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已经不是个佛弟子了。就是说一切法的生起,不管是善法,恶法,有它的姻缘,消失也有它的姻缘。那么,你今天造罪的时候,你的姻缘是从你的内心生起的。这个东西是从你内心生起的,别人就不能够帮你消灭。如果说,你这个罪业是外来给你的,是外来的,是他生的,那么你本来没有这个业,是别人给你的。别人给你的,别人当然也可以把它拿走。问题是你的罪业是你的虚妄心生起的,那么你没有办法消灭,就像佛陀在经典上讲说一个比喻:说你今天在那个地方睡觉做梦,你在梦中出现很多的梦境,看到很多快乐的梦境,也遇到很多痛苦的梦境。这个梦境是怎么来的呢,是你那个做梦的心现起的,佛陀不能够到你的梦境里面把你的梦消灭掉。佛陀只能到你的梦境,把方法告诉你,说你现在是在做梦了。我告诉你,把这个梦消灭的方法。好,那么你这个时候依照佛法的方法操作,你觉悟了,光明出现了。这个梦境就消失了。这个叫做罪从心起,将心忏。所以,当我们造了业以后,诸位要知道,你要把这个业消失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忏悔,没有其它的方法。有些人他造了罪业以后,他不去忏悔,他去布施。把这个拿钱来赎罪。你拿钱出来布施叫做修善,你积集一个福报。你以前造的杀盗淫妄叫做罪业。这是两件事情。你那个造罪的心不生起惭愧,忏悔的心,你那个罪业还在。你来生得果报的时候,非常的富贵。但是你这个罪业表现出来的时候,你也是短命多病。所以,这个业是不能互相抵消的了。所以,你在忏悔之前你要知道业果是不失的。它每一个业有它召感的一个相对的果报。布施召感富贵。持戒召感庄严,那么你造的某一方面的罪业,它有某一方面的果报。所以,我们在忏悔之前,我们就要知道你不去忏悔,这个业是永远存在的。
第三,增长广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前面是讲到业是不失的,第三个是比较可怕了。就是它不但是不失啊,它还增长广大。就是说你春天的时候,播种一个小种子,但是你秋天收获的时候,是一万颗的果实。我们造善造恶也是一样,你不能够说,诶,我造恶的时候才花十分钟了,我得果报的时候应该只有十分钟的痛苦了。不是这个意思了。以前有一个禅师了,他在打坐的禅定当中呢,产生了障碍,他本来心中是跟空假中三观很相应的。忽然间呢,他的心和他的法宝的所缘境当中出现一个山,由这个盐巴组成的山,把他障住了。当然,他今天是佛弟子,就会去反省自己,原来我以前刚出家的时候,曾经跟寺庙的厨房偷了盐巴。但是,我们想他偷盐巴也不会很多了,怎么会到最后变成一个山呢。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一个观念,你造了业以后,当然这个业是诸行无常,你在造的时候,它刹那刹那生灭,你可能造了五分钟或者十分钟,这个业消失了,已经作完了。但作完以后,你内心当中产生一种功能。就是罪业的种子在里面。这个种子它在你的心中,在唯识学上说,它的种子是刹那刹那生灭,什么叫生灭呢,就是它不断的变化。我们的心是有为法,是流动的。只有佛的心是不变化的。你看到佛陀的心,昨天和今天是一样的。那么,所谓的变化就是说,它有两种情况,它要么不是增加,要么不是减少。它不可能停止不动。变化就是它有增有减。你不忏悔,就表示你认同这个业的存在,就表示随喜。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戒律上说,你犯了罪业,你不能搁到隔天晚上,你要当天晚上就把它忏悔。因为你不忏悔,诸位要知道,你不忏悔的意思就表示你自己对这个罪业的一个随喜认同。你随喜认同,这个业就会随着你一天一天的过去而不断的增长广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造罪,花了十分钟,但是我们来世去地狱的时候,是好几百年。因为它,由于你的随喜,它的种子不断的辗转增生,辗转增生。所以,我们发现罪业以后,即时忏悔很重要,因为它是增长广大的。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今天在正式的进入佛堂修忏之前,你必须把因果召感的道理加以观察。观察业果决定,这个业的确有召感果报的功能。
第二个,业果不失,你造的罪业,你不可能有侥幸的,你逃不掉的。它在你的心中,它绝对不会消失掉。
第三个,它不但不消失,它还会随着你一天一天的过去,而增长广大。
所以,我们今天对罪业采取的是逃避,对我们只有伤害更大。所以我们今天造的罪业,我们唯一的挽救之道就是面对它,消灭它。这个是在我们忏悔之前你应该要作的一个心里的准备。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后面再继续的说明。请起,礼谢法师三问询。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面。我们这一科讲到甲二,正式说明忏悔的方法。忏悔的方法有三个主题。
第一个是思维业果的道理。思维业果当中,有理论的思维,跟一种事相的观察。理论的思维是说今天当我们造了一个业,这个业就有召感果报的功能。假设它是一个善业,它一定会召感安乐的果报,如果它是一个罪业,它一定会召感痛苦的果报。虽然这个业还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这个业有召感性。第二个,业果不失,这个业除了你忏悔以外,你没有办法让它消失掉了。连佛陀都不能让你的业消失掉,不可能。第三个,增长广大,它不但不消失,还会在你的糊里糊涂的一天一天过去当中,它不断不断的增长广大。所以,我们今天对于所造的罪业啊,我们应该要加以面对。加以消灭。这件事情是非常急迫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在忏悔之前你应该有的一个正确的观察。再看第二科,丙二,罪业之相。前面的一科是从理论的推论,第二科是从我们一种身心的相貌,或者色身,或者内心所表现的相貌,来判断罪业的存在。这个是从事相的观察。好,我们先把它念一遍。大家请合掌。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赫然消沮,或问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好,我们从生命当中,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累积了罪业呢。我们看这段的说明。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佛法说是相由心生。我们外表的相状是由内心的业力所表现出来的。所以,你从相状的情况就知道你内心是所累积的是罪业比较多或者善业比较多。这以下有六种情况都是表示你的罪业已经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了。就有这六种相貌出现了。所以,我们从相貌也可以判定他罪业的势利。看第一个,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就是说,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已经昏昧暗墩,它的明了的功能几乎完全要失掉了。你刚才讲什么事情,它一听就忘掉了。念佛一坐就打瞌睡。就是说他的心已经没有堪能性,没有去照作善法,没有去修习菠萝蜜的力量了。就是说他的心已经被罪业所遮障,盖住了。比如我去念佛,我的明了的心跟念佛中间有一段墙壁遮住了。这个墙壁就是罪障。心跟佛号中间有罪障挡在中间了。所以,你今天要忆念佛号变的很困难。这个地方就是说心神昏散。
第二个,或无事而常烦恼。烦恼就是一种烦躁恼动,名之为烦恼。在天台小止观说,罪业的体性是躁动性。所以,你一个人累积了杀盗淫妄罪业太多的时候,即使这个业还没有正式的表现出来,你的心也会比别人躁动。反过来,你今天造的善业,这个善业的体性是寂静。这个寂静,它有帮助你念佛或者修止观的功能。所以,我们不管是念佛,修止观啊,都应该广修善业当助行。因为善业它是寂静。那么寂静的心中,你要修止,修观那,它是随顺,相随顺。如果你经常感到今天也没有发生什么事,但是你非常躁动不安那,就表示你内心当中就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罪业了。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山雨还没有来就有征兆了,这个风已经出现了。
第三个,或见君子而赫然消沮。当然这个君子有戒定慧的功德,我们看到君子内心应该感到欢喜,就像一个人看到光明,太阳一样的好耀。但是,你今天看到有功德的君子,你感到羞愧不安,那表示我们的德行有亏了。当然,这当中也表示了一个征兆,就是你在内心当中也累积了部分的罪业。或问正论而不乐。你听闻到佛法的真理,佛法的真理就像世间的光明,能够引导我们离苦得乐。本来应该随顺欢喜,但是你变成嗔恚排斥了。这也表示一个人有障碍了。这个障碍,它不喜欢你听闻佛法。烦恼本身是厌恶光明的。或施惠而人反怨。我们今天施给众生恩惠,别人应该对我们欢喜的回报。结果我们施给对方恩惠,别人对我们反而是一种嗔恨。那表示我们过去曾经对他造了罪业。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你这个修行者,你经常要检查你的梦境是很重要的。在唯识学上说,你从你的梦境也可以多少知道你最近的修行情况。你这几天梦到的都是杀盗淫妄,颠倒的梦,你很久没有梦到佛法僧的功德,甚至你从梦中醒过来讲话也是语无伦次的,这些都是罪孽之相。所以,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好。当然,前面的征兆都还是一个因地。这个业都还没有表现。但是你发觉以后,你要赶快的发奋图强。赶快通过忏悔,不要耽误了这个美好的时机了。
我们修学佛法,一个人会成功失败啊,就是你要掌控这个非常适当的时机。什么叫适当的时机呢?如果你的罪业已经转成果报了。这个就非常难忏悔了。比如说,你这个罪业已经使你变成一条狗了,这个罪业已经成熟了。那你根本没有办法忏悔了。
忏悔的时机就是这个罪业还没有表现出来。它只是一个征兆。这个时候,它在因地的时候,它是很好忏悔的。你甚至只要七天,甚至三七,就可以把它消灭掉了。就是说,你生命还在的时候,你一口气还在的时候,你还有能力把这个罪业消失掉。但是,等到你死亡的时候,死亡到来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腊月三十算总帐,当这个罪业表现出来的时候,你要忏悔,来不及了。那个时候,你完全没有自主力了,你完全没有讲话的余地了。业力在引导你了。引满能招…
《忏悔法门(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