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语体释 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P9

  ..续本文上一页礼拜,生诸功德,是依化身说的。这样,诸佛的法身与众生,不是没有什么因缘了吗?不!当知生起的化身相,不是突然的变现的,是依无相生起的法身所现的,众生虽不能直接的与法身发生关系,但不能说他与法身毫无因缘。其情形是这样的,由法身而现起化身,化身为众生的增上缘,法身又为化身的增上缘,亦即是众生的间接的因缘,所以说如来是彼增上所缘的因缘。同时,现起的化身,不是没有统摄的,是依如来法身所具的功德力所住持的,所以说又彼化身是如来力所住持故。从佛为众生增上缘说,这是推功,从化身之为如来力所住持说,这是归本,所以本文科为推功归本。

  己二即法起化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等无加行,何因缘故如来法身,为诸有情放大智光,及出无量化身影像?声闻、独觉解脱之身,无如是事”?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譬如等无加行,从日月轮、水火二种颇胝迦宝放大光明,非余水火颇胝迦宝,谓大威德有情所住持故,诸有情业增上力故。又如从彼善工业者之所雕饰,末尼宝珠出印文像,不从所余不雕饰者。如是缘于无量法界方便般若,极善修习磨莹,集成如来法身,从是能放大智光明及出种种化身影像,非唯从彼解脱之身,有如斯事”。

  佛陀的法身,是不由功行而任运生起的,二乘的解脱身,也是不由功行而任运生起的。法身、解脱身同样的平等的不由加行生起,有什么因缘惟有如来的法身可以放大智慧光明及能现出无量的化身影像?而声闻、独觉的解脱身不能生起大智光明及现无量的化身影像呢?这是一个问题,所以文殊菩萨特别提出来请示佛陀。佛为使他易于明了起见,先举两个譬喻来显示这个道理:一、颇胝迦宝,就是水火所成的宝珠,其体是莹澈晶明的。如世间的日轮,即似热烈的火性颇胝迦宝,月轮,即似清凉的水性颇胝迦宝,除这而外,还有其余的似水似火的颇胝迦宝。不论他是怎样的颇胝迦宝,均无加行,平等平等的。虽同样的不由加行,可是日月轮火水二种的颇胝迦宝,能够放出种种的光明,其余那些似水似火的颇胝迦宝,则没有放光的功用。原因是:日月轮中,有具大威德的有情所住持的,如日轮中住有日光天子等,月轮中住有胸光天子等。同时,复由世间一切有情殊胜增上业力的因缘,能感得光明。所以虽同样的是颇胝迦宝,虽同样的是没有加行,但有放光不放光的差别。二、譬如摩尼宝珠,假使昌经过具有技巧的工匠加以善巧的雕饰,就可从摩尼宝珠上现出印文的像来;假使没有经过具有技巧的工匠加以善巧的雕饰,其摩尼宝珠上自然没有什么印文的像现出来了!颇胝迦宝及摩尼宝珠是如此,当知如来的法身与二乘的解脱身,虽同样的没有加行,但如来的法身,是从因位中缘于无量法界方便般若福德资粮,经三大阿僧只劫的时间,极善修习磨莹所集成的,所以能放大智慧光;又是以无量善巧积集福智资粮之所雕饰成的,所以能现出种种的化身化心之相;而二乘的解脱身,没有经过这样的雕饰、磨莹,当然就不会大放智光及现种种化身影像了。

  戊二(言教)随机增损事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如来、菩萨威德住持,令诸众生于欲界中,生剎帝利、婆罗门等大富贵家,人身财宝无不圆满,或欲界天、色、无色界,一切身财圆满可得。世尊!此中有何密意”?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如来、菩萨威德住持,若道若行,于一切处,能令众生获得身财皆圆满者,即随所应,为彼宣说此道此行。若有能于此道此行正修行者,于一切处所获身财无不圆满。若有众生于此道行违背轻毁,又于我所起损恼心及瞋恚心,命终已后,于一切处所得身财无不下劣,曼殊室利!由是因缘,当知如来及诸菩萨威德住持,非但能令身财圆满,如来、菩萨住持威德,亦令众生身财下劣”。

  世尊曾经这样说过:世间由于有如来及诸菩萨的威德住持,就能使诸众生在三界中得到很大的利益。假使他是生于欲界的人类中的,他就可以生到有权势的刹帝利的大富贵家,或婆罗门的大宝贵家,而且在这些宝贵大家中所得的肉身及外财,无不具足圆满。假使他是生到欲界天或色、无色界的天中,其各各所得的内身外财也是一切圆满可得的。佛在过去虽曾这样说过,但文殊师利并不怎样了解这个道理,所以问道;世尊!你所说的这些话,其中具有什么密意?请把密意揭开,以使我们明显的了解吧!佛告诉他说:如来及诸菩萨住持世间,是以若道若行指志众生的,假使有某类众生能于此道此行相应的话,佛及菩萨即随其所应,为他宣说此道此行,如说世间的十善业道及行此十善业行。若有众生听了此道此行后,能顺着他去作正式的实际修行,那他将来不论是生在欲界人中、天上、乃至色无色界之中,其所获得的正报生命、依报外财,无不具足圆满。假使有的众生听了此道此行后,不但不能依着去行,而且违背轻视毁谤此道此行,甚至对说此道此行的佛陀,生起损害及瞋恚心来,认为佛陀多此一举。由彼瞋佛、谤法的因缘,那他命终以后,不论是生在什么地方,其所获得的内身外财,都是下劣而不圆满的!如是如来及诸菩萨威德住持世间,不但能令众生获得身、财圆满,也能使众生获得身、财下劣。所得身、财有下劣与圆满的不同,为佛陀说此道此行的密意。

  戊三(行心)佛土净秽事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秽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难得?诸净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难得”?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诸秽土中,八事易得,二事难得。何等名为八事易得?一者外道,二者有苦众生,三者种姓家世兴衰差别,四者行诸恶行,五者毁犯尸罗,六者恶趣,七者下乘,八者下劣意乐加行菩萨。何等名为二事难得?一者增上意乐加行菩萨之所游集,二者如来出现于世。曼殊室利!诸净土中,与上相违,当知八事甚为难得,二事易得”。

  所行境界文中,说到如来所行,是不可思议无量功德众所庄严的清净佛土,说到如来境界,有清净及秽恶的两种世界。此中所说的佛土净秽事,就是指如来境界的秽净二土。曼殊室利为要明了净秽二土的差别之相,特别提出秽净二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难得的问题,请示佛陀。佛在回答中,先说秽土的难易,谓秽土中,八事殊为易得,二事甚为难得。易得的八事:一、外道:外道是对内道说的,依佛法的道理、道行而得道果,是为内道;不依佛法的道理、道行而得道果,是为外道。外道学者,他们有他们的一套道理、道行、道果,并且认为唯有自己的道理是真实的,道行是正确的,道果是究竟的。他们既以此自立,亦以此化他。像印度的婆罗门教等,都属此类。殊不知他们的一切,是不能令众生得到真正解脱的,可是世间上的这类外道很多,任何人都可以他自己的所见成立一套,所以秽土中的外道是很易得的。二、有苦众生:秽土中的众生,长期的沉溺在老病死的忧悲苦恼中,以及受其它种种痛苦的不断袭击!所以在秽土中,若要寻求无苦的众生,是很难得的,而有苦的众生,却很多很多的!三、种姓家世兴衰差别:世间有贵族的种姓,有贱族的种姓,有帝王的家世,有庶民的家世。一般以为,贵族及帝王家是舒服的、快乐的。住的既是高楼大厦,穿的又是绫罗缎匹,食的更是山珍海味;贱族及庶民家是苦痛的、难过的。一切的一切,都不能如意。可是我们不要羡慕他们,嗟叹自己!世间是无常的,当他家道兴盛时,生活固然过得优裕,一旦家道衰落时,他就又沦于苦痛的深渊了!穷苦的人家,看他这时是很苦的,一旦修福忏罪,那他又可转为大宝贵家而享种种福报了!所以种姓与家世,时时都在转换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在秽土中,随时随处都可见到,其例真是太多了!四、行诸恶行:秽土中的众生,行杀、盗、淫、妄种种恶行的很多,这,一方面固由过去的业力所引,一方面也由现实环境逼迫使然。因为,秽土有种种的不圆满,很易使人趣向恶行,所以行恶行的众生就特别的多了!五、数犯尸罗:尸罗就是戒,含有清凉的意思。生存在秽土中的众生,由于外在的环境所逼,常常的向外奔驰,做出不法的事情,因而内心感到无限的热恼。圣者出世见此惨景,乃至律仪令众遵守,期能消除热恼而得清凉。但诸众生为境所诱,虽有律仪而仍常常的毁犯,所以世间犯戒的众生特别多。六、恶趣:就是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趣,为不善业力之所招感的。由于秽土众生,犯戒者多,作恶者众,所以有这恶趣存在。七、下乘:下乘是对上乘说的。以三乘说,大乘是上乘,二乘是下乘;以五乘说,三乘是上乘,人天是下乘。秽土众生,不特发菩提心的上乘者少,就是发厌离心的二乘也不多,所有的大都属于人天的下乘,纵或有时有些为苦所逼,发起厌离心来,那也是很少的。所以秽土之一中,下乘易得。八、下劣意乐加行菩萨:谓秽土中的众生,发心行菩萨道,本来是很少的,即或有时有人发心行菩萨道,所有的意乐也非常下劣。所谓下劣,就是他的发心不广大,不坚固,稍遇一点违缘,就会退心或堕小乘。这种菩萨,在秽土中是很多的。是为秽土的八事易得。二事难得:一、增上意乐加行菩萨之所游集:所谓增上意乐,就是菩萨道者的发心广大,志愿坚固,不论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都能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为己而集福智能资粮,为他而广行菩萨大道,决不因什么困难事情而退失自己的菩提心,大悲愿,是为增上意乐加行菩萨。这种菩萨,当然是很理想的、难能的,正因为理想、难能,所以在秽土中很不易得到这样的菩萨来游集。二、如来出现于世:世间的祥和安定与否,就看有没有大圣佛陀出现于世:有佛出世,世间就和乐;无佛出世,世间就纷扰。所以佛陀出世,是很宝贵的,正因为宝贵,所以在秽土中很不容易得到佛陀的出世。是为秽土的二事难得。

  佛陀在解答了秽土的难易以后,又叫声曼殊室利说:净土中的难易,是与秽土恰恰相反的,当知八事甚为难得,二事非常易得。难得的八事把他列出来,就是:一、清净国土中,纯是佛教的信众,没有什么外道可得。二、清净国土中,在佛化情况下,一切众生都沐浴在法乐之中,没有什么痛苦可言。三、清净国土中,彼此是平等一味,享受一样的快乐,无所谓种族、家世的兴衰。四、清净国土中的众生,在佛陀的德化之下,都是专心一意的修诸善行,由于外在的环境安定,也无从作恶起,所以在净土中,寻求行诸恶行的众生,是很难得的。五、清净国土中的众生,既以行善为主,对于非法非律的事情,当然不会去做,所以数犯尸罗者也不易见。六、清净国土中,恶趣之名都不可得,那里还有恶趣之宝?七、清净国土中的众生,在佛陀的大悲愿力熏陶之下,求人天福报及发小乘心者,是很少有的。八、发小乘心者既然少有,当然都是发大乘菩提心的了。他们不发大乘心则已,一发此心就很坚固,所以下劣意乐加行的菩萨,也不可多得。二事易得者:一、发心的菩萨,意乐既不下劣,必然都是一些意乐增上的,游集在清净国土中,所以清净国土中,到处都可见到意乐增上的菩萨。二、清净国土,是佛所居的,自然常有佛陀出现在净国土中,所以如来出现于世,也是非常易得的。

  净秽二土有着这样的胜劣差别,一个真正发心行菩萨道者,对此应当抱个什么态度呢?这要以发心者的智慧强弱来决定的,假使是个智慧坚强的菩萨行者,在秽恶充满的世界中,能够战胜外在的恶劣环境,不为任何环境所转,当应留在秽土中,广度一切众生,不特不应离开这秽土,而且应当庄严这秽土,使之转秽成净,所以净佛国土,也是菩萨两大方便行的重要一行。同时,菩萨发心,是为度生,然要完成度生的使命,亦唯有在秽恶世界中主能办到。若生清净国土,就无法达到度生的目的,如行布施,布施的对象,是贫苦大众,净佛国中,没有贫苦众生,你施给谁呢?秽土世界就不同了,有的是贫苦大众,菩萨行者正好对这些贫苦群众广行布施。所以志愿坚强、智慧深广的菩萨,应在秽土中行菩萨道。假使是个智慧薄弱的菩萨,一时还不能突破秽土恶劣环境的包围,因而不能深入广大社会群中去行菩萨道的话,那就不妨先求生净土,在圆满的良好的环境中,与诸上善人一心一意的修行,以增进自己的智慧,充实自己的资粮,然后再进入秽恶世界,一方教化众生,一方净佛国土,以完成大乘菩萨的两大方便行。佛之示现净秽二土,一方在使吾人了解秽土的如何不圆满,净土的如何纯洁,一方也在激发吾人在秽土中发心修行,度诸众生,净佛国土。

  丙二奉持教名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于此解深密法门中,此名何教?我当云何奉持”?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曰:“善男子!此名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于此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汝当奉持”!

  佛与当机者的一问一答的探讨下,已将本品的教体抉了显出,可是本品的教名应当叫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的去奉持此教,当机者还不明了,所以再作最后的请示。佛的解答,其文甚明,无须再释。

  丙三显示教用

  说是如来成所作事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七十五千菩萨摩诃萨,皆得圆满法身证觉。

  佛在深密会中,说完了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参加此会听法的大众,除了很多的明了佛果甚深密意之外,当下并有七万五千的大菩萨,获得圆满法身,证觉无上佛果。所以佛说此了义教时,听众是实时得到法益的!

  上来已将本经略为讲完,本经的旨意是什么,当可从经文中得到了解。不过,修学佛法者,不可以了解为满足,必须要从了解中,如诸菩萨一样的得到真正法益。不错,我们现在还是普通的凡夫,不能与已得胜解行或已证无生忍的大菩萨相比;可是要知道,他们在没有得到如此如彼的地位以前,与我们同样是个普通凡夫,并不是生成如此的,而是经过长期修学才得如此的。所以,我们若能从本经中,透彻的了解胜义之理,进而依此正理去从事胜解行、如实行,从实践实行中,不特慢慢的可与诸大菩萨,且能如听了如来成所作事了义教的七十五千菩萨摩诃萨一样的获得圆满法身,证觉无上佛果。所以,敬希读诵听闻本经的学者,务要随文作观,如理思惟,随顺修行,并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终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与如来一样的成就所要作的种种度生事业!

  

《解深密经语体释 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八识规矩颂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