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入因缘所生法,开始在那边执着的时候,你要随时提醒自己──诶,把心带回家,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因缘,这是一场梦。这个提醒的功夫要提起来,然后你要知道怎么回家(呵──),这个很重要!你要把回家的密码找到,否则你回不了家啊!一个人如果老是在因缘所生法活动,饶你福报再大,你要快乐都不可能。人生有快乐就有悲伤,这种对立法,法尔如是,乐极生悲嘛。有为法就是有苦有乐、有增有减、有生有灭;但是当你对这种对立的苦乐之法厌倦的时候,你要去哪里呢?圆成实性是我们的归依处。问题是:你如何从现在这种带有感情、有感受的色受想行识的这个心识,回归到你的本性?这个方法你要找到,回家的路你要找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好,今天先讲到这里。以下简单的回答
几个问题。
问:请法师慈悲开示,弟子阅读诺那金刚上师的开示,觉得很纳闷,密教何以有男的佛菩萨跟女的佛菩萨之分?
答:我们在看佛菩萨,从唯识的角度就是一念的心。什么叫佛菩萨呢?他有菩提心,他有空性的智慧,这个就是菩萨。他现出男相、女相,等于是把佛菩萨人性化了,因为你度化人道的众生,就化成人相。不过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密宗也好,显教也罢,有时候佛像是一种表法,就是男众菩萨是表现一种刚猛的心性,女众的佛菩萨是表现慈悲、调柔的心性。所以你在修行的时候,其实佛像本身都是在藉事表法的。你看文殊菩萨为什么要拿剑呢?他这个剑不是杀人用的,是破除烦恼障、所知障,智慧嘛。普贤菩萨为什么要乘坐大象呢?普贤菩萨的功德来自于安住实际理地,这个大象──没有退缩,六牙白象是不会退缩的,所以这个实践力来自于无所畏惧。所以我看这个相貌,就是法法销归自心,它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比较重要的,重点不是他是男众、女众。观世音菩萨为什么现女相呢?你说观世音菩萨是男的、女的呢?他可以显现男相,也可以显现女相,他就是一念心。什么叫做菩萨?从唯识的角度,「唯识无义」,每一个众生他生命的点就是一念心识,不过他的心识比我们的层次还高。那为什么我们经常用女众?因为女众多分来说表现慈悲──大悲。所以这些都是表法用的。
问:何谓定慧等持?什么阶段才能够定慧等持?如何才能定慧等持?
答: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这个定是无分别住,慧是有分别住,这二个体性多少有点冲突。所以定慧等持,你起码要先得到禅定,才有办法定慧等持。不过在因地的时候,可能是没办法等持,会有所偏重。
问:有些人天生怕鬼,有些人就不怕鬼,以唯识的角度来说,何以会有此差别?
答:从中国的五术来说,有些人八字比较轻就怕鬼,八字比较重就不怕鬼。从唯识的角度是认为:你为什么怕鬼呢?其实你是被你心中的妄想所怕,就是你自己会把鬼作很多的假想,认为他要伤害你,他要把你吃掉,或者怎么怎么的。其实不是每一个鬼都很可怕,其实鬼也有善良的鬼,鬼跟有情众生一样,他只是有罪业,所以变成鬼。一般来说,从唯识的角度,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比较怕鬼(哈──),因为你去捏造很多影像来让自己害怕。所以有些人说:癌症的死亡都不是被癌细胞杀死,都是你自己怕死的。就是你自己把鬼的影像,在心中起了很多的变化,然后那个影像吓到你。当你修行久了以后,你把那个影像慢慢慢慢消掉;然后你再起慈悲心,其实他也是一个有情,他为什么要伤害你?他无端端的干嘛伤害你?是不是!慢慢慢慢你会知道,鬼跟你是没有差别的。其实你怕他,你多少也有点瞋心才会怕,人跟人之间,对立强心的人也会有害怕心。所以我们经常修平等观,那个畏惧的心会减少,没有谁怕谁,就是平等不二。
问:打坐的时候会浮起来,或者感觉到魂魄出窍,或者结一些平常没有学过的手印,这种情况是正?还是邪?
答:这种情形,在打坐的过程当中都不是好现象,这个对你的修学是干扰。就是说你修止观第一件事情,你先清楚你为什么要打坐?你的目的是要成就无上菩提,为了广度众生而打坐,是依止菩提心;那这个身体浮起来,又怎么样呢?你椅子坐高一点不就浮起来了!(哈──)就像有一个外道,一个喜马拉雅山的修行者,他跟师父说:我不跟你学习了,我要跟另外一个上师学习。他说:我跟你学习半天,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你告诉我一些道理,也没有说特殊的表现。他说:你跟那个上师学习,他有什么本事?他有很多本事啊!他能够从嘴巴吐火出来。那上师说:这个上师学这个学多久了?他学了二十年,嘴巴随时可以把火吐出来。上师说:他学了二十年,我一根蜡烛就可以把火点起来(呵──),你学这干什么呢?你也不能解脱嘛,是不是? 就是说:你的动机在哪里?目标在哪里?这很重要,你一定先有目标,然后你才有过程,是不是!你说你学习的目标:我要打坐,我要与众不同。那这个对你很重要吗?你会浮起来、会结手印啊,那些初学佛的人就被你吓得一楞一楞的,但是这个都是妄想的境界!就是你打坐是先修止,把心静下来,因为只有在寂静的心中,你才能够去思惟真实的法义。所以修止只是前方便,然后你再思惟「唯识无义」的道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活在自己心中的影像。这当中,唯有把心带回家,由月亮所变成的月影,在从这月影当中,怎么再回到月亮中去,这是关键点。 那你经常能够从生灭心回到不生灭心,你经常在打坐当中,慢慢慢慢熟了,你从打坐出来,你也可以随时把心带回家。这个时候你能够不迷,心境接触的时候,不迷、不取、不动,当然不取、不动还不容易,但是至少你知道怎么回事。你说:诶,「菩萨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你一定要先找到安住的地方,才能够降伏其心。降伏其心不是强忍的,你找到你真实的归依处,你看这些得得失失,这些都是梦幻泡影,那只是一种暂时的感觉而已,你就能够悄悄的走过去。如果你没有找到真实归依处,你强忍,这不是佛法的本质。 你为什么能够有这样坦荡的心胸?这是智慧的栽培,而智慧就在打坐的时候慢慢栽培的。所以为什么要打坐?你的动机在哪里?这是关键点。当然你今天追求福报,那又另外一回事,说和尚不作怪,信徒不来拜(呵──)。如果你要很多人来供养你,那你要出一些怪招,因为这个别人看得到;但是你要为来生付出惨痛的代价,你想清楚,你今生先享受后付款(呵──)。那你老老实实的,一切法随缘,你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不管怎么样,你临终坦荡荡。 我总是觉得人生是一个抉择,你觉得你生命当中什么最重要?你认为路旁的小花最重要,那你就去追求这个东西了;你觉得你要追求摩尼宝珠,那你的人生就要有一些特殊的规划。所以打坐的时候,这些生灭法,我是建议你不要在这个地方去浪费时间,你注意你的所缘境是对佛号的归依,对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差别的抉择,为临终的正念努力,这应该是比较重要。
问:附上二本书,请法师开示。
答:第一本书《有关极乐世界的介绍》,以前我的恩师,对这本书是有所批评,说这本书是不真实;我看了一下,我也有同感。以前在佛学院教,我们净土宗的恩师,他在讲堂上公开的批评这本书是虚妄的。因为极乐世界的成就是临终的时候才成就的,十万亿佛土不是你在梦境就能够出现的,不可能的。当然从某一个好的角度,它有提醒人家信心的作用,但是问号很多,所以我的恩师是不同意。 另外一本书《打坐的方法》,我觉得他打坐的方法,有些调身的方便可以采用;但是它里面很多运气的方法、观想的方法不可取,完全是道家的运气。佛家讲究的气是以调心为主,心平气和,产生自然的呼吸;道家的小通关、大通关,它是用心念来调气,这当中有一些危险性、危险性,所以我是建议不要采用。你弄的不好,身体会出毛病,而且你出了毛病以后,别人救不了你,当今的世界能够救得了你的没几个,你自己给自己障碍。就是你在运气的时候,只要稍微出一点差错,你就终生带病。所以道家的运气不要随便学,我们就是自然的呼吸,让它自然就好。所以这本书有些调身的方便、打坐的姿势,后面还有讲到甩手功,这都可以参考;但是它的观想不可用,它结手印也不可用。这手印不能随便结的,否则你会惹很多鬼神的麻烦。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一念心通十法界,你尽量在因地,你还没有自在力的时候,尽量跟佛菩萨感应道交。这些鬼神众生,敬而远之,尊敬,但是保持距离,否则你会惹上很多麻烦。
问:净土宗的行者往生都有瑞相现起,而判断已往生极乐世界,外道的一贯道、基督教临终也有瑞相,由此推论,佛教的宗教体验跟外道有何异处?瑞相是否究竟?
答:瑞相就是有好的相状,基督教、一贯道也有人修习善业,所以他也会有瑞相。比如说:身体柔软、见到花、见到光、见到香气,往生天界也是见到花、见到光、见到香气,瑞相是各式各样不同。有人在断定往生,他看到这个人身体柔软就断定往生,这种判定太过粗糙。一个人修习善业现前的时候,也是身体柔软;所以往生的判定标准,一定是临终要正念。你说他临终的时候一直在睡觉当中,你说他是不是往生呢?这谁知道呢?除非你能够亲自看到阿弥陀佛现前,否则只是看到花、见到光、见到身体柔软,都不一定表示往生,因为诸天也有类似的相貌。但是看到瑞相,可以断定不堕三恶道,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不是往生极乐世界,不一定,因为那的确是一个很高的意境。好,我们今天讲到这里。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摄大乘论讲记 第二二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