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先看第二,当我们今天造了一个罪业,或者杀生,或者偷盗,或者邪淫,或者打妄语。那么这样的罪业你造了以后,在生命当中会产生两个负面的影响。第一个,招苦报生后当受。你这个罪业累计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要到三恶道去受痛苦的果报。这个叫做异熟果。它的成熟的时间是在以后。所以,它是属于异熟。第二个就是当下成就的。感种类相续而起。你造了杀盗淫妄以后,你这一部分的烦恼会增加。这叫等流果。假如你今天造一个杀生,你杀了一只鸡,当然杀鸡这是一个罪业了。你把罪业造好以后,你生命当中产生两种对你有伤害的力量。第一个你的杀生的行为产生一个召感三恶道的一个业力。第二个你造了杀生以后,你产生的嗔心加强了。你以后会更容易杀生。所以,我们在造业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诶,反正我就做这一次就好了。其实,你这个想法是错的。你造了一次,你就很可能会造第二次。你造了第二次,你就更可能会造第三次。就是所谓的感种类相续而起。就象滚雪球一样,除非你能够忏悔对治,否则你造做了一个罪业,除了召感未来的果报,你又增加了你这一部分的烦恼。所以,你以后就更容易去造这方面的罪业。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在忏悔之前,我们先知道今天我们造的罪业所产生的一个负面的力量。这两种力量都是可以通过忏悔来消除的。我们再看第二个,消灭的方法。今改前非。将修后是,从缘生灭,斯苦世法。这段的解释,就是道前基础讲到我们如何来消灭我们已经造的罪业跟增加的烦恼。
第一个,你要忏悔之前,你必须有观照力。就是你必须听闻正法,如理思维。能够对生命有一个正确的观照。你要知道什么是功德相,什么是过失相。一个佛弟子,你在修学佛法当中,你最重要的是正知见。一个非佛弟子和佛弟子在生命当中都有可能会造罪业。但这当中的差别在哪里?你如果是非佛弟子,你没有正见,你造了罪业以后你没办法踩撒车了。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叫做错。所以你的生命没有改造的,没有调整的可能性。你只有一次一次的造做,直到这个罪业的力量成熟为止了。那么佛弟子他能够明白道理,他有可能会一时的糊涂而造罪。但是,他造了罪以后,他内心颠倒的情绪过去以后,他心平气和,他听闻佛法的正见就会现前。他马上就会知道自己做了错事。所以,他就能够今改前非。将修后是。他就能够发起忏悔的心情。所以,佛弟子他在造罪的差别就是他有调整自己的功能。他有观照力,当然有观照力是不够的。
第二个,要有行动力。从缘生灭,斯苦世法。当你在不断的回光返照你的身口意以后,诶,发现自己有过错了,怎么办呢,从缘生灭,斯苦世法。你要修习佛教的忏悔法门。或者你拜八十八佛,或者你拜大悲忏。假借这种修学法门的姻缘来消灭这种痛苦的果报。就是说,诸法姻缘生,诸法姻缘灭。你过去由于一念的颠倒,造的罪业,你现在也应该依止你一念的惭愧心,来消除。所以从缘生灭,斯苦世法。第三段做个总结。于彼恶业,特生厌贱,发重惭愧,立对治过,洗心忏悔。当然忏悔的关键是罪业了。所以你在拜忏之前,你必须要思维你的罪业。佛法的修学,我刚刚讲过,有些法门是要修皈依的比如你念佛,你念佛的心情是我要跟佛陀学习,那是个善法。你对善法是好耀随顺。但是你现在的忏悔法门是破坏法门,你说我今天拿了一个推土机,那你要破坏什么东西,你也不知道,你进到佛堂就一直拜佛。你到佛堂一直拜佛,那么你就不可能忏悔罪障的。因为你没有把罪障现出来,那你怎么忏悔呢?所以,忏悔之前先要思维自己的罪业。思维罪业以后,要做三件事情。特生厌贱,对于我们造的罪业表示我们的厌恶和呵责。第二个发重惭愧,我们在佛前许下誓愿。我从今天开始宁舍生命,我绝对不再造做了。
第三个,立对治过。正式修习忏法。依止这样的一个呵责,发愿,修忏,来洗除我们心中的污垢,达到真实忏悔灭罪的功德。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地方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忏悔就是罪从心起,从心忏。你刚开始的罪业不是别人给你的,也不是上帝送给你的,是我们一念颠倒的心生起,造的杀盗淫妄。这个罪业造好以后呢,它跑到你内心的深处,所谓的潜意识,或者第八识里面保存下来。这叫罪从心起,那怎么办呢?将心忏,既然这个罪业是你生起的,别人不能帮你消除了,你要假借你自己的观照,由观照以后产生忏悔的心态,假借拜忏的方法再把你心中的罪业消失掉。罪从心起,将心忏。在明朝,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讲到一个公案。他说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寺庙叫高明寺,大陆的高明寺,这个高明寺有一个沙弥叫做?弘沙弥。?是??的?,弘是弘一大师的弘。业弘沙弥。这个沙弥平常是非常守规矩的,但是他在工作上被调到做库房。库房就是掌管整个寺庙的所有的饮食,所有的资具。因为这个沙弥出家不久,所以戒定慧的功力比较单薄。所以,遇到饮食的诱惑,就经常去偷吃常住的食物。当然,这个偷吃一定有心有境,依止贪欲的烦恼,去偷取物品。那么心境和合,罪业成就。他偷取常住的物品,偷取了一年。正正一年的时间。到了除夕的时候,就是农历年除夕的时候,他就生了一场重病。在重病当中,在睡梦当中,他梦到了佛教的护法关公现前。关公他看到这个沙弥就呵责他,说你一再一再,一次又一次的,偷取常住的罪业,你以后到三恶道去。关公呵责他以后,拿棒子,手杖,打这个沙弥,这个沙弥从被关公打了以后,从梦中惊醒,惊醒以后,身体非常的疼痛。而且,嘴巴也不能讲话了。当然,如果你不是佛弟子,你就怨天尤人了。你生命就没有办法调整。
所以,佛弟子的差别,他有观照力。他能知道这件事是怎么回事。这个?弘沙弥只是一时的糊涂,他的正见没有失掉。所以他自我反省,他觉得自己造了罪业。开始就修忏。他从大年初一开始修,修到大年初四,到第四天,他整个的病痛就完全消失了。嘴巴也恢复讲话了,这是一个罪灭之相。所以这个地方我们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这个沙弥本来没有罪,因为一时的烦恼,糊涂,产生罪了。那么,也必须假借他的忏悔心来消除。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今天,不怕你造罪业,就怕你不知忏悔。所以我们对于过去所造的罪业,应该做三件事情,于彼恶业,特生厌贱,发重惭愧,立对治过,所以才能够洗心忏悔。这个地方是讲到我们忏悔的内涵。好,我们看第二科的甲二。这一科呢,前面是把忏悔的意义我们做了一个说明,这一下我们就正式的说明忏悔的方法。这当中有三科,初,思维业果,二,生起忏心,三,正修忏法。这三科当中,思维业果,生起忏心,都是属于道前基础,就是你拜忏之前你必须具足的业果的正见跟忏悔的心情。就是你要进入佛堂拜佛之前,这两个都要具足的。第三个,正修忏法是你到佛堂以后正式的修法。看第一科:思维业果。思维业果当中,有两科,先看业果的理论。我们今天要具足生起惭愧心。惭愧心的生起是依止正见生起的。正见的基础来自于对业果的观察。
宗喀巴大师他提出我们应该如何来观察业果呢。有三个角度。
第一个,业果决定,第二个,业果不失,第三个,增长广大。
你通过这三个角度,你就能够正确的观察业果。我们先看第一个。业果决定就是说业力去召感果报是不会有任何差错的。所谓,你造了善业,决定召感安乐的果报。你造了罪业,业决定召感痛苦的果报。这样的姻缘是绝对不会有差错的。说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果报啊,有很多很多的差别。比如说,诶,我的眼睛很健康,可是我的眼睛很健康不是我父母亲给我的,是我前生在眼睛这方面的业是比较善良的。但是,我的鼻子不太好。那么这件事情,我以前在这方面,在鼻根方面造的罪业。就是说,你可以从你现在的果报,可以去推知你以前在某一个方面的业,哪一方面是善,哪一方面是恶。这是第一个判断。第二个呢,预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身为佛弟子,我们就会相信有来世。你有时候也会想想,我来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呢,其实你现在也可以大致的做一个推断。你怎么推断呢,就是今生作者是。我今生有持某一部分的戒,某一部分的戒没有持,我今生有修某一部分的善,某一部分的善没有修。那么,你把今生所造的行为都加起来,你就能够简单的描绘出你来生的果报。说是,预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你今天在修忏之前,你要相信生命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是由业决定的。说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是我们在业果方面的第一个思考。快乐和痛苦,完全是由于我们自己的业力所决定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业果不失。就是说,你造了业,这个业,它是不会自动消失掉的。说是,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个观念很重要,一个人要忏悔,你要知道,业果是不会失掉的。
过去在台湾,有一个女居士。这个女居士前生有强大的善业力,所以她福报很广大。当然,福报大的人就比较怕死亡了。但是,不幸的是,她虽然造了善业,她前生也造了罪业了。所以,她今生就得了癌症。中年了,还不是年纪很大就得了癌症。所有的医生都看不好了。有人建议说那你干脆到喜马拉雅山上找那个大修行者。请他帮你加持。这个时候,这个女居士就经过一翻的波折,就找到了喜马拉雅山上修行的上师。当然,这个上师他有禅定了,他就入定给她观察。他说你的癌症的确是有罪障。他说我现在可以用我的禅定力,三昧力把你的罪障暂时挪到后面去。你的病痛马上就会好。但是,你来世还会得一次癌症。看你要不要。这个女居士听了以后就放弃了。
我觉得这个西藏上师还是有点良心啊,讲真话了。就是说呢,业果不失就是说,我们身为佛弟子的基本观念呢,诸法姻缘生,诸法姻缘灭。如果你不认同这个观念那…
《忏悔法门(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