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悦——快乐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P8

  ..续本文上一页便要通过正觉正见,彻底克服那些虚弱的障碍。这是古老的成佛之道,当你完全克服障碍时,你便毫无困难地进入了禅那。

  第三章正念的特质

  正念是实现成功禅修的要素之一,若未能充分了解与修习正念,你可能会在禅修中浪费很多时间。

  设置守门人

  正念不只是觉知或者完全意识到你身边正在发生的事,它还会把觉知引向特定的领域,使你记得所受的教导并将之付诸实践。在佛陀所用的譬喻中,正念就好像一个看守家门或城门的人。

  请想象你是个富人,有守门人负责看护你所居住的豪宅。某天晚上,在出门去寺院禅修之前,你告诉守门人要保持警惕、慎防窃贼。结果返家时,你发现家里遭窃了。

  “我不是告诉你要保持警惕吗?”你对守门人咆哮。“但我是有保持警惕啊!”守门人辩解道,“我警惕地看到窃贼入侵,还清楚地看到他们拿走了你的电视与音响,他们这样进进出出好几回。后来,我还全神贯注地观察到他们搬走了你的古董家具与珍贵珠宝。”

  对于这种解释,你会满意吗?换成是聪明的守门人,他会明白自己的工作不只是单纯地留意而已,还必须记得指示并努力执行——如果看见有小偷企图入侵,就必须立刻阻止或马上报警。

  因此,正念包括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觉知和记住指示。

  在佛教经典中,“正念”的巴利语sati既可解释为“觉知”,也可解释为“记忆”,拥有好觉知的人,也是个拥有好记忆的人。

  若我们非常留意自己正在做的事,觉知会在心中创造一个相关印记,而使此事变得容易记住。假如你险些发生严重的车祸,你的觉知会因为感知到危险而突然变得很敏锐,其强度足以让你清清楚楚地记住此事,即使到晚上入睡前也还是无法忘记。

  觉知与记忆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你越关注正在做的事,记忆就会越深刻。

  如果守门人已增长观察力(觉知),便会留意自己接收到的指示;如果能完全留意宅主指示,他就会记住指示并认真努力地执行。因此,我们应明确指示正念要专心留意,从而使其记住该做的事情。

  指示守门人

  开始禅修时,请记得你心里有个守门人——能觉知正在发生的事并记住指示的人。给守门人一些指示,例如重复指示三次:“现在是觉知当下的时间”。再三重复这句话,守门人就更容易记住。就好像你在学校背不出一个单词时,就必须写上一百次一样,以后将永远不会忘记。因为当你越是重复某件事,就越是会重视它。

  你不必每隔一两秒就给予守门人相同的指示,只要在开始时重复给予三次即可。他会恪尽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指示守门人就如同你指示出租车司机一样,只需要清楚地说出想去哪里,然后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坐到后座去,因为你相信司机知道如何抵达目的地。试着想象,如果你每隔几秒就告诉司机:“开慢一点……开快一点……这边左转……现在换三档……看你的观后镜……保持靠右。”结果会怎样呢?出租车司机可能会在开出几百米后就把你扔下车。同理,当禅修者每隔几秒就给予指示时,心里的守门人(正念)一定会开始反抗并拒绝合作。

  给出清楚的指示后,就让守门人专注于当下的工作吧,别一直干扰他,就在一旁观察。你将发现守门人会照着指示去做。或许他仍会不时犯错,但指示将确保他安住于当下,而非偏向过去或未来。对于身为旁观者的你而言,你只是监视守门人做事,而不必给他过多的指示。这即是了解正念,顺着它的本性而为。

  和正念玩这样的游戏,就可以从中了解它的作用。第一次禅修闭关时,我便被告知无需设定早上起床的闹钟,老师告诉我们,只要在就寝前对自己说“我要在4点55分起床”就可以了。果然,此后我每天都能按时起床,最多差一两分钟,完全不必依赖时钟。

  正念工作的方式实在很不可思议,我不知道它如何记得,但它确实做到了。因此,你可以试着设定正念:“现在是观察当下的时间。活在当下、活在当下。”你只需这么做,然后就可让正念自行运作。

  当然,清楚地指示守门人“谁能进入”很重要。若守门人未拿到禁入名单,他就很可能会犯错。

  第一阶段的守门人

  在禅修的第一阶段“觉知当下”,唯一允许进入的访客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它可能是鸟叫声、远方的卡车声或风声,也可能是某个人在咳嗽或关门,是什么都无所谓,只要它是正在发生的事,那就是此阶段的访客。因此,应当特别注意你要准许谁进来,并准备好随时欢迎对方。

  同时,你也应该特别关注要禁止谁入内——谁是当下的不速之客?过去或未来的任何思想、感知与见解(即所有的回顾或前瞻)等。

  所以,你要将那些不速之客非常明确地通报给守门人,这点很重要。你应在开始禅修前对自己说三次:“我将觉知当下,且不会偏入过去或未来。”

  第二阶段的守门人

  在第二阶段“静默地觉知当下”,不速之客是“内心杂念”。因此在此阶段的禅修开始时,你要明确设定如下正念:“我将静默地觉知当下,抛开一切杂念。”重复这段话两次,以此保持正念。这样,你便已经给予了守门人清楚的指示,从而使禅修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的守门人

  在第三阶段“以呼吸为觉知对象”,唯一受邀的访客是“当下的呼吸”。不速之客是谁?除了呼吸之外的一切事物,包括外界的声音、身体的感受、想吃午餐或晚餐的念头等。因此,你应该重复三次告诉自己:“我将觉知当下的呼吸,并抛开其他一切感知与杂念。”

  正念在得知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之后,便可自行运作,你只需旁观即可。当呼吸之外的念头生起,例如听到外面割草机的声音时,正念会立即觉知不该注意此事而自动转移注意力。

  观察训练有素的正念会是件很美妙的事。当它接收到清楚的指示时,就会记得该做什么,且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因此禅修将会变得很顺利。

  不过,禅修并不是非常轻松的事,你付出努力的时机要选对,如同种树,该努力时则努力,该放手时则放手。在种树的过程中,你播种、浇水并施肥,但多数时候你只需照看它,确保种子成长的过程不受干扰。同理,别总是干扰正念,别总是刺激它、推动它或告诉它该做事,否则它以后肯定会造反。正念会说:“别管我。瞧!我正在努力履行职责。快让开。”若不赶快让正念自行运作,你的禅修就完了!

  第四阶段的守门人

  在禅修的第四阶段“持续专注地觉知呼吸”,你应该告诉守门人每一个当下都要严密地观察,不准其他事情侵入:“我应持续专注地觉知呼吸,不去理会呼吸之外的任何事。”你只需在此阶段的禅修开始前,这样谨慎且明确地对守门人重复三次这个指示,便可退到一旁去观察。

  如果你在给出这些指示的一两分钟后,却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分散了,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你的指示不够详细;二是你的正念还不够强。倘若是正念还不够强,那就每隔三四分钟重复一次那些指示。

  如果你非常认真谨慎地给自己下指示,那么你将会记得这些指示,正念将会逐渐深化——刚开始,正念可以在一大片领土上遨游,随后,它可以遨游的范围被逐渐缩减,最终它只专注于静默的当下,而抛开了有关内在的一切思想杂念。第二阶段的“觉知当下”又被“静默地觉知当下”取代,除此之外的一切事物都被抛开了。然后便是“持续专注地觉知呼吸”——专注于入息和出息的全过程,其余一切都被抛开。在每个后续的阶段,正念都会逐渐缩小领地范围,以更加专注。

  正念与三昧

  在第三阶段“以呼吸为觉知对象”,你只需要保持正念,以觉知入息与出息,察觉到入息的一部分后,正念就可到别处逛逛,但它必须及时返“家”,以便觉知下一个出息。只要看见气息吐出,正念还是可以离开,但它必须再次及时返家以觉知下一个入息。正念总是有其他地方可去,但是在第四阶段“持续专注地观察呼吸”,你必须将正念锁定在呼吸上,不可让它到别处去。

  第四阶段在禅修中非常重要,你将在此阶段第一次完全掌握禅修对象,正念则被限定于当下一刹那的呼吸。你需要集中正念不让它四处游走,集中了的正念会变得很强,犹如使用放大镜点火,能将全部能量都集中于一点。这种维持正念于一处的安定能力称为“三昧”。

  “三昧”并不罕见。以外科医师动手术为例,医师告诉我,他们有时会花数小时做一个手术,且从头到尾都站着,但从不会感觉累,因为他们必须全神贯注于手术刀尖上,注意力只要有一丝分散,病人就可能会丧命。

  外科医师已经达到了三昧的境界,而且还不会感到脚痛,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刀尖,他们只关心一件事:此刻正在进行的手术。这个例子给了我们一个关于三昧的重要启示:若它真的很重要,你就能办得到。

  正念与精进

  维持正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是“精进”,每一个禅修阶段都需要精进。人们常有的一个错误想法是:“我若是在这一刻倾注太多精力,那么到下一刻我就没什么精力了。”禅修者精进正念时尤其会发生这种情况。但实际上,你在这一刻投入越多精力,下一刻你的精力就会越充沛。

  心理能量的积聚是无限的,若投入许多精力于当下所做的事,你将会发现下一刻的你真的是清醒和机警的。我的老师阿姜查常说:不论你在做什么都要全心投入,事后你的能量便会增强。然而,你若心想:“啊,这一刻我其实不必投入太多精力。”你就会变得昏昏沉沉,且无法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如果你在吃饭时,无法充满正念地吞咽,而是让正念溜走,那么你可能不知道塞进嘴巴里的是什么东西(很多人都因此消化不良)。实际上,无论你正在做什么,都应当保持正念,觉知自己正在做什么,能量才会被激发出来。

  正念有如明灯

  增强了的正念将变得更敏锐,你会觉得自己正从…

《禅悦——快乐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开动真理之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