音而悟证小果。他的悟证经过,有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阿罗汉译成国语,是无生,杀贼,应供。因为他觉悟了宇宙人生是无常、苦、空、无我、不净,所以不起贪嗔痴爱的烦恼。因此,也就不会再到三界六道里来受生。所以叫无生。烦恼能盗劫我们的功德法财,等于盗贼。罗汉已破灭烦恼,所以叫杀贼。具备了无生,杀贼的两个条件,能接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所以叫应供。

  菩萨,发济世利人的大菩提心,修六度万行的叫做菩萨。菩萨,译成国语叫觉有情,有情就是众生的别名。菩萨是已有少分或多分觉悟的有情,也是能以佛法觉悟于一切有情的人。他的位置,在初发菩提心以后,叫十信位,而后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于学校里,有小学、中学、大学。每一等学校里,又有一二三四年级的不同。菩萨修到十地以后,不久就会成佛了。经上又说: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释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你看吧!彼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成就了如上的这妙好的庄严,真是值得羡慕啊,值得称赞啊!

  奇怪!池阁莲华,异鸟天乐,是最好的庄严。怎么大阿罗汉,菩萨,也是庄严呢?维摩经上说: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备三十七品的众生,来生其国。所以极乐世界的大阿罗汉、菩萨,皆是与阿弥陀佛有同行宿缘的诸清净众,于阿弥陀佛成佛而后,大伙儿都生到他这世界来了。有道有学的人,是地方上的干城,栋梁。假如一个大城市里,都是些不学无术、自私自利的小人,那还成什么样子呢!古人说: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足见一个国家,没有了高上的人才,那就要亡国。所以罗汉、菩萨,也是极乐世界的庄严。

  各位听众!上期讲的是:阿弥陀佛座下的大弟子,他的弟子群中,有声闻弟子,有菩萨弟子,关于他们的数量地位,都讲过了。但这些都是目前在阿弥陀佛座下,每天听闻法要的一班弟子们。至于因念佛而将要生到西方的一班弟子们是怎样呢?弥陀经上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众生生者的众生,是合众缘而生的意思。阿鞞跋致,译成国语,为不退转。

  生,就是生命,比如我们能讲能听的两方,都是活在这里有生命的人。如果一经研究这生命的来源,那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条件,在佛经上叫做因缘,又叫做助缘。我们初投生到这世界上来,要父精母血的结合。成胎以后,要以母亲的血液为滋养料。出胎以后,一直到老死,几十年中,没有一天能离开衣服、饮食、居处。即使最不值钱的空气,我们一分钟也不能不呼吸,不然的话,这一条小生命,马上就维持不下去,因此叫做众生。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者,就是说:极乐世界现在所有的声闻,菩萨固然是人中之宝;他方世界,因念佛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众生,就永远不会退转。退者退堕,转者转变。就是说:既然生到西方以后,永远不会转变其志趣而堕落于人天道中,或三恶道里去。

  那末!我们要问,生到西方去,有什么倚靠就能千稳万当,不会退转呢?这有五个缘因:

  第一,一生到西方去,就为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之所摄持。如大本弥陀经,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闻我名号,皈依精进,即得于诸佛法,永不退转”。这好像一个党员,如果遇到一个党的领袖真正为国为民,大公无私,而栉风沐雨,为大众吃苦。那末这个党员,自然而然的服从领袖,虽赴汤蹈火,都不会改变其志趣的。

  第二,生到西方去,常常在佛光照烛之中,使他的菩提心,只有增进,不会退转。等于我们在日光的照烛之下,你绝对不会跌落到土坑里去。

  第三,极乐世界,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能演畅法音,闻到这种法音,自然而然的就会增进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更不会退转。

  第四,生到极乐世界,朝夕所相见而可以作为朋友的,都是些大阿罗汉,以及诸大菩萨。更没有邪魔外道,诱惑你、蛊弄你。也不会因衣食住,或眷属间各种问题,使你生贪爱,动嗔恨而致堕落。

  第五,生到西方,做了极乐世界的人民,寿命长久,与阿弥陀佛一样,除非你自己发愿要到别个地方去,度化众生,不然,你永远不会离开极乐世界的。上文不是说过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这不是很好的一个证明吗?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不念佛生西,在我们这个世界,修大乘法的话,要到初住菩萨,才得信不退。修到初地菩萨,才得行不退,到七地菩萨,才得念不退。这缘因,是这个世界足以使我们退堕的逆缘太多了。

  在这里,我可说个故事大家听听:唐朝有个李源,因父亲做官被杀,所以不愿做官,把洛阳住宅改成慧林寺,请圆泽禅师当住持。过了几年,李源邀约圆泽朝礼四川的峨眉山,但圆泽要求走陕西的旱路,而李源却要由荆州的水路,圆泽拗不过李源,只好将就他。然而他已知道这一去不能再来。乃将后事,一一写好夹在经中。二人乘船至荆州上游,将近山峡,其地水险,天尚未晚,即停舟过宿。忽然看见一个大肚皮的孕妇,身著锦裆,在江边打水。圆泽一见,不自觉的就流下泪来了!李源问他为什么伤心?圆泽说:我不肯走这条路,就是怕见到这女人。这个女人怀孕已经三年,等我来做他的儿子。如果不见到他的话,还可以躲避;现在既然见到他了,非做他的儿子不可。你应当帮助我念咒,让我快一点生下来。到第三天,你到我家去看我,以一笑为信。过十二年,八月十五日的夜里,请你到杭州天竺葛洪井的旁边来会我。说完了,就这样的死了,而妇人随即生子。三日后,李源访到这人家,抱儿出见,相视而笑。后来李源回到洛阳慧林寺,看到他预先记下来的后事,更相信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光阴很快,转眼间已十二年了、李源预先到杭州,候到八月十五夜里,往葛洪井去等候会晤。忽然隔河有一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以鞭打牛角而唱。李源听他唱的是: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易性常存。李源听到,遂断定是圆泽的后身。于是两相谈论,到分手的时候他又唱起来了。他唱的是: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说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圆泽禅师已知道过去未来的人了,尚不能逃避生死,不如他的人,他的前途就更难说了。所以念佛生西方,一到那里,就永远不会退转,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故事讲完了,再来讲经,经上说: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一生者,就是还要到人间来受一次生,投一次娘胎,而后成佛。补处者,补等于一个团体中的候补理事或监事一样。在未下生人间成佛以前,住在候补成佛的位置,叫做一生补处。阿僧祇,译成国语名无量数。

  这是承接上文说,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们,不但不会退转,其中能居一生补处地位的人,其数很多,多到不是可以拿算盘来算得出的,只可以拿无量无边阿僧祇,那个大数目字儿来代表他。

  在这个世界修行,修到初果圣人,还有七番的生死,修到三果圣人,还有一番生死,但只能证四果阿罗汉而不能成佛。怎能如生到西方,马上就位居一生补处呢!到了一生补处,就和皇帝的东宫太子一样,再升上去就做皇帝,这是多么便宜的事呢!

  假如有人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补处…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