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诸支节断截、身体破裂及杀害之苦。若断头者,则便殒没。若伤身节余处,续还如故。
摈逐苦者,强力天子才一发忿,诸劣天子便被驱摈出其自宫。
在中士道的观苦部分,是以观天道苦为重点。因为世人或其他宗教往往以上生天道为究竟归宿,但佛法告诉我们,天堂并非我们所以为的那么圆满,一旦天福享尽,也是会堕落受难的。关于天道苦,本论主要从欲天之苦和上二界天两部分进行说明。首先,是从死堕苦、凌蔑苦、割截苦三方面来说明欲天之苦。
“诸天若于死时,见五死相,从彼所生之苦,较先受用天欲所生之乐尤为重大。”天人将要临命终时,有五衰相出现。从这种五衰相所生起的痛苦,比起他们原来所享受的欲乐更为强烈。因为这种苦乐产生了强烈反差,正是这种巨大的落差,使痛苦显得尤为剧烈。
“五死相者。”那么,五衰相是什么呢?
1.“身色不可爱乐。”身体产生变化,不再庄严美妙,令人爱慕。比如天人的身体本来有光,临终之前,这种光芒就黯淡下来;天人洗澡时水不会沾到身上,临终之前,水就会沾到身上;天人的身体本会散发微妙香气,临终之前,则会散发臭味。
2.“不乐本座。”天人都有高大庄严的宝座,坐在上面威风凛凛,非常舒服。但在将临终时,再上座时就会如坐针毡,惶恐不安。
3.“花鬘萎悴。”天人所戴天冠上的鲜花,平时始终娇艳欲滴,但在将临终时,这些花朵就会枯萎憔悴,日渐凋零。
4.“衣著垢染。”天人所穿的衣服是由如意宝树的树叶缀成,不时有微风吹过,可使天衣保持光鲜。但在将临终时,天衣就会出现污垢,即使有风吹过无法使其洁净如初。
5.“身出昔时所无之汗也。”天人的每个毛孔都会散发香气,所以,即使出汗也是馥郁芬芳的。但将临终时,身上就会散发汗臭。
“《亲友书》云:若从天处堕,众善尽无余,任落傍生鬼,泥犁随一居。”泥犁,即地狱。《亲友书》说:天人将要堕落时,如果他往昔的善缘已经享尽,就很可能堕落于畜生、饿鬼或是地狱中的任何一道。
天人出现五衰相后,并非立即寿终,到真正投胎还要经过七个昼夜。虽然只是七昼夜,但四天王天的一天就等于人间五百年,在以上的天界,时间就更是漫长了。更何况,处于痛苦中的时候,时间显得格外难捱。所以,天人出现五衰相后的七天是极其痛苦的。此时,他的神通尚未失去,可以看到自己未来的去处,乃至到某地当猪做狗,那种反差带来的痛苦尤为剧烈。因为有情对痛苦的承受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反差太大,承受系统就会崩溃。
“悚惧苦者,于具有广大福聚诸天,及有最极胜妙欲乐生时,诸薄福天子见之便生惶怖,由是而受广大忧苦。”其次,天人也会遭受惊恐的痛苦。因为天道也有势力大小的不同,面对那些有着广大福德的诸天及最为殊胜美妙的欲乐时,那些福德不够的天子见了,会情不自禁地紧张惶恐,并因为这种对比使内心感到压抑,从而导致忧愁和痛苦。就像来自穷乡僻壤、从未见过世面的人,见到地位显贵的高官或进入富丽堂皇的场所,总觉得十分拘谨,惟恐自己应对不得体或出了什么差错,天人也同样会有这种心理反应。
“砍截等苦者,诸天与修罗战时,受诸支节断截、身体破裂及杀害之苦。若断头者,则便殒没。若伤身节余处,续还如故。摈逐苦者,强力天子才一发忿,诸劣天子便被驱摈出其自宫。”天人还要遭受被割截的痛苦。天人经常和阿修罗发生冲突乃至战斗,在相互争斗中,天人的肢体会被打残乃至割截,身体也会出现伤口,甚至会面临被杀害的痛苦。如果头被砍断,天人立刻就会死去。如果仅仅肢体受伤,到天池中洗一下,还会复原如初。此外,天人还有被驱逐的痛苦。只要那些势力强大的天子发怒,福薄力小的天子就会被驱逐出宫。
以上,是欲界天人所要遭受的痛苦,主要有临终五衰相现所带来的痛苦,及身份低贱所遭受的凌蔑苦,与修罗争斗所产生的割截苦。
② 上界天之苦
上界天之苦者。上界二天虽无苦苦,然具惑与障,于死及住不得自在,以其粗重即彼苦也。
复次,《集法句》云:“有色无色界,超越于苦苦,具有定乐性,经劫住不动。然彼非解脱,尔后仍复堕。从恶趣苦滩,暂似为出越。虽勤无久居,犹如鸟飞空。如童力射箭,终有下坠时。似灯久燃烧,刹那刹那坏,为行及变坏,诸苦所损害。”
上界天,指欲界之上的色界天和无色界天。
“上界天之苦者。上界二天虽无苦苦,然具惑与障,于死及住不得自在,以其粗重即彼苦也。”苦苦,从饥饿、疾病、风雨、寒热、鞭打、劳役等苦缘而产生的痛苦。粗重,即烦恼种子。在色界、无色界二天,虽然没有欲界天那样的苦苦,但还有惑业和行苦,而且对生死无法自主。另外,他们的定力虽能使烦恼不起现行,但烦恼种子仍在。也就是说,生命中制造痛苦的力量仍然潜伏着,不能真正自在。
“复次,《集法句》云:有色无色界,超越于苦苦,具有定乐性,经劫住不动。然彼非解脱,尔后仍复堕。”定乐,即禅定的快乐。《集法句》说:色界和无色界虽然没有苦苦,而且能长时间安住于定乐中,使粗重的烦恼种子长期不起现行。但得定只是代表生命的某种状态,并不意味着解脱。一旦天福享尽,仍是会堕落的。
“从恶趣苦滩,暂似为出越。虽勤无久居,犹如鸟飞空。如童力射箭,终有下坠时。似灯久燃烧,刹那刹那坏。为行及变坏,诸苦所损害。”这一段仍是《集法句》的偈颂。投生于上界天,无非是从恶趣的苦海中暂时解脱出来,暂时休息一下。但我们要知道,上界天也非久居之地。就像鸟儿飞翔在天空,终归是要停下的,不可能永远留在空中。也像孩子向天上射箭,虽然射出去了,终归也是要落下来的,不可能一直向前射去。又像油灯在那里燃烧,虽然眼下还在亮着,其实灯油正在逐渐枯竭,终归是会油枯灯尽的。即使贵为诸天,也要面对无常的损耗和痛苦。因为他们的快乐仍是建立于有漏五蕴之上,仍是有行苦的。
可见,天道也不是究竟的安身立命之处,因为他们仍未解决惑业。建立在惑业基础上的生命体,不论以什么形态出现,其本质都是痛苦的,都无法获得永久的安乐。唯有生起出离心,才是解决生命问题的唯一出路。否则,所有努力都会成为凡夫心的增上缘。
《第四章 共中士道修心次第 第二节 思惟轮回之苦(苦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