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三章 修行与婚姻 第二节 学佛青年如何对待爱情、婚姻

  第二节、学佛青年如何对待爱情、婚姻

  一、新世纪与佛教青年

  1、家庭也是修行的道场

  以因果来看,婚姻很多是过去生某些前因所衍生的果报,此生既现,则有怨要化解,有恩要了结,不要在此生生命结束时,尚有遗憾而延续到来生。我们既已学佛,就要用佛法的,要观世间一切如梦幻,我们既要进入爱情婚姻的梦中,就要以慈悲心抱着成就家庭,而牺牲自己之心,成就短暂之美梦,使在时空交会的短暂中能发出家的光辉,那也是难能可贵的。

  但也不要忘记时常提醒自己,世间毕竟无常,婚姻爱情之乐也是短暂无常,再甜蜜也有破灭之时(最多在肉身死亡之时)。当肉身败亡后,彼此就不相识,就是识中留有爱,但又如何?只是潜意识的幻影而已,来生要再相见要相识,毕竟机会很少。

  男女要真正能长久在一起,只有双方一起修习佛道,若双方皆能修成佛菩萨的“化身”,则永生永世彼此了知,那才是永远在一起。双方可以在无尽的明天,共同出世间,行菩萨道,这是永久的“道侣”,这才是究竟。

  各位也许认为很困难,但只要有恒心,亦会有成功的一天;建议各位在找另一半时,最好能找个志同道合,有慈悲心,能共修佛道的伴侣。

  虽然夫妻恩爱和谐,也应观情爱过患,爱别离之苦,发出离心,虽居红尘而心不执着。

  在恋爱、家庭生活中,只要善于运用佛法,可使恋爱易于成功;以缘起法则冷静观察自他,知己知彼,善体他心,可避免单恋、失恋的痛苦;勤观无我,可超越低级的肉欲和自私的占有欲;怀慈悲、平等心,常为对方着想,尊重、关心对方,夫妻关系易于和谐,家庭生活过得美满合理。

  2、佛化婚礼

  净化家庭可以从净化婚姻开始。受太虚大师等提倡的“人间佛教”的影响,从上世纪以来,汉传佛教便开始提倡佛化的婚礼。

  男女的结合是人生的大事。结婚的仪式是证明一对男女已经成长成熟,必须负起做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也是建立另一代人伦关系的开始。从两个单独的个人而成为一对夫妇,他们彼此之间必须共同遵守信诺、责任、义务。所以一个人在结婚之前和结婚之后,对于人生的体验和责任的承担,是完全不同的。

  佛教徒的在家人和一般的在家人,有所不同。在家的佛教徒,必须依靠佛、法、僧三宝,为人生方向的指归;应该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包括不吸毒)等的五戒。实际上这也是做为一个净化人心、净化社会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纵然无法将五戒全部守持得清净,至少也要通过佛化婚礼,从此知道要学着遵守五戒,特别是不邪淫戒,那更是终身非守不可的。

  在佛化婚礼中,劝勉新婚男女,要互相尊敬、互相礼让、互相关怀、互相谅解。要将夫妇中的另一半视为共同修行菩萨道的伴侣,所以佛教徒称呼自己的配偶为“同修”。对于公公、婆婆和岳父母,就将他们当做成就自己修学菩萨道的“我家老菩萨”。如果能透过此种认识,彼此相待,则在遇到种种的家庭问题时,自然会运用佛法的慈悲和来化解。

  所以说:净化人间始于佛化的家庭,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而佛化的婚礼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品质。

  在佛化婚礼中遵守素食,禁忌荤酒,不在婚礼中大摆宴席,也不大事喧闹,更不让亲友有致送厚礼的额外负担,由法师或学佛的长者,以三宝来为新人祝福,就是婚礼中最高的礼物,也是对于新人终身受用不尽的最佳礼物。

  举办佛化的婚礼,可使参加婚礼的男女新人,在隆重、庄严、祥和、喜悦的气氛中,感受到婚姻是一桩神圣的责任和崇高的义务。也能让新人的父母亲友们,在佛化婚礼的参与过程中,分享到新人的喜悦和幸福。所以,佛化的联合婚礼,具有净化人心、净化家庭与净化社会的多重功能。

  在中国大陆举办佛化婚礼的,尚不多见。但在台湾等地举办佛化婚礼,已成普遍习俗。佛教居士结婚往往请出家高僧、社会名流担任祝福、证婚人。如台湾法鼓山已举办了十届佛化联合婚礼,参加的共有470对新人。婚礼期间,由圣严法师祝福,社会名流证婚。

  2004年1月,著名影星林青霞以居士的身分(2000年10月皈依佛门),应邀在台湾法鼓山佛化联合婚礼担任主婚人。第一次当主婚人的林青霞表示,她是应师父圣严法师之邀出席这项活动。她以10年婚姻生活经验与大家共享,并提醒新人,维系婚姻不只靠“忍”,还得消化所有的不愉快,彼此互相成长。她说,婚姻是一门大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许多人以为维系婚姻靠的是一个“忍”字,但她引述丈夫的话说,光靠忍是不够的,还要能消化生活中的不愉快、不开心。林青霞还指出,今年2004年是她结婚10周年,她也祝福所有新人都和她一样,共同携手度过许多个10年。

  二、如何对待爱情、婚姻、性

  1、守持不邪淫戒,防止婚前性行为

  持戒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维护自己与他人的身心清净。

  佛教不邪淫戒的内容,除了不与非配偶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另外,还可延伸至年轻人,则是不应发生婚前性行为。面对情欲观点纷陈的社会,佛教提倡不邪淫戒,恰好可为红尘男女提供一条遵循的道德依归。

  在高喊情欲自主的世代,若能守持不邪淫戒,能从根本上维护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安定和睦,进而造就清净家庭、无诤社会。

  婚前性行为,这早已是现代社会司空见惯的事,很多年轻人都是如此,甚至学佛青年也难以避免!但是,一时放纵,后患无穷;据研究统计:婚前有性行为的夫妻,离婚率大大高于守贞夫妻。这倒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始乱终弃。”

  观看每天的社会新闻,因为第三者、外遇问题导致自伤伤人、身败名裂的事件层出不穷。近年标榜一晌贪欢的“一夜情”、“一夜性”等看似你情我愿,但这种道德伦理逐渐模糊的两性关系,也正快速侵蚀着现代男女对性爱、婚姻的价值观。

  婚前性行为不管出自何因,都会导致多方面严重后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种种不幸,所以在大多数民族和国家中,婚前性行为是不为社会舆论、宗教、伦理观念和法律所允许的。避免婚前性行为,不仅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也是青年日后建立稳固家庭,使婚姻美满幸福的需要。

  婚前性关系的危害及后果,主要有七条:

  (1)、婚前性关系容易使男女两人在结婚前分手。有些女孩为了怕失去心爱的男孩才勉强献出自己的肉体,结果常常适得其反。

  (2)、许多男人不愿娶一个跟别人发生过性关系的女孩。尽管不少男人平时作风开放,但是到了结婚的时候,他们却不肯要一个“旧货”。

  (3)、有婚前性行为的女孩,婚后的性生活常常比较不满意。婚前没有性经验的女性,婚后生活相对比较美满。理由之一,是有婚前性行为的妻子常会比较过去,因美化往事而生烦恼。总之,婚前性关系次数越多,婚后的生活越不快乐。

  (4)、发生婚前性关系的女孩,离婚率较高。婚姻生活不快乐,是离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5)、在婚前发生过性行为的女孩,婚后容易对丈夫不忠实,容易发生婚姻外性关系。据统计,她们红杏出墙的机会,是婚前没有性经验的妻子的两倍。

  (6)、在婚前发生性关系,可能会使少女嫁给不合适的人。“性能够使你盲目”——某些少女也许相信她已找到真正的爱,事实上使她和男友结合在一起的力量,是性而不是爱。

  (7)、婚前性行为如果使女人意外地怀孕,假若多次人工流产,有可能使子宫穿孔破裂,引起大出血,危及生命。而因婚前性行为而感染上的性病,有可能会传染给配偶或子女。

  另外,婚前性关系对未来婚姻也有影响:它破坏了婚姻的神圣性,使洞房花烛夜形同虚设,新婚大喜失去应有的甜蜜。同时,一旦失去童贞,会在心灵上留下鲜明的印象,因而在与配偶拿来与从前的性伙伴作比较,难以与自己选择的终生伴侣建立亲密关系。

  婚前性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由于婚前性行为没有法律保证,使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认为有机可乘,如有的女性以性关系诈骗对方钱财,男方人财两空产生报复杀人念头;或女方失去贞操后,采取报复手段伤害对方;还有女方轻易委身于人后,欲作新的选择,遭到男方的纠缠、威胁等等。

  因此,佛教徒应以身作则,化导世风,杜绝婚前性行为。

  2、性与婚姻

  性是婚姻的重要基石,是婚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年人结婚后,便自然有了正常的性生活。性生活既属于人类的自然本性,也是人类自身繁衍的需要。适当的、有规律的性生活,是普通人必不可少的。

  在婚姻中,性应该发生在适当的场合下。性不应被不健康地压抑,也不应该被病态地夸大。对于性的渴望,就如同其它情感般,应该规律化。虽然对大多数的夫妻而言,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是我们必须明了:性不是一个人快乐与否的首要因素。另一方面,有些人有着丰富的性生活却仍然不快乐,生活中常遇见一些大款级的中年人,结婚离婚数次,拥有N个性伴侣,但仍感叹未找到“真爱”。

  真正的爱并非肉欲,而是一种契合的心灵状态。

  性并非只是肉体上的满足,而是永久伴侣关系的基石。历经时间的磨练,爱和尊敬显而易见是亲密关系的基础。夫妻应该尽力培养贞节和忠诚等永恒的美德,这些美德会增进夫妻间的亲密程度。没有人能够免于因果循环的宇宙法则。社会成员间的和谐和个人成长,在于承认这些基础法则,而不是让自己屈服于动物的兽欲,为我们所爱的人带来痛楚。

  由于自重、尊严、惭愧心等人类特质在现今社会中,日渐腐蚀殆尽。故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乃是增进夫妻和睦幸福的关键。

  3、防止婚外情

  (1)、于己忠贞、与人慈悲。

  不耽溺于感官享受,由于淫欲绝非个人行为,而是关系到与他人的情欲纠缠,彼此爱怨情仇也由此产生。

  修行,即是为断除任何感官欲乐带来贪着、爱恋的烦恼;而制戒、守…

《第三章 修行与婚姻 第二节 学佛青年如何对待爱情、婚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