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百问(大安法师)▪P20

  ..续本文上一页持戒的出家众在住持佛法,利益众生,他们一定能够往生净土,而且品位不在中下。中国净土宗祖师悉是持戒念佛。吾辈净业行人应当将持戒念佛的家风在现代发扬光大。

  

  (7)问:弟子这里有法师来,可是有师兄却说是奔他而来的,就请到自己家里去,自己去供养,不给其他师兄机会,这样是犯戒吗?

  答:我们每个学佛的人都要反省:学佛是学什么?我们有很多烦恼和执著,很多是来自一个“我”,所以首先要破我执。有这个“我”就会心量狭隘,就会以自己为圆心画圆圈,以自己的利益好坏来判断、来行为,自私自利。所以破了一个小我,进到一个大我甚至无我的阶段,才会出现菩萨的心量、菩萨的精神、菩萨的行为。菩萨的行为是什么?好事给他人,坏事留自己;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这才是修佛法的行为。如果碰到一个很好的法师来,如果是一个有菩萨精神的人,他会赶紧让自己的师兄来分享佛法。如果只能一个人得到利益,他就会把这个机会让给他的师兄,这是修道人。如果说这是个好东西就赶紧占为己有,别人不能沾好处,那你哪里是修行啊?你是修凡夫法,修轮回法,修强化我执的法。是不是这样?再加上真正有正知正见的法师,也不存在就奔你一个人来的情况,法是属于所有众生的。如果一个法师说:我就对你一个人好,我对你讲法,我对你传什么法,其他人我不理睬,那这个法师还是搞人我是非这一套,搞拉个人的势力圈子,还在搞山头,实际上还是离不开名利。对这样的法师,你可以敬而远之。学佛的人是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僧这个僧是“僧伽”的简称,僧伽的意思是“和合众”,就是用“六和合”的原则来组织一个4人以上的僧团才叫僧伽,所以不是某个比丘,单个法师是够不上“僧”的。这就像树和树林的关系,一棵树不能叫树林,一定是众多树才能称为树林。所以有的居士连皈依僧都做得不如法,他不了解如何是皈依僧。皈依僧就是要用平等的恭敬心恭敬僧团当中所有的比丘。可不是说这个人是我的师父,那个人是你的师父,你的师父不如我的师父,就搞这些东西。如果搞这些东西,那你是在破坏僧团。这些凡夫的知见,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检讨。我们无量劫以来在这轮转修行,没有得到利益,就在这狭隘的心,那是你的,这是我的,这是好的东西我不能让你得到,这个法师我自己供养,不给其他人机会。这正是我们要修行、要破除的东西,你还要让它滋蔓,以这种心态修行是很难得到受用的。

  

  (8)问:配偶已邪淫有年,怎么讲都不改,请师父开示怎么办?

  答:这是这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受及时行乐的思想的误导,加上种种媒体网络的诱惑,邪淫日趋严重。有的人不以邪淫为耻,反以为荣,有情人表明自己有本事,这种道德观念的颠倒,也说明我们道德廉耻教育的缺乏。淫欲是人最重的烦恼,是生死轮回之根。对修出世间法者要彻底对治这个烦恼,对世间人将此欲求纳入礼的范围,婚姻家庭由此形成。邪淫行为败坏自己的道德,瓦解家庭,身心受损,名誉扫地,是一桩亟须远离的行为。尤其是佛教徒要坚持持好不邪淫戒。如淫欲心重,多作不净观,作死想,作空想,对异性作父母兄弟姊妹想。同时,多多念佛,以弥陀名号内具的清净光化解淫欲心,升华精神层次,吃素避免一些刺激性食物,这样念佛依靠佛力加持,自然会降伏色魔,身心安泰。

  

  (9)问:如果由于医院检查出了胎儿有畸形,因而犯了堕胎的重罪,丈夫和妻子会有恶报吗?念《地藏经》能化解重罪吗?念《地藏经》能的话,如何回向给被堕胎儿的亡灵?若念《地藏经》不能化解的话,应该如何化解?请慈悲开示。

  答:首先我们应该要有对生命的尊重,虽然婴儿是畸形,但他是一个人的生命,他是人的生命就有一次能够修学佛法得解脱的机会!也许他就长得不好看,甚至脚有点残疾或者什么,但是他只要能听懂佛法,他的生命价值是非常重大的!所以,你中断了他一期得人身修佛法的机会,罪过是非常重大的!所以不可因为畸形而实施堕胎。你先把他生下来,我们要尊重他,不管他畸形不畸形,他投到你家里做子女就与你有深刻的因缘,你不了这个因缘,就恶缘纠缠,就苦不堪言了,所以要尊重他的生命。堕胎的因是会有果报的。一旦不明事理而犯了如此的罪过,佛法也是可以化解的,念《地藏经》也可以,念佛号也可以。最终,第一,要把你诵经念佛的功德回向给这个婴灵就是这个婴儿的灵识,让他生到善道;然后,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能够自己带业往生,那么这个被堕胎的婴灵想找你的麻烦也找不上,如果你往生不了,那就会怨怨相报,这是一桩你必须要面对的事情。等到你往生之后,你有能力再去救度曾经被堕胎的婴灵,那时候你得到六种神通,用天眼一看,你不仅今世堕胎一次,可能多生多劫堕了很多次胎了,所以你生起大惭愧心、大忏悔心、大悲悯心,来救度这些曾经被你伤害的众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以恳切的忏悔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好!

  

  

  

  

  

六、敦 伦 尽 分

  

  (1)问: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答:百行孝为先,孝为成就道德人格的先决前提。母子天性相关,孝顺报恩乃人之天赋,如果对父母的孝心都丧失殆尽,可谓哀莫大于心死。要激活孝心,首先要想到没有父母,便没有自己的生命。母亲十月怀胎,饱受苦恼,孕育自己的生命,一生下来,哺乳三年,慈悲之极。将饭食嚼碎喂养小孩,用自己心血来为我们哺乳;晚上孩子拉屎拉尿,母亲便把孩子放在干的地方,自己睡在尿湿的地方;孩子生了病,母亲倍加忧念,恨不得把病移到自己身上来。如是等父母的恩德,虽天地不能喻其高广!所以我们必得孝顺父母。动物都有反哺之恩,何况人呢!其次应思惟,我们自己也会变老,我们现在孝养自己的父母,让他得到一个精神和生活上的安定,那么,自己的子女将吾人对待父母的态度看在眼里,我们孝养了父母,子女也会孝养我们,你现在对自己的父母种种不孝顺,比如,自己住很宽敞的房子,让父母住狭小阴暗的房子,那你的儿子以后也会把你放在一个角落里面去住,不予理睬。再次,孝道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智慧,促成我们的事业,是最大的福德。供养父母等同供佛,敬田收获丰硕。自古以来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在家中孝顺父母,在单位上必然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尽心尽责的人,然后他把这一念对父母的孝扩大到对一切众生的孝,就能成圣成贤。如同地藏菩萨在因地作光目女与婆罗门女一样,由对今生的父母的孝扩展开来,成就普度一切众生的悲愿。另外,孝还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当我们一念要去赌博的时候,思惟自己的身体发肤都来自父母,如果赌博把自己都赌惨了,父母也会难受啊!让父母感到痛苦,就不能去做呀!如果造杀盗淫妄的恶业,让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脸见人,我更不能去做呀!哎,所以这一念孝心,还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令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智慧的人,在社会上能够建功立业的人,父母感到很自豪、光宗耀祖。如果自己一失足干了违法乱纪的事,蹲监狱了,可真是不孝之极了。以上种种方法均激发孝心,作为净业行人,孝养父母是净业三福之首条,吾人当如教奉行。

  

  (2)问: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答:孝道是净业行人的一个纲宗要领,在家佛弟子,首先最起码的孝道要关心父母的生活,衣食无忧,随顺父母的心,让他精神快乐,那么高层次的一个孝道就是以有所作为,能够光宗耀祖,让别人一提到你的名字,你的父母就很荣耀,这是高一等的孝道,有时候称为大孝。净业行人还会进一步以种种善巧方便引导父母学佛、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大孝中的大孝,令父母得了生死、成佛道之究竟利益。这三个层次的孝,你去尽,就算孝道的圆满。

  

  (3)问: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

  答: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体现了诸佛如来度化众生的悲智,令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的苦难,安享涅槃常、乐、我、净。所以修净土法门的人,首先要体现出世间的本怀,念佛矢志往生成佛,不是念念佛,修点善,下一辈子得个富贵的身份,或上升到天堂去享天福的。要知道我们今生不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结果就惨啦!如果我们发起不了真往生的心,那么我们这一生持戒,念佛,修种种慈善事业的事情,下一辈子可能得到大富贵,在富贵中,能保持清醒头脑的少,迷惑颠倒以富贵造诸恶业者多,这不得不谨慎啦!所以截流大师开示,如果今生不能够发出真心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修行的话,跟一阐提、五逆十恶的人本质上没有两样。五逆十恶者是当生下地狱,那个不能真心求生净土的人,是第三世下地狱。下地狱的时间只有一步之差啊!所以我们要加以注意,如果今生不能成就往生净土的话,下一辈子想保住人身也不是有把握啊!得人身要持五戒(杀盗淫妄酒),即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才有做人的资格啊!试问我们的五戒持得怎么样,五常的操守如何呢?所以印祖说,下辈子保住人身比往生西方净土还难。得人身靠自己持戒的力量,而往生净土靠的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所以今生能闻到念佛法门,一定要信愿持名,今生成办往生之净业。

  这个往生净土的信愿建立之后,在世间法当中,要落实大乘佛法真谛与俗谛圆融的特质,在世间也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净业三福就是告诉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要孝养父母,恭敬师长,对朋友要有信誉,要吃素戒杀,身、口、意三业趋向纯善,这样你在家庭和单位尽到了自己的本分,便会导致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于你是世间的善人,又能由福德的积累开发智慧,所以你的事业也会做得越来越好。学佛不仅不会与世间法矛盾,反而能促进世间事业的昌盛。大凡世间上能够建功立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都是在心性的开发有相当深度的人。比如清代林则徐以大无畏的气概,烧毁英国的鸦片,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什么地方?我们得知林则徐用非常工整的楷书来写《金刚经》、《阿弥陀经》、《往生咒》。政务之余,抽暇念诵这些经咒,才知道他从佛经里面吸取了精神的养料。近代的思想家像魏源、龚自珍都是虔诚的念佛行人哪。还有很多的企业家的财富,大多是多生多劫布施的善行所致,今生他又布施,越布施越有财富,可见出世间法与世间体现相辅相成,出世间法提升世间法,世间法为出世间法准备资粮啊!

  我们在世间首先要有终极关怀的安心,用比喻表示:比如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出差。他第一件事是要找好一个住的地方,找到住的地方,安顿了行李,他出去办事,他心里很安定啊!哪怕办事再晚也预定好了地方,这把钥匙在手上随时可以进房间休息,这样,这人才安心呀!如果他没有找到住的地方,背着沉重的行李去办事,这办事的过程便一直伴随着恐惧不安。办完事到哪里去啊,心里不安呀!这是一般人常见的心态。由此扩大一点说,我们来到这个地球也是出一趟差啊!试问我们找到了住的地方没有?所以找到地方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必先解决的问题,然而多少人却忘了这个事情啊!背上沉重的行李去办事,追求世间的种种东西,一生都伴随着不安和恐惧啊!

  阿弥陀佛慈悲之极,用这个念佛法门给我们安顿好住的地方,令我们了知生命的归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前来接引。安心立命的事情解决后,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做世间的事业,那会做得很踏实,很快乐。可见,念佛法门是缔造安乐人生的妙法。

  

《净土百问(大安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