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悅——快樂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P8

  ..續本文上一頁便要通過正覺正見,徹底克服那些虛弱的障礙。這是古老的成佛之道,當你完全克服障礙時,你便毫無困難地進入了禅那。

  第叁章正念的特質

  正念是實現成功禅修的要素之一,若未能充分了解與修習正念,你可能會在禅修中浪費很多時間。

  設置守門人

  正念不只是覺知或者完全意識到你身邊正在發生的事,它還會把覺知引向特定的領域,使你記得所受的教導並將之付諸實踐。在佛陀所用的譬喻中,正念就好像一個看守家門或城門的人。

  請想象你是個富人,有守門人負責看護你所居住的豪宅。某天晚上,在出門去寺院禅修之前,你告訴守門人要保持警惕、慎防竊賊。結果返家時,你發現家裏遭竊了。

  “我不是告訴你要保持警惕嗎?”你對守門人咆哮。“但我是有保持警惕啊!”守門人辯解道,“我警惕地看到竊賊入侵,還清楚地看到他們拿走了你的電視與音響,他們這樣進進出出好幾回。後來,我還全神貫注地觀察到他們搬走了你的古董家具與珍貴珠寶。”

  對于這種解釋,你會滿意嗎?換成是聰明的守門人,他會明白自己的工作不只是單純地留意而已,還必須記得指示並努力執行——如果看見有小偷企圖入侵,就必須立刻阻止或馬上報警。

  因此,正念包括了這兩個方面的內容:覺知和記住指示。

  在佛教經典中,“正念”的巴利語sati既可解釋爲“覺知”,也可解釋爲“記憶”,擁有好覺知的人,也是個擁有好記憶的人。

  若我們非常留意自己正在做的事,覺知會在心中創造一個相關印記,而使此事變得容易記住。假如你險些發生嚴重的車禍,你的覺知會因爲感知到危險而突然變得很敏銳,其強度足以讓你清清楚楚地記住此事,即使到晚上入睡前也還是無法忘記。

  覺知與記憶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一斑:你越關注正在做的事,記憶就會越深刻。

  如果守門人已增長觀察力(覺知),便會留意自己接收到的指示;如果能完全留意宅主指示,他就會記住指示並認真努力地執行。因此,我們應明確指示正念要專心留意,從而使其記住該做的事情。

  指示守門人

  開始禅修時,請記得你心裏有個守門人——能覺知正在發生的事並記住指示的人。給守門人一些指示,例如重複指示叁次:“現在是覺知當下的時間”。再叁重複這句話,守門人就更容易記住。就好像你在學校背不出一個單詞時,就必須寫上一百次一樣,以後將永遠不會忘記。因爲當你越是重複某件事,就越是會重視它。

  你不必每隔一兩秒就給予守門人相同的指示,只要在開始時重複給予叁次即可。他會恪盡職守,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指示守門人就如同你指示出租車司機一樣,只需要清楚地說出想去哪裏,然後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坐到後座去,因爲你相信司機知道如何抵達目的地。試著想象,如果你每隔幾秒就告訴司機:“開慢一點……開快一點……這邊左轉……現在換叁檔……看你的觀後鏡……保持靠右。”結果會怎樣呢?出租車司機可能會在開出幾百米後就把你扔下車。同理,當禅修者每隔幾秒就給予指示時,心裏的守門人(正念)一定會開始反抗並拒絕合作。

  給出清楚的指示後,就讓守門人專注于當下的工作吧,別一直幹擾他,就在一旁觀察。你將發現守門人會照著指示去做。或許他仍會不時犯錯,但指示將確保他安住于當下,而非偏向過去或未來。對于身爲旁觀者的你而言,你只是監視守門人做事,而不必給他過多的指示。這即是了解正念,順著它的本性而爲。

  和正念玩這樣的遊戲,就可以從中了解它的作用。第一次禅修閉關時,我便被告知無需設定早上起床的鬧鍾,老師告訴我們,只要在就寢前對自己說“我要在4點55分起床”就可以了。果然,此後我每天都能按時起床,最多差一兩分鍾,完全不必依賴時鍾。

  正念工作的方式實在很不可思議,我不知道它如何記得,但它確實做到了。因此,你可以試著設定正念:“現在是觀察當下的時間。活在當下、活在當下。”你只需這麼做,然後就可讓正念自行運作。

  當然,清楚地指示守門人“誰能進入”很重要。若守門人未拿到禁入名單,他就很可能會犯錯。

  第一階段的守門人

  在禅修的第一階段“覺知當下”,唯一允許進入的訪客是正在發生的事情。它可能是鳥叫聲、遠方的卡車聲或風聲,也可能是某個人在咳嗽或關門,是什麼都無所謂,只要它是正在發生的事,那就是此階段的訪客。因此,應當特別注意你要准許誰進來,並准備好隨時歡迎對方。

  同時,你也應該特別關注要禁止誰入內——誰是當下的不速之客?過去或未來的任何思想、感知與見解(即所有的回顧或前瞻)等。

  所以,你要將那些不速之客非常明確地通報給守門人,這點很重要。你應在開始禅修前對自己說叁次:“我將覺知當下,且不會偏入過去或未來。”

  第二階段的守門人

  在第二階段“靜默地覺知當下”,不速之客是“內心雜念”。因此在此階段的禅修開始時,你要明確設定如下正念:“我將靜默地覺知當下,抛開一切雜念。”重複這段話兩次,以此保持正念。這樣,你便已經給予了守門人清楚的指示,從而使禅修順利進行。

  第叁階段的守門人

  在第叁階段“以呼吸爲覺知對象”,唯一受邀的訪客是“當下的呼吸”。不速之客是誰?除了呼吸之外的一切事物,包括外界的聲音、身體的感受、想吃午餐或晚餐的念頭等。因此,你應該重複叁次告訴自己:“我將覺知當下的呼吸,並抛開其他一切感知與雜念。”

  正念在得知何事可爲、何事不可爲之後,便可自行運作,你只需旁觀即可。當呼吸之外的念頭生起,例如聽到外面割草機的聲音時,正念會立即覺知不該注意此事而自動轉移注意力。

  觀察訓練有素的正念會是件很美妙的事。當它接收到清楚的指示時,就會記得該做什麼,且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因此禅修將會變得很順利。

  不過,禅修並不是非常輕松的事,你付出努力的時機要選對,如同種樹,該努力時則努力,該放手時則放手。在種樹的過程中,你播種、澆水並施肥,但多數時候你只需照看它,確保種子成長的過程不受幹擾。同理,別總是幹擾正念,別總是刺激它、推動它或告訴它該做事,否則它以後肯定會造反。正念會說:“別管我。瞧!我正在努力履行職責。快讓開。”若不趕快讓正念自行運作,你的禅修就完了!

  第四階段的守門人

  在禅修的第四階段“持續專注地覺知呼吸”,你應該告訴守門人每一個當下都要嚴密地觀察,不准其他事情侵入:“我應持續專注地覺知呼吸,不去理會呼吸之外的任何事。”你只需在此階段的禅修開始前,這樣謹慎且明確地對守門人重複叁次這個指示,便可退到一旁去觀察。

  如果你在給出這些指示的一兩分鍾後,卻發現自己的注意力分散了,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你的指示不夠詳細;二是你的正念還不夠強。倘若是正念還不夠強,那就每隔叁四分鍾重複一次那些指示。

  如果你非常認真謹慎地給自己下指示,那麼你將會記得這些指示,正念將會逐漸深化——剛開始,正念可以在一大片領土上遨遊,隨後,它可以遨遊的範圍被逐漸縮減,最終它只專注于靜默的當下,而抛開了有關內在的一切思想雜念。第二階段的“覺知當下”又被“靜默地覺知當下”取代,除此之外的一切事物都被抛開了。然後便是“持續專注地覺知呼吸”——專注于入息和出息的全過程,其余一切都被抛開。在每個後續的階段,正念都會逐漸縮小領地範圍,以更加專注。

  正念與叁昧

  在第叁階段“以呼吸爲覺知對象”,你只需要保持正念,以覺知入息與出息,察覺到入息的一部分後,正念就可到別處逛逛,但它必須及時返“家”,以便覺知下一個出息。只要看見氣息吐出,正念還是可以離開,但它必須再次及時返家以覺知下一個入息。正念總是有其他地方可去,但是在第四階段“持續專注地觀察呼吸”,你必須將正念鎖定在呼吸上,不可讓它到別處去。

  第四階段在禅修中非常重要,你將在此階段第一次完全掌握禅修對象,正念則被限定于當下一刹那的呼吸。你需要集中正念不讓它四處遊走,集中了的正念會變得很強,猶如使用放大鏡點火,能將全部能量都集中于一點。這種維持正念于一處的安定能力稱爲“叁昧”。

  “叁昧”並不罕見。以外科醫師動手術爲例,醫師告訴我,他們有時會花數小時做一個手術,且從頭到尾都站著,但從不會感覺累,因爲他們必須全神貫注于手術刀尖上,注意力只要有一絲分散,病人就可能會喪命。

  外科醫師已經達到了叁昧的境界,而且還不會感到腳痛,因爲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刀尖,他們只關心一件事:此刻正在進行的手術。這個例子給了我們一個關于叁昧的重要啓示:若它真的很重要,你就能辦得到。

  正念與精進

  維持正念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是“精進”,每一個禅修階段都需要精進。人們常有的一個錯誤想法是:“我若是在這一刻傾注太多精力,那麼到下一刻我就沒什麼精力了。”禅修者精進正念時尤其會發生這種情況。但實際上,你在這一刻投入越多精力,下一刻你的精力就會越充沛。

  心理能量的積聚是無限的,若投入許多精力于當下所做的事,你將會發現下一刻的你真的是清醒和機警的。我的老師阿姜查常說:不論你在做什麼都要全心投入,事後你的能量便會增強。然而,你若心想:“啊,這一刻我其實不必投入太多精力。”你就會變得昏昏沈沈,且無法享受生活中的樂趣。

  如果你在吃飯時,無法充滿正念地吞咽,而是讓正念溜走,那麼你可能不知道塞進嘴巴裏的是什麼東西(很多人都因此消化不良)。實際上,無論你正在做什麼,都應當保持正念,覺知自己正在做什麼,能量才會被激發出來。

  正念有如明燈

  增強了的正念將變得更敏銳,你會覺得自己正從…

《禅悅——快樂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開動真理之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