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悦——快乐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P9

  ..续本文上一页一个昏暗的世界探出头来,渐渐走向阳光灿烂的户外,走进美丽的花园中。当正念越来越强时,就好像心里的一盏明灯被点亮,或升起的太阳照亮了眼前的一切,你能看见缤纷的色彩、可爱的形状,甚至纹理的微妙之美,整个世界看起来是如此美好——当正念增强时,你不只会产生这样的洞见,还会感到喜悦。

  强大的正念会振奋精神、激励人心,此时你若把正念集中于某一件事物上,而不是让它四处游走,正念即会增强自身的能量,变得越来越明亮,从而帮助你以非常深入与奇妙的方式洞见事物本质,看见更多的美与实相。

  强化正念将会增强内观的力量。你可以拿起一样东西,例如一片树叶,持续观察那片叶子,直到你看见的不只是绿色的叶子,而是整个世界,此时你将会了解正念的力量。

  观察叶子时,你能看清上面有很多精细的纹理,但你若偏离主题,想到晚餐要吃什么时,就无法继续深入洞见这片叶子了。你可能会感到昏沉,或开始担心:“有人正在注意我吗?他们会不会觉得我有点奇怪?”此时持续观察的魔力就被瓦解了。然而,若能持续观察,你将会惊讶于自己得到的洞见。

  假如你修习禅那,努力让正念长时间维持在某个对象上,并不断增强这种能力,那么你将能洞见事物的本质——如果你希望亲自发现诸法的深奥实相,而非依赖书本或老师,这就是你寻获诸法实相的方法。若能持续观察你的心并潜入它,你将会发现一个装有稀世珍宝的宝盒,我们称之为“深观”。

  总而言之,创造正念之道的关键在于:明白什么是正念,它应该如何增强,尤其是该如何在每个禅修阶段安立正念。你需要给你的守门人下达清楚的指示,让他知道该做什么,然后你就只管坐在一旁观察他自行工作吧。

  正念的层次

  禅修中最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就是:当你增强正念时,会发现它有不同的层次。对于智慧而言,平常的正念太过晦暗、无用,敏锐度不高且没什么力量。当你的禅修取得进步时,正念会变得越来越敏锐、强大。换言之,当你能持续专注于极细微的领域时,正念也将变得非常明亮、强大、灵敏而锐利。

  有时,禅修者会遇到失去觉知对象的情况,例如以呼吸为对象,就可能忽然觉知不到呼吸。其实那是呼吸变得极细且微妙,而此时正念依然太粗糙,跟不上呼吸变化的进度。这时,你应该返回上一个修习阶段。这种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尤其是在第四阶段“持续专注地觉知呼吸”上更易发生。

  有时呼吸消失且出现禅相,但你却无法维持禅相,这是因为维持禅相所需要的正念必须非常精细,而此时的你尚未拥有那样的力道,因此你必须返回禅相出现之前的第五阶段,即“持续专注地觉知“美丽的呼吸””。你必须学习如何持续专注于较粗糙的禅修对象,之后才有能力面对更精细的禅相。

  在这些相续的禅修阶段中,正念将层层提升,后一阶远比前一阶更灵敏、更锐利。以正念持守禅相所需的技巧,就如同外科医生进行脑部手术一样精细,而在第三阶段持守呼吸的技巧则像在削马铃薯皮。细微程度不同,需要的精巧度也不同,若直接从削马铃薯皮进阶到做脑部手术,一定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同理,若禅修对象太快从呼吸进阶到禅相,就很容易找不到觉知对象。

  在精进修行时,你能体验到静默的正念,那是完全专注于某件事、非常清晰又敏锐的正念,佛陀说这已经达到第四个禅修阶段的高峰,是正念的顶点。此时的你心灵澄澈且静默,并已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了解到正念的能耐,也会明白无需体验禅那即可觉悟的想法是多么可笑。你将明白,到达觉悟需要怎样的正念层次。

  日常生活中的念是一回事,而禅定中的念又是另一回事。不同的念有不同的力量,细微与穿透程度也不同,就如同有各种类型的刀子:有钝刀和锋利的刀子,有用来削马铃薯皮的刀子,也有手术用的解剖刀。

  因此,请培养一种敏锐而又强大的正念,用来深入挖掘心的本质,并发现无常、痛苦和无我的美丽宝藏。

  有些人可能会抗议:痛苦怎么可能是宝藏呢?无常与无我又怎么可能是宝?这些人是想发现一些看起来相当炫目的宝藏,例如美、超越、宇宙意识或一切存在的本质,这正是他们找不到真正宝藏的原因,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

  第四章 换一种禅修方法

  本章要介绍三种不同的禅法,修慈,随它去(修舍)、与行禅。这三种禅法大都和之前所介绍的入出息念(呼吸禅法)相似,主要差别在于集中注意力的目标不同。这些方法会让你的禅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如果你只埋头苦修一种禅法,可能会感到无聊而陷入昏沉,或意兴阑珊而完全放弃。禅修需要快乐,快乐是将整年固定在其对象上的黏着剂,也是禅修中的调和剂。健身的格言也许是,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但禅修的格言是,没有喜悦就没有禅修。

  修慈

  慈,是一种情感,一种始终希望别人快乐且愿意宽恕任何过错的想法是一种善意的感觉。在有关慈心的表述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做过什么,我的心门,永远完全为你敞开。

  慈是无私之爱,纯粹出于资源而且不求回报,没有任何条件,佛陀将它比喻为母亲对子女的爱心。母亲可能不会认同孩子做的每件事,但她会永远关心孩子,希望他们快乐。这种开放、无私、关怀他人的善意就是慈。

  在修慈中,你需要专注于慈爱的感觉,并让自己从中得到的愉悦感不断增长。直到这种愉悦的情感充满内心位置。这一过程可以用点燃营火来比喻。你先点燃纸张或其他易燃品,然后往上面添加小树枝或木片,火势变大后再加入厚木片,过一阵子再加入厚木块。火势一旦变得猛烈,加入的木块哪怕是潮湿的也会很快燃烧起来。

  慈可以被精确的比喻为心中燃起温暖明亮的一把火。不要指望现对自己或敌人修慈,这么做如同从厚木块底下击发火星来点燃营火一样困难。你应从某个更容易激起慈心的对象开始。

  我自己是以当下的正念为基础,进入第一章所说的禅修第一阶段后,从观想小猫开始修慈。我喜欢猫,特别是小猫,因此我所观想的小猫之于慈心,就如同瓦斯之于火焰,只需要想到小猫,我的心就会被慈照亮。我持续观想这个虚拟的友伴,脑海中浮现出它遭到抛弃饥饿或很恐怖的画面——她在短暂的一生中,只体验过拒绝、暴力和寂寞。我观想她骨瘦如柴,毛皮沾染了尘垢与血污,身体因为害怕而变得僵硬。我观想若自己不关心这个无助的小生命,它将会在惊吓寂寞和恐惧中死去。对于小猫的痛苦,我完全能感同身受,悲悯之心油然而生,我希望能关心她,保护她,喂养她 。我观想自己深深凝望她焦虑的双眼,试着通过眼神交流,将慈爱融入她的心中。我缓慢而体贴的把手伸向她,但并未中断眼神的接触,我轻轻拥她入怀,以自己的体温为她驱寒,以温柔的拥抱化解她的恐惧,然后我感到她对我的信任增加了。我对怀中的小猫说,小东西,不用害怕,你以后再也不会孤单了,我会一直照顾你,做你的好朋友,我爱你,小猫,无论你去哪里或做什么,我的心永远欢迎你,我会永远给你无限的慈爱。我感觉小猫变得温暖放松,最后发出满足的 喵喵叫。

  这只是对如何展开修慈的简略描述,我用想象与内心思想在心中作画,创造了一个可以燃起慈心火苗的情节。在此阶段修行结束时,我依然闭着眼睛,将注意力集中于心脏部位,并感受慈悲情感的第一道温暖光辉。

  我的小猫就如同点燃营火的纸张。你如果不喜欢猫可以用小狗或婴儿,或任何你喜欢的东西,但无论你选择什么作为第一个修慈的对象,请采用虚拟想象的,而非真实世界的事物,这样你将更可能生起慈心。例如我的虚拟小猫,会在适当的时间喵喵叫,而且绝对不会在我腿上拉屎。选好你的第一个修慈对象后,请施展想象力,创造出一个能激发你慈心的故事。经过几番这样的练习, 它将会成为你修慈的最有效也是最有趣的方式之一。

  数年前,有个女弟子对我抱怨这个方法对她无效,她视小动物为小麻烦,尤其是调皮的小猫,她也不喜欢包着尿布,又哭又闹的婴儿,她的这种情况很严重,我现在称之为慈心障碍。她接着告诉我,她曾在公寓中种过一些花卉盆栽,因此我建议她选择一株植物作为第一个修慈对象。于是她想象一株柔弱娇嫩的幼苗,它相当脆弱,需要她的关爱与保护才能成活。她把母性的本能都灌注在那棵小植物上,对她的小朋友定期浇水,施肥,直到它绽放出可爱的花朵。那时她第一次修慈成功,她从此真心喜欢上了这种方法。

  以这样的方式体验到第一道慈心的光辉后,请放下你的虚拟生物,代之以真正的人,某个和你非常亲近的人,例如伴侣或是最好的朋友,总之必须是很容易让你生起并保持慈心的人。请于心中描绘他们,他们在感情上也是脆弱的,他们正面临失望与挫折,他们也需要友谊和爱。你的心回应着,最亲爱的,我诚挚的希望你快乐,愿你的身心远离痛苦。我会无条件的爱着你,回永远与你同在,你将永远在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想象他们就在你面前,你正用充满慈爱的话语关爱他们,直到慈爱的光明亮且持续的笼罩他们。接着,你暂且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心上,感受伴随慈心而来的身体感觉,你将会发现这种感觉是充满愉悦的。

  随后,以另一个熟人来代替刚才想象的那个人,通过同样的内心思想对他们创造慈爱的感觉:愿你快乐的生活……想象他们就站在你面前,直到慈爱之光明亮而持续的笼罩他们。接着,换成一群人,也许是与你同住的所有人。以同样的方式将慈爱的光辉笼罩在他们身上,愿你们幸福快乐……若用那个营火的比喻来形容,你现在放入的就是木块。

  接下来,你该试着看看自己,能否将慈心想象成心脏中央一朵美丽的白色莲花所散发的金光,让慈心的光芒照耀四方,笼罩更多的众生——照向你能想象…

《禅悦——快乐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开动真理之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