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悅——快樂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P28

  ..續本文上一頁那,那他將錯過這些課程。實際上,我們可以學會完全放下五入處,使他們暫時完全消失,就像我在第一年比丘生活中發現的擺脫蚊子的美妙經驗。

  阿姜蚊子

  我是阿姜查派去搭建國際森林寺(西方比丘修行專用寺院)的頭六個比丘之一,那是國際森裏寺地處一片濃密的雨林中,沒有大廳茅棚廁所,甚至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我們必須睡在叢林中的地上,只有一頂蚊帳用來防範樹影下爬動的生物。每天黃昏,連同阿姜查以及五六十位村民,我們都要坐在樹下的空曠處做晚課達數小時,先是唱誦,然後禅修一小時。十分不幸的是,做晚課時正值熱帶叢林中蚊子紮堆覓食,而我們正是它們的美餐!那是沒有蚊香或任何驅蟲劑,而且身爲比丘的我們也不能拍打它們,只能忍受,任它們爲所欲爲。

  我和一位年輕的美國比丘玩一個遊戲——我們數身上被蚊子叮咬而腫起的包,看誰被咬得最厲害。往往在晚課結束前,我就已經數出六七十個包,那真的令人難以忍受,但是一看到阿姜查和其他村民都端坐不動,自尊心便不容許我逃跑,因此我每晚都忍受著蚊子的折磨,直到學會放下身體。最終,我能迅速且有效地放下,不再覺知身體。我深入內心,平靜且快樂,完全不被那些惱人蚊子幹擾。現在,我很感謝那些仁慈的蚊子教會了我如何放下。

  當學會放下,切斷心與五入處的聯系時,我們可在喧囂的噪音中保持平靜,在刺骨的疼痛中依然輕松。此時,我們便已學會如何放下身體的執著。

  什麼也不做

  放下,慢下來,停止,什麼也不做。這不僅對于開悟很重要,對于日常生活也很重要。人們心理與身體上的許多疾病都是由壓力造成的,不知道怎樣才能放下一些事情——壓力的源頭,也是典型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早在叁個辦世紀前,法國哲學家帕斯卡就已看出這點:人類的所有煩惱,都源于他不知道該如何安靜的坐著。

  我們都需要學會,什麼事也不做。這樣才能得到適當的休息與放松。幸好對于那些沒機會去寺院的人,現代城市中還是有很多老師——紅綠燈,我們在許多路口都可以看到它們,紅燈亮時,你大可敞開心,專注當下,感受美麗與平靜的心境。

  我曾聽說,在新德裏,紅燈亮時會顯示relax,放輕松。紅燈不是提醒你停止,而是讓你放松,這是多棒的想法啊!實在應該這麼做。

  倘若你不花時間學習什麼都不做,就無法在生活中的紅燈亮起時放輕松,那麼你可能很快就會提前鑽進墳墓中被迫停止。古諺雲:死亡時迫使你慢下來的自然方式。爲了避免早亡,我建議大家禅修。

  放開水牛

  當你還沒學會在生活中怎樣才能什麼事也不做,如何放下與放輕松時,你就會遭遇許多本不會發生的麻煩。下面這個故事發生在泰國北部,它表明放下能省卻許多不必要的痛苦和傷害。

  一天清晨,當地農夫把繩子套在水牛脖子上帶出去吃草,當途徑寺院時,水牛受驚想逃跑,農夫盡力抓緊繩子想控製住水牛,結果水牛力氣很大,繩子竟將農夫中指前端硬生生的截斷。

  這個故事說明,若有任何如水牛般強壯的東西想要逃跑,明智的做法是放開它們。水牛不會跑遠,頂多跑出幾百米就會停下,等它平靜下來,農夫就能輕松而安全的趕它回去,這樣也不會傷到手指。有時許多人的表現就像水牛一樣,這個人可能是你的夥伴,兒子或嶽母,當它們暴跳如雷,你最好放開它們,如果試圖拴住它們,只會害苦自己。靜靜地等待,什麼事也不做,它們很快就會平靜下來,那時你就可以做點事情了。

  例如,最近有個禅修者問我,禅修期間她該如何控製像水牛一般的心。放開它,它很快就會停下,還會回來找你。我回答。就像宣稱要離家出走的孩子,你若允許他走,他反而走不遠就自動回來了。

  遇到任何像水牛般頑強的問題時,你就放開它,靜待情況改變,當水牛停止掙紮時,你就可以行動,有效解決那些生命中的危機。因此,學會如何放下與放輕松,不僅可用于達成覺悟的目標,對于求生存也有幫助。

  生命並不沈重

  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禅修也有助于我們處理某些負擔。我經常消防老師阿姜查,爲大家解釋禅修的意義與助益,方法是伸長手臂,緊握一個玻璃杯。當你持續拿著它杯子會變得越來越重。

  問題不在玻璃杯的重量,而在于我們拿的太久,不知如何放下,好讓手臂休息一會兒。其實你只需要放下玻璃杯,休息幾分鍾 ,就能在此輕松的拿起它。同理,壓力問題和你的責任大小無關。問題在于你肩負責任太久,不懂得如何暫時放下它,好讓意根休息一會兒。你只需放下責任,休息幾分鍾,就能在此負擔起所有責任,此時你會感覺他們變輕了,從而能輕松地扛起他們而不覺得有任何壓力,然後到下一次必要的時候,你可以再次把它們放下。

  通過禅修,我們可以掌握放下的能力,或暫時放下所有的擔憂。

  禅修時針對放下的專門訓練,它不是要你不負責任,永遠放棄義務,不是要你遊手好閑,而是通過練習,增強你放下負擔的能力,——無論負擔有多重,每次你只要想放下就可以放下,因爲休息之後就能更有效率的挑起那個負擔。當你知道如何放下時,就不會覺得生命很沈重。

  傾聽

  有天早上我經過寺院廚房,看到六個施主在准備早餐,一邊交談,他們都在不停地說。我感到好奇,如果六個人都在說,那到底誰在聽啊?這揭示了我們現代人的通病,太多人在講話而幾乎沒有人在聽。婚姻因缺乏溝通而破裂,青少年因感覺不被理解而叛逆,幾乎所有人一直到老都還不了解生命的意義。爲什麼,因爲我們從未學會傾聽。

  爲了傾聽,你必須閉嘴,真正地閉嘴,你要麼傾聽,要麼說話,不可能同時做這兩件事。我說的閉嘴,不僅是指停止外在的語言,也包括停止內心的思想。只有當內心甯靜時,你才能真正聆聽。所謂傾聽,就是你必須傾盡所能去聽。

  當你保持內心的靜默,去認真聆聽時,你會驚訝于自己竟然能收集到這麼多信息,有些人甚至會認爲你又超能力,能讀懂他們的內心,但其實那只是傾聽的力量在發揮作用而已。顯然,當你需要獲取更多信息時,就必須減少內心思想的幹擾,通過這種訓練,一切溝通的障礙都會完全消除,你會自然而然地開始留意身邊的人,你的家庭將會和樂融融,事業也會蒸蒸日上。

  學會傾聽,你甚至能聽到自己身體的聲音,在染病之前,身體會連續發出許多警告,然而很少有人會去聆聽來自身體的警訊,因爲我們太專注于思考了。即使當身體發出絕望的尖叫警告乞求我們休息時,我們仍會因爲忙于思考而聽不到求救聲,于是患上癌症,心髒病或其他重症。與之相反的是,禅修者會學習保持正念,于靜默的當下聆聽自己的身體,他們能聽到身體的需求,也能聽到家人的需求,從此過上既快樂又長壽的生活。

  如若傾聽,你便能得到洞見,在靜默中了悟事物的真實本質。最佳洞見是了悟生命的意義,生命一直在耐心溫和的給予我們智慧,但我們卻忙于說話,疏于傾聽生命的教導。若我們都能暫時抛開一切,紛繁蕪雜的俗事,以警覺靜默的心去聆聽生命的悸動,豈不妙哉?

  最棒的應試技巧

  ……劍橋的畢業統考非常冗長而且嚴格。但我已學會禅修的方法,這使我能自如應對考試。上午考試結束後,我不去吃飯,而是回到宿舍坐在蒲團上開始禅修。我覺知的第一件事,是上午剛結束的考試,我開始擔心答案是否在惡化功能卻以及是否應該補充。于是往往會陷入上午的考試中,但漸漸,通過禅修修煉,我可以停止擔心上午的考試。接著,想到的是下午就要來到的考試,我應該開始複習嗎?禅修訓練再次給了我幫助,我意識到,現在是休息時間而不是考試時間,複習只是浪費精力,于是我放下了未來,進入覺知當下的休息狀態。置身當下,我感到震驚,我第一次察覺到身體在顫抖,並聽到身體懇求我稍事休息,于是我慢慢放松,很快,身體安定下來,不再顫抖。我明白,自己以前太忙,忙到心理交瘁,卻始終不曾覺察。而現在,我聽到我的心要求休息,于是我什麼也不做,只是坐在那裏,讓心裏能量逐漸恢複。在長達叁十分鍾的禅修結束後,我變得輕松,開朗且充滿能量,微笑著走進考場。我確實找到了答案,但並非考卷上的答案,而是如何放下壓力的答案。後來,我在那幾場考試中發揮都不錯。

  我們一生中充滿各種考試,當我們接受嚴格的測試和深入細致的考核時,日子就會變得緊張起來。我提到那些實例,意在指出,禅修能幫助我們順利通過生命中的各種考驗……生命中最棒的應試技巧,就是學會放下與完全放輕松。換言之,即學習禅修。

  家中的禅修聖地

  禅修的訓練不只適用于追求覺悟的人,也適用于想追求更快樂和更有意義生活的人,如果你不想住在寺院,在家裏也可開辟一塊地方來禅修。……切記,不要在你聖潔的禅修角落做任何俗事,而且一定要避免在那個空間裏說話。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後,你會發現自己已在那裏營造出安定能量,使之很快就變成了一個特殊道場。在這個神聖的空間裏,禅修會變得容易許多,因爲你已讓這個空間成爲一個具有心靈力量的地方,你已在家中打造出一個真正的聖地。

  ……

  放下一切,不再揣度

  著名英國科學家開爾文說,若無法測量,你就無法控製。當然,他的意思是爲了讓科學技術有效地控製世界,我們必須學會精准的測量自然現象。開爾文關于精准測量的洞見,對于科技進步以及成功預防一些自然災害十分重要。

  然而那個寶貴的真理,也可以應用于別的領域,若無法揣度,你就無法控製。如果停止揣度,你就無法控製,並由此開始放下。

  禅修時,你會揣度自己的進步嗎?你會去想,這是個壞禅修或這是個好禅修嗎?經驗告訴你,這種對于好壞的揣度會使心加強控製,進而導致造作。估計禅修不好,你就會努力讓它變好,若覺得禅修不錯,你便會努力讓它變得更好。這樣揣度,你就會做的更多,遺忘了放下,偏離了安定之道。

  想象你在禅坐期間,如果完全不做任何揣度時會怎樣?若不做好壞的評斷會怎樣?當你放棄一切揣度,松開控製,心會變得很容易放下,而且很平靜。當你不試圖去修正禅修時,心將停止造作,帶來甯靜氣氛,綻放快樂之光,成就大智慧。最後,正覺的果實將會掉落在你的膝上。

  當你放棄控製時間,自動安住于無時間流動的當下,進入正念的靜默狀態時,思想過稱將自然而然的停止,當你不在再揣度 呼吸是進或出,是長或短,是粗或細時,呼吸將會消失,並顯露出光明的禅相。當你不再以感知去揣度心,無色定終將平穩順利的生起。當你不再揣度,包括心在內的一切終將完全止息,無余入滅,連無也未留下。

  如果你能遵循禅修之道,內在的快樂會如永不退潮的海水般湧現,正念就會變得充滿能量,洞見則如樹上的累累果實般呈現(多到你無法一次采摘完)。實際上,禅修之道便是你所學到的放下,或者你也可以稱它爲無量慈心之道,這種慈心會消解你對自己與別人的評斷,評斷與揣度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在一切揣度都消失時,言語也將隨之不見,因爲言語也不過是對生活的揣度。當你能夠放下一切,所有的揣度終于消散時,心也跟著消失了。此時禅修者終于了解到,原來心就是那個揣度者。

  這是滅,諸法的無余止息。涅槃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或形容的,當偉大的聖者們指出有不長不短、非現在非過去,非未來,不生不滅,諸法止息的所在時,他們所指的就是涅槃。禅修者最後覺知的心理對象時究竟寂滅——名(心)與色(身)永遠銷聲匿迹,盡皆結束——只余般涅槃。

  

《禅悅——快樂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開動真理之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