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護念經。
這和前面一樣的說法。
以上將六方諸佛稱揚彌陀經的經文講完了。
各位聽衆!我們都知道,民主國家的政府,是爲人民服務的。假如某一國的政府,在服務的成績上,著實做得好,使民衆在任何一方面都感到滿意。那末,這一個政府,不但本國的人民同聲稱贊,即其他的外國,也都要自動的向他看齊。諸佛的出世,爲教化衆生成佛。可是成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方法的,而方法又不只是一種。在許多的方法中,莫如念佛成佛。所以釋迦世尊演唱阿彌陀經的時候,六方諸佛,都各在本國,出廣長舌相,贊揚世尊的這念佛法門。因爲念佛法門,極方便,極簡易,爲修行成佛的法門中最便利不過的。這等于政府的爲民服務,必須要使民衆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皆得到便利而同聲稱贊一樣。六方諸佛贊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講到這裏,可算告一結束了。以下去是解釋這部經值得稱贊的道理。如經上說:
舍利弗!于汝意雲何?何故名爲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我們現在講的是阿彌陀經,可是這部經另外有個名字,叫做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裏釋迦世尊將六方諸佛贊歎這部經的經過說完了以後,恐怕有人懷疑,這部經有多大的價值,值得六方諸佛異口同音一齊來稱贊呢?所以自動的提出這問題來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爲什麼緣故,這部經叫“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呢?這裏譯經的人,因爲求其簡明,所以將“稱贊不可思議功德”的八個字略去,僅提出下半個經的名字,而叫他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而且稱贊不可思議功德,是阿彌陀經的前半部,一切諸佛所護念,正是六方諸佛贊揚的部份,既有其名,必有其義。然則爲什麼叫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呢?彌陀經上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說: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這一段經文裏,若有善男子的“若有”,是一種假定的說話,就是說:或者是男子,或者是女人。男子,女人,在佛教裏是平等的,女人肯信佛念佛,照樣可以成佛。男子女人之所以稱善者,就是對佛法已經有了深切的信仰,表示與一般的男子女人不同,所以稱善。聞,是用耳朵聽。是經,就是指的阿彌陀經。受,即是將經的道理,深深的印入腦筋。持,就是依經上的方法,執持不忘,實地的去行持。所以聞、受、持,這叁個字,包括了聞思修叁慧,也就是念佛宗的信願行,叁個步驟。及聞諸佛名者的及,表示不但聞經而能受持,固然很好,以及聞到六方諸佛的名字,也有莫大的利益。一切諸佛所護念的護,就是保護。念,就是不忘記。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阿,譯成國語爲無,耨多羅爲上,叁藐爲正等。叁菩提爲正覺,合起來說,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人能修行成了佛以後,就得到這個名字,所以這好像是佛果上,一個最好的官銜。
連貫起來講,就是:不管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聽到這經以後,能夠受,能夠持,以及因聽這經而順便聽到諸佛名字的。這許多善男子,善女人,皆應該得到這一切諸佛的保護,並且他們永遠不會把你忘記。更進一層的,對于最高目標的無上正等正覺,已經奠定下很堅固的基礎,永遠不會半途而廢。這就是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一聞此經,以及聽到諸佛的名字,就能獲得這樣大的好處,似乎應當加以說明,不然的話,就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我們要知道佛教最高的目的,就是成佛。成佛是用什麼東西去成呢?當然用我們的心去成。所以禅宗裏有,即心即佛的說法,淨土宗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說法。而且一切衆生,莫不有心,凡有心者,皆當作佛。這和孟夫子所說的人皆可以爲堯舜,是一樣的理論。可是人人都不否認自己有心,但不知道人人皆可以作佛。等于一間黑屋子裏,放了許多好東西,但沒有光明,沒有方法去搬運出來;保險箱子裏,藏了不少珍寶,沒有鑰匙,也是拿不出來用。人人的心皆可以成佛,不聽佛經你哪裏會知道。諸佛是已經成佛的人,正是我們的好榜樣,也是叫人成佛的好證據。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聽到經,聞到諸佛的名字,不啻是日月燈光,照破了自心上的黑暗:也等于得到了鑰匙,打開自己的保險箱子,把一顆能成佛的心寶,發現出來了,這是多麼值得歡喜的事啊!佛經、佛名,之所以尊貴者,在此。所以華嚴經上說:甯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願生天中,而不聞佛名。法華經上說: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于此可見得聞佛名,與念佛的價值。而大本彌陀經上說: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聞。已曾欽奉諸如來,故有因緣聞此義。更可以見到能聽經,能聞佛名而念佛的人,是有很大的福德、智慧與善根的。所以學佛的人,聽了此經以後,能受能持,以及聽到了諸佛的名字,能虔誠信受,他的心理自然與十方諸佛心心相印,而獲得諸佛之所護念了。彌陀經上釋迦世尊又告訴舍利弗說: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汝等,就是指定舍利弗及其同門師兄弟的一千二百五十人。皆當,是肯定的教誡,切切不要懷疑。信是信仰。受是受持。我,是釋迦世尊自稱。諸佛,就是六方如恒河沙數的諸佛。
這一段經文是釋迦牟尼佛,勉勵弟子們的話。意思是說:我因爲深知道男子女人,聽佛經,聞佛名,有這樣的收獲的緣故,所以舍利弗!你,以及你們一班師兄弟們,每一個人對于我,以及六方諸佛所說的話,皆應當信仰,受持,千萬不要有一點懷疑,以致失去了成佛的大利。
我們深深的知道,要走山下路,須問過來人。做父母的做先生的都知道,一個人假如沒有一點學問與技能,將來在社會上怎樣立足,拿什麼來換取衣服飲食呢?所以對于他的子女學生,要苦口婆心的栽培、教訓。釋迦牟尼佛的出世,是要我們成佛,他是由信仰受持,經過了多生多劫,才獲得福德智慧的滿足。所以他也不惜苦口婆心的一再勸導弟子們,要信仰,要受持。子女學生,不聽父母先生的教訓,不肯學好,那是子女學生的自暴自棄。我們如果不聽佛的教誡,也就是辜負釋迦老子的一片婆心了。
各位聽衆!信願行爲生西方淨土的叁個必要條件。我們對于任何一件有利益于自他兩方面的事,如果首先對他懷疑,而沒有堅決的信仰,那末!這一件事,絕對沒有成功的希望。所以大乘菩薩修行的位次,第一個就是十信位。大小乘各經所告訴我們的一個修證的位次,是信解行證。唯識宗所提取的十一個善法,是以信爲第一。而淨土宗,則更以信爲先決的條件。所以信心是學佛者最重要的一個基礎。信字的價值,在淨土宗把他比如水清珠。水清珠是一顆寶珠,這顆珠子,投到濁水裏,濁水馬上會澄清下來。人們對于佛所指示的修證方法,能夠堅定信仰而不猶豫,那末,你原來那些惡濁不堪的心理,自然澄清下去,而所修的方法也就會增長起來,必定達到你的願望。過去有一位大行和尚,專門崇尚念佛,常以信、憶、稱、敬,四個字教人。他說:信憶二字不離于心;稱敬二字不離于口。往生淨土必須有信,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信佛名字,諸佛即護你、救你。心常憶佛,口常稱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信憶的憶,是記憶力的憶。信得真切,而領納于心,永不遺忘,就稱爲受。所以上文釋迦世尊說: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這是督促我們對于不可思議的念佛往生法門,生起信心來。次一步就是告訴我們,是凡由信而發願,願生彼國的,皆已一一得生。所以釋迦世尊接著召呼舍利弗說: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今現在說法。所以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不是釋迦世尊說彌陀經而後才有的。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這一法門,早已流布在十方世界。所以釋迦世尊說: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是過去現在因聞佛說法而發願的。當發願,當,是指當來,當來就是未來。既然有此彌陀經,流布于世,將來必陸陸續續的有人發願往生。發願就是立志,古人說:有志者事竟成。有願必生,這是天然的定律。而且在既然發願以後,就已隨順覺路,所以能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得到不退不轉。順了這覺路一步步走去,則已發願者,已生彼國;今發願者,今生彼國;當發願者當生彼國。總之只要由信而發願,由發願而實行,那就沒有一個不生彼國而白花工夫的。這是釋迦世尊,對我們下的一個千穩萬當的肯定語,也等于給了我們一顆定心丸。也曾有人這樣懷疑過,已生、今生、當生、生西的人當然很多:極樂世界,那有這樣的容量。反過來說:生西方的人,經上雖然說得這樣多,但我們只是偶爾一見,並不是常有的事。這是懷疑者的眼光太狹,而心理太窄,所見太小而對事理沒有弄清。須知世界無盡,衆生多如微塵,念佛生西者,不只是我們這一個國土。假如把微塵數中念佛的衆生,統計起來,那就多得不可勝數了。
至于我們眼前所見到念佛的人,能達到生西方效果的,並不常見,那也是事實。這因爲念佛的人,他的心理上是不是,已經澈底的清淨。也就是說,假如他雖然信仰念佛生西,但骨子裏還有許多放不下,拖泥帶水,臨終一念之差,可能爲生西的阻礙。因此念佛者多而生西者少。而經上所說的都是指定有真信切願的人,所以能由信而發願,由發願而實行的人,絕對不會不生西方的。
再說到極樂世界的容量問題,極樂世界的幅員有多大,經上固然沒有明白規定,但我相信總不致于比娑婆世界小。娑婆世界,有百億日月,百億四大部洲,這百億四大部洲,要容量多少人。何況大海能容納百川,並沒有看到海水向外跑;明鏡能含容萬象。也沒有看到把鏡子擠破。因爲上文已經說過,生西方的人不…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