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语体释 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P8

  ..续本文上一页潜在的无明妄见因缘,才计执我及我所的。换句话说:由我执的妄见为缘,就计粗重的五蕴身为实在的自我,由法执的妄见为缘,就计执所见的色是我所见的,所闻声是我所闻的,乃至杂染法是我所染的,清净法是我所净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离了自我,一切似乎都无由活动。殊不知这众多的妄计,都是邪见加行所转的,实质上,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五蕴身的非我,通常说得很多,无庸再说;就所见言,我人是怎样得见外色的?一般的说是眼见色,也有说眼识见色,更有说我能见色。其实见色、闻声,是由内根、外境及中间所起的心识和合而发生的认识作用,三者中缺了任何一法,都没有见色、闻声的功能!所以若说单根、独识,或以自我运用眼根见色的话,绝对是错误的,是属邪行所转的,正见的学者,不当随其所转!

  三、若已悟解本性空寂的菩萨圣者,以他如实慧的力量,勘破了我我所的无明妄见,了知内无实在的自我,外无实在的诸法,于是就能永远的断除一切烦恼的粗重之身,而不再在生死长夜中流转了;同时,由于一切烦恼的寂灭不住,便得一切法的最极清净的空性,远离所有一切的断常、一异、来出、生灭、有无等的戏论,而以无为为所依止,一切无有加行,以如如智照如如境,智境一如,体性空寂,是名不共外道的陀罗尼义。

  辛二重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一切杂染清净法,皆无作用、数取趣。由我宣说离所为,染污清净非先后。于麁重身随眠见,为缘计我及我所;由此妄谓我见等,我食、我为、我染净。若如实知如是者,乃能永断精重身,得无染净、无戏论,无为依止无加行”。

  不共陀罗尼义,长行中分为三段说明,颂文中亦以三段来重颂他。第一颂是重颂长行的第一段,谓一切法有杂染清净的两类,这染净的两类法,既没有他的实在作用,也没有他的实在补特伽罗──数取趣,因无作用无自我的缘故,所以佛说染净诸法都是离所为的。无所为、无自我、无作用的染净诸法,我们不可说杂染法先染后净,清净法后净先染,因为胜义空性中,是不可说有先后的。第二颂是重颂长行中的第二段,谓未悟解性空的凡夫异生,于所感受的粗重身中,由以潜在的随眠妄见为缘,于是就妄计内身为自我,外境为我所。由这我我所的妄见,便说我见、我闻、我嗅、我尝、我触、我知、我食、我作、我染、我净等的邪加行转。第三颂是重颂长行的第三段,谓悟解空性的圣者,以如实慧了知无我无我所,断除一切烦恼,解脱粗重之身,获得无染无净无戏论的空性,并以无为为依止,无诸加行,成办究竟佛果,是为不共外道的陀罗尼义。

  戊三明如来之心行

  己一生起心相

  庚一法身心寂而常照

  辛一直说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应知诸如来心生起之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夫如来者,非心意识生起所显,然诸如来有无加行心法生起,当知此事犹如变化”。

  本品的开显宗要中,有明如来的身相、言教、心行的三科,身相、言教的两科,前面已说过了,现在是第三科的如来心行。讲到如来的心行,有法身与化身的差别。这里先由当机者请问如来法身心的生起之相,次由佛为曼殊室利解答。佛心与众生心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生起形态也就各别。众生心是虚妄的杂染的,他的生起,是由心、意、识之所显示的,是追求一种目的而忽生忽灭的,是随各种外在的环境转变而变化的;佛心是无分别的清净的,他的生起,即不随什么环境转变而转变,也不追求什么目的而忽起忽灭,更不是由心、意、识的生起之所显的!但这不是说如来的心法不生,如来现身说法的大智慧心,是还常常生起的,不过是不由加行而任运的生起罢了。从无加行边看,可知如来的法身心是常寂的;从任运而起边看,可知如来的法身心又是常照的。所以可说:如来心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不是一味的照或一味的寂。这情形,若举事实说,犹如变化一般。所谓变化,就是似有而无,似无而有,任运而起,不由加行,是为如来法身心生起之相。

  辛二喻显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如来法身,远离一切加行,既无加行,云何而有心法生起”?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先所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故,有心生起,善男子!譬如正入无心睡眠,非于觉悟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而复觉悟。又如正在灭尽定中,非于起定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还从定起。如从睡眠及灭尽定心更生起,如是如来,由先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故,当知复有心法生起”。

  一般的说,心法生起,须由加行,不然,是无法生起的;诸如来的法身,既还离了一切的加行,怎么还会有心法生起呢?所以文殊特又提出来请问。佛回答他说:证得法身的如来,就法身说,虽没有加行,但未证得法身以前,在加行位中修习方便般若时,曾经加功用就可生起!此可举两个譬喻来显示这个道理:一、普通凡夫睡眠,有有心的睡眠,有无心的睡眠。有心睡眠,指在睡眠时仍有梦中的意识活动;无心睡眠,谓在睡眠时连梦中的意识都没有,是一种极重的睡眠。虽在极重睡眠时,意识活动都没有,但从睡眠觉醒时,仍有心法生起。当知这所生起的心法,不是睡眠中有什么加行力量令其如此,而是在未入睡前所作加行的余势,令觉醒时的心法生起的。二、圣者入灭尽定,当其正在入灭定的时候,不特前六的心心所法皆不生起活动,就是第七识的一分恒行心心所法,亦已停止活动。虽然如此,但当圣者再从灭定出来的时候,这一切的心心所法又次第生起而开始他的活动作用了。当知这所生起的心心所法,不是灭尽定中有什么加行力量令其如此,而是在未入定前所作加行的余势,令出定时的心所法生起的。如是像无心睡眠以后的觉醒,灭尽定以后的出定,不由加行而有心起;当知诸佛法身,远离一切加行,而由先前修习方便般若的加行力量,令后复有心法生起,亦复如是。

  庚二化身心似有而无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化身,当言有心为无心耶”?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非是有心,亦非无心。何以故?无自依心故,有依他心故”。

  法身心的生起之相,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已如上面所说知道了,然如来的化身,是有心还是无心呢?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文殊大士又提出来请示于佛。佛回答他说:如来的化身,不可说他是有心,也不可说他是无心,什么道理呢?因为是无自依心而有依他之心的。所谓无自依心,是就佛的法身自性无有心法生起之相说的;所谓有依他心,是就依诸善根成熟众生的因缘而有变化心的生起之相说的。这样,可说如来的化身心,是似有而无似无而有的,不可说他决定是有,也不可说他决定是无。换句话说:机感则有,不感则无,所以说无自依心故,有依他心故。

  己二所行境界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行,如来境界,此之二种,有何差别”?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如来所行,谓一切种,如来共有不可思议无量功德,众所庄严清净佛土。如来境界,谓一切种,五界差别。何等为五?一者有情界,二者世界,三者法界,四者调伏界,五者调伏方便界。如是名为二种差别”。

  通常说有如来所行及如来境界的二种,但二者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一般人还不知道,所以文殊师利在这儿再请问佛陀。如来所行,就是如来所住的意思。住,本为世间衣、食、住、行四大要件的一种,谁也不能无所住的两脚挂空,不过,普通的凡夫异生,是住在三界之内而以三界为所行的。大觉的无上佛陀,所住的地方,是超过了三界所行之处,而是住在一切如来所共有的不可思议功德、众所庄严的清净佛土中的。这种净土,也就是本经序品中所说的薄伽梵,住在最为殊胜而具光曜的七宝所庄严的大宫殿中。如来境界,就是如来所缘的意思。佛所缘的对象是一切种而无所不缘的,不过从所度化的众生方面讲,总一切种约为五界,就是如来所缘的对象。这五界,在分别瑜伽品中已说过了,这儿不再释。至于所行、所缘的差别,所行是净土,唯佛所住的;所缘是境界,通于一切的。

  丁二抉择余义

  戊一(身相)示现有无事

  己一摄化归法

  庚一泯相归寂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成等正觉、转正*轮、入大涅槃,如是三种,当知何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当知此三皆无二相,谓非成等正觉、非不成等正觉;非转正*轮、非不转正*轮;非入大涅槃、非不入大涅槃。何以故?如来法身究竟净故,如来化身常示现故”

  如来的身相、言教、心行,是本品所开显的宗要,讲到所行、境界的差别,可说此三大事已告完毕,不过其中还有一些余义没有决了,仍得再行抉择,所以顺上开显宗要的三科,在抉择余义中,也分为三科来说明。现在先抉择身相的示现有无。

  当机者问:照上佛陀所说,如来的法身是没有差别的,没有差别,就应无相,若无有相,那末,平常所说的如来成等正觉、如来转正*轮、如来入大涅槃的三种,又是什么相呢?这我还不明白,请佛再开示我一下!佛告诉他说:此之三相是无二相的。所谓无二相,就是即化身的示现而融归于法身的寂灭。所以,从法身的究竟清净方面讲,是非成等正觉、非转正*轮、非入大涅槃的;从化身的数数示现方面讲,是非不成等正觉,非不转正*轮、非不入大涅槃的。如是依如来的法身、化身而说三相的无二,也就是泯相归寂的意思。

  庚二推功归本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有情类,但于化身见闻奉事生诸功德,如来于彼有何因缘”?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如来是彼增上所缘之因缘故。又彼化身,是如来力所住持故”。

  如来的化身相是有生起的,法身相是无生起的,通常说的众生见佛、闻法、恭敬、供养、奉事、…

《解深密经语体释 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八识规矩颂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