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那他将错过这些课程。实际上,我们可以学会完全放下五入处,使他们暂时完全消失,就像我在第一年比丘生活中发现的摆脱蚊子的美妙经验。
阿姜蚊子
我是阿姜查派去搭建国际森林寺(西方比丘修行专用寺院)的头六个比丘之一,那是国际森里寺地处一片浓密的雨林中,没有大厅茅棚厕所,甚至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必须睡在丛林中的地上,只有一顶蚊帐用来防范树影下爬动的生物。每天黄昏,连同阿姜查以及五六十位村民,我们都要坐在树下的空旷处做晚课达数小时,先是唱诵,然后禅修一小时。十分不幸的是,做晚课时正值热带丛林中蚊子扎堆觅食,而我们正是它们的美餐!那是没有蚊香或任何驱虫剂,而且身为比丘的我们也不能拍打它们,只能忍受,任它们为所欲为。
我和一位年轻的美国比丘玩一个游戏——我们数身上被蚊子叮咬而肿起的包,看谁被咬得最厉害。往往在晚课结束前,我就已经数出六七十个包,那真的令人难以忍受,但是一看到阿姜查和其他村民都端坐不动,自尊心便不容许我逃跑,因此我每晚都忍受着蚊子的折磨,直到学会放下身体。最终,我能迅速且有效地放下,不再觉知身体。我深入内心,平静且快乐,完全不被那些恼人蚊子干扰。现在,我很感谢那些仁慈的蚊子教会了我如何放下。
当学会放下,切断心与五入处的联系时,我们可在喧嚣的噪音中保持平静,在刺骨的疼痛中依然轻松。此时,我们便已学会如何放下身体的执着。
什么也不做
放下,慢下来,停止,什么也不做。这不仅对于开悟很重要,对于日常生活也很重要。人们心理与身体上的许多疾病都是由压力造成的,不知道怎样才能放下一些事情——压力的源头,也是典型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早在三个办世纪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就已看出这点:人类的所有烦恼,都源于他不知道该如何安静的坐着。
我们都需要学会,什么事也不做。这样才能得到适当的休息与放松。幸好对于那些没机会去寺院的人,现代城市中还是有很多老师——红绿灯,我们在许多路口都可以看到它们,红灯亮时,你大可敞开心,专注当下,感受美丽与平静的心境。
我曾听说,在新德里,红灯亮时会显示relax,放轻松。红灯不是提醒你停止,而是让你放松,这是多棒的想法啊!实在应该这么做。
倘若你不花时间学习什么都不做,就无法在生活中的红灯亮起时放轻松,那么你可能很快就会提前钻进坟墓中被迫停止。古谚云:死亡时迫使你慢下来的自然方式。为了避免早亡,我建议大家禅修。
放开水牛
当你还没学会在生活中怎样才能什么事也不做,如何放下与放轻松时,你就会遭遇许多本不会发生的麻烦。下面这个故事发生在泰国北部,它表明放下能省却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一天清晨,当地农夫把绳子套在水牛脖子上带出去吃草,当途径寺院时,水牛受惊想逃跑,农夫尽力抓紧绳子想控制住水牛,结果水牛力气很大,绳子竟将农夫中指前端硬生生的截断。
这个故事说明,若有任何如水牛般强壮的东西想要逃跑,明智的做法是放开它们。水牛不会跑远,顶多跑出几百米就会停下,等它平静下来,农夫就能轻松而安全的赶它回去,这样也不会伤到手指。有时许多人的表现就像水牛一样,这个人可能是你的伙伴,儿子或岳母,当它们暴跳如雷,你最好放开它们,如果试图拴住它们,只会害苦自己。静静地等待,什么事也不做,它们很快就会平静下来,那时你就可以做点事情了。
例如,最近有个禅修者问我,禅修期间她该如何控制像水牛一般的心。放开它,它很快就会停下,还会回来找你。我回答。就像宣称要离家出走的孩子,你若允许他走,他反而走不远就自动回来了。
遇到任何像水牛般顽强的问题时,你就放开它,静待情况改变,当水牛停止挣扎时,你就可以行动,有效解决那些生命中的危机。因此,学会如何放下与放轻松,不仅可用于达成觉悟的目标,对于求生存也有帮助。
生命并不沉重
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禅修也有助于我们处理某些负担。我经常消防老师阿姜查,为大家解释禅修的意义与助益,方法是伸长手臂,紧握一个玻璃杯。当你持续拿着它杯子会变得越来越重。
问题不在玻璃杯的重量,而在于我们拿的太久,不知如何放下,好让手臂休息一会儿。其实你只需要放下玻璃杯,休息几分钟 ,就能在此轻松的拿起它。同理,压力问题和你的责任大小无关。问题在于你肩负责任太久,不懂得如何暂时放下它,好让意根休息一会儿。你只需放下责任,休息几分钟,就能在此负担起所有责任,此时你会感觉他们变轻了,从而能轻松地扛起他们而不觉得有任何压力,然后到下一次必要的时候,你可以再次把它们放下。
通过禅修,我们可以掌握放下的能力,或暂时放下所有的担忧。
禅修时针对放下的专门训练,它不是要你不负责任,永远放弃义务,不是要你游手好闲,而是通过练习,增强你放下负担的能力,——无论负担有多重,每次你只要想放下就可以放下,因为休息之后就能更有效率的挑起那个负担。当你知道如何放下时,就不会觉得生命很沉重。
倾听
有天早上我经过寺院厨房,看到六个施主在准备早餐,一边交谈,他们都在不停地说。我感到好奇,如果六个人都在说,那到底谁在听啊?这揭示了我们现代人的通病,太多人在讲话而几乎没有人在听。婚姻因缺乏沟通而破裂,青少年因感觉不被理解而叛逆,几乎所有人一直到老都还不了解生命的意义。为什么,因为我们从未学会倾听。
为了倾听,你必须闭嘴,真正地闭嘴,你要么倾听,要么说话,不可能同时做这两件事。我说的闭嘴,不仅是指停止外在的语言,也包括停止内心的思想。只有当内心宁静时,你才能真正聆听。所谓倾听,就是你必须倾尽所能去听。
当你保持内心的静默,去认真聆听时,你会惊讶于自己竟然能收集到这么多信息,有些人甚至会认为你又超能力,能读懂他们的内心,但其实那只是倾听的力量在发挥作用而已。显然,当你需要获取更多信息时,就必须减少内心思想的干扰,通过这种训练,一切沟通的障碍都会完全消除,你会自然而然地开始留意身边的人,你的家庭将会和乐融融,事业也会蒸蒸日上。
学会倾听,你甚至能听到自己身体的声音,在染病之前,身体会连续发出许多警告,然而很少有人会去聆听来自身体的警讯,因为我们太专注于思考了。即使当身体发出绝望的尖叫警告乞求我们休息时,我们仍会因为忙于思考而听不到求救声,于是患上癌症,心脏病或其他重症。与之相反的是,禅修者会学习保持正念,于静默的当下聆听自己的身体,他们能听到身体的需求,也能听到家人的需求,从此过上既快乐又长寿的生活。
如若倾听,你便能得到洞见,在静默中了悟事物的真实本质。最佳洞见是了悟生命的意义,生命一直在耐心温和的给予我们智慧,但我们却忙于说话,疏于倾听生命的教导。若我们都能暂时抛开一切,纷繁芜杂的俗事,以警觉静默的心去聆听生命的悸动,岂不妙哉?
最棒的应试技巧
……剑桥的毕业统考非常冗长而且严格。但我已学会禅修的方法,这使我能自如应对考试。上午考试结束后,我不去吃饭,而是回到宿舍坐在蒲团上开始禅修。我觉知的第一件事,是上午刚结束的考试,我开始担心答案是否在恶化功能却以及是否应该补充。于是往往会陷入上午的考试中,但渐渐,通过禅修修炼,我可以停止担心上午的考试。接着,想到的是下午就要来到的考试,我应该开始复习吗?禅修训练再次给了我帮助,我意识到,现在是休息时间而不是考试时间,复习只是浪费精力,于是我放下了未来,进入觉知当下的休息状态。置身当下,我感到震惊,我第一次察觉到身体在颤抖,并听到身体恳求我稍事休息,于是我慢慢放松,很快,身体安定下来,不再颤抖。我明白,自己以前太忙,忙到心理交瘁,却始终不曾觉察。而现在,我听到我的心要求休息,于是我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那里,让心里能量逐渐恢复。在长达三十分钟的禅修结束后,我变得轻松,开朗且充满能量,微笑着走进考场。我确实找到了答案,但并非考卷上的答案,而是如何放下压力的答案。后来,我在那几场考试中发挥都不错。
我们一生中充满各种考试,当我们接受严格的测试和深入细致的考核时,日子就会变得紧张起来。我提到那些实例,意在指出,禅修能帮助我们顺利通过生命中的各种考验……生命中最棒的应试技巧,就是学会放下与完全放轻松。换言之,即学习禅修。
家中的禅修圣地
禅修的训练不只适用于追求觉悟的人,也适用于想追求更快乐和更有意义生活的人,如果你不想住在寺院,在家里也可开辟一块地方来禅修。……切记,不要在你圣洁的禅修角落做任何俗事,而且一定要避免在那个空间里说话。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你会发现自己已在那里营造出安定能量,使之很快就变成了一个特殊道场。在这个神圣的空间里,禅修会变得容易许多,因为你已让这个空间成为一个具有心灵力量的地方,你已在家中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圣地。
……
放下一切,不再揣度
著名英国科学家开尔文说,若无法测量,你就无法控制。当然,他的意思是为了让科学技术有效地控制世界,我们必须学会精准的测量自然现象。开尔文关于精准测量的洞见,对于科技进步以及成功预防一些自然灾害十分重要。
然而那个宝贵的真理,也可以应用于别的领域,若无法揣度,你就无法控制。如果停止揣度,你就无法控制,并由此开始放下。
禅修时,你会揣度自己的进步吗?你会去想,这是个坏禅修或这是个好禅修吗?经验告诉你,这种对于好坏的揣度会使心加强控制,进而导致造作。估计禅修不好,你就会努力让它变好,若觉得禅修不错,你便会努力让它变得更好。这样揣度,你就会做的更多,遗忘了放下,偏离了安定之道。
想象你在禅坐期间,如果完全不做任何揣度时会怎样?若不做好坏的评断会怎样?当你放弃一切揣度,松开控制,心会变得很容易放下,而且很平静。当你不试图去修正禅修时,心将停止造作,带来宁静气氛,绽放快乐之光,成就大智慧。最后,正觉的果实将会掉落在你的膝上。
当你放弃控制时间,自动安住于无时间流动的当下,进入正念的静默状态时,思想过称将自然而然的停止,当你不在再揣度 呼吸是进或出,是长或短,是粗或细时,呼吸将会消失,并显露出光明的禅相。当你不再以感知去揣度心,无色定终将平稳顺利的生起。当你不再揣度,包括心在内的一切终将完全止息,无余入灭,连无也未留下。
如果你能遵循禅修之道,内在的快乐会如永不退潮的海水般涌现,正念就会变得充满能量,洞见则如树上的累累果实般呈现(多到你无法一次采摘完)。实际上,禅修之道便是你所学到的放下,或者你也可以称它为无量慈心之道,这种慈心会消解你对自己与别人的评断,评断与揣度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一切揣度都消失时,言语也将随之不见,因为言语也不过是对生活的揣度。当你能够放下一切,所有的揣度终于消散时,心也跟着消失了。此时禅修者终于了解到,原来心就是那个揣度者。
这是灭,诸法的无余止息。涅槃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或形容的,当伟大的圣者们指出有不长不短、非现在非过去,非未来,不生不灭,诸法止息的所在时,他们所指的就是涅槃。禅修者最后觉知的心理对象时究竟寂灭——名(心)与色(身)永远销声匿迹,尽皆结束——只余般涅槃。
《禅悦——快乐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