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函遍複講記 第叁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條原則▪P7

  ..續本文上一頁

  如果你在生産的過程當中,全身都在用力,送子出來的時候,你心裏默念,就可能導致閉氣。因爲默念向裏面走閉氣,反而會有很大的弊端。

  如果這時候至誠懇切地念,決定可以離開一切痛苦,或産後血崩,或子女等等不良的負面的一些情況。縱然難産到了極處,人都快死了,教這個産婦以及在旁邊照應的人——即使是沒有在現場,在別的房間的男性家屬,或者女性家屬,也要同聲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用共同的心力來感得觀音菩薩的慈悲救護。如果這樣去做,那決定,不需一刻鍾的功夫,就能使這個産婦安然平穩地把小孩生下來。

  那麼,外道(就是佛教之外沒有正知正信的這些外道)他不明白道理,就執著恭敬一法。他有時候就說:哎呀,你這時候不能念呐,這時候不幹淨……怎麼怎麼回事。這都是不能變通,不知道這種善巧方便,不知道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由于這些外道不明事理,散布這些觀念,就使得一些念佛的老太太,把生小孩看著是很可怕的事情。即使自己親生的女兒、自己的兒媳婦生孩子,她都不敢去看,甚至說會沖什麼東西。她就離開家裏一個多月——避開。她連看都不敢去看,所以,更何況叫她去念觀世音菩薩了。

  現在很多人對念佛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觀念,說念佛要淨口,不淨口就是不能念,他的淨口就是吃素,吃素才能念,你如果不吃素,那念就有罪過啊。這個觀點還傳得很廣,這也是沒有道理的。你能淨口當然更好了,你不能淨口,吃花素乃至于就吃叁淨肉,照樣可以念,經典上沒有說,你不吃長素就不能念,沒有這個說法嘛。

  佛菩薩是讓大家念得愈多愈好。所以我們體會佛法,這佛法是佛菩薩從大慈悲心裏面流現出來的,所以我們要體察佛心在什麼地方。要知道觀世音菩薩是以尋聲救苦爲心,是以救度苦難的衆生爲心,所以他不會計較衆生做不到的事情。那麼這個産婦在臨産的時候她裸露,她有種種不幹淨,這是出于生理上生小孩的這個過程——無奈嘛!不是說故意表達亵渎、無禮,她不是這樣的,不能與那種肆無忌憚的,故意肆無忌憚去相比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菩薩不會怪罪你的,你只要至誠去念,你有一顆至誠懇切的心去念,那不僅沒有罪過,而且能令這母子都種大善根,跟觀世音菩薩結上法緣。

  你看這樁事情,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能夠利益産婦這麼巨大,所以印祖必須要把這樁事情說出來,包括當時印祖還說了一樁什麼事情呢?就是哺乳的婦女,不能生氣。

  他是碰到一樁什麼事情呢?就是常常碰到那個嬰兒生病,有的就是那麼莫名其妙的病死了,這樁事情是什麼原因呢?哦,最後發現,這個哺乳的婦女如果她跟丈夫吵架或跟其他人吵架,她很生氣,她在生氣當中(往往家庭是這樣的),一生氣小孩就會哭,這一哭的話做母親的就抱起小孩就哺乳,這一哺乳的話,這個小孩就遭殃了。因爲她在生氣的時候她的乳汁裏面就有毒素,分泌毒素。所以印祖也把這樁事情說出來,千萬不要在生氣的時候哺乳小孩,最好不要生氣。

  這在現在醫學的實驗當中也表明,你讓一個憤怒的人對著一個試管呼吸,再將試管中的水注射到小白鼠身上都會把那只小白鼠毒死。由此證明,人生氣會分泌毒素。那爲什麼我們憤怒的時候會臉發紅,脖子青筋爆裂?這些都是中毒了,分泌毒素了的表現。所以一個婦女要養成一種柔順的、柔和的性格,對自己,對于小孩都會有好處。

  讓産婦在這樣的時候念觀音聖號,這個義理,不是印祖自己自立章程的,這是有經典的依據的,就是《藥師經》裏面說出來的。《藥師經》說藥師佛對一些身心疾苦的衆生有大悲願,他發了十二大願嘛,其中有一願就談到這個問題,母子生産的時候念藥師如來名號就能解決問題。

  當然印祖在這裏變通了一下,就是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因爲觀世音菩薩與很多娑婆世界衆生都有緣份,而且觀世音菩薩名號確實也具足這樣的功德,觀音名號人人皆知,所以專門念觀世音菩薩就可以了。

  

  第九條原則:女子禮誦

  女人從十二叁歲,至四十八九歲,皆有月經。有謂當月經時,不可禮拜持誦,此語不通情理。月經短者,二叁日即止,長者六七日方止。修持之人,必須念念無間,何可因此天生之小恙,竟令廢棄其修持乎。今謂當月經時,可少禮拜,念佛誦經,均當照常。宜常換洗穢布。若手觸穢布,當即洗淨。切勿以觸穢之手,翻經,及焚香也。佛法,法法圓通,外道只執崖理。世人多多只信外道所說,不知佛法正理,故致一切同人,不能同沾法益也。

  

  這一段講關于女人禮誦的情況。

  也是在印祖的那個時代,有些外道的觀念沒有什麼道理,卻很有市場,講得很多人都相信。所以在這裏就得要把它駁正,讓很多女居士端正自己的知見。

  這裏提出的就是女人月經期間能不能禮拜持誦的問題。首先談到女人從十二叁歲到四十八九歲,這段時間屬于生理上的現象,皆有月經。有的人說當月經來的時候不可以去拜佛,不可以去念佛,不可以去誦經。那有的人說了以後,很多女衆她就相信了,她真的就不去拜佛了。

  這個觀點在那個時代非常流行,印祖就在《一函遍複》裏面談到這個問題,就要把它辨正。

  所以印祖說:這個話語很不通情理。

  不通情就不能夠以衆生的情況來看待問題。

  不通理,就是對佛理不通達。

  女人每個月有月經,月經短的兩叁日,長的可能有六七日方止。這是女人的生理現象。但是修行呢?

  修行佛法之人要淨念相繼,要功夫不間斷,你不能由于這麼一個生理現象,竟然就使自己的修行中斷了,你就間斷了,這一間斷可能損失就很大的。修行要有滴水石穿的精神,你的水老是在一處滴,它才能夠把這石頭滴穿。

  修行最怕一曝十寒——修行一段時間她就停下來,停了以後就荒廢了,再撿起來就很生疏。所以一定要發長遠心,不能隨便去中斷。

  那麼正確的態度就是:女人當月經來的時候,她的身心可能不安甯、不舒服,可以少一點禮拜。少禮佛,但不是絕對不禮佛。你念佛號、誦經都要照常進行,不能中斷。

  之所以有人說你這期間不能禮拜持誦,是因爲你這段期間生理上問題不幹淨。不幹淨,你就得小心處理,常常洗換穢布。如果手接觸了穢布,你要在做功課的時候把手洗幹淨,不能用不幹淨的手去接觸佛經,包括焚香,這些你都要注意。

  修行佛法要有恭敬心。對這一點,印祖在《給徐福賢女士書》這封書信裏面,第一次提出來這個著名的名言,說: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或了無恭敬,則雖種遠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矣。”

  在《印光法師文鈔》很多地方都出現過這段話。爲什麼很多地方很多文章會出現這段話?

  有的人讀《印光法師文鈔》有一種感覺,覺得《印光法師文鈔》有很多話都是重複的。不錯,是有重複的,甚至有的話語重複了很多次,但是這個重複不是啰嗦,它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要體會祖師爲什麼會重複,不斷地說,就在于,這些話語很難落到我們這些衆生心裏去。而這一段話又非常重要,所以就得不斷地說,才能夠讓你聽進去,變爲自己的行爲方式。這是祖師的大慈大悲。

  爲什麼我們會聽不進去呢?似乎很簡單的道理,似乎很直白的語言,但是我們衆生是做不到的。末法時候的衆生都是沒有恭敬心的,這是這個時代衆生的一個特點。

  禮儀的精神是爲了體現恭敬。古時,孔子對禮非常重視,常常帶著學生在杏樹下演禮(演習一些禮的儀軌)。而今,中國包括海內外對這些禮的一套懂的人卻微乎其微了。聽說韓國還有一些儒家的團體,還按照古禮來演習演習,能夠演習一下,有那麼一個形態、形式,都是好的,因爲他是表達恭敬的。所以,這個時代是沒有恭敬心的。

  佛曾經說過一部經叫《佛說正恭敬經》,談一個什麼問題呢?

  一個人對自己的老師、和尚、阿阇梨要恭敬到什麼程度?每天要到那裏去請安,如果師父不想見,他都必須在門口頂禮叁拜。

  如果要請法,要跪在那裏請法。師父講話你不能坐,跪在那裏聽,聽完了之後再頂禮出來,然後再退著走,走到快看不到的時候,再向師父頂叁拜禮,徐徐離開。

  侍奉師父,不能和師父並列同行,甚至不能踩著師父的影子,一切事情都要禀白同意後才能去做。

  自己的師父有什麼毛病缺點,如果徒弟在背面說了師父的壞話,哪怕只說了一句,都要到地獄裏面遭受六十小劫的苦報等等,就說了這部經。

  這部經典一說,阿難尊者就哭了,因爲末法衆生沒有一個人能夠依照經典做得到的。由此阿難尊者就發了大願,我來做個示範,我依教奉行。

  末法衆生都難做到這樣的恭敬,那麼做不到,就得受不堪設想的後果,印祖在這裏是沒有把它的後果說出來。這個後果就是下地獄啊!

  那麼這個阿阇梨,什麼叫阿阇梨?

  給你說過四句(就是一首偈子)佛法的師父都是你的阿阇梨。

  你想想,這個時代我們的徒弟對師父的恭敬程度會到哪裏去呢?所以我們修行佛法之人,要對佛法僧叁寶,發出至誠的恭敬心。有恭敬,你才能得到利益。

  恭敬即得利益,還可以講一個例子: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優婆夷(女居士),她對叁寶很恭敬,每半月就要到僧團請一位比丘到她家裏來應供。每到那一天就會准備精美的食物,來供養比丘師父。一般按照儀規,居士作財供養,衣食供養後,比丘就得作法供養。

  有一天她到寺院請到,就是按僧次來請,不能自己想請誰就請誰,按照僧團去安排,戒臘一個一個排下來,這時排到一個老比丘過來了,那位老比丘沒有什麼水平,不會講法,開始不想來,但那個執事僧非要他來不可,說輪到你了,你必須去。他就去了。老比丘在…

《一函遍複講記 第叁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條原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