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甘露法味▪P5

  ..续本文上一页所说的利益,全都因圣物之力量而出。所以,因应对象之不同,我们同样的善或恶业之业力会有所不同。对待圣人及圣物,我们尤应当心。

  

  刚才所说的十恶业,是佛教徒应该戒除的。佛陀曾开示说,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境界高的菩萨行者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又在无其他选择时,可以开许作身三及语四之恶业,譬如说若有一人有能力及意图杀害多人,在无其他办法制服他时,菩萨可被开许杀此一人而令许多人得以存活。这样做的话,许多人能得以生存,而该人亦被制止作出杀害许多人的恶业,对他本人来说亦利大于害。某些境界高的行者,更可能有能力令死者之神识迁往较佳的地方。在这类情况下,身三及语四等业是可以开许的,但意的三恶业则在任何情况下皆不可开许。以上乃对高的菩萨行者而言。对我们一辈凡夫来说,十恶业中无一可以开许。

  

  另者,若我们可以进而受戒,则利益可以更大。为甚么呢?因为以受戒之身作任何修行,比普通人所作修行的业力更大故。未受戒的人,只在作善时有善行之功德,在平时便无功德。受了戒的人,功德长期都在增长,乃至在睡觉时其功德也自动增长。以不杀生为例,如有二人坐在一起一小时,两人甚么也不做,受了不杀生戒者积聚了持不杀戒一小时之功德,所以将会有其善果报,但未受戒的人在这一小时中则无任何功德可言。由于此原因,西藏的居士在凡要作大供养的当天,多会预先受大乘八关斋戒等戒,用受戒之身作供,以令功德增长、变大。我们勿以为受戒是一种负累,其实持戒有极大之利益,尤其在末法期中,能清净地持一天之戒,功德亦比于正法期清净地持戒一辈子。大家应持甚么戒呢?在皈依后,皈依学处及十善业是最基本的戒。于此之上,我们可各自依自己能力求受终生的不杀等戒,或菩萨戒,或戒期只有一天的大乘八关斋戒和只有两天的观音斋戒(nyung-ne)。大乘八关斋戒在第一次受戒后,可以自己在家于佛像前受戒,所以十分方便而且利益极大。它的戒期只有二十四小时,所以居士也不难持得清净如法。以后大家有机会时,应于具资格的授戒者前求受大乘八关斋戒,然后常常自己在家受戒(注:方法见法师著作【福份无量】)。

  

  以上已说明了十恶业及十善业之因。十恶业之果报有许多重。第一,我们将生于地狱、饿鬼或畜牲这三恶道之中。有关这三道之苦,我们在中士道会讲及,现在暂且跳过不说。第二,在将来又再转生为人时,我们会生于不好的地方。第三,我们在后来转生中会常常遇上不好的事情,譬如说杀生者会被杀、偷盗者会贫穷......等等。第四,我们会有喜爱重复同一业之习气,例如杀生者后世天性喜欢杀生......等等。十善业亦有它的果报,例如不杀者将生于天、人或阿修罗这三善道中,而且会生于利于长寿的地方、常常高寿及天性有爱护其他生命的倾向等等。

  

  由于业力决定,有因便必然有果,只待外缘引发而已。一旦积下了因,这个因就待适合的外缘诱发成果了。平时我们如果患病,便会认为元凶是病菌感染,但这只是整件事真相的一半而已。我们因为曾作某不善因,现在遇上了适当的外缘 —— 病菌,所以便诱发了果 —— 患病。如果只有病菌而本身无因,是不会患病的。所以,病菌只是一个外缘而已,真正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业。同道理,在汽车意外中,撞死人的车只是外缘,死者另有业因。这个因遇上了外缘 —— 车,才引发了果 —— 被撞死了。我们一贯的思维,是把任何不如意的事归咎别人、病菌、天灾或人祸,这其实十分幼稚,真正要怪的应该是自己。只要曾作因,小小的一个外缘已足以结果,就如前面提过的国王因为遇到小小的一块反光饰物而终被烧死的案例般。因就似种子,外缘就如阳光及水份等,二者相遇便会发芽、生长乃至结果。

  

  众生各有不同的转生及不同的遭遇,是因为他们各有一连串的果报。能生于天、人或阿修罗道中的,必定是因为善因,但于此三道中也分好与不好,譬如说住在澳洲的我们与住在非洲饥荒地区的人,福报便明显不一样了,这是因为另一些业力因素。所以,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所有可能性归纳为四大类组合,一为生于善道而其他业力因素也好的,如天界的众生便属此类;二为生于善道但其他业力因素不好的,如生于人界乃因善业而致,但生于非洲则可能是因其他恶业而导致的;三为因恶业而生于恶道,但因其他善业力因素而致在恶道中相对说有福报,例如畜牲道本是恶道,但生为畜牲中之龙王福报其实亦很大,这是一个因恶业投生畜牲而因善业生为龙王的情况;最后一种是所有业力因素均不好的可能性,如生于地狱中的众生便属此列。就以衲所养的小狗「金巴」为例:它既生为畜牲,这当然是因为过往恶业所致,但它不愁吃、不愁住,而且因为大家还算敬师,所以连带衲的小狗也没人敢欺负。比起其他大部份畜牲来说,它的福报明显是好的多了,这是因为它曾作别的一些善业所致。

  

  第三偈的后二句说:「黑白业果在我们死后,如影随形地紧紧追我们不放!」我们如何修这两句呢?我们应思维上述因果教法,心想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众生,皆受因果规律所影响。在如是思维时,我们不可把十善业、十恶善、因果之四特性等视为分割了的个别单元,而应视其为整套规律而参思。在想时,我们不能满足于只把上述教法默数或背诵一遍,而必须把手指指向自己,以因果之「尺」来量度自己。若不如此把教法加于自己的身上,再学下去只会导致甚么教法都明白甚至精通,但自己却甚么都不怕做、甚么都没改的反效果。如果闭关修菩提道次第的话,单单因果与业力部份便要禅参一两年方会生出真正的觉受。

  

  所谓「深信因果」,并非单指限于相信它的规律而已。如果明白因果但所作、所为完全不顾因果,这样不算是真的深信因果。我们必须修至完全深信因果,而至连最小的恶业也不敢去做、最微不足道的善业我们也积极地去做,令一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所想的每一个念,全都合乎因果法则。我们最好能培养习惯,每晚临睡前在心中计算一次,就如商店晚上关铺后作当天盘点般,把一天中之善业及恶业回顾一遍。若当天曾作善,我们心生欢喜,并发心明天继续。对曾作之恶业,我们心生后悔,并发愿明天不作。第四偈说:「对至小的恶业我也常常断除,对任何善业我也要常常积极累集。我要以谨慎的态度不令自己放逸而行!」,这正指上述的依因果而做人。偈句中「常不放逸」的「常」字及「纵极细微」数字有特别的意思。最微不足道的恶业,若不谨慎戒除,也会增长变大,其果不堪承受,故此我们不但要戒大恶,且要连「极细微」的恶业也当断除。有些人以为大方向没错,偶尔犯一些小节上的不善,是没有大问题的。他们说这是「不拘小节」。我们不可堕入这种错误的想法。「常」字是指并非单单在座上时修因果,而必须常常审察自己。许多人认为因果教法显浅,所以十分轻视。可是,如果我们连因果教法也实修不来,去研究甚么中观、唯识或大手印等,是完全无意义的。

  

  以上讲明了对恶业必须防止及对善业必须奉行的道理。可是,对已曾作下之恶业怎么办呢?我们现在明白了因果之理,所以知道这些恶业及过往世所作、现在已不复记忆的恶业会带来恶果,现在我们心生后悔了。光是后悔是无用的,我们必须对治它们,亦即是说我们必须忏罪、净化已作之恶业,同时努力防止积累新的恶业。

  

  忏罪必须具足四力而修。甚么是「四力」呢?一者追悔力,二者对治力,三者誓愿力,最后为依止力。

  

  追悔力是指我们因怕其果,而对曾作此因生出后悔心,犹如中毒者后悔吃下了毒药般。这一点十分重要。若无后悔心,则忏罪极难有效。

  

  对治力有多种方法。我们以空性对治罪业是其中一种方法。「空性」不指「甚么都没有」或「甚么都不存在」,这一点千万勿误解了。有些人以为呆坐甚么都不思想,便是修空性。这当然不是修空性,而且没一点接近空性正见,反而似老人痴呆症更多一点。修空性忏罪是指作罪之人及罪业本身本无自性,我们对此作闻、思及修,便可净化罪业。真正证悟定性的人,不单不会以为甚么都不存在,反而更会谨慎因果业报。

  

  另一种忏罪法是以清净的信心念诵佛名或其咒,这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法门。在【菩萨堕忏】中,我们便念诵三十五佛洪名以作忏罪(注:见法师著作【孝份无量】),这是其中一例。

  

  对佛、菩萨众供养也是忏罪之有效法门,但作时必须注意供品来源清净及动机为欲净化罪业等,供品也要放得极为庄严(注:见法师著作【福慧明灯】或【甘露法洋】等)。

  

  造佛像或建塔亦可净罪,譬如说我们聘工艺师代造一尊佛像或请画师代绘一幅佛画等等。在西藏社会中这很容易办到,但在西方国家就比较难找到适当的人选了。在聘人代造时,我们必须在心中有追悔念及信心力,否则单单花钱叫人代劳,是无法净化罪业的。顺带一提,建塔本来是一件美事,但我们也应谨慎处理。在尼泊尔等地有许多佛塔。在古代,这是极好的事,可是现代许多人用佛塔来晾衣服或者喜欢攀爬佛塔,若有更多佛塔,反令更多人作罪,本为美事的反而变了是不太美妙的事。

  

  此外,我们可诵金刚萨埵咒以作净化。这位本尊对忏罪至为有效,尤其曾受此本尊灌顶者,又再更加能迅速地净罪。如果能修满十万遍金刚忏埵百字明咒,便可净化许多罪业,有大信心者甚至或许更可净化全部罪业。这又再顺带一提,如能每天诵二十一遍百字明,可保证起码当天所作之不善业都被净化了。如能每天这样做的话,虽未能马上净化所有罪业,但起码能令罪业不致累积下来(注:见法师著作(【本尊海会I】)。

  

  有关密法方面的罪业,例如破犯…

《甘露法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