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P18

  ..续本文上一页所护念经。

  这和前面一样的说法。

  以上将六方诸佛称扬弥陀经的经文讲完了。

  各位听众!我们都知道,民主国家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假如某一国的政府,在服务的成绩上,著实做得好,使民众在任何一方面都感到满意。那末,这一个政府,不但本国的人民同声称赞,即其他的外国,也都要自动的向他看齐。诸佛的出世,为教化众生成佛。可是成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方法的,而方法又不只是一种。在许多的方法中,莫如念佛成佛。所以释迦世尊演唱阿弥陀经的时候,六方诸佛,都各在本国,出广长舌相,赞扬世尊的这念佛法门。因为念佛法门,极方便,极简易,为修行成佛的法门中最便利不过的。这等于政府的为民服务,必须要使民众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皆得到便利而同声称赞一样。六方诸佛赞扬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讲到这里,可算告一结束了。以下去是解释这部经值得称赞的道理。如经上说: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我们现在讲的是阿弥陀经,可是这部经另外有个名字,叫做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里释迦世尊将六方诸佛赞叹这部经的经过说完了以后,恐怕有人怀疑,这部经有多大的价值,值得六方诸佛异口同音一齐来称赞呢?所以自动的提出这问题来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为什么缘故,这部经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这里译经的人,因为求其简明,所以将“称赞不可思议功德”的八个字略去,仅提出下半个经的名字,而叫他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而且称赞不可思议功德,是阿弥陀经的前半部,一切诸佛所护念,正是六方诸佛赞扬的部份,既有其名,必有其义。然则为什么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弥陀经上释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说: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段经文里,若有善男子的“若有”,是一种假定的说话,就是说:或者是男子,或者是女人。男子,女人,在佛教里是平等的,女人肯信佛念佛,照样可以成佛。男子女人之所以称善者,就是对佛法已经有了深切的信仰,表示与一般的男子女人不同,所以称善。闻,是用耳朵听。是经,就是指的阿弥陀经。受,即是将经的道理,深深的印入脑筋。持,就是依经上的方法,执持不忘,实地的去行持。所以闻、受、持,这三个字,包括了闻思修三慧,也就是念佛宗的信愿行,三个步骤。及闻诸佛名者的及,表示不但闻经而能受持,固然很好,以及闻到六方诸佛的名字,也有莫大的利益。一切诸佛所护念的护,就是保护。念,就是不忘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译成国语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为正等。三菩提为正觉,合起来说,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人能修行成了佛以后,就得到这个名字,所以这好像是佛果上,一个最好的官衔。

  连贯起来讲,就是:不管是善男子或善女人,听到这经以后,能够受,能够持,以及因听这经而顺便听到诸佛名字的。这许多善男子,善女人,皆应该得到这一切诸佛的保护,并且他们永远不会把你忘记。更进一层的,对于最高目标的无上正等正觉,已经奠定下很坚固的基础,永远不会半途而废。这就是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闻此经,以及听到诸佛的名字,就能获得这样大的好处,似乎应当加以说明,不然的话,就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我们要知道佛教最高的目的,就是成佛。成佛是用什么东西去成呢?当然用我们的心去成。所以禅宗里有,即心即佛的说法,净土宗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说法。而且一切众生,莫不有心,凡有心者,皆当作佛。这和孟夫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是一样的理论。可是人人都不否认自己有心,但不知道人人皆可以作佛。等于一间黑屋子里,放了许多好东西,但没有光明,没有方法去搬运出来;保险箱子里,藏了不少珍宝,没有钥匙,也是拿不出来用。人人的心皆可以成佛,不听佛经你哪里会知道。诸佛是已经成佛的人,正是我们的好榜样,也是叫人成佛的好证据。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听到经,闻到诸佛的名字,不啻是日月灯光,照破了自心上的黑暗:也等于得到了钥匙,打开自己的保险箱子,把一颗能成佛的心宝,发现出来了,这是多么值得欢喜的事啊!佛经、佛名,之所以尊贵者,在此。所以华严经上说: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愿生天中,而不闻佛名。法华经上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于此可见得闻佛名,与念佛的价值。而大本弥陀经上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故有因缘闻此义。更可以见到能听经,能闻佛名而念佛的人,是有很大的福德、智慧与善根的。所以学佛的人,听了此经以后,能受能持,以及听到了诸佛的名字,能虔诚信受,他的心理自然与十方诸佛心心相印,而获得诸佛之所护念了。弥陀经上释迦世尊又告诉舍利弗说: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汝等,就是指定舍利弗及其同门师兄弟的一千二百五十人。皆当,是肯定的教诫,切切不要怀疑。信是信仰。受是受持。我,是释迦世尊自称。诸佛,就是六方如恒河沙数的诸佛。

  这一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勉励弟子们的话。意思是说:我因为深知道男子女人,听佛经,闻佛名,有这样的收获的缘故,所以舍利弗!你,以及你们一班师兄弟们,每一个人对于我,以及六方诸佛所说的话,皆应当信仰,受持,千万不要有一点怀疑,以致失去了成佛的大利。

  我们深深的知道,要走山下路,须问过来人。做父母的做先生的都知道,一个人假如没有一点学问与技能,将来在社会上怎样立足,拿什么来换取衣服饮食呢?所以对于他的子女学生,要苦口婆心的栽培、教训。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是要我们成佛,他是由信仰受持,经过了多生多劫,才获得福德智慧的满足。所以他也不惜苦口婆心的一再劝导弟子们,要信仰,要受持。子女学生,不听父母先生的教训,不肯学好,那是子女学生的自暴自弃。我们如果不听佛的教诫,也就是辜负释迦老子的一片婆心了。

  各位听众!信愿行为生西方净土的三个必要条件。我们对于任何一件有利益于自他两方面的事,如果首先对他怀疑,而没有坚决的信仰,那末!这一件事,绝对没有成功的希望。所以大乘菩萨修行的位次,第一个就是十信位。大小乘各经所告诉我们的一个修证的位次,是信解行证。唯识宗所提取的十一个善法,是以信为第一。而净土宗,则更以信为先决的条件。所以信心是学佛者最重要的一个基础。信字的价值,在净土宗把他比如水清珠。水清珠是一颗宝珠,这颗珠子,投到浊水里,浊水马上会澄清下来。人们对于佛所指示的修证方法,能够坚定信仰而不犹豫,那末,你原来那些恶浊不堪的心理,自然澄清下去,而所修的方法也就会增长起来,必定达到你的愿望。过去有一位大行和尚,专门崇尚念佛,常以信、忆、称、敬,四个字教人。他说:信忆二字不离于心;称敬二字不离于口。往生净土必须有信,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信佛名字,诸佛即护你、救你。心常忆佛,口常称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信忆的忆,是记忆力的忆。信得真切,而领纳于心,永不遗忘,就称为受。所以上文释迦世尊说: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这是督促我们对于不可思议的念佛往生法门,生起信心来。次一步就是告诉我们,是凡由信而发愿,愿生彼国的,皆已一一得生。所以释迦世尊接著召呼舍利弗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所以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不是释迦世尊说弥陀经而后才有的。自阿弥陀佛成佛以来,这一法门,早已流布在十方世界。所以释迦世尊说: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是过去现在因闻佛说法而发愿的。当发愿,当,是指当来,当来就是未来。既然有此弥陀经,流布于世,将来必陆陆续续的有人发愿往生。发愿就是立志,古人说:有志者事竟成。有愿必生,这是天然的定律。而且在既然发愿以后,就已随顺觉路,所以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得到不退不转。顺了这觉路一步步走去,则已发愿者,已生彼国;今发愿者,今生彼国;当发愿者当生彼国。总之只要由信而发愿,由发愿而实行,那就没有一个不生彼国而白花工夫的。这是释迦世尊,对我们下的一个千稳万当的肯定语,也等于给了我们一颗定心丸。也曾有人这样怀疑过,已生、今生、当生、生西的人当然很多:极乐世界,那有这样的容量。反过来说:生西方的人,经上虽然说得这样多,但我们只是偶尔一见,并不是常有的事。这是怀疑者的眼光太狭,而心理太窄,所见太小而对事理没有弄清。须知世界无尽,众生多如微尘,念佛生西者,不只是我们这一个国土。假如把微尘数中念佛的众生,统计起来,那就多得不可胜数了。

  至于我们眼前所见到念佛的人,能达到生西方效果的,并不常见,那也是事实。这因为念佛的人,他的心理上是不是,已经澈底的清净。也就是说,假如他虽然信仰念佛生西,但骨子里还有许多放不下,拖泥带水,临终一念之差,可能为生西的阻碍。因此念佛者多而生西者少。而经上所说的都是指定有真信切愿的人,所以能由信而发愿,由发愿而实行的人,绝对不会不生西方的。

  再说到极乐世界的容量问题,极乐世界的幅员有多大,经上固然没有明白规定,但我相信总不致于比娑婆世界小。娑婆世界,有百亿日月,百亿四大部洲,这百亿四大部洲,要容量多少人。何况大海能容纳百川,并没有看到海水向外跑;明镜能含容万象。也没有看到把镜子挤破。因为上文已经说过,生西方的人不…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