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原则▪P7

  ..续本文上一页

  如果你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全身都在用力,送子出来的时候,你心里默念,就可能导致闭气。因为默念向里面走闭气,反而会有很大的弊端。

  如果这时候至诚恳切地念,决定可以离开一切痛苦,或产后血崩,或子女等等不良的负面的一些情况。纵然难产到了极处,人都快死了,教这个产妇以及在旁边照应的人——即使是没有在现场,在别的房间的男性家属,或者女性家属,也要同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用共同的心力来感得观音菩萨的慈悲救护。如果这样去做,那决定,不需一刻钟的功夫,就能使这个产妇安然平稳地把小孩生下来。

  那么,外道(就是佛教之外没有正知正信的这些外道)他不明白道理,就执著恭敬一法。他有时候就说:哎呀,你这时候不能念呐,这时候不干净……怎么怎么回事。这都是不能变通,不知道这种善巧方便,不知道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由于这些外道不明事理,散布这些观念,就使得一些念佛的老太太,把生小孩看着是很可怕的事情。即使自己亲生的女儿、自己的儿媳妇生孩子,她都不敢去看,甚至说会冲什么东西。她就离开家里一个多月——避开。她连看都不敢去看,所以,更何况叫她去念观世音菩萨了。

  现在很多人对念佛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观念,说念佛要净口,不净口就是不能念,他的净口就是吃素,吃素才能念,你如果不吃素,那念就有罪过啊。这个观点还传得很广,这也是没有道理的。你能净口当然更好了,你不能净口,吃花素乃至于就吃三净肉,照样可以念,经典上没有说,你不吃长素就不能念,没有这个说法嘛。

  佛菩萨是让大家念得愈多愈好。所以我们体会佛法,这佛法是佛菩萨从大慈悲心里面流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体察佛心在什么地方。要知道观世音菩萨是以寻声救苦为心,是以救度苦难的众生为心,所以他不会计较众生做不到的事情。那么这个产妇在临产的时候她裸露,她有种种不干净,这是出于生理上生小孩的这个过程——无奈嘛!不是说故意表达亵渎、无礼,她不是这样的,不能与那种肆无忌惮的,故意肆无忌惮去相比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菩萨不会怪罪你的,你只要至诚去念,你有一颗至诚恳切的心去念,那不仅没有罪过,而且能令这母子都种大善根,跟观世音菩萨结上法缘。

  你看这桩事情,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能够利益产妇这么巨大,所以印祖必须要把这桩事情说出来,包括当时印祖还说了一桩什么事情呢?就是哺乳的妇女,不能生气。

  他是碰到一桩什么事情呢?就是常常碰到那个婴儿生病,有的就是那么莫名其妙的病死了,这桩事情是什么原因呢?哦,最后发现,这个哺乳的妇女如果她跟丈夫吵架或跟其他人吵架,她很生气,她在生气当中(往往家庭是这样的),一生气小孩就会哭,这一哭的话做母亲的就抱起小孩就哺乳,这一哺乳的话,这个小孩就遭殃了。因为她在生气的时候她的乳汁里面就有毒素,分泌毒素。所以印祖也把这桩事情说出来,千万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哺乳小孩,最好不要生气。

  这在现在医学的实验当中也表明,你让一个愤怒的人对着一个试管呼吸,再将试管中的水注射到小白鼠身上都会把那只小白鼠毒死。由此证明,人生气会分泌毒素。那为什么我们愤怒的时候会脸发红,脖子青筋爆裂?这些都是中毒了,分泌毒素了的表现。所以一个妇女要养成一种柔顺的、柔和的性格,对自己,对于小孩都会有好处。

  让产妇在这样的时候念观音圣号,这个义理,不是印祖自己自立章程的,这是有经典的依据的,就是《药师经》里面说出来的。《药师经》说药师佛对一些身心疾苦的众生有大悲愿,他发了十二大愿嘛,其中有一愿就谈到这个问题,母子生产的时候念药师如来名号就能解决问题。

  当然印祖在这里变通了一下,就是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与很多娑婆世界众生都有缘份,而且观世音菩萨名号确实也具足这样的功德,观音名号人人皆知,所以专门念观世音菩萨就可以了。

  

  第九条原则:女子礼诵

  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时,不可礼拜持诵,此语不通情理。月经短者,二三日即止,长者六七日方止。修持之人,必须念念无间,何可因此天生之小恙,竟令废弃其修持乎。今谓当月经时,可少礼拜,念佛诵经,均当照常。宜常换洗秽布。若手触秽布,当即洗净。切勿以触秽之手,翻经,及焚香也。佛法,法法圆通,外道只执崖理。世人多多只信外道所说,不知佛法正理,故致一切同人,不能同沾法益也。

  

  这一段讲关于女人礼诵的情况。

  也是在印祖的那个时代,有些外道的观念没有什么道理,却很有市场,讲得很多人都相信。所以在这里就得要把它驳正,让很多女居士端正自己的知见。

  这里提出的就是女人月经期间能不能礼拜持诵的问题。首先谈到女人从十二三岁到四十八九岁,这段时间属于生理上的现象,皆有月经。有的人说当月经来的时候不可以去拜佛,不可以去念佛,不可以去诵经。那有的人说了以后,很多女众她就相信了,她真的就不去拜佛了。

  这个观点在那个时代非常流行,印祖就在《一函遍复》里面谈到这个问题,就要把它辨正。

  所以印祖说:这个话语很不通情理。

  不通情就不能够以众生的情况来看待问题。

  不通理,就是对佛理不通达。

  女人每个月有月经,月经短的两三日,长的可能有六七日方止。这是女人的生理现象。但是修行呢?

  修行佛法之人要净念相继,要功夫不间断,你不能由于这么一个生理现象,竟然就使自己的修行中断了,你就间断了,这一间断可能损失就很大的。修行要有滴水石穿的精神,你的水老是在一处滴,它才能够把这石头滴穿。

  修行最怕一曝十寒——修行一段时间她就停下来,停了以后就荒废了,再捡起来就很生疏。所以一定要发长远心,不能随便去中断。

  那么正确的态度就是:女人当月经来的时候,她的身心可能不安宁、不舒服,可以少一点礼拜。少礼佛,但不是绝对不礼佛。你念佛号、诵经都要照常进行,不能中断。

  之所以有人说你这期间不能礼拜持诵,是因为你这段期间生理上问题不干净。不干净,你就得小心处理,常常洗换秽布。如果手接触了秽布,你要在做功课的时候把手洗干净,不能用不干净的手去接触佛经,包括焚香,这些你都要注意。

  修行佛法要有恭敬心。对这一点,印祖在《给徐福贤女士书》这封书信里面,第一次提出来这个著名的名言,说: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或了无恭敬,则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矣。”

  在《印光法师文钞》很多地方都出现过这段话。为什么很多地方很多文章会出现这段话?

  有的人读《印光法师文钞》有一种感觉,觉得《印光法师文钞》有很多话都是重复的。不错,是有重复的,甚至有的话语重复了很多次,但是这个重复不是啰嗦,它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体会祖师为什么会重复,不断地说,就在于,这些话语很难落到我们这些众生心里去。而这一段话又非常重要,所以就得不断地说,才能够让你听进去,变为自己的行为方式。这是祖师的大慈大悲。

  为什么我们会听不进去呢?似乎很简单的道理,似乎很直白的语言,但是我们众生是做不到的。末法时候的众生都是没有恭敬心的,这是这个时代众生的一个特点。

  礼仪的精神是为了体现恭敬。古时,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常常带着学生在杏树下演礼(演习一些礼的仪轨)。而今,中国包括海内外对这些礼的一套懂的人却微乎其微了。听说韩国还有一些儒家的团体,还按照古礼来演习演习,能够演习一下,有那么一个形态、形式,都是好的,因为他是表达恭敬的。所以,这个时代是没有恭敬心的。

  佛曾经说过一部经叫《佛说正恭敬经》,谈一个什么问题呢?

  一个人对自己的老师、和尚、阿阇梨要恭敬到什么程度?每天要到那里去请安,如果师父不想见,他都必须在门口顶礼三拜。

  如果要请法,要跪在那里请法。师父讲话你不能坐,跪在那里听,听完了之后再顶礼出来,然后再退着走,走到快看不到的时候,再向师父顶三拜礼,徐徐离开。

  侍奉师父,不能和师父并列同行,甚至不能踩着师父的影子,一切事情都要禀白同意后才能去做。

  自己的师父有什么毛病缺点,如果徒弟在背面说了师父的坏话,哪怕只说了一句,都要到地狱里面遭受六十小劫的苦报等等,就说了这部经。

  这部经典一说,阿难尊者就哭了,因为末法众生没有一个人能够依照经典做得到的。由此阿难尊者就发了大愿,我来做个示范,我依教奉行。

  末法众生都难做到这样的恭敬,那么做不到,就得受不堪设想的后果,印祖在这里是没有把它的后果说出来。这个后果就是下地狱啊!

  那么这个阿阇梨,什么叫阿阇梨?

  给你说过四句(就是一首偈子)佛法的师父都是你的阿阇梨。

  你想想,这个时代我们的徒弟对师父的恭敬程度会到哪里去呢?所以我们修行佛法之人,要对佛法僧三宝,发出至诚的恭敬心。有恭敬,你才能得到利益。

  恭敬即得利益,还可以讲一个例子: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优婆夷(女居士),她对三宝很恭敬,每半月就要到僧团请一位比丘到她家里来应供。每到那一天就会准备精美的食物,来供养比丘师父。一般按照仪规,居士作财供养,衣食供养后,比丘就得作法供养。

  有一天她到寺院请到,就是按僧次来请,不能自己想请谁就请谁,按照僧团去安排,戒腊一个一个排下来,这时排到一个老比丘过来了,那位老比丘没有什么水平,不会讲法,开始不想来,但那个执事僧非要他来不可,说轮到你了,你必须去。他就去了。老比丘在…

《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原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