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藏后弘期佛教▪P3

  ..续本文上一页当时前后藏的大德们,没有一人不从他参学。他的学说,不定属于那一派。

  (4)响巴迦派

  “响”是地名。创始人是琼波瑜伽师,曾七度赴印度学法,亲近过大善知识一百五十人,尤以大金刚座、弥勒巴、鞠多瑜伽、罗睺罗鞠多、尼古空行母、乐成就空行母等六人为主。归藏后于响地建寺一O八所,弘法三十年,摄受弟子八万余人,神通变化不可思议,寂时寿一百五十岁。其教授皆从印度学来,故别成一派。

  (5)霞炉派(又名布敦派)

  创始人布敦宝成(一二九O~一三六四),原是中兴律学的嫡派,后又遍学迦当、迦举、萨喜所传的因明、对法、中观、及各部密法,成为一代教主。三十一岁时住持霞炉寺,兴建七十余种大曼荼罗仪轨,广弘四部密法教授,并校订西藏所翻译的藏经,编有大藏目录,著述三十余函流传于世。晚年建霞炉山谷茅蓬,住修行者一百六十人,霞炉寺常住僧三千八百,讲说修行极一时之盛。弟子有法祥、宝胜等,名霞炉派。

  以上诸派中的希结、觉宇,时代稍久,其教授及修法,已融入其他各派中,无独立的系统可寻。廓札与霞炉二派教授,后被摄入萨嘉、迦举、格登等派中,而宗喀巴大师即尽承两派遗轨,故此二派也没有独立地流传下来。

  (6)宁玛派

  此派即传前弘期中莲花生、无垢及、遍照护等所传的密法教授,虽经过灭法期间,由于娘智童、梭薄吉祥智、努佛智、功德海等维护,继续传承未断。功德海是后弘期的人物,法传仰慧胜,胜传仰智生,生传素薄伽释迦生,再传素穹慧称,素穹之子卓朴巴释迦狮子,广弘宁玛派各种教授于全藏。元朝末年有陇勤饶绛巴,广学显密一切教法,后传宁玛派宁提教授,并造“胜乘藏”等七大藏论,广弘宁玛派。明末清初,有吉祥力胜,在前藏建金刚崖寺;又有得达陵巴不变金刚,建邬仅民卓陵,五世DL亦曾在尊胜利乐善说洲兴建宁玛派修法。是为宁玛派极盛时代。这一派寺庙后虽经准噶尔王一度摧毁,但不久即修复,代有大德住持,至今未衰。西康的迦陀寺、佐勤寺等处,亦代有大德住持,故宁玛派教授,亦遍弘于全藏。

  (五)黄教的兴起和弘布

  西藏因萨嘉、迦举两派互争权势,真学实行的人日渐减少,至元末明初,显密教法都很衰微。除少数大德外,几乎不知戒律为何事。虽尚有研究教理的人,仅能启发知识,而无实义可修。对于因明,误为一种辩论术,全不解其中有证解脱与成佛的道果。对于密法,惟知乱受灌顶,偏修一部分教授,至如何亲近师长,如何守护律仪及三昧耶等,全不讲求。此时具有卓绝孤诣的见解以整理佛教以弘扬光大佛教为己任的,就是宗喀巴大师。

  宗喀巴大师(一三五七~一四一九)丁酉年生于青海宗喀地区(即现在塔尔寺),十六岁进藏,先在极乐寺依吉祥狮子学习《现观庄严论》,次到后藏从宝胜、未底班禅大师等受学深法。后至觉曩寺从尊胜大师学六加行法(时轮法),从那塘的庆喜祥大师复习《现观庄严论》,更从惹达瓦童慧大师学习《中观》、《现观庄严》等。后回前藏,从觉摩陇寺的慧明律师学戒律,从措勤寺住持戒宝律师受比丘戒,从布敦大师高足法胜(或译法祥)大师受学《时轮金刚大疏》,从童福大师学布敦所传一切密法。遇喇嘛中观师,请问中观正见,曾闭关专修,获得中观甚深空见。复从住持迦当派教授的法依贤及虚空幢二位大师,受学阿底峡尊者传来的菩提道次第教授。

  宗喀巴大师如是学如是行,终于得大成就,于是乃作化他事。一、为对治当时戒行废弛的流弊,首先提倡戒律,自与徒众著割截衣,擎钵持杖,少欲知足,清净自活。二、鉴于大乘的愿行根本在于发菩提心和持菩萨戒,故广弘修菩提心教授,并著《菩萨戒品释》,率领徒众切实履行菩萨学处。三、因修行密法必须如法依止善知识,严守三昧耶戒,方有成就,故广释《事师五十颂》及《密宗戒》,并为学密法的徒从讲授修学。四、为抉择始从凡夫直至圣果的修行次第,著《菩提道次第广论》与《密宗道次第广论》,对治当时好高预骛远躐等偏缺之弊。如是以戒为基础而弘扬圣教,受到群众的欢迎,从学者很多。大师五十三岁,于拉萨大昭寺兴建广大供养法会,这法会流传至今。是年建嘎登寺。大师六十三岁(一四一九)示寂于嘎登寺。大弟子嘉曹盛宝、继位十三年,次由克主杰善禅继位八年,大师之法席代有大德继承,从未中断。

  大师的上首弟子妙音法王,依大师命于一四一五年建哲蚌寺,次年落成;大慈法王于一四一八年建色拉寺,亦于其次年落成;与大师所手创之嘎登寺通称拉萨三大寺;是为大师在世时所创建之黄教根本道场。大师寂后,根敦主巴于一四四七年,建后藏札什伦布寺,广弘大师教法;哦日的慧贤,在芒宇建达摩寺,慧贤之侄又建敕色寺;大师的的教法,遂弘布于西藏之极西区域。又有昌都的慧贡,在昌都建慈氏洲寺,更有许多大德分别在西康南北各处建寺,盛弘大师之法。

  在安东(即今基肃、青海一带)方面,初有义成宝(即宗喀巴的师长)于妙翅鸟达崖建寺。后在宗喀巴大师降生处建塔尔寺。第四世DL,又派人建滚陇寺,讲弘教法。妙音笑金刚于甘肃夏河建拉卜楞寺,广弘显密教法,阐扬大师宗风,远及蒙古皆受大师教法的化导。

  由于宗喀巴大师常住嘎登寺弘法,故此派名嘎登派或名格鲁派;又因大师躬弘戒律,著黄色衣帽,一般人遂称之为黄帽派,或简称黄教。

  三、本期所弘的教法

  (一)教的方面

  朗达玛灭法时,一部分佛典被焚,一部分由藏饶萨等携到西康,也有一部分被在家信徒保存着未毁。后弘期佛教即在此余存佛典的基础上,经诸大译师补充而更丰富充实,成为现在的圆满大藏,完好地被保存下来。其中显教经典,大体上多是前弘期所译。如初*轮摄的小乘经目中,除实贤等所译的数种外,皆系前弘期所译;第二*轮的般若、宝积等部,尽系前弘期所译;大乘经集中除宝贤译的《小涅槃经》、《问无我经》,与善慧译的《观音问七法经》、《菩萨别解脱四法经》及日幢译的数种小品经外,余尽是前弘期所译。故后弘期在显教经典翻译事业上没有多大发展。

  论藏中关于瑜伽方面,无大变化;唯慈氏五论之学,尤其《现观庄严论》,经俄大译师极力弘扬,至今尤盛。龙猛教学方面,前弘期译出的有《中观论》、《无畏疏》、《佛护释》、清辨《般若灯》及大疏、《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回诤论》及注,月称的《六十正理论释》,静命的《中观庄严论》、莲花戒的《中观明论》,智藏的《二谛论》等;其余中观诸论及月称的大部著作,皆译自后弘期。因明学在前弘期译出的有法称的《正理滴论》、《因滴论》、《观相属论》、《成他相继论》,并此数论的注释,若陈那的《集量论》,法称的《释量论》、《决定量论》及其注释,则都是后弘期所翻译弘传的。大小乘对法及律学方面,多承前弘期所传,发展也甚少。至于密宗经论,则后弘期所传译弘扬者,远非前弘期所可比拟。尤其是无上瑜伽部密法,前弘期禁止翻译的,后弘期尽理译传,份量上几乎占大藏经的一半。

  (二)证的方面

  宗喀巴大师出世以前,戒律在藏地曾经一度废弛,经大师的倡导,挽回了颓流。由于各派密典的译传,有关于修证法门的定学,也甚为丰富多采。在慧学方面,新旧各宗派见解不同,教理有浅深差别,显教有大小、性相之分,密部也有迦举、萨嘉等之别。黄教宗喀巴力唱应成派般若中观见与秘密金刚乘融合之说,树大法幢,悬慧日于中天,斯为极盛。至于其他各派,其所弘之宗义亦不出于弥勒瑜伽与龙树中观之慧学法门。

  参考资料:

  《布敦佛教史》(拉萨版)

  土宫《各宗派源流》(德格版)

  童祥《青史》(拉萨版)

  伦主《佛教史》(德格版)

  福幢《藏王纪》(德格版)

  西藏《历书引言》(拉萨版)

  藏文《经藏目录》(拉萨版)

  藏文《论藏目录》(德格版)

  《西藏王臣史》(五世DL著,拉萨版)

  (原载《现代佛学》一九五七年第六、七期)

  

  

《西藏后弘期佛教》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西藏前弘期佛教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