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夜六时。
华,生于泥土之中,而芬芳高洁,不求人知而人自响慕。同时有华就有果,果必由华生。尤其是莲华,华正开的时候,莲子已经结成。华有如此的清德和作用,所以佛经上常用以做比方。比方修学佛法的人,虽然混杂在这五浊恶世的人群当中,他能行为高洁,志意和雅,能使人望风倾慕。而念佛的人们,你在这世界刚刚初发心念佛,极乐世界,已经有你的莲华宝座。而莲华是华果同时,所以佛经上更喜欢利用莲华来做因果同时的譬喻。这里所说的曼陀罗华,正是国语的白莲华。白取其高洁,莲华取其因果同时。
极乐世界,昼夜六时,不断的有白莲华,纷纷从天空落下,这也是极乐世界的特色。经上接著说: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
这是释迦世尊,告诉我们雨华的用处。众生者,除阿弥陀佛而外,菩萨以下都是众生。清旦是昼三时的早上,衣祴,是盛华的器具。十万亿佛,表示供养的大数。食时,是佛及圣众,吃早饭的时候。以一顿早斋的时间,周游十万亿佛土,显示彼土众生,皆有神足。
天人于天空中,常雨天华,固然是供养极乐世界的佛及圣众。而极乐世界菩萨以下的众生,更以天华或本土七宝行树的花,在清旦的早晨,运动神足通力,于很短的时间,游行十万亿佛土,供养十万亿佛,及至回到本土,还没有过早斋的时候。清旦,是人们一天身心最清净的时候。极乐世界的众生,虽然都是罗汉以上的圣者,但根本烦恼未尽,仍以早晨比较身心清净。罗汉以上的圣者,都俱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漏尽、神足等六种的神通。极乐世界的众生,清早持华供养他方佛圣,一个来回就是十万亿佛土,而且回到本国来,仍赶上早斋,这正是神足通的作用,所以飞行自在而迅速。
饭食经行。
上文说:即以食时,还到本国。这里紧接著说饭食经行。经行者循环不断的意思,回到本国就吃饭,吃过了就经行用功,表示光阴一点不肯虚度。
大本弥陀经说:往生彼国的众生,吃饭所用的钵,都是众宝所成。百味饮食,各如所愿,随各人的食量,不多不少,自然而至。吃了以后,自然消化,没有遗滓。或者见色闻香,意以为吃饭,也自然饱满,更不生贪著,身心轻便愉快。
经行是一种功夫,对打座而说的。饭食以后,室内室外,围绕徐行,可以活动身体,可以帮助消化,饭后百步就是这个作用。经行以后,复行静坐,可以调身,可以养心。这也是修行的一法。经上说: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结束上文,天乐盈空,黄金为地,六时雨华的一段。
释迦世尊把极乐世界,这许多胜妙境界说完了以后,又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你看吧!极乐国土,有如上的这许多胜妙庄严,这皆是阿弥陀佛,无量的愿行功德之所成就啊!
各位听众!关于极乐世界,地面上和天空里的庄严景物,过去已讲过了三大段,今天讲到第四段,化禽风树。化禽,就是变化的禽鸟。风树,就是风动树鸣。极乐世界,本来没有三恶道,所有的鸟儿皆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变化。而鸟儿叫出来的声音和风动树鸣,皆能演出佛法的音声来,所以这里包括了化禽演法,和风树演法的两段。
现在先讲化禽演法。经上说: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这一段经文,可分四节;第一,标示彼国有奇异之鸟。第二,说明鸟类的名字。第三,鸟能唱出妙好的音声。第四,音中能说出佛法。
复次是:复再次于上文,释迦牟尼佛,又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彼极乐国土,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
常有,表示不间断的有,不是偶尔一见。种种,是种类甚多,下面举出来的几种,只是几名代表。杂色,那些鸟儿的颜色也不是一样,可算形形色色,万品千类,不一而足。
那末!是些甚么鸟儿呢?向下第二就说明鸟类的名字:如白鹤呀,孔雀呀,鹦鹉呀,舍利呀,还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呀。
鹤的嘴和腿都很长,有玄黄苍白的四种颜色,而以纯粹白色的鹤为最贵。孔雀尾巴很长,羽毛的颜色很多,而且自成花纹,闪灼有光,鲜艳夺目。孔雀对于自己的羽毛,非常爱惜,性情也非常妤胜,他看见穿著红红绿绿衣服的妇女,就把那尾巴,像半把雨伞一样的向人展开,以表示她的美丽,这叫孔雀开屏。鹦鹉,是会仿效人们简单的语言而说话的,而且善解人意,是鸟类最聪明而最受人怜爱的。舍利译成国语是鹙鸟,鹙鸟的双目,锐利不过。尊者舍利弗的母亲,两眼如鹙,故名舍利,舍利弗是他的儿子,故名舍利子。迦陵频伽,国语叫妙音鸟,这种鸟儿叫的音声,天上人间,任何的音声,都没有他叫的好听,所以叫妙音鸟。共命之鸟的共命,又叫命命,两个头,一个身,而报同识不同,叫的音声也很好听。两头蛇、九头鸟、千头鱼,也曾经有人看过,那末!一身两头的鸟,也就不能说没有了。这五种鸟儿中的,白鹤、孔雀、鹦鹂,我们这世界上也有的。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则为极乐世界的特有品。
珍奇怪异的鸟儿,在我们这世界里,只是偶尔一见,不能常有。偶尔的见到,也未必听到他的叫声。可是极乐世界的鸟儿,经常出入于宝树林中,而昼夜六时,吐出和雅的音声来,非常的好听。和、与粗暴不同;雅、与鄙俗有别。此世界的乌鸦、麻雀之类,就是粗俗不堪,人们听了他们的叫声,反而觉得厌恶。和雅之音,能令听的人,心旷神怡,消除烦躁,离欲寂静。
极乐世界的鸟儿,不但能吐出和雅的音声来,从他音声里还能演畅出佛法来,所以说:其音演畅。
演出的是什么佛法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等法的等,概括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成为佛学里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种助道品。三个四、两个五、一个七、一个八,不就是三十七吗?
上文所说的三十七种道品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我们的身体,是父精母血、皮肉筋骨,假合而成。大小便利,鼻涕眼泪。九孔常流不净。二观受是苦。我们日常所感受的苦。乐,或不苦不乐的遭遇,澈底的说来,无非是苦。三观心无常。我们这颗知冷知热,知饿知饱的心,如波浪相似,前灭后生,相续不已的。四观法无我。法指宇宙万有诸法,如山河大地等等,是凡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都叫做法。这些法的构成,无非假借许多条件,佛法里说他是因缘假合,有聚有散,没有实在的个体。我者就是指坚实存在的个体而言。如上的四种观门,是我们安放这妄念的处所,所以叫四念处。学佛的人,不在这四处用点观力,那是不能体会到生死的迫切。讲经说法,也只如隔靴搔痒!
四正勤者:一已生恶念断。二未生恶令不生。三已生善令增长。四未生善令生。人们的行为,可以分为善恶的两途,善则于自他有益,故令生,生已令增长;恶则于自他有害,故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断。应当向正当的路途,勇猛精进,如设堤防水,一时一刻不能松懈,所以叫正勤。
四如意足亦名四神足。前面的四念处,多分偏于智慧,四正勤则偏于精进,智慧精进力强,则定力弱。此四偏于禅定,以定导慧,使得定慧均等,不偏不倚,庶几功行可成,目的可达。一欲神足。欲者要求于四正勤精进而后,依此欲力,可以引发定力。二勤神足。要求心既起,应勤修此定,依勤之力,定可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一心专注,依心之力,引发定生。四观神足。由加行观察之力而正入于定。如意足者,修这四点,于所愿求,可以如意满足。神足者,变化莫测之谓神,得定而后,由于定的力量,可以神用莫测,足为所依之义,依此定而得神变,故名神足。
五根者,一信。二进。三念。四定。五慧。根,可以分两层来说:一为能持,于已得的法,能持而不失。二者能生,对于未得的法,能胜进上求,令其增长。第一信根者,深信佛之所说,毫不谬误。此一为总,其余的四根,由信根连贯而生:因为既深信如来谛理,应当勤求不息,是为进根,进者前进。既求得此理,应当明记不忘,念兹在兹,是为念根。既念此理,应当专心一境,相应不散,是为定根。由定心寂静,静则生明,乃能正观分明,决择是非,是为慧根。有此五法,调治其心,能生发圣道。譬如阴阳调和,一切种子皆能发芽抽苗一样。
五力者,即前面的五根,渐渐增长,即能发生甚大的力用,故名为力。力;也有两义,一者不为他降服,二者又能降服他。如瑜伽师地论说,此五种力,能于所证出世间法,生深胜解,他人之所不能制伏。又具大威势,催伏一切诸魔恶势。信力者,于所信谛理,转更增长,能遮止疑惑,不为动摇。能抗拒邪魔外道,不受迷乱。能破损烦恼,不受侵害。此一为总,余四亦承信力而来:如进力者,进根增长,能破身心种种懈怠,成办出世间种种事业。念力者,念根增长,能破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定力者,定根增长,能破一切杂乱妄想,发起一切诸禅三昧。慧力者,慧根增长,能破一切邪外不正知见,能破小乘偏差的执著。以上对于卅七道品,已经讲了廿二品,其余的下次再讲。
各位听众!上次讲的是:极乐世界有许多奇异杂色的鸟儿,如白鹤孔雀之类,皆能吐出和雅的音声,音声中演畅出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的佛法来、在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里再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成为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种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已经讲过,现在应该讲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什么是七菩提分呢?七菩提分亦名七觉支。一择法觉支。二精进觉支。三喜觉支。四除觉支。五舍觉支。六定觉支。七念觉支。
菩提译成国语,就是觉,分…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