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心八颂 讲解开示▪P2

  ..续本文上一页

  以前噶登派的高僧晚上上厕所,连走路都会非常小心,生怕吵醒鸟类等动物,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为任何众生带来任何哪怕微不足道的伤害或不便。换了是我们,如果我们看见一只猫或狗在一边,我们大概理都不会理,如果它挡着我们的路,我们甚至还可能会踢它一脚。所以,有没有修慈悲心、是不是修心者,从这些微小的生活习惯就能看出区别了!我们无法和高僧相比的原因,是因为在“我爱执”和“他爱执”之间,我们内心里的“我爱执”更为强势。

  一般人看到麻风病人都不敢靠近,很怕被传染,这种心态表示他们还没有修到菩提心的境界。“视自较众劣”此句的意思就是说,再恐怖、再怎么样的众生,凡是众生,我们就一定不能放弃。所以我们看到众生苦不可以自己逃掉,譬如说地狱里的众生,它们非常痛苦,我们不能因为觉得很恐惧就逃跑。我们是修菩提心的人,众生越苦就越该接近,譬如八热、八寒地狱里的众生很苦,所以我们就越该去救度它们,这样才是大乘的修行精神。如果我们见地狱众生很苦就自己跑掉,这种心态出现的话,我们就不是修大乘佛法了,我们就退为走小乘道、追求个人脱苦的方向去了。

  如果我们把《修心八颂》与道次第合修,道次第里面提及的三苦、六苦、八苦方面的所缘内容应该合在这里一并参修。

  第三颂:观心遍威仪,烦恼生无间,危及自他者,愿强力呵退!

  如果我们要修菩提心的话,就一定要以正知正念紧紧地管好我们的心。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同时观察自己的心,监督自己内心有没有生起烦恼。威仪分为四种:如走路、睡觉等,这些时候都要观照自己的心,要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己的心,看看有没有烦恼。

  有无明存在,一不小心什么烦恼都会产生。人的嗔恨心和贪欲有大有小,有些人哪怕看到一枚小石子也会生贪念,或者见到一棵漂亮的树他也可能想砍下来据为己有;嗔恨心方面,见到别人比自己强,很多人就会生出妒忌心。

  无明引起的嗔恨心和贪欲是很可怕的,我们的善业会被其破坏,这些都是我们修菩提心的障碍,都是苦的根源,出现这些问题就无法修菩提心了。尤其是嗔恨心,有嗔恨心,任何善行都无法修成,所有的善法都会被毁掉,所以,嗔恨心强的人是根本没有办法修善业的。

  因为我们有无明,一旦无明爆发,我们就分不清善和恶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用佛陀教导的方法注意观察、管好我们的心。

  比如说,有一个盲人在山上乱走,他就很容易掉下山崖,很危险;如果这时候能够有人带着这个盲人,提醒他,就不会有掉下悬崖的危险了;同道理,我们的暇满人生能遇到善知识、得到佛法,就如盲人得到向导一样,就有机会把无明转化为光明。

  这里不是要求大家一下子完全消除嗔恨心,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们必须致力于减少、压制嗔恨心。如果我们明白嗔恨心的危害和安忍的功德,会是很有帮助的。听过与从来没听过嗔恨心的危害和安忍之功德的两个人,其区别是很大的。

  我们在修持戒和安忍的时候,应该多看佛陀的本生传记,这会对我们的修行很有帮助。我们看看佛陀是如何修安忍和持戒的:佛陀还是凡夫的时候是如何修的、佛陀是菩萨的时候是如何修的、释迦牟尼等是如何成佛的,我们要效法这个过程。我们看的时候内心要随喜功德,发愿我们早日能够做到这点。也许现在我们尚未能达到佛陀的持戒和安忍的境界,但我们发愿将来要做到,这也非常好。

  我们也要去看大乘的经典,比如《妙法莲华经》、《地藏经》、《金刚经》等,并对菩萨行好好随喜,发愿早日能如此修行。顺带一说,很多人说,如果我们念《地藏经》,地藏菩萨可以把我们从地狱中救出来,可是如果我们只是想“我要下地狱了,地藏菩萨快来救我啊!”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诵经时,要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动机。如果能够发菩提心的话,不一定需要地藏菩萨,我们也可以自己度自己。

  现在我们说说这一颂的总义:我们要很强力地去对治烦恼。当烦恼一开始出现,我们就要马上极力抑制、对治它们。我们人类对付敌人的时候,有各种手段强力地用武力来解决;对付我们内在的烦恼敌人,也要采取强力的手段。

  然后颂文就提及安忍。道次第里面有详细说忍辱的教法。我们对不喜欢的人修安忍的话,那么这位敌人就是在提供给我们一条成佛之道。这里讲到的安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了安忍,修行就不会出问题。衲说一个比喻:譬如说路上都是刺脚的小石头,如果我们光脚走路肯定会刺痛,可是如果穿着铁鞋就不会被伤到了;同道理,如果有了安忍的修行、有坚稳的安忍的心,别人诽谤你、骂你、说你,都不会伤到你,你还能稳定地去修;而如果没有安忍的心,别人说你一点不好听的,或别人讲是是非非的时候,你就会忍不住站出来反抗、吵架,这样缺乏安忍就根本无法稳定地修行。

  第四颂:值遇恶自性,大苦逼有情,如遇大宝藏,难得愿爱执!

  修心境界很高深的那种高僧、菩萨们看我们,就像母亲看他的小孩那样:我们的行为很不好、什么坏事都做,就像不听话的小孩。其实佛菩萨时时刻刻都在告诫我们,想度我们,可是佛菩萨不让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偏偏就喜欢做。见到这么自性顽劣、行为恶劣的众生,如果我们放弃的话,那我们就不是修菩提心的行者了。

  当我们看到那些如此顽劣的众生时,应当像看见宝藏那样,我们必须有这种心态。如果我们看到宝藏,一定会精进地去挖矿。所以,在这个部分,就是呼应六度里有关精进的环节。精进对我们而言是很重要的。无论我们修布施、修持戒、修安忍或者修禅定、智慧的时候,都是需要精进的。

  缺少精进的话,无论出世间修行还是世俗事业,我们都不会成功。西藏和汉地都有“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这就是告诉人们精进的重要性。智慧与精进相比,精进更加重要。我们在寺院里也能观察到:有些人很有智慧、很聪明、记性很好,他们就很放松,不肯努力学;另外一些人,他们没有智慧,但很精进努力地学,到了最后,往往是没有智慧但很精进的人更有成就。

  第五颂:他人嫉妒我,辱骂等非理,失利我甘受,愿供胜于他!

  遇到他人对你妒嫉、辱骂、不讲理的时候,要把利益让给他人,不好的事情由我们自己承受,好的都让给其他众生。我们修道次第的时候,这个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凡夫在遭到对方辱骂的时候,就会更凶地回骂;被别人打时,就更厉害地还手。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想修心,就不能这样做,反而要去接受。如果要修心,离不开以下四种修行方法,这是很重要的:他人打你的时候,非常甘愿地接受,不还手;别人辱骂你的时候,非常乐意地接受,不还口;别人对你嗔恨、发怒的时候你不发怒,非常坦然地接受,而不以嗔恨心对待这个众生;别人诽谤你、在很多人面前侮辱你、令你难堪,不管你是否真的有做过坏事,也非常开心地接受,而不去反抗或报复。

  这四件事是我们修心时最基本需要修的。以上四种称之为“四种法”或“沙门四法”。如果我们真要累积善业,这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去修的。我们要牢记这四种法,在真的面对这些情况时,就马上要用上,否则就根本无法修心。

  通过这种修行,我们才可以有资格去修菩提心。做到这些,就可以修菩提心;如果做不到,就根本不可能修菩提心了。如果你想当佛子、菩萨,就首先要做到这一点。这是肯定要做到的,不然只会是口头说要修菩提心,那是没有意义的。

  “失利我甘受,愿供胜于他”这两句是讲:明明是他的错,却说是你的错;明明是你的东西,他说是他的,这时我们就完全接受。总之,我们将所有利益都让给其他众生。其实,如果真正能做到所有不好的“失利”我们都能接受、好的都让给他人,暂时表面看是我们吃亏,可是实际来说我们得到了真正的利益。因为这种修行的原故,来世我们就成为菩萨中的一员,进入了佛子的行列,这其实没有吃亏。

  修菩萨道绝对离不开六度。有个比喻,用古代士兵身穿精进的铠甲、安忍的铁鞋、手里拿着盾牌等等的方式来形容六度。如果身上具足了六种波罗密多,修行就会非常顺利、没有障碍,没有什么可以伤到你的。

  前面讲到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现在我们讲到禅定。如果我们定力不够,心就会像一张纸一样飘来飘去,无法安定。对应六度,这一颂主要是呼应禅定部分的修行。我们修六度时其实这些要相互配合。比如修布施时,一定需要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我们修任何一度的时候,都需要配合其他五度来圆满。这六个是离不开的,所以在修的时候六度必须一起修。

  第六颂:我曾饶益彼,于彼寄厚望,害我极非理,愿视为良师!

  这一颂是说,我们曾经帮助某人,给了他所有的一切,后来他反而来害我们,当有这种事情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要对他生起怨恨、起恶意,我们不要想:“我曾经对他那么好,怎么他现在这样对我!”

  现在有些人,既毁自己也毁别人,当这种人或事出现时,我们也不要为此烦恼或难过,而且不要去作对。我们应当不仅不生恶意、不恨他,反而要非常感恩、感激,更加珍惜这个人,如同对待自己的善知识一样。我们具体该怎样修呢?在我们真的遇到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就想:“这肯定是我的善知识、我的师父化身来试探我的,他就是我的师父,我应当更努力地去修!”以这种感恩的方式来修,把对方当作自己的老师来看待。

  第七颂:总以明或暗,利乐献诸母,母诸损害苦,愿我密受取!

  修菩提心时,通常会按七因果修心的方式: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菩提心,这样一步步修上去,再进一步修菩提心的增长,就修自他相换修心法。“利乐献诸母,母诸损害苦,愿我密受取”这三句,所讲的正是自他相换菩提心修法。

  七因果修心法是从无著菩萨等传下来的,自他相换则由文殊菩萨、寂天大师等辗转传下来,这两种都是修菩提心的有效传承。既然都是修菩提心,目的是一样的,为什么有两种方法呢?这是因为每个修行人的根器不同,有的人智慧非常深,他们适合直接修自他相换;智慧一般的行者,就适合采取七因果的方式修心。传统上,以前噶登派自他相换修心法一般都不公开教授,所以它是一种秘密的法。除非弟子准备认真地修,而且根器符合,否则老师不会讲授自他相换的内容。

  所谓的“自他相换”,并不是换个位置那么简单的意思。无始以来,我们因为我爱执、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的缘故,我们不断在轮回中流转。不要说无始以来,哪怕只是说今生,我们所面对的所有不开心、不快乐、一切的困难,也都是由我爱执引起的。所以《上师供仪·乐空无二》里面也有:“关心自身利益是毒瘤,种种己所不欲痛苦源,数其罪恶激起憎恶心,消灭自私大魔求加持。”这样的偈文。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把这种心态换掉,把我爱执换为他爱执,改为以众生为中心,这就是自他相换的内涵。

  修自他相换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种是在打坐的时候,观想将自己三世累积的善业和快乐,全部从身体里呼出来,供给一切众生;又把一切众生所有不快乐的因、所有烦恼及业障等等,全部吸进自己身体,这是其中一种修自他相换的方法。这里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而已,如果大家真正想修,自他相换的教法还有很多,必须另外学习。

  总之,如果我们每听到有情众生,心里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利益他们、带他们离苦得乐,在这种心很自然地从心中生起时,就可以修自他相换了。如果只是以玩玩的心态观想,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

  第八颂:彼等悉远离,八法念垢染,知诸法如幻,愿无著离系!

  现在说到最后一颂了。这一颂是教导我们远离世间八法。作为修心的人,不管我们做布施、持戒、安忍还是精进、禅定、智慧所有六度的修行,从头到尾都千万不要沾染世间八法。

  比如说布施:很多人做大布施的时候,心中想的却是名利,那么他们所修的布施就被世间八法所污染了。如果我们供养一尊很大的佛像,然后在佛像后面刻上自己的名字,希望因此被视为“大居士”,这种想法也是世间八法。如果我们不是想及布施的利益,而只是想到名声等,布施做的再多也没用,这样的话对来世一点帮助也没有。

  持戒也是同样道理:很多人假装自己持戒很严格,旁人不在的时候他就躺下来,脚抬得比头还高,有人在的时候他就好像得很严谨似的,这也是世间八法。

  污染的安忍:在很多人面前别人骂我们的时候,我们装作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外面带上了安忍的面具,外表一点没生气,但那只是给别人看的,其实我们内心却生起了很大的愤怒,这就是被世间八法污染了的安忍。

  污染的精进:譬如说在有人的时候我们表现出很努力修行的样子,顶礼、功课等等做得非常精进,可是等人一离开,我们就全部停下来了。很多人假装自己修行很好,有人在的时候他就好像很精进似的,大清早起来念诵功课,没人的时候就睡大觉。

  污染的禅定:自己的心思、杂念很多,到处乱跑,根本没办法管住,不过在别人面前坐下来打坐的时候,我们却装作禅定修得非常好的样子,顺便还说自己有神通、如何厉害等等的话,实际上心里却乱得不得了,只是在别人面前好像是个禅定的修行者。

  污染的智慧:如果心中都是世间八法,却装作世间八法全部已经灭掉的样子,好像达到了自性空的境界那样,实则全都是装出来给别人看的,这就是世间八法中被污染的智慧、错误的智慧,或者说颠倒的智慧。

  没有被世间八法污染的修行,每天都会有进展、进步;被世间八法污染的修行,则没有办法取得进步,无论是前行、正行或者结行都无法修得圆满。

  “知诸法如幻”是说:一切法如幻如梦;

  “愿无著离系”是指:我执把我们拴得很紧,所以我们愿通过无我的智慧把它解开,从而进一步去认识一切法如幻如梦、一切空的道理。

  以上是对《修心八颂》的简单讲解。衲是从赤江仁波切、铃仁波切、嘉瓦仁波切处得到《修心八颂》传承的。衲并没有什么智慧,所以无法像他们一样进行圆满的讲解,这里只能对《修心八颂》简单地开示一下。

  

  

《修心八颂 讲解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甘露法味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