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個昏暗的世界探出頭來,漸漸走向陽光燦爛的戶外,走進美麗的花園中。當正念越來越強時,就好像心裏的一盞明燈被點亮,或升起的太陽照亮了眼前的一切,你能看見缤紛的色彩、可愛的形狀,甚至紋理的微妙之美,整個世界看起來是如此美好——當正念增強時,你不只會産生這樣的洞見,還會感到喜悅。
強大的正念會振奮精神、激勵人心,此時你若把正念集中于某一件事物上,而不是讓它四處遊走,正念即會增強自身的能量,變得越來越明亮,從而幫助你以非常深入與奇妙的方式洞見事物本質,看見更多的美與實相。
強化正念將會增強內觀的力量。你可以拿起一樣東西,例如一片樹葉,持續觀察那片葉子,直到你看見的不只是綠色的葉子,而是整個世界,此時你將會了解正念的力量。
觀察葉子時,你能看清上面有很多精細的紋理,但你若偏離主題,想到晚餐要吃什麼時,就無法繼續深入洞見這片葉子了。你可能會感到昏沈,或開始擔心:“有人正在注意我嗎?他們會不會覺得我有點奇怪?”此時持續觀察的魔力就被瓦解了。然而,若能持續觀察,你將會驚訝于自己得到的洞見。
假如你修習禅那,努力讓正念長時間維持在某個對象上,並不斷增強這種能力,那麼你將能洞見事物的本質——如果你希望親自發現諸法的深奧實相,而非依賴書本或老師,這就是你尋獲諸法實相的方法。若能持續觀察你的心並潛入它,你將會發現一個裝有稀世珍寶的寶盒,我們稱之爲“深觀”。
總而言之,創造正念之道的關鍵在于:明白什麼是正念,它應該如何增強,尤其是該如何在每個禅修階段安立正念。你需要給你的守門人下達清楚的指示,讓他知道該做什麼,然後你就只管坐在一旁觀察他自行工作吧。
正念的層次
禅修中最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就是:當你增強正念時,會發現它有不同的層次。對于智慧而言,平常的正念太過晦暗、無用,敏銳度不高且沒什麼力量。當你的禅修取得進步時,正念會變得越來越敏銳、強大。換言之,當你能持續專注于極細微的領域時,正念也將變得非常明亮、強大、靈敏而銳利。
有時,禅修者會遇到失去覺知對象的情況,例如以呼吸爲對象,就可能忽然覺知不到呼吸。其實那是呼吸變得極細且微妙,而此時正念依然太粗糙,跟不上呼吸變化的進度。這時,你應該返回上一個修習階段。這種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尤其是在第四階段“持續專注地覺知呼吸”上更易發生。
有時呼吸消失且出現禅相,但你卻無法維持禅相,這是因爲維持禅相所需要的正念必須非常精細,而此時的你尚未擁有那樣的力道,因此你必須返回禅相出現之前的第五階段,即“持續專注地覺知“美麗的呼吸””。你必須學習如何持續專注于較粗糙的禅修對象,之後才有能力面對更精細的禅相。
在這些相續的禅修階段中,正念將層層提升,後一階遠比前一階更靈敏、更銳利。以正念持守禅相所需的技巧,就如同外科醫生進行腦部手術一樣精細,而在第叁階段持守呼吸的技巧則像在削馬鈴薯皮。細微程度不同,需要的精巧度也不同,若直接從削馬鈴薯皮進階到做腦部手術,一定會把事情搞得一團糟。同理,若禅修對象太快從呼吸進階到禅相,就很容易找不到覺知對象。
在精進修行時,你能體驗到靜默的正念,那是完全專注于某件事、非常清晰又敏銳的正念,佛陀說這已經達到第四個禅修階段的高峰,是正念的頂點。此時的你心靈澄澈且靜默,並已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了解到正念的能耐,也會明白無需體驗禅那即可覺悟的想法是多麼可笑。你將明白,到達覺悟需要怎樣的正念層次。
日常生活中的念是一回事,而禅定中的念又是另一回事。不同的念有不同的力量,細微與穿透程度也不同,就如同有各種類型的刀子:有鈍刀和鋒利的刀子,有用來削馬鈴薯皮的刀子,也有手術用的解剖刀。
因此,請培養一種敏銳而又強大的正念,用來深入挖掘心的本質,並發現無常、痛苦和無我的美麗寶藏。
有些人可能會抗議:痛苦怎麼可能是寶藏呢?無常與無我又怎麼可能是寶?這些人是想發現一些看起來相當炫目的寶藏,例如美、超越、宇宙意識或一切存在的本質,這正是他們找不到真正寶藏的原因,因爲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
第四章 換一種禅修方法
本章要介紹叁種不同的禅法,修慈,隨它去(修舍)、與行禅。這叁種禅法大都和之前所介紹的入出息念(呼吸禅法)相似,主要差別在于集中注意力的目標不同。這些方法會讓你的禅修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如果你只埋頭苦修一種禅法,可能會感到無聊而陷入昏沈,或意興闌珊而完全放棄。禅修需要快樂,快樂是將整年固定在其對象上的黏著劑,也是禅修中的調和劑。健身的格言也許是,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獲,但禅修的格言是,沒有喜悅就沒有禅修。
修慈
慈,是一種情感,一種始終希望別人快樂且願意寬恕任何過錯的想法是一種善意的感覺。在有關慈心的表述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做過什麼,我的心門,永遠完全爲你敞開。
慈是無私之愛,純粹出于資源而且不求回報,沒有任何條件,佛陀將它比喻爲母親對子女的愛心。母親可能不會認同孩子做的每件事,但她會永遠關心孩子,希望他們快樂。這種開放、無私、關懷他人的善意就是慈。
在修慈中,你需要專注于慈愛的感覺,並讓自己從中得到的愉悅感不斷增長。直到這種愉悅的情感充滿內心位置。這一過程可以用點燃營火來比喻。你先點燃紙張或其他易燃品,然後往上面添加小樹枝或木片,火勢變大後再加入厚木片,過一陣子再加入厚木塊。火勢一旦變得猛烈,加入的木塊哪怕是潮濕的也會很快燃燒起來。
慈可以被精確的比喻爲心中燃起溫暖明亮的一把火。不要指望現對自己或敵人修慈,這麼做如同從厚木塊底下擊發火星來點燃營火一樣困難。你應從某個更容易激起慈心的對象開始。
我自己是以當下的正念爲基礎,進入第一章所說的禅修第一階段後,從觀想小貓開始修慈。我喜歡貓,特別是小貓,因此我所觀想的小貓之于慈心,就如同瓦斯之于火焰,只需要想到小貓,我的心就會被慈照亮。我持續觀想這個虛擬的友伴,腦海中浮現出它遭到抛棄饑餓或很恐怖的畫面——她在短暫的一生中,只體驗過拒絕、暴力和寂寞。我觀想她骨瘦如柴,毛皮沾染了塵垢與血汙,身體因爲害怕而變得僵硬。我觀想若自己不關心這個無助的小生命,它將會在驚嚇寂寞和恐懼中死去。對于小貓的痛苦,我完全能感同身受,悲憫之心油然而生,我希望能關心她,保護她,喂養她 。我觀想自己深深凝望她焦慮的雙眼,試著通過眼神交流,將慈愛融入她的心中。我緩慢而體貼的把手伸向她,但並未中斷眼神的接觸,我輕輕擁她入懷,以自己的體溫爲她驅寒,以溫柔的擁抱化解她的恐懼,然後我感到她對我的信任增加了。我對懷中的小貓說,小東西,不用害怕,你以後再也不會孤單了,我會一直照顧你,做你的好朋友,我愛你,小貓,無論你去哪裏或做什麼,我的心永遠歡迎你,我會永遠給你無限的慈愛。我感覺小貓變得溫暖放松,最後發出滿足的 喵喵叫。
這只是對如何展開修慈的簡略描述,我用想象與內心思想在心中作畫,創造了一個可以燃起慈心火苗的情節。在此階段修行結束時,我依然閉著眼睛,將注意力集中于心髒部位,並感受慈悲情感的第一道溫暖光輝。
我的小貓就如同點燃營火的紙張。你如果不喜歡貓可以用小狗或嬰兒,或任何你喜歡的東西,但無論你選擇什麼作爲第一個修慈的對象,請采用虛擬想象的,而非真實世界的事物,這樣你將更可能生起慈心。例如我的虛擬小貓,會在適當的時間喵喵叫,而且絕對不會在我腿上拉屎。選好你的第一個修慈對象後,請施展想象力,創造出一個能激發你慈心的故事。經過幾番這樣的練習, 它將會成爲你修慈的最有效也是最有趣的方式之一。
數年前,有個女弟子對我抱怨這個方法對她無效,她視小動物爲小麻煩,尤其是調皮的小貓,她也不喜歡包著尿布,又哭又鬧的嬰兒,她的這種情況很嚴重,我現在稱之爲慈心障礙。她接著告訴我,她曾在公寓中種過一些花卉盆栽,因此我建議她選擇一株植物作爲第一個修慈對象。于是她想象一株柔弱嬌嫩的幼苗,它相當脆弱,需要她的關愛與保護才能成活。她把母性的本能都灌注在那棵小植物上,對她的小朋友定期澆水,施肥,直到它綻放出可愛的花朵。那時她第一次修慈成功,她從此真心喜歡上了這種方法。
以這樣的方式體驗到第一道慈心的光輝後,請放下你的虛擬生物,代之以真正的人,某個和你非常親近的人,例如伴侶或是最好的朋友,總之必須是很容易讓你生起並保持慈心的人。請于心中描繪他們,他們在感情上也是脆弱的,他們正面臨失望與挫折,他們也需要友誼和愛。你的心回應著,最親愛的,我誠摯的希望你快樂,願你的身心遠離痛苦。我會無條件的愛著你,回永遠與你同在,你將永遠在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時,想象他們就在你面前,你正用充滿慈愛的話語關愛他們,直到慈愛的光明亮且持續的籠罩他們。接著,你暫且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心上,感受伴隨慈心而來的身體感覺,你將會發現這種感覺是充滿愉悅的。
隨後,以另一個熟人來代替剛才想象的那個人,通過同樣的內心思想對他們創造慈愛的感覺:願你快樂的生活……想象他們就站在你面前,直到慈愛之光明亮而持續的籠罩他們。接著,換成一群人,也許是與你同住的所有人。以同樣的方式將慈愛的光輝籠罩在他們身上,願你們幸福快樂……若用那個營火的比喻來形容,你現在放入的就是木塊。
接下來,你該試著看看自己,能否將慈心想象成心髒中央一朵美麗的白色蓮花所散發的金光,讓慈心的光芒照耀四方,籠罩更多的衆生——照向你能想象…
《禅悅——快樂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