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悅——快樂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P10

  ..續本文上一頁的一切衆生:願世間衆生,無論遠近、老少、大小,都平安快樂……以慈心的溫暖金光照耀整個宇宙,並持續一段時間。

  以營火的比喻來看,火現在是熊熊燃燒並且炙熱的,能燒起潮濕多汁的木塊。現在,請觀想你的敵人,觀想某個曾經深深傷害你的人,你會驚訝的發現自己的慈心已經強到能原諒他們,也能將慈心的療愈金光與他們分享:朋友,無論你曾對我做過什麼,報複對我們彼此都沒有益處,我希望你幸福。我誠摯的希望你遠離過去的痛苦,享受未來的喜悅。願這慈心之美能延伸到你身邊,帶給你快樂和滿足。當慈心之火熾烈燃燒時,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抵擋。接著,到最後一塊潮濕的木頭要扔進慈心之火時,多數禅修者會發現,最難給予慈心的對象竟然是自己。

  想象你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在心中極爲真誠的說,我希望自己幸福,我要送給自己快樂的禮物。我的心門已經關閉太久,現在我要打開它,無論曾做過什麼或打算怎麼做,我的愛與尊重之門永遠爲自己敞開,我完全寬恕自己,回家吧!我要好好愛自己,我關心這個被稱爲“我”的脆弱生命,我以慈愛之心擁抱“我”的一切。你可以通過這些話語,讓慈心的溫暖深入你內在最脆弱的部分,讓這種溫暖化解一切阻力,直到你感到自己被無量慈光所籠罩。

  在結束修慈之前,請花一兩分鍾回想內心的感覺,觀察這段禅修是否給你帶來了極其美好的禅悅。

  爲了給本段禅修劃上完美優雅的句點,請再次將慈心想象成位于心髒中央的白色蓮花散發出的金色光芒,觀想金光被收回蓮花內,而把溫暖留在了外面。當金光變得像是蓮花中央的白熱高能濃縮球時,想象這個慈心球周圍的花瓣閉合起來,以守護心中的慈心種子,靜待下次修慈時再度開放。然後睜開眼睛,緩緩起身。

  修慈使人平和

  修慈可以使你的心地更柔軟,並使它更容易表現善意,以及關心與接受他人。你變得不自私、不在乎自己的需求,更願意和別人平等的互動。慈心令人感到愉悅和純淨,當你反複修習時,它很快就能常駐心中,使你成爲一個慈悲的人,而你的慈愛將給他人以及自己帶來喜悅。

  慈讓你能自發的擁抱另一個生命並與之溝通,多數人會挑剔的認爲這不可能做到,其實他們只看見了另一個生命的缺陷,並因此拒絕接受它。相反,慈心會完全擁抱對方,並如實接受它。通過修慈,你發現自己會更加坦誠地面對自己與別人的過失。能看見對方的美好而忽視其缺點的這種能力,對于各階段的禅修都是一大助益。要維持你當下的觀察力,例如,你必須接受事物當下的模樣,且不加挑剔。若你一直挑剔,就會發現自己無法安定。

  將修慈與出入息念結合是可能的,在展開第叁階段的覺知呼吸時,你可以通過慈心對呼吸作這樣的觀想:呼吸,無論你感覺如何,無論你怎麼做,我的心門都爲你敞開。你很快就能悲憫的看著呼吸,如實的接受它,因爲慈愛,你很快就能感受到心在親切溫暖的對待呼吸,在每一個入息與出息間感受喜悅。觀察呼吸變得如此美好,使你在短時間內便能到達第五階段——美麗的呼吸。

  由修慈進入禅那

  禅那是情感的高峰而非理智的頂點,你無法通過想象進入禅那,只能去感覺它。你需要熟悉自己的感情世界,但只是熟悉接受,而不是試圖控製,這樣才能成功,也許這正是女性禅修者比男性更容易進入禅那的原因。

  每個人都能通過修慈,訓練自己更輕松面對感情的變化。有時你在修慈期間可能會哭,甚至嚎啕大哭,若果真如此,那就順其自然吧。在通往涅槃的道路上,我們都必須學會接受最純淨情感的沖擊,而禅那便是其中最純淨的。因此,修慈使我們更容易進入禅那。

  你甚至能通過修慈直接進入禅那,當你達到此前描述的階段,慈心的無量金光遍滿宇宙,散發四方,讓衆生都浸潤在慈心的巨大力量中,此時便可以進入下一個步驟,忘記衆生並且忽略力量的來源,專注于慈心本身。這一步通常回自動發生,不需你做任何決定。此時,禅修對象被簡化了,你心中只剩下無實體的慈,類似第一章中嘻笑貓無實體的笑。你體驗到心中金光閃閃的禅悅球體,這即是禅相——慈相。

  修慈産生的禅相總是極其美好,只是有時不太穩定,他的本質很迷人,你會忍不住想停留在這種強烈的禅悅中。不久之後,閃亮的金色慈相會變得很安定,這意味著你已通過修慈進入禅那。

  深定之後散發慈心

  許多年前,在澳大利亞海濱城市珀斯的寺院中,我們正唱念佛陀散發慈心的偈頌,這段唱誦只持續約五分鍾。在此之前,我曾深入禅定,當開始唱誦時,我的心完全融入慈愛中,以致無法繼續唱誦,無量的慈愛從心中傾瀉而出,我快樂的沈浸其中。

  類似經曆給我的啓示是,應先在叁昧的境界中修慈,然後便可以強有力的散發慈心。達到叁昧後,你能在任何地方用極爲強大的慈心打動任何人。在我所主持的閉關禅修結束後,我邀請學生們試試看這個做法。我帶領他們修慈,一旦感到力量夠強時,就請他們以超強的慈心大多不在場的朋友,但是要優先選擇那些離閉關中心很遠的人。然後,我記下時間,等待結束後,建議學生們稍後打電話聯絡他們修慈時想到的朋友,詢問他們當時在做什麼,感覺如何。後來許多學生興奮的告訴我,真的很有效啊。當你以叁昧所增強的心發送慈愛時,它可以被對方接收到,你不妨試試看。

  隨它去 修舍

  有時我不以慈心或呼吸作爲禅修對象,而是觀察心,並了解它在當下最需要的是隨它去。基本上,我們只在第二個階段“靜默地覺知當下”修習“隨它去”、你必須在當下保持靜默,因爲隨它去意味著你不下命令也不抱怨,不發一言。

  修習隨它去就如坐在房間裏,有誰想進來就進來,任其自便,即是是可怕的魔鬼,你也大方的允許他們進來並坐下。若佛陀金光閃閃的進來,你也一樣坐在那裏,完全心平氣和。

  無論是誰進入你的心裏,你都站在一邊並隨它去,不做任何反應,只是靜靜的觀察並練習“靜默地覺知當下,這便是隨它去。

  花園的譬喻

  許多美國人的住宅都帶有花園,他們常常花好幾個小時在花園中工作,但花園不只是工作的場所,還應該是用來享受的。

  我的學生中最笨拙者認爲,在坐下來享受之前,必須先割草、修剪灌木、澆水、打掃落葉,將花園整理完美才行。但是無論他們如何努力工作,花園永遠不可能盡善盡美,因此他們永遠不得閑。

  相反,智力中等的學生則不工作,他們坐在花園中,心想,草該割了,灌木該修剪了,花看起來有些幹枯,落葉需要打掃,原生灌木種在那邊應該不錯。他們花時間去構思如何使花園變得更完美,而不是單純的享受它。當然他們也不得安定、

  第叁種學生是明智的禅修者。他們在花園中做了許多工作,現在該休息了。他們說:草可以割了,灌木可以修剪了,花要澆水,落葉也要打掃——但不是現在,現在這個樣子的花園已經很好了。因此他們可以好好休息一會兒,不會對未竟之事産生負疚感。

  修習隨它去也是如此。別總是想著讓一切事情都很完美,你應該隨它去。生命永遠不可能是完美的,工作也永遠做不完。隨它去,是要你有勇氣安靜的坐下來,讓心在不完美的當下休息。

  隨它去的力量

  若你的入出息念、修慈或別的禅法都不管用,通常是因爲你的根基不夠紮實,此時即可修習隨它去。你可以坐在花園的一角,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去在意,沒有喜好選擇也沒有爭吵非議,就只是隨它去。你的內心可以有一些想法,但都是關于隨它去的意見。你只要觀想和禅修主題有關的事,其余的事一概不管。這樣,你的禅修就會趨近“靜默的覺知當下“這一階段。

  當我感到痛苦時,例如頭痛、胃痛或被蚊子叮咬了,便會說,隨它去吧。我不爲此動怒,也不爲此沮喪,只是觀察身體的感受——若是被蚊子咬得發癢,就隨它去。若是夜裏無法入眠,就隨它去。或疼痛不止,隨它去。只是與它同在,別想逃開。

  假如魔鬼進入你的房間,你既不必推開他,也不必邀請他們留下,只是隨它去。

  行禅

  行禅是很好的禅修方法,尤其是在清晨。通常當你早起時,特別是不習慣早起時,你會感到疲累,內心渾噩,不清明。這時你可以出去走走,以行禅作爲對治疲倦的方法。

  行禅的一個好處就在于你走路時無法打瞌睡,它能振奮精神,你也會感到安定。

  佛陀經常贊歎及修習行禅,你若閱讀巴利文藏經中的經典教法,就會發現佛陀經常在清晨行禅。

  許多比丘和比丘尼都是在行禅的路上開悟的——不論修止或修觀,行禅都是很有效的方式(但還無法使你進入禅那)。我在泰國認識的一些比丘就很少打坐,而主要以行禅作爲修行方式。他們要走很多路,許多人都是在行走的過程中獲得了深刻的洞見。

  行禅特別適合那些長期打坐導致身體不適的人,你若因爲身體疼痛而難以坐禅時,行禅會是效果很好的替代禅修方式。別將行禅視爲“次等的”禅修,你不妨認真且細致的照做,看看自己是否能在來回行走中增長快樂。

  行禅需要靜心

  對于行禅的地點,你可以選一條幹淨筆直,有二叁十步之遙的道路,可以使房子的走廊\花園步道或只是草地上的一條小徑。請善用一切找得到的地方,短些也可以。如果可行,別穿鞋,體會一下赤足接觸地面的感覺。

  先站在一端,讓心情平靜下來,接著放松身體,以最自然的步伐來回行走。其間,雙手以舒服的姿勢交握身前,並讓目光停留在前方約兩米的地面上,不要四處張望,乃會使你分心,浪費時間。

  禅修之法也適用于行禅

  第一章描述的前四個禅修階段在此也適用,但行禅時的注意力應集中在腳上,而非呼吸上。

  首先,如第一階段所說,須設定目標:“當下的覺知”。利用先前談到的技巧,放輕松,進入只覺知行走的狀態。當感覺自己已經完…

《禅悅——快樂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開動真理之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