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本性跟阿赖耶是一不是二。
世间人所能体会的,乃至于小乘人它所能够体会得到的,都是第六意识,所以佛在小乘经里面很少讲末那、阿赖耶,为什么呢?程度不够。末那的特性是染污,它相续相的功能特别的强,我们所谓是固执,它执着什么呢?执着着一个我,这个「我」的范围很大,不单单讲人我,执着我们能够思惟,想象的心是我的心,执着这个肉身是我身,这个是我执的根本;执着一切境界是实有,实有是有的,这叫法执,不知道凡所相皆是虚妄,不晓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有这两种坚固的我执,而在大乘佛法的修学,一开始,就要把这两种执着打破,要把它除掉,这才能入大乘之门。
所以百法论的宗旨,就是教我们破我、法二执,所以经里面说一切法无我,用无我来破两种坚固的我执,来破执着的。这个是烦恼、所知的病根,有我执起烦恼障,有法执起所知障,我们执着一切万法真有这回事情,对一切万法的真相不会明了的,迷了,见不到诸法实相,执着身心是我,就找不到自己了,把自己迷失掉了,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不晓得,迷了,所以破了我执,本来面目现前,真正找到我了,找到自己了,不是没有我,你看在菩提涅槃里面讲三德秘藏,讲常乐我净,真有我,不是没有我,可是你迷了,找不到我了,你把你现前能够思惟的心,这个肉身当作我,就迷失了,你把世界这一切法都认为实在的,真有,你把环境所知也迷失了,于是乎对自己对环境境都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讲人生观、宇宙观,你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观念错误了,你的想法怎么会正?怎么会接近真实呢?想法错了,你的做法必定更错了,你做错了,再问一问,你怎么能不受果报呢?所以这个苦报是免不了的,这个就是惑、业、苦,变出一个轮回的相来了。轮回从那里来的呢?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佛菩萨造这个来惩罚恶人的,不是!佛菩萨才不管这些事,也不是阎罗王制造的,是自己制造的!起惑、造业、受报,自己作自己受,自作自受,就是这么回事情。既然是你自作自受了,别人看穿了,佛菩萨把事情真相看穿了,他也没法子救你,为什么呢?你自己制造的,如果制造的这个是真有,真有这个事情,别人可以来帮你忙,可以来救你,可以来阻止你;这个事情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譬如说你要作一个恶事,我可以拦阻你,你要受苦了,我也可以帮你忙、来救你,这个事情好比作梦,你在那里作大梦、作恶梦,我有什么方法帮你忙呢?我没有法子帮你忙。六道轮回是恶梦,所以佛菩萨晓得这桩事情,没有法子帮你忙,起惑、造业、受报,统统是你自己干的,而且这个境界决定是虚妄的,犹如空花、犹如梦幻,你不能说没有这个事,梦幻泡影有这个事,虽有这个事,不实在,不是真实的。我们现在迷了以后,在六道轮回里就是梦幻泡影,几个人真正觉悟了这个真相呢?悟了这真相,修行才能上轨道,所以说是如理如法来修学,如理如法的修学,进展是很快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我们这一生当中,确实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来完成,根性大利的人,勇猛精进,转八识成四智,这个一生也能够作得到,念佛说是取理一心不乱,不是作不到的,我念佛念个功夫成片带业往生就好了,就可以了,带业往生功夫成片,你也能作得到,没有作不到的,真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作不到是你没心,没有什么心呢?没有自信心,所以你作不到,有心人呢?是有自信心,有自信心的人,他就作到,没有自信心的人作不到,所以佛在大经上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心是入道的根源,是一切功德之母,母是能生之意,今天是母亲节,你们要想孝顺父母,第一个建立坚定的信心,信心里面出生无量无边的功德,成就自己,成就度化众生的事业,这个才叫真正孝顺父母。
所以大乘的入门,是破二执,你看百法一入门,就教我们体认一切法无我,整个的唯识,也就是说明一切法无我,百法可以说是整个唯识的提要,一入门先把这个大概的状况作个简介,你要说整个唯识的宗旨,就是一句话,就是五个字:一切法无我,这个表,等印好了之后,诸位拿到了,我再给诸位细讲。为什么呢?因为实实在在是非常重要的一桩大事情。此地先给诸位说明的,就是把八识先给诸位作简单扼要的介绍,介绍这些名相的来由,前面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六识是依根建立的名称,为什么叫做眼识呢?依眼根建立的,为什么叫耳识呢?依耳根建立的。在唯识里面讲,它具有五个意思,第一个,就是这六种识它是依根的识,第二个是根发之识,也就是根它发的作用,这个我们要举个例子来说,譬如灯,灯好比是根,灯放光了,灯它有发光的作用。可是诸位要晓得,灯要是真能发光,把电源切断它应当也发光,那才是灯;点上油灯,那里头没有油我点也能发亮,那才真正叫根发之识。不是的,你看看还是识借着根发出来的,所以你说依根、依靠它起作用的,可以,你说依靠着这个根发生出来的作用,也可以,这个一定要把它搞清楚。
第三个意思,属根之识,它属于这个根的,为什么呢?因为它起的这个作用,脱离不了这个范围,我们还拿电器来作比喻,我们以电比做阿赖耶识,这是本识,灯上它放光,它起的作用是放光,在扩音器它发的作用,它能够把我们的声音扩大,叫远处都能够听的清楚,本识是一个,都是电,在每一种器具上,依不一样的器具,它发生的作用不相同,那我们六根就是六种电器,电源是一个,是阿赖耶,是一个,所以在眼,它就起见色的作用,在耳它就起闻声的作用,所以我们从作用上说,它仅限于这一个范围,我们叫他属根之识,眼识它一定是属于眼的范围,它不能够超过眼的范围,譬如我们讲这个灯光,它的光明,它是属于灯的范围,它绝对不会是属于扩音器的范围,不会属于录音机的范围,它各有各的范围,这就是属根的意思。
第四叫助根,帮助根起了作用,如果没有识,虽有根不起作用,根要起作用,一定要得识的帮助,所以也可以叫它做助根之识,第五个意思,如根之识,如的意思说得更好了,如是什么呢?如实在讲,就是万法归一的意思,根与识不能分,根如其识,识如其根,眼识如眼根,所以五个意思里头,最后这个如根的意思最为殊胜,正像法严经里面佛所讲的,十如是,天台大师把这个十如是,用三种的读法,在这里面悟出了百界千如,百界千如是说明什么一桩事情呢?说明一真法界,所以你在华严里面看的一真法界,法华里头百界千如就是一真法界,一切皆如,那不就是一真法界了。唯识虽然给你分别法相,你看到最高的境界,也是入这个境界,不入这个境界不叫佛法;所以如根这个如字,我们要重视它。前五识以意为染净依缘,前五识才能生,所以在这个图里面,画得很清楚,实际上还应该有一条线,就更明显了。为什么呢?每一个识与阿赖耶都有关系,再加一条线,就更明显了,意思就更清楚了。八个识每一个识都有密切的关系,是一体,所以诸位将来看这个图,这前五识与第六意识有关系,与末那有关系,与末那为染净依,与阿赖耶为根本依,所以再划一条线,意思就更清楚了,更明显了,不划呢?你要是会看也能体会到这个意思,为什么?因为末那与阿赖耶当中有一条线,它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所以唯识里讲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你们仔细看这个缘,你能够看得出来,那个缘有多少,多少都是在境界上,是在境上,外境上,里面统统具足,这前五识必定与意识、末那、阿赖耶同时起作用,这个就是我们常讲的五俱起意识,五俱起就是五种意识与前五识任何一识要起来的话,一定有这个五种意识跟它同时起来,少一个都不行,这个五俱起意识前面三个都是阿赖耶的三细相,就是业相、转相、境界相,第四就是末那,第五就是意识,眼耳鼻舌身要是起作用,必定与这五个有关连,少一个也不会起作用。
第五卷
上一次给诸位介绍了前六识是依根立名的,建立这个名称,具足五个意思就是依根、发根、属根、助根、如根,这一段跟诸位介绍过了,就是前六识它的来源,今天我们们接着再看第二末那识,末那是第七识,末那两个字是梵语,翻成中国就叫作意,因为与第六意识名字相重复,所以要是把它翻出来,变成第六意识是意识,第七识也是意识,为了简别,就是区分明白起见,所以第七识就用梵音,用末那,第七是意根,第六是意识。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法,第六识是第七识的作用,第六识称为意识它是依根建立的,因为它的根叫作意,所以我们叫它作意识,譬如前面五识,依眼根建立的我们叫眼识,依耳根建立的叫耳识,它是依意根建立的所以叫意识,但是前面那个五识,它的根是属于色法,它不是心法,末那它是属于心法,它不是色法,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把搞清楚,此地有个简单的批注,说意是业用,识是体,这是解释意与识,前面这个意,就是第六意识,后面这个识就是末那识,所以末那识是第六意识的体,第六意识是末那识的用,末那识的业用,所依的根,我们叫它做意根,末那本身也是能依之识,所以合来起讲,识就是意,所以末那它确确实实是意识,我们方便讲呢,是意识之体,第六意识之用,虽然是体,它本身也有作用,第六意识是依它而起作用的,底下有个简单的注,这个简单注,我们在讲第二表的时候,会, 给诸位说明白,心,我们常讲的心是指第八,它有集起的意思,识是指前六,因为它了别的意思殊胜,七但名意,就是未那识,我们叫它做意识,有恒转等无间义,就是它这一方面特别殊胜,这个意思我们也放在下面再说,它无集起了别故,这个无,不能说完全无,只是与第八、与前六识比较起来,它这个力量薄弱;你像了别,前六识了别的意思,很殊胜,集起呢,这个是第八最殊胜。
再看第三,说明阿赖耶,阿赖耶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藏识,这个藏是说…
《《百法明门论》讲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