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食者乐得充满肥圆故。二者下食便生嫌嗔,多堕饿鬼,永不见食。三者中膳不分心眼,多起痴舍,死堕畜生中31。
若于好食起贪,坏食起嗔,死后将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出曜经》云:
多食之人有五苦患,云何为五?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饶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业,五者多患食不消化。多食之人有此五苦,自坠苦际,不至究竟,是故佛说食知自节也……尊者昙摩难提说曰:“多食致患苦,少食气力衰,处中而食者,如称无高下32。”
因为贪著美食,就会毫无节制地食用。而多食不但能引其色身的痛苦,更会影响修道。
(四)正事良药;食饭当如服药,为除饥渴故病而受食,不应分别饮食好恶。律中以二事譬喻:一、如用油膏车,但是取其滑而易转,不问油味好与不好33。
二、有夫妇携儿外出,在荒野中饥饿难耐,为保全生命,便将孩子吃了,实为万不得以,哪里顾得上贪求滋味34?比丘受食时也当如此观想。
(五)为成道业:在道业未得成就前,须假色身以作修道之用。而色身相续又须依靠饮食,所以吃饭是为修行成道。《持世经》说:
我说是见五阴者,决定说五阴者,贪着五阴者,不听受人一杯之水35。
如果不是为了修道,只是满足色身需要,即使受人供养一杯水也不行,何况其它东西?
行笔至此,本文即将结束。需要说明的是,戒律中关于饮食的规定还有很多,如受持、作净、食时威仪等,若一一列出,未免琐碎,亦不适合一般读者,故简要介绍这些。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诸位大德指正。
注释
1《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5,T03-314中。
2《佛遗教经》卷1,T12-1111上。
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
3参见《四分律》卷42,T22-866下。(听乞食食五种食,尔时比丘乞食得饭,佛言:听食。得种种饭,粳米饭、大麦饭、米饭、粟米饭、俱跋陀罗饭,佛言:听食如是种种饭。得麨,佛言:听食种种麨。得干饭,佛言:听食种种干饭。得鱼,佛言:听食种种鱼。得肉,佛言:听食种种肉。)
4参见《有部毗奈耶药事》卷1,T24-1上。(言时药者,一麨,二饼,三麦豆饼,四肉,五饭。)
5《四分律》卷42,T22-866下。
6《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2,T40-502中。
7《四分律》卷10,T22-628上。(若比丘有病,残药、酥油、生酥、蜜、石蜜,齐七日得服。)
8《四分律》卷10,T22-627中(尔时,尊者舍利弗风病动,医教服五种脂,熊脂、鱼脂、驴脂、猪脂、摩竭鱼脂,听服此五种脂……世尊告言:自今已去,听诸比丘受黑石蜜。)
9《善见律毗婆沙》卷17,T24-795中。(一切木果得作非时浆,唯除七种谷不得。一切诸叶得非时服,唯除芋不得。一切诸花得作非时服,唯除摩头花汁。)
10《行事钞
四药受净篇》,T40-117下。
11《四分比丘尼戒本》卷1,T22-1038下。(若比丘尼不病,乞鱼食者,犯应忏悔可呵法。应向余比丘尼说言:大姊,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姊忏悔,是名悔过法。若比丘尼不病,乞肉食者,犯应忏悔可呵法,应向余比丘尼说言:大姊,我犯可诃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姊忏悔,是名悔过法。)
12此系《行事钞
四药受净篇》转引,T40-118上。
参见《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T16-513下。(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旃陀罗及谭婆等,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着故,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多恶梦故,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令饮食无节量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我常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
13《大般涅槃经》卷4,T12-386上。
14 《四分律》卷25,T22-737中。
15《摩诃僧祇律》卷31,T22-483下。
16《梵网经》卷2,T24-1005中。
17《大佛顶首楞严经》卷8,T19-141下。
18《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T16-514上~中。
19《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1,T23-506下。(问曰:优婆塞五戒,几是实罪,几是遮罪?答曰:四是实罪,饮酒一戒是遮罪。饮酒所以得与四罪同类结为五戒者,以饮酒是放逸之本也,能犯四戒。如迦叶佛时,有优婆塞以饮酒故,邪淫他妇,盗他鸡杀。他人问言:何以故尔?答言:不作。以酒乱故,一时能破四戒。)
20《四分律》卷16,T22-672上~中。
21《大智度论》卷13,T25-158上。
22见《四分律》卷十六(T22—672 上)。
22《四分律》卷16,T22-672上。
23《大智度论》卷13,T25-158下。
24《梵网经》卷2,T24-1005中。
25《梵网经》卷2,T24-1004下。
26《四分律》卷43,T22-877上。检原文,此处之“烟”是否同于今日所抽之烟,似不明朗,史载吸用烟草始于美洲印第安人。
27《大方等大集经》卷33,T13-227上。
28《大智度论》卷23,T25-231中~下。
29见《钞记》,P3413;参见T22—149 上。
29此系《行事钞
对施兴治篇》转引,T40-128下。
参见《五分律》卷22,T22-149上。(有诸凡夫坐禅比丘作是念:如世尊说,若请僧,正趣正向人皆既被请,我今凡夫未是正趣正向,将无食不与取食,以是白佛。佛问彼诸比丘:汝等不为解脱出家耶?答言:我为解脱。佛言:若请僧时,圣人坐禅人皆应食。有诸诵经凡夫比丘作是念:我非坐禅,亦如上生疑,以是白佛。佛言:诵经人亦应食。有诸劝佐众事凡夫比丘作是念:我非坐禅、诵经,亦如上生疑,以是白佛。佛言:劝佐众事人亦应食。)
30此系《行事钞
对施兴治篇》转引,T40-127中~下。
参见《善见律毗婆沙》卷15,T24-778上。(受施用有四种法,云何为四?一者盗用,二者负债用,三者亲友用,四者主用。问曰:云何盗用?答曰:若比丘无戒,依僧次受施饮食,是名盗用。云何负债用?若比丘受人饮食衣服,应先作念,若不先作念而受衣食,是名负债用。若有聪明智慧信心出家比丘,至受食时口口作念。若钝根者,未食时先作一念。若钝根比丘受用衣时,应朝先作一念。利根者着著作念,房舍床席卧具一切受用信施,应先作念。若不先作念,是名负债用者。若不为障寒障热及障惭耻而用衣,若不为饥渴疾病而受饮食汤药,亦名负债。若受饮食衣服,不先作念突吉罗。云何亲友用,七学人受用施物如子受父物无异,是名亲友用。云何主用?真人罗汉受用施物。)
31《行事钞
对施兴治篇》,T40-128中。
32见《钞记》,P3416;参见《出曜经》卷九,“戒品第七”( T4—655 中);偈语出《释氏要览》卷上“中食”篇(T54—275 上)。
32《出曜经》卷9,T04-655下。
33参见《长阿含经》卷13,T01-84下。(又如膏车,欲使通利以用运载,有所至到。比丘如是,食足支身,欲为行道。)
34《杂阿含经》卷15,T02-102中。(云何比丘观察抟食?譬如有夫妇二人,唯有一子,爱念将养。欲度旷野崄道难处,粮食乏尽,饥饿困极,计无济理,作是议言:正有一子,极所爱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难,莫令在此三人俱死。作是计已,即杀其子,含悲垂泪,强食其肉,得度旷野。云何比丘,彼人夫妇共食子肉宁取其味,贪嗜美乐与不?)
35见《钞记》P3412;参见T14—651 上。
35《持世经》卷2,T14-651上。
刊载于香港《内明》第229期
《漫谈僧食(济群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