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老和尚講述

  

  再版彌陀經講話序

  南亭

  阿彌陀經講話,乃余因應電臺廣播之須要而作,出版以來,已不知重印過幾次了。

  按阿彌陀經之注解,以蓮池大師之疏鈔,藕益大師之要解,爲典型之作,陽春白雪,後人所爲,無有逾于此者。余之講話,亦不能例外。然下裏巴音,或爲普通初心學佛之士所易接受,多次再版,或以此也。

  阿彌陀經,爲持名念佛之基本教育。因持名而生西方者,何止千萬。所以持名之功德,印光大師文鈔及嘉言錄言之綦詳,此不再贅。

  今請與一實例,爲讀者諸君起信:余有皈依弟子楊宗鼎,法名本鳴,其夫人黃文輔,法名本成。全家住臺中。五十二年,余講經于臺中佛教會館,同時皈依,此後,即專門持名念佛。

  五十六年秋,全家移民去美,子女皆成家立業,夫婦除念佛外無他事,尤以本成精進,日誦佛號四萬聲。八年來風雨無間,從不稍辍。前兩月雖飯後嘔吐數次,醫藥有靈,旋亦痊愈。本(叁)月八日,晚飯後,夫婦相約出外散步,本成坐廳中沙發上持珠念佛如故,本鳴則房間取衣服,及至出來,本成頭部稍偏垂,扪之則咽氣矣!

  阿彌陀經上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本成之逝,雖未見“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然臨命終時,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禅定。則蔔其往生也必矣!

  今佳裏佛教居士林,爲接引初機,從事念佛,欲影印余所寫之彌陀經講話,並先敘言,因寫此故事以歸之,蓋亦“彼人也,余人也,有爲者,亦若是而已矣”之意焉!

  中華民國六十四年五月于臺北

  序文

  吾人自無始以來至今生,迷真認妄,背覺合塵,起諸煩惱,造作惡業,沈淪生死,枉入諸趣,輪回六道,無有了期。所幸大覺世尊,垂無緣慈,示同體悲,應現世間,成無上覺。說法四十九,化導迷情,從迷向悟,返妄歸真,超出生死,解脫輪回,契悟無生,永證真常。唯因衆生,根性非一,受度因緣而有差別。如來施教,八萬四千,法門雖多均可入道。方便多門,歸元無二,時于末世,受化更難。選契機者,莫若淨宗,叁根普被,賢愚鹹宜。具信願行,即得往生。雖崇叁經一論,唯彌陀經,簡便易行。專持名號,系念一境,心不散亂,決定往生。橫超叁界爲勝。古德注述,種類繁多,無不善美,凡有受持鹹皆蒙益。

  今有華嚴蓮社創辦人南亭老和尚,釋《佛說阿彌陀經講話》一書,文辭顯暢,論理清澈,淨土教義,闡發無遺,誠爲今時難得佳作。吾在于南亭老和尚《阿彌陀經講話》內,得知他老人家宣講這一部《阿彌陀經》,動機有叁:第一、佛教經典太深太廣,但是懂得了這部經,至少對于佛教中的淨土宗也有了相當的認識。第二、這部經容易了解,若能抓著本經的核心依教奉行,無疑的《阿彌陀經》是一部最好的修行指南。第叁、修行的方法很多,但是在個人修行上說,還是以《阿彌陀經》持名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穩當;所以希望蓮友們能把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弄懂。此外,理由也有叁點:第一、希望念佛的蓮友們能夠明白本宗立名的意義,同時老和尚也說明自己是淨土宗的。因此可以循名責實的負起弘揚本宗的責任。第二、《阿彌陀經》是說明極樂世界的莊嚴、佛及衆生的無量,發明持名念佛,得生淨土,六方諸佛稱贊淨土法門,以及世尊勸我們發願,往生極樂的勸詞。第叁、念佛法門幾乎是中國其他各宗門人兼修的法門。原來老和尚著實弘揚淨土宗。發現此釋,爲欲法寶不絕慧命永傳,值得倡印發行流通。尚希淨業者,各備一冊,玩索有得,必如饑者得遇醍醐,莫不法喜充滿矣。

  學僧福定于阿裏山谷青岩元亨寺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八月六日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講者釋南亭法師

  ——備供佛教之聲佛學講座廣播

  各位聽衆!今天開始和各位宣講“佛說阿彌陀經”。我要宣講阿彌陀經的動機,大概有下列的幾點:

  第一點,我經常聽到一般在家學佛的居士們,都異口同聲的說:佛教的經典太深也太多,不容易看得懂,也不容易看得完。爲了對治這一類的人,所以宣講阿彌陀經。因爲阿彌陀經,在理論上比較單純,在事相上也是因人之病,而投其所好;經文的本身也很短,多數的人都可以背得出的。懂得了這一部經,至少對于佛教中偉大的淨土宗,有了相當的認識。

  第二點,學佛的人貴在實行而不重知解。知解是教化他人的工具,在負有宏揚佛法責任的法師,或自願發心弘揚佛法的居士,當然是知道的越多越好;如在個人方面,急求解脫,以超越生死苦海爲目的的話,那彌陀經是修行最好的一部指南,也是最容易了解的一部經。了解了本經,抓著重要的核心,依教奉行,其他的經論懂與不懂,都不生多大關系。

  第叁點,上面已經說過,學佛重在實行,而實行的方法,說起來也很多。書寫、讀誦、受持,爲他人演說;修觀,修禅,持律,修密,身內身外財産的布施,都是自利和利他的修行。但是在個人修行上說:還是以阿彌陀經,持名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穩當,古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因爲宗派或思想的不同,對于淨土宗的持名念佛,在口頭上,在文字上,加以無情的攻擊。但念佛的一門,永遠是穩如泰山,屹立不動。我以爲宏宗演教,因勢利導的方便,還是需要的。因爲念佛的人多,所以我來講阿彌陀經,使念佛的道友們,把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弄得更清楚一點。

  有這叁點理由,所以我准備講阿彌陀經。

  在未講以前,還有幾點應當預先向各位說明的:

  第一,佛教的內容,大小乘可分爲十宗:十宗當中的禅宗、淨土宗、律宗、密宗,都是側重實行的。我們現在所講的阿彌陀經,就是四宗當中的淨土宗,又稱念佛宗或蓮宗。淨土是從所求的目的上說的。阿彌陀經上說: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念佛宗的名詞,是就能修的方法上說的。阿彌陀經上說: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這一句執持名號,就是念佛宗定名的根據。蓮宗呢,蓮就是蓮華,蓮華出生于汙泥,他能亭亭玉立,一塵不染。每當朝陽初升,玉露正凝的時候,他那微妙的芬芳,要以極細極靜的心情,才能領略到他的香潔。所以宋朝有一位周濂溪先生,特別愛好蓮花,他把蓮花比喻爲君子,在汙泥而不染。的確,蓮華真正的夠得上稱爲君子。佛教采取他這在汙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拿他來比喻念佛的人,雖然身在五濁惡世的人群當中,但他的身心已如在汙泥的蓮花而一塵不染了。同時在無量壽經,十六觀經裏,都說念佛或觀佛的工夫做成功了,壽命終了以後,可以托生于蓮花中,變化而爲人的形象,見佛聞法,悟無生忍,淨土宗的術語,叫做蓮花化生,還有極樂淨土地面上的風景中,有七寶砌成的水池,池中有青、黃、赤、白的各色蓮華,大如車輪,微妙香潔,這是極樂淨土中莊嚴無比的特色。因此種種,所以淨土宗又名蓮宗。是凡念佛的道友們,都應當明白本宗立名的意義,同時也不妨坦白承認我是淨土宗,可以循名責實而擔負起本宗的責任來。

  第二,淨土宗的根本經論,爲叁經一論。叁經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就是十六觀經),佛說阿彌陀經。一論是天親菩薩的往生淨土論。無量壽經是說阿彌陀佛,在過去世中,世在自在王佛座下出家爲比丘,名字叫法藏,發四十八大願,依願修行,才得成佛,由他的願力,建設了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接引九品往生的衆生。十六觀經裏是指示我們用觀想的方法,觀想極樂世界的莊嚴,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二大士的相好。阿彌陀經是說明極樂世界地面上的莊嚴,佛及衆生壽命的無量,發明持名念佛,得生淨土,六方諸佛稱贊淨土法門,以及釋迦世尊勸我們發願,願生極樂的勸詞。淨土論說明求生淨土,不只是爲的自了,而是爲的救度衆生。

  第叁,念佛法門,雖然創自釋迦世尊,但在印度並沒有暢行。佛教傳到中國來在東晉的時候,江西廬山慧遠大師,才開始組織蓮社提倡念佛,有十八高賢參加的嘉話流傳。經過善導,永明壽,蓮池等諸大師的宏揚,乃成爲專宗,也是中國佛教的特色。而且禅宗、律宗、天臺以及其他各宗的人,很少不兼修念佛法門的,所以念佛法門,幾乎成了共修的法門,以上的幾點,凡是念佛宗的人,都應該知道的。

  第四,過去講妙慧童女經的時候,有人建議我,把經文丟開,順著經文的意義,譯成語體文來宣講。但我幾經考慮,那不是尊佛重法的辦法,所以講彌陀經,我還是依靠了經文,每讀一段經文,先把經中的名詞,一一提前解釋,而後再連貫起來說一說,或再加一點其他的發揮,總求各位聽衆容易了解爲原則。我也不規定個什麼體例,因爲我不預備出版,以求藏之名山,傳諸不朽。假如有錢,把他印出來,那也只是供給中國佛教會,廣播組,各電臺廣播,或初機學佛者作一參考罷了!這要請各位聽衆原諒的!

  現在開始講經,第一先講本經的題目:

  佛說阿彌陀經

  佛,依印度的原名,應當稱佛陀。佛陀譯成國語爲覺者,他是人類中澈底覺悟宇宙人生真理的一個人,有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叁種覺悟的不同,十方諸佛,皆可稱佛,這裏是專指的釋迦牟尼佛。說,就是用語言來表達事理。阿彌陀,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的聖號,譯成國語是無量,在本經裏稱爲無量光,無量壽,其實佛陀的本身什麼都是無量的。經字,是常久的意思,譬如我國孔子所刪定的詩、書、禮、樂、都叫做經。因爲那裏邊講的道理,憑你在人事上有多大的變化,他那理論是不能變更的,假如隨便的變更,那天下就要大亂了。所以說:經者常道也。還有、經,就是縫衣服的線。都如我們念佛的數珠,一百零八顆…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