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须要血肉身,而是托质莲胎,莲花化生的。也等于说:这完全是心理作用,是心去而不是肉躯去。心理是超然物外,不受时间和空间之束缚的。所以对于极乐世界,不管他的范围大小,不要去焦虑他有人满之患。以下释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说: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阿弥陀经上,劝我们生信,劝我们发愿,求生西方,先后有四处之多,这是最后的一次。因为前面说过:已发愿者已生,今发愿者今生,当发愿者当生。既有如此的利益,所以不惜苦口婆心的再告诉舍利弗说:不管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对于我的指示,发生信仰的话,次一个条件,必定要发愿,愿意生到彼国去。真是语重心长,垂涕而道。各位听众!你们假如能因此而引生信仰发愿,那末,我这二三十次的演讲,也就不算白费了。
也曾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问过我:楞严经上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为的是此方众生,耳根偏利。所以大势至,念佛圆通,并未入文殊菩萨的拣选,如之何,念佛的净土宗,普遍的叫人念佛呢?而且六方诸佛,同声称赞,而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为什么遍说:东方人造恶,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恶,念佛求生何国呢?这两个疑问中,第一个,有此怀疑的人,须要知道,耳根偏利的众生,正宜念佛。因为念佛的音声,从口出而从耳入,可以统摄诸根,使得净念相继,正合乎以音声作佛事的原则。况且大势至菩萨的念佛,侧重在心念而不是口念,相当于观想念佛,而不是持名念佛。大本弥陀经上,法藏比丘四十八愿中说: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不生我国者,誓不成佛。所以音声说教,偏透此方耳根偏利的众生;念佛则普透十方世界的众生。因此才博得六方诸佛的同声赞扬,而释迦世尊亦不惜一而再,再而三的,劝导我们信受。
至于第二点,六祖大师的说法,那是在佛教教理上叫做为门不同。因为禅宗的宗旨,是直指人心,只要澈悟心源,当下立地成佛。而心的本体,既不是佛,亦不是众生,所谓真如门里,不受一尘。净土宗的念佛,是要化众生的染污心而为清净心。所以以念佛为方法,以生西方为目标。所谓佛事门头不舍一法。因此,六祖的禅宗,是透上上乘的根机而为自力。念佛的方法,可以普及到妇人孺子而为殊胜方便的他力。念佛的念到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佛打成一片,也与无佛无众生的境界,没有两样。六祖为提倡直指单传的禅宗,不得不对净土稍加贬抑,同时也是对过分著相念佛的人,一剂圣药。其他的道理尚多,只讲到此地为止。
各位听众!阿弥陀经上,关于以信愿行三个条件,实地修持执持名号,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道理,都已经讲完了。并且对于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以及他所成就的是庄严国土,国土内所有高上的众生,六方诸佛的出广长舌,支持此一法门,都可算是很详尽的报导出来。下面是释迦世尊,与诸佛互相称叹,以坚定众生的信仰。所以阿弥陀经上释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说: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如我今者的“我”是释迦世尊指的他自己,不可思议的“思”,就是用意识来想相;“议”,就是用语言来讨论。功德,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依正二报的庄严。
前面经文上不是说过吗: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像这样的话,前前后后,说了有四次之多。而且在六方诸佛赞扬文的以前,释迦牟尼佛曾说: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于功德的上面,特加不可思议,足见前面四次的如是功德庄严,皆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者,乃最极称赞的意思。以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可以用嘴巴说出来的,只是百千万亿分中之一分二分罢了。论其实在,可不是我们这世界上的一般人,所能想像或者用嘴巴说得出的。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百劫千生,大愿大行所积累起来的成果,当然不是我们毫无修行的人,所可得而思议的。虽然说是不可思议,然而释迦牟尼佛,毕竟还是用语言表达出来了。这当然是为接引天下后世的念佛众生,不得而已的一种说法。这又是释迦世尊,大慈大悲,怜愍我们的苦恼,而赐予我们的一种法布施。
但是,经文里面,都是为称赞阿弥陀佛,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里又说: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这几句经文,有两个说法;第一、诸佛的法身,无彼此一异的分别。所以华严经上说:“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因此说赞叹诸佛即是赞叹阿弥陀佛。第二、唐朝,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就是说: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所以两个译本各有不同。其实说阿弥陀佛,就包括了有诸佛在内;说诸佛就包括了有阿弥陀佛在内。如果说:如我今者,称赞阿弥陀佛,及与诸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那文和义,两方面,都圆满无缺了。弥陀经上接著又说:
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能为甚难箬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意思是说:不只是我在祇树园里,称赞彼阿弥陀佛,及六方诸佛不可思议的功德;彼诸佛及阿弥陀佛,也各各在他的本国,称赞我释迦牟尼佛,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啊!他们各各在他的本国,而作是言,说:释迦牟尼佛,他有伟大的坚忍力,他能做出很难而希有的举动。为什么说他甚难,为什么说他希有,因为娑婆世界,是一个五浊恶世,他居然能在这备具五种浊恶的娑婆国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是难得!真是希有!
这一段经文,要分三点来说明:第一、诸佛之所称赞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不是佛身的相好,也不是地面上的庄严,而是称赞释迦牟尼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伟大精神。因为娑婆世界,人多弊恶,刚强难化,没有强大而坚忍的毅力,绝对不能在这五浊具备的国土里,修行成佛,所以值得称颂,值得赞扬。
第二、诸佛赞叹释迦世尊的话,乃出之于释迦世尊之口,是不是世尊的伪托,伪托诸佛的赞语,来装点自己的门面。关于这一点,古人说得好,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的胸襟,小人且不得而知,而况于十号具足的大觉世尊呢?我们是具有烦恼的苦恼子,隔了一道墙,耳朵听不到墙外的声音;隔了一层薄纸,眼睛看不到纸下面是什么。娑婆以外的,六方世界,那些世界的诸佛,他们说话的声音,我们有什么方法能听到?他们的色身相好,我们有什么方法能见到?释迦世尊,澈悟了诸法的底源,洞见十方世界。他的佛眼,山河不能障碍;他的天耳,千里万里不能减少他的听闻。圆觉经上说:三千大千世界以外下一滴子雨,都能知其头数。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然而佛之所以自引诸佛的赞词,他深信在会的弟子们,对他的信仰,是坚定不移。同时也为的是,天下后世的众生,因为他的称赞阿弥陀佛,是阿弥陀经的上半部。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嘱咐他们的弟子们,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也正是指的弥陀经的上半部。赞扬他所说的法,“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正是因为他在娑婆世界的说法之难而给予他的帮助。这里正是赞扬他在娑婆世界的成佛之难。释迦世尊,引用他们的赞语,好像是对天下后世的众生,更多了一重保证。这是释迦世尊的再四叮咛,多方的诲诱。他的恩德,真是超过于我们的慈母,值得我们的感激。
第三、这段经文里面,有好几个专门名词,须要一一解释:第一、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译成国语是能仁寂默。能者,佛有曲顺众生机宜的善巧方便之能。因此,他对众生有极大的恩德,所以又称为仁。这在佛教的术语,叫做大悲利物。寂默者,佛、虽然终日忙著度众生而不断的在动,然而他的内心,却澄静得如止水一样,湛湛忘言,离诸戏论。这在佛教的术语,叫大智冥理。金刚经上说:“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佛世尊的度生工作,都是坐水月道场,作空花佛事,等于无所为而为,所以叫做能仁寂默。第二、娑婆。依佛的说法,是虚空无尽,虚空无尽故,则世界无尽,世界无尽故,则国土无尽。这无尽的世界中,每一世界,包含了有一百亿个太阳系,这在科学昌明的今日,早经有了证明而不是神话,我们所在的世界,只是百亿太阳系当中的一个。而整个的百亿太阳系,才是真正的一个世界。那末!与我们现在所居的太阳系有连带关系的那许多太阳系,他的名字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译成国语叫堪忍,堪忍,也就是能忍。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的变化,人有生老病死的无常。而众生们偏偏贪著妻子,恋著家庭,刀兵水火,风灾、震灾,常常予我们最大的打击,我们却都能忍受,不想方法出离。所以佛认为我们是最可怜愍者,而为我们这世界,定一个名字叫娑婆。
各位听众!上期讲的一段经文里,有释迦牟尼、娑婆、五浊恶世的三个名词,第一、第二的两个已经解释过了。今天解释第三个五浊恶世的名词:
什么叫做五浊呢?经上已经告诉过我们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现在先讲一个浊字。浊者浑浊。譬如一缸清水,晶莹澄澈,上下透明,假如有人伏在缸的上面的话,他的头面很明白的映现在水里。如果我们拿一堆泥土,放进这清水里,再用一根棒,在水里乱搅一阵。那水的清洁,顿时就失去,不能再映现出人的头面来了,这叫浑浊。
劫浊的劫,印度话叫劫波,译成国语叫时分,也就是时间。劫浊,就是一个浑浊的时间。所以劫浊是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的综合。由于见,烦恼,众生,命,的四种浊,交凑在一起,昏乱复杂,使这一世界有一个很长时期的不清净,所以叫做劫浊。
佛学里面讲的世界,是指三千大千世界而言。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包括了一百亿个太阳系,我们脚下的这一地球,只是百…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