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P10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支。所以七菩提分就是七觉支,觉是属于智慧的作用,谓学道的人,五根五力,既然坚固,已入正位,对于这七种觉慧,可以分分随意运用。一择法觉支者,观察诸法,能够善于觉了,拣别其真伪故。二精进觉支者,修道法时,对于无益的苦行,谬误不正的行为,都能觉了故。三喜觉支者,得到法的喜乐时,善能觉察,不生颠倒。四除觉支者,断除诸烦恼,然能觉察真伪,不会损失真正善根。五舍觉支者,舍弃所念著的境界,过去既过去,永不追忆。六定觉支者,禅定修成,善能识别真伪,即使是正当禅定,亦不生爱著。七念觉支者,念即明记不忘之意,修出世道的人,要常常注意定慧均等。如果心沉没而暗昧的时候,应当记住,这应该要利用择法,精进,喜的三种觉支,使心清明;假如心识浮动,应当记住,这应该利用除觉支、舍觉支,和定觉支的三种,使心识静定澄明。所以念觉支的作用,是调和动静二者,使他不沈不浮,而适合中道的。

  什么是八圣道分呢?一正见。二正思维。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圣者正也,所以八圣道亦名八正道。由于前面择法的力量,身心皆趋入正道,所以叫八正道。一正见者,由于觉支的功用,所得的真觉,纯依智慧,合乎谛理,没有错谬。二正思惟者,见谛理时,与无漏心相应,思惟筹量,步步趋入涅槃正路。三正语者,修行人至此,不惟心无邪思,更以无漏智,不发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的四恶语。而以和合语、软语、真实语、诚谛语,起诸正用。四正业者,以无漏智,除灭、杀盗淫的三种身业,安住于清净身业。五正命者,命就是生命,生命的存在,须要饮食维持。佛的制度,惟以乞食为正命。如果以种田、做生意,或医卜星象来维持生活,那就叫做邪命。修道的人由于无漏正智的抉择,远离邪命,所以叫正命。六正精进者,以无漏智,更加策励勤行精进,趋入涅槃。七正念者,以无漏智、分明忆念正道法和助道法,心不动失。八正定者,以无漏智,正住于真理,决定不移。这八种法,为什么皆叫正呢?因为以七觉支所发生的无漏正智为中心,不依于偏邪,所以叫正。由于八法,能引修行人至于涅槃,所以叫道。以上是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种道品,但经文里没有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加入,所以末后有一句如是等法,等就是等于四念处等十二法。

  毗婆沙论和大智度论,用一个譬喻说明三十七道品的次叙很清楚。两部论上说:四念处如种子。四正勤如栽植。四神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茎叶。七觉支如开华。八圣道如结果。八正道,差不多在佛经上常常见到,往往因时间关系,碍于名相的繁琐,都避免不讲。现在因为不受时间的束缚,所以把他略略的讲一讲。各位听过一次,如在其他经上看到,都是同样的讲法。经上又说: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上文说:极乐世界,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吐出和雅的音声,音声中演畅出三十七种道品。所以说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这表示如果那些音声,仅足以娱耳取乐,那就毫无价值。因为音声中能演畅出三十七道品,使众生听到这音声,皆能忆念佛法僧三宝,所以这是有益的音声,自不同于凡响,而且显出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

  佛法僧是为三宝,三宝有住持,别相,同相的三种不同。住持三宝者,木雕、泥塑、铜铁铸成,或彩色纸画的佛像,是为佛宝。现前所流通的经卷是法宝。出家比丘僧尼,能共同修持,和合无诤,是为僧宝。别相三宝者,因为佛法僧有大小乘的不同,名相功用上也各有其分别:如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这是佛宝的不同。大小乘各各有他的教理行果,是法宝的不同。三贤十圣、四向四果、缘觉、独觉,阶位各别,是僧宝的不同。这又名出世间的三宝。同相三宝,又名一体三宝。我们的心性本体,灵明洞彻,原具有觉照诸法的功用,是为自性佛宝。性体中具有恒沙性德,一一皆足为我们修行的轨则,是为自性法宝。性体中该摄性相,融和事理,是为自性僧宝。因为佛者觉也,觉悟就是佛,迷就是众生。佛所说的言教,皆能为我们修行的规矩法则,所以称为法宝。僧宝的僧,应当加上一个伽字叫僧伽,译成国语叫和合,是出家众,结合修行的团体名称。这三种意思,皆在我们一心中具足,故又称为自性三宝。我们现所崇奉的三宝,当以住持三宝为准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或药师佛,阿弥陀佛的遗像为佛宝。现前存在与流行的经律论三藏为法宝。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诸大菩萨,以及舍利弗,须菩提等,诸阿罗汉为僧宝。现在的出家二众,假如能和合修行,或依佛法自修,更用以化导群众的,也足以作僧宝的代表。现有在家信徒们,提倡皈依自性三宝,不需要以出家僧尼为师,这是数典忘祖,不合理的妄作,灭亡佛法的先趋,要不得的。你如不信,请你一读大乘理趣六波罗密经,皈依三宝品。大乘心地观经报恩品,你就知道了。

  佛法僧三,皆称为宝者,佛是两足尊,福慧双足。法是离欲尊,僧是众中尊。依佛法僧修行,则出三界生死,世间珍宝,无与为比,故名为宝。经上又说: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这一段经文,是恐怕人以为极乐世界,既有畜生道的鸟类,何以配得上称为极乐呢?因此释迦世尊自动的召呼舍利弗而告诉他的所以然。那末!极乐世界,既然没有三恶道的名称,这些畜生道的鸟儿,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皆是阿弥陀佛,欲令佛法的流通,迎合众生的意趣,以神通力变化而有的。于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佛陀的慈悲,比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养,还要体贴入微。

  各位听众!上面关于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的话,我还想补充一点!

  第一、什么叫做三恶道呢?畜生、地狱、饿鬼是三恶道。三恶道的对面是人道、阿修罗道、天道的三善道。三善道虽然没有超出轮回,但是福德智慧比起三恶道来要强多了。在人天乘里说来,人类如果造了下中上的三品十恶,就要分别的堕落于畜生、饿鬼、地狱的三恶道。如是因感如是果,分毫不可假借的。畜生道里是飞禽走兽,藏于山,潜于渊,千品万类,其名字种类,是无法统计的。他们的残暴、凶悍、互相食啖,以强凌弱的愚痴,是十分可恨的。有一类的畜生,如牛马猪羊鸡鸭以及水族,受著比他们更凶残的人们奴役、禁闭、屠割、烹煮。我们往往看到牛马身系千万斤的重负,虽然感到疲软,但不能不背著向前跑。及至年老力衰,或身肉充实,可以供庖厨而将要或正在被捆缚屠割时,那种呻吟、流泪,或奔走叫号,期图延一息生命的凄惨情形,又使人十分的替他们难受。饿鬼道的众生,则九幽沉滞,动辄千百年不得转生。年湮代远,子孙灭绝,祭祀无人,常常感到饥饿的痛苦。如果罪业深重的,虽然碰到饮食,也会化成猛火,所以千年万载,常时忍著饥饿。至于地狱里的众生,那就更苦了!八寒八热,万死万生,镬汤、炉炭、剑树刀山、地狱之苦,有非语言文字所可能形容得出的!人类所受的妻离子散,饥寒交迫,或水火刀兵,盗贼王难的苦痛,当然不及其千万亿分中的一分。所以苦莫苦于三恶道,而娑婆世界之所以叫娑婆,正因为有三恶道的存在;极乐世界之所以叫极乐,正因为无三恶道的存在。上文释迦牟尼佛,不是曾经告诉过舍利弗吗?“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极乐国土没有受苦的众生,于此可见彼土是没有三恶道的。既没有三恶道,那末!那些,白鹤孔雀迦陵频伽之鸟,从何而来的呢?因此不得不麻烦我佛世尊,苦口婆心,加一番解释了。因为彼极乐世界,不许有三恶道的存在。这是阿弥陀佛的宿愿,即使是三恶道的众生,因业果终了,或宿福的发现,也可以生到西方,但一经生到那里,就不再是三恶道的身形,应该随其功行而定其品级的。所以白鹤、孔雀的存在,是阿弥陀佛的神力变化,借以演畅法音。同时池沼园林,奇葩异卉,异鸟名禽,是我们这世界上所有的。佛陀的说法,为使极乐世界的组织,和我们的距离不远,但比较净化,所以有罗网、栏楯、行树而皆七重;有楼阁池沼而皆七宝所成。亦有莲华,但大如车轮,且四色四光。这都是方便摄引,正表示出我佛说法,苦口婆心,无微不至!

  以下讲到风树演法,经上说: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极乐世界,地面上有罗网、行树的庄严,前文已经说过。然而那只是说他的行列整齐,极为美观。这里补叙他不可思议的妙用。妙用的所在,就是罗网行树,因微风的吹动,而发出微妙的音声来,有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是凡听到这声音的,自然而然的皆生出怀念佛法僧三宝的心情来。具见极乐世界,无往而不是佛法。

  这里面说风日微风,微风,是表示风的好处。假如像太平洋的台风,那还得了。台风一起,势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发屋拔树。如我们现在住的这台湾宝岛,每年都受到它好几次的威胁,一谈到台风,总不免令人毛骨悚然,谈风色变。佛经上还有一种岚毗尼风,势能摧碎山岳,坏诸世界。这些恶风,皆是众生惨烈暴恶的业力所感,真是要不得。我们这世界,有时也会有一种所谓和煦的春风,虽然也可以说是美风。然而也只能生长百物,或披拂山林,作为有闲阶级的一种欣赏而已。怎能比极乐世界的微风,似有似无,不寒不热,轻细醇和,激动著行树、罗网,发出微妙的音声来,使人听著了生起怀念佛法的美感。这岂是以我们凡夫心识所可得而思议的吗?

  复次罗网行树,因微风的吹动,发出微妙的音声来,音声而称微妙,而且有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则我们这世界上所有的六律…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