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出来以后杂言碎语甚多,妄想纷飞,他人就会误解这个法则、诋毁这个法则,但这的确是业缘相促成的,非是这个法则带来的过患,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一点。
此外,在这个行法中若有所见者、闻者、触者之时,一定不要畏惧,因为什么呢?你是缘佛、念佛者,立一念、断诸想,无所畏惧于现前阴境、光明境,乃至庄严境,诸佛现前,亦不应畏惧,但以见佛闻法,别无他作,这样能令我们直趣菩提、无有退转。在这个修行次第中,现在被阴境打败的是有一部分人,实际是发心不明,就是说刚刚出门看到好风光了,就不到目的地去了,说什么:“哎呀,目的地也没有什么,这个地方已经很好了”,这就是被阴境所缠缚,被现缘境相所缠缚,不能逾越,那光明境界、庄严境界、诸佛现前境界了不可得,何以故呢?你不进趣于法则故。多有人被阴境所蒙骗,我遇到七天八夜的行法人,一般到光明境,即稍微好一点的境相,就深深地陷在里面了,走出者甚少;一般在三天以下的行法者中,走出阴境的甚少。而真正发心清晰的人,不着染于境界,当然也有的人没有境界,因为自制力还够,就没有什么境界,如果真正不染境界、不惧境界,即不向往境界,也不惧于境界,这样行法最为方便,就是水到渠成之事。见佛不是强求,既然发这样的愿,念佛欲见诸佛闻法,发愿就得,不再相续用念头来困扰自己,但是念佛行法即可,这样甚为方便,如果念念之中“我要见佛、我要见佛”,行不行呢?怕成负担,反而被此缠缚,被这种知见缠缚,耽搁在某个状态中,就会产生不相应的愿。对此我们应该提示一下。
诸天昼夜常歌叹 一切世尊爱若子
若人为他常转读 一切法中无有疑
“若人为他常转读。一切法中无有疑”,不仅是自己行这个法则,若能为他人传达,乃至说转相地引导有情去学习、实践、读诵这样的经典,则于一切法中是无有疑、无有碍的,不会有这样的心智与机遇。
对《般舟三昧》这个经典、这个法宝、这个法则,我们学了以后,我看弃之者多,珍贵之者少之又少,也就是说把这个法宝当自己的眼目一样的人少。其实这比眼目重要得多,因为眼目可生可灭,可好可坏,百年之中也就结束了,但此法宝呢?尽未来际广延于世间,饶益无量众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对这个法宝真象珍宝一样爱护吗?对此我们是需要自省观察的。你自己尚不珍贵、珍惜它,还能说与人宣化、传达这个经典吗?我第一次遇到《般舟三昧经》时,十分震撼!因为行般舟中的诸多疑难问题这里面都提及到了,也都解决到了,所以很激动地就把这个经从东北带过来,希望我们能有这样的学习机遇。当时我学习的还不是这个经本,而是当作参考,因为这个教言甚为细腻、清净、周全,解决了我们现在行般舟的疑难,任何问题都无有遗漏!你可以经常读一读,尤其是常行般舟者,可以真正地读一读,很多问题根本不需问他人了,但只需问经典就可以解决。
彼诸容色无等伦 岂于菩提有退减
若能转教诸众生 遭值恶王人民乱
时年亢旱谷价贵 终无受弊及饥荒
“时年亢旱谷价贵。终无受弊及饥荒”,到饥荒之年,乃至说旱涝灾害、谷价贵等等,我们都不会遇到这样的危害。可能人类面临的问题,人类不知,如果知道了,就能把它解决了,就如我们现在行般舟法中面临的问题,我们如果真知道、真了解了,也就不成问题了,最主要是我们面临着问题而不知问题的时候,是无明,是最危险的时候。
现在,在我们人类生存的这个地球空间,我们有可知的灾难、不可知的灾难。可知的灾难,可以预防;不可知的灾难,在我们生命意识中的酝酿是极为不可思议的。我不想说任何给大家带来不安的东西,但是我们人类总体的心灵深处的不安稳因缘,乃至说极端自私、罪恶、邪见的恶性因缘,后面带来的果报实在是不可思议的!我经历了中国近代比较大的几次灾难因缘,如大的水灾、地震、非典等。非典最猛烈的时候是在广州,我直接到广州,当时也是广州最乱的时候,人们对SARS的畏惧已经到了极致,当广州的因缘减下去以后,北京正开始严重,我到了北京。当人类面临未知灾难时的恐怖,实在是很可怜的,为什么呢?因为未知故。我说,我拿生命来体验一下这个SARS究竟是什么呢?后来我说SARS是条蛇,见者必亡。当时很多人问我,我都这样说。为什么见者必亡?人多畏惧于此,而不知于此啊。
畏惧,我感到是生命中一个最大的东西了,对无明的畏惧,对业报的畏惧,如我们走般舟,很容易遇到前所未有之因缘,前所未知之境相,那么邪见有情就染著,在此处说高说低,说恐惧、说不恐惧;若智者,当这只是一路风光,随缘所见,了不相干,所以清净安住,于人回施清净教言,令众生直趣菩提,得见诸佛清净施教,这是不可思议的法则!非典在我们中国比较猖獗的时候,我真是体会到愚痴人类对无明十分畏惧的这种心理,当然有少部分、极少部分人对此没有畏惧,但大部分人心灵深处的畏惧是不能抑止的,那种畏惧是不能言状的,其实实在是没有什么,主要是心智中的畏惧、无明带来了这种魔难,大部分人与这个东西是没有缘的,但他害怕。
在我们人类以后将面临的业缘中,SARS比起来可能是最弱的了,那就象一阵风一样吹拂着这个热恼的世间,不过这个风是黑色的风罢了,跟任何人可能都有关系,可能都没关系,如果人躲在自己健康、调柔、不杀生的房间里,可能这个黑风吹不着你,但如果人在杀业、恶业、无明业炽盛的无遮无盖的业缘中,很难不被伤害的。对于未来世的果报,许多人在预测这个事情,这也不需要预测,这是我们人类面临的因缘,需要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每个现世的人,于自己心灵深处要善观察,是健康、不健康?是调理、不调理?是慈悲、智慧,还是无明、颠倒?是悲悯世间、爱乐世间、布施世间,还是侵害世间、扰乱世间、困惑世间?各位善知识啊,善自观察,善自思维,莫听他言,别人说坏说好没有用。例如鸡足山上已有三次大的灾难风暴了,有人给我们这儿买了帐篷、气垫皮筏子,但这实在是与我们不相干的事情,别人预报灾难,跟你本来不相干,何以故呢?共业中尚有别业,你若忆佛、念佛,有何畏惧呢?你能拿大米抵挡灾难吗?你能拿皮筏子抵挡劫水吗?你能拿帐篷抵挡住无所住所吗?这实在是心智被晃动的一种很可怜的境相,但这个世间就是很猛利地传播着怖畏。
我们若是行法、护法、依法而行、深入实践,亲证诸佛现前三昧这样的大功德相,对这些灾难是没有畏惧的,你只能去灭劫火、灭灾难、饶益灾难有情,无所畏惧,在灾难中于众生作安稳处所,这不是言说啊,实在是应该这样!这是真实的心地、广大的心地、安乐心地、抉择的心地,也就是悲智无畏的心地。我们应该在此处真正地去实践这个法则,比如别人有灾难的时候,世间有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真正站出来,真正地在这个地方修法,在这个地方于众生施无畏、施安乐,而不是逃避,或者是轻言于灾难。
在九年以前,我说我们住的这个地方会逐渐适合于人类生存,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一些体验了:以前放光寺出家人必到雨季没有不穿棉袍的,一下雨,其潮湿与寒冷是很难忍受的,而现在基本上都是一件单衣,早上起来再稍微穿厚一点就可以了,再过几年,我们这个地方就会逐渐地变暖,刚刚适合人生存。但在其他很多地方,人类生存面临着很大的温度适应的问题。你说印度、版纳这些热带地区,很热很热,人也生存啊,我们说的是常规状态下,当然人还不断地用空调之类来调节生存环境。而我们现在这个环境,如果大家因缘具足了,把前面的放生池修起来,那在这里生存的人的福德是相当安稳的,我们不假其他调整,就可以正常地、平和地生存。当然我们不是为了生存到这儿来,但这样的环境对用功办道就比较适合。这一类的环境在国内是越来越少了,许多地方已经变得十分热恼,人不要谈修持,能保护生命的机制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你能把生命延续下来,不要烦躁,不要挣扎,不要有疾病灾难,就算好了。而我们在这样比较适合、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大家可以诵诵经啊、行行法啊,乃至学习些什么,也就是说在那些热恼、逼迫的环境中,或者说已经失去平衡的环境中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在这里可以做得到。
这是一个关于区域的提示。又比如为什么大家在这里走般舟?我感觉就是这个地方的福德的护持。在异地走般舟不是不行的,但如果在有些“地薄”的地方走般舟,大地都会震动,鬼神会不安,会扰乱你的。有的人说“这个地方境界这么多”,比如有的人在终南山住,境界就十分多,在某个地方住,还会有被鬼神抬跑之类的事情,就是因为“地薄”,恶罗刹鬼神所居住。如果你行善法给他们,念佛、诵经、拜忏,回向给他们,他们会欢喜、守护你的,但你若在那儿造恶业,吃喝放逸,玩乐放逸,那你就等着恶性果报,乃至可能被残害生命。现在多有住寺院者、住山者,因放逸而反受其害的多,因为不如法行故,即不如法供养、守护、回施故,所以多受其害。
我们在这个山林寺院里住,还是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行法因缘,你若是回家了,我们就不提了,如果在这里,就珍惜自己的每一天,这实在是有意义的事情!不是说逼迫自己,是要尊重自己的因缘。逼迫自己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十分不愿意做这个事情,那就可以回家休息、疗养。但如果是行法,寺院实在是一个合适的场所,是有意义的一个事情。我们恰恰在云南这个地震带上,而还有行法安稳的机制,应该珍惜!有的地方走般舟,真是不行的,比如家庭等恶缘机制比较多的地方,走般舟可能需要冲破的阻力就大一些。而在一些比较纯净、简单的道场,或者简单、安宁的房舍中走般舟,还是有意义的。如果走般舟的时间比较长,在楼上也不太合适,以前在保安寺走般舟,那个二楼会倾动的,很多人都能体会到象冲船一样,这是因为其载负机制的问题,保安寺所在的山叫“厝石山”,就一块石头,一走,这个山就会晃动,如果我们在那儿睡觉,它不会动的,而我们在念佛行法之时,即是大威德力的传播,大威德力的延续,大威德力的实质内涵都表现在我们这个念佛行法的过程中。你要细细地观察,如实地实践,这样我们就会契入这个法则的实质内涵,不会与经典脱钩,不会与这个法则有太大的距离。
若人解说此三昧 所有功德不思议
假虽魔娆诸众生 不能动斯一毛发
我前说彼持经人 众患恐怖及烦恼
彼终不能加损害 唯除往业先定殃
“我前说彼持经人。众患恐怖及烦恼。彼终不能加损害。唯除往业先定殃”,为什么这么说呢?多有薄福少德之有情,不能忏悔,不能进趣一法则,多以邪见、慢心、欺心行法,那有些时候还会有一些现前的障缘,若我们有障缘现前,忏悔、念佛,舍弃自己的恶性杂缘,一心念佛、守护这个法则,则一切恶缘终不能加害。的确有薄福有情、恶缘成熟有情、善缘不具有情,遇到这个法会生恼及恶见,反受其害,此害是一时之害,但就究竟来说,还是会与无上菩提结一真实胜缘。
若有护持于此经 是则于吾为长子
世尊一直在净土教言中说,念佛者非小乘,是我长子。所谓长子,即一尊胜法则。此“一尊胜”非是我们称的,如果我们这么称就出问题了,世尊可以如是宣化。如此宝王三昧含纳一切三昧,具足一切三昧,成就一切三昧,因为十方诸佛悉皆现前立故,说尽一切法;因为一切佛为一切法之主,能宣化一切法故,见一切佛就具一切法,所以是为宝王三昧、真实不虚!这是无畏说、真实说,不是为劝诱我等而作的假设说,所以古来以久,《般舟三昧经》是一个不共的法本,为历代诸大善知识所守护、所实践、所尊崇。历代的大成就者都在这个经典中深入实践、深入观察,他们是真正的实践成就、守护者,不管教下、律宗、净土宗,基本上所有宗的历代祖师、善知识们,对这个法都多有行持,尤其是律宗的善知识们、净土宗的善知识们、教下的善知识们,对这个法的行持是比较周遍的,他们基本上到最后都必行此法。所以“是则于吾为长子”,这是释迦世尊于我等做如实宣化,因为八万四千法中,此法如大海,一切法皆归于此法,所谓“净土为归”,这是古来以久一切法门的善知识所提出来的一个教言机制,不这样说,就违背了大乘教言的真实利益,离开了大乘教言的真实机制。世尊在八十一卷“普贤行愿品”中,给我们作了这样一个提示:文殊、普贤之类的法身大士,其归终结底之要处在于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发什么愿呢?愿我临终无障碍,往生阿弥陀佛无量光佛刹。为什么要发这样的誓愿呢?法身大士,佛后普贤,乃至早已成佛的文殊师利这样的大士,也要导归极乐,欲令一切智慧行者、广大法益行者一生成佛故。
我已称赞于彼等 当来之世亦复然
世尊此时称赞,彼时称赞,乃至未来佛亦称赞,何以故?诸佛住世,莫不赞叹此教言,因为欲见佛故,佛赞叹此类有情,毕成佛道,功德不思议。
若能护持如斯法 自应恒发欢喜心
咸共宣通勿放舍 我今为汝如是说
经典从开始宣化,一直到现在,世尊皆作如是说,劝我等守护、实践、深入这个法则。诸位善知识,善思维、善观察!
[1]指祜巴温忠阿罗汉尊者于2006年4月被邀请到鸡足山放光寺一事。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贤护分称赞功德品第八》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