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已經不是個佛弟子了。就是說一切法的生起,不管是善法,惡法,有它的姻緣,消失也有它的姻緣。那麼,你今天造罪的時候,你的姻緣是從你的內心生起的。這個東西是從你內心生起的,別人就不能夠幫你消滅。如果說,你這個罪業是外來給你的,是外來的,是他生的,那麼你本來沒有這個業,是別人給你的。別人給你的,別人當然也可以把它拿走。問題是你的罪業是你的虛妄心生起的,那麼你沒有辦法消滅,就像佛陀在經典上講說一個比喻:說你今天在那個地方睡覺做夢,你在夢中出現很多的夢境,看到很多快樂的夢境,也遇到很多痛苦的夢境。這個夢境是怎麼來的呢,是你那個做夢的心現起的,佛陀不能夠到你的夢境裏面把你的夢消滅掉。佛陀只能到你的夢境,把方法告訴你,說你現在是在做夢了。我告訴你,把這個夢消滅的方法。好,那麼你這個時候依照佛法的方法操作,你覺悟了,光明出現了。這個夢境就消失了。這個叫做罪從心起,將心忏。所以,當我們造了業以後,諸位要知道,你要把這個業消失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忏悔,沒有其它的方法。有些人他造了罪業以後,他不去忏悔,他去布施。把這個拿錢來贖罪。你拿錢出來布施叫做修善,你積集一個福報。你以前造的殺盜淫妄叫做罪業。這是兩件事情。你那個造罪的心不生起慚愧,忏悔的心,你那個罪業還在。你來生得果報的時候,非常的富貴。但是你這個罪業表現出來的時候,你也是短命多病。所以,這個業是不能互相抵消的了。所以,你在忏悔之前你要知道業果是不失的。它每一個業有它召感的一個相對的果報。布施召感富貴。持戒召感莊嚴,那麼你造的某一方面的罪業,它有某一方面的果報。所以,我們在忏悔之前,我們就要知道你不去忏悔,這個業是永遠存在的。
第叁,增長廣大。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人生爲善惡,果報還如此。前面是講到業是不失的,第叁個是比較可怕了。就是它不但是不失啊,它還增長廣大。就是說你春天的時候,播種一個小種子,但是你秋天收獲的時候,是一萬顆的果實。我們造善造惡也是一樣,你不能夠說,诶,我造惡的時候才花十分鍾了,我得果報的時候應該只有十分鍾的痛苦了。不是這個意思了。以前有一個禅師了,他在打坐的禅定當中呢,産生了障礙,他本來心中是跟空假中叁觀很相應的。忽然間呢,他的心和他的法寶的所緣境當中出現一個山,由這個鹽巴組成的山,把他障住了。當然,他今天是佛弟子,就會去反省自己,原來我以前剛出家的時候,曾經跟寺廟的廚房偷了鹽巴。但是,我們想他偷鹽巴也不會很多了,怎麼會到最後變成一個山呢。這個地方,大家要注意一個觀念,你造了業以後,當然這個業是諸行無常,你在造的時候,它刹那刹那生滅,你可能造了五分鍾或者十分鍾,這個業消失了,已經作完了。但作完以後,你內心當中産生一種功能。就是罪業的種子在裏面。這個種子它在你的心中,在唯識學上說,它的種子是刹那刹那生滅,什麼叫生滅呢,就是它不斷的變化。我們的心是有爲法,是流動的。只有佛的心是不變化的。你看到佛陀的心,昨天和今天是一樣的。那麼,所謂的變化就是說,它有兩種情況,它要麼不是增加,要麼不是減少。它不可能停止不動。變化就是它有增有減。你不忏悔,就表示你認同這個業的存在,就表示隨喜。就是爲什麼我們在戒律上說,你犯了罪業,你不能擱到隔天晚上,你要當天晚上就把它忏悔。因爲你不忏悔,諸位要知道,你不忏悔的意思就表示你自己對這個罪業的一個隨喜認同。你隨喜認同,這個業就會隨著你一天一天的過去而不斷的增長廣大。這就是爲什麼我們今天造罪,花了十分鍾,但是我們來世去地獄的時候,是好幾百年。因爲它,由于你的隨喜,它的種子不斷的輾轉增生,輾轉增生。所以,我們發現罪業以後,即時忏悔很重要,因爲它是增長廣大的。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今天在正式的進入佛堂修忏之前,你必須把因果召感的道理加以觀察。觀察業果決定,這個業的確有召感果報的功能。
第二個,業果不失,你造的罪業,你不可能有僥幸的,你逃不掉的。它在你的心中,它絕對不會消失掉。
第叁個,它不但不消失,它還會隨著你一天一天的過去,而增長廣大。
所以,我們今天對罪業采取的是逃避,對我們只有傷害更大。所以我們今天造的罪業,我們唯一的挽救之道就是面對它,消滅它。這個是在我們忏悔之前你應該要作的一個心裏的准備。好,我們先休息十分鍾,後面再繼續的說明。請起,禮謝法師叁問詢。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五面。我們這一科講到甲二,正式說明忏悔的方法。忏悔的方法有叁個主題。
第一個是思維業果的道理。思維業果當中,有理論的思維,跟一種事相的觀察。理論的思維是說今天當我們造了一個業,這個業就有召感果報的功能。假設它是一個善業,它一定會召感安樂的果報,如果它是一個罪業,它一定會召感痛苦的果報。雖然這個業還沒有表現出來,但是我們就應該有這樣的認識。這個業有召感性。第二個,業果不失,這個業除了你忏悔以外,你沒有辦法讓它消失掉了。連佛陀都不能讓你的業消失掉,不可能。第叁個,增長廣大,它不但不消失,還會在你的糊裏糊塗的一天一天過去當中,它不斷不斷的增長廣大。所以,我們今天對于所造的罪業啊,我們應該要加以面對。加以消滅。這件事情是非常急迫的事情。這就是我們在忏悔之前你應該有的一個正確的觀察。再看第二科,丙二,罪業之相。前面的一科是從理論的推論,第二科是從我們一種身心的相貌,或者色身,或者內心所表現的相貌,來判斷罪業的存在。這個是從事相的觀察。好,我們先把它念一遍。大家請合掌。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赫然消沮,或問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好,我們從生命當中,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累積了罪業呢。我們看這段的說明。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佛法說是相由心生。我們外表的相狀是由內心的業力所表現出來的。所以,你從相狀的情況就知道你內心是所累積的是罪業比較多或者善業比較多。這以下有六種情況都是表示你的罪業已經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了。就有這六種相貌出現了。所以,我們從相貌也可以判定他罪業的勢利。看第一個,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就是說,我們這個明了的心,已經昏昧暗墩,它的明了的功能幾乎完全要失掉了。你剛才講什麼事情,它一聽就忘掉了。念佛一坐就打瞌睡。就是說他的心已經沒有堪能性,沒有去照作善法,沒有去修習菠蘿蜜的力量了。就是說他的心已經被罪業所遮障,蓋住了。比如我去念佛,我的明了的心跟念佛中間有一段牆壁遮住了。這個牆壁就是罪障。心跟佛號中間有罪障擋在中間了。所以,你今天要憶念佛號變的很困難。這個地方就是說心神昏散。
第二個,或無事而常煩惱。煩惱就是一種煩躁惱動,名之爲煩惱。在天臺小止觀說,罪業的體性是躁動性。所以,你一個人累積了殺盜淫妄罪業太多的時候,即使這個業還沒有正式的表現出來,你的心也會比別人躁動。反過來,你今天造的善業,這個善業的體性是寂靜。這個寂靜,它有幫助你念佛或者修止觀的功能。所以,我們不管是念佛,修止觀啊,都應該廣修善業當助行。因爲善業它是寂靜。那麼寂靜的心中,你要修止,修觀那,它是隨順,相隨順。如果你經常感到今天也沒有發生什麼事,但是你非常躁動不安那,就表示你內心當中就已經累積了一定的罪業了。山雨欲來風滿樓啊,山雨還沒有來就有征兆了,這個風已經出現了。
第叁個,或見君子而赫然消沮。當然這個君子有戒定慧的功德,我們看到君子內心應該感到歡喜,就像一個人看到光明,太陽一樣的好耀。但是,你今天看到有功德的君子,你感到羞愧不安,那表示我們的德行有虧了。當然,這當中也表示了一個征兆,就是你在內心當中也累積了部分的罪業。或問正論而不樂。你聽聞到佛法的真理,佛法的真理就像世間的光明,能夠引導我們離苦得樂。本來應該隨順歡喜,但是你變成嗔恚排斥了。這也表示一個人有障礙了。這個障礙,它不喜歡你聽聞佛法。煩惱本身是厭惡光明的。或施惠而人反怨。我們今天施給衆生恩惠,別人應該對我們歡喜的回報。結果我們施給對方恩惠,別人對我們反而是一種嗔恨。那表示我們過去曾經對他造了罪業。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你這個修行者,你經常要檢查你的夢境是很重要的。在唯識學上說,你從你的夢境也可以多少知道你最近的修行情況。你這幾天夢到的都是殺盜淫妄,顛倒的夢,你很久沒有夢到佛法僧的功德,甚至你從夢中醒過來講話也是語無倫次的,這些都是罪孽之相。所以,苟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好。當然,前面的征兆都還是一個因地。這個業都還沒有表現。但是你發覺以後,你要趕快的發奮圖強。趕快通過忏悔,不要耽誤了這個美好的時機了。
我們修學佛法,一個人會成功失敗啊,就是你要掌控這個非常適當的時機。什麼叫適當的時機呢?如果你的罪業已經轉成果報了。這個就非常難忏悔了。比如說,你這個罪業已經使你變成一條狗了,這個罪業已經成熟了。那你根本沒有辦法忏悔了。
忏悔的時機就是這個罪業還沒有表現出來。它只是一個征兆。這個時候,它在因地的時候,它是很好忏悔的。你甚至只要七天,甚至叁七,就可以把它消滅掉了。就是說,你生命還在的時候,你一口氣還在的時候,你還有能力把這個罪業消失掉。但是,等到你死亡的時候,死亡到來的時候,臨命終的時候,臘月叁十算總帳,當這個罪業表現出來的時候,你要忏悔,來不及了。那個時候,你完全沒有自主力了,你完全沒有講話的余地了。業力在引導你了。引滿能招…
《忏悔法門(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