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二十几个,或三十几个,而一年前还不是这样,这是一个缘起法,因为有她们这一群人在在集体地实践般舟,一日一夜循环实践的机制是很感人的,一年半平实、真实地延续下来了,大家对这样一个孜孜不倦地、恒常地、集体守护一个法则的道场,都很感动,或者很向往,许多人在她们这种行为的加持、感动下,也在实践般舟法则。放光寺的住众,还有其他道场都提出来过能否学习《般舟三昧经》,但因为各方面因缘不成熟,一直也没有学习,此次恒阳庵的住众提出为了这个新殿堂的使用,乃至道场行法的需求,来学习《般舟三昧经》,众缘和合,所以我们来到这里学习。以上也是我们来到此处学习《大方等大集贤护经》的缘起和目的,在此也给大家作一个汇报。
大集
我们看看“大集”二字。在藏经中有“大集部”,这部分经典是世尊在色界、欲界广泛对大菩萨宣化的大乘了义教言,聚集在一起称为《大集经》。我们现在来学习此经,实际也是在诸佛如来的加持下,我们大菩萨的机遇,即大觉悟的机遇、用功的机遇成熟了,因为菩萨,菩提萨埵者,就是遇法勇猛、清净实践者。现在人放逸,遇法多不能行,遇法多不生尊重,失之交臂,在轮回业流中不能自拔,实在是令诸佛所悲悯啊。
“大集”还有另一说法,是指佛在大众中所说,所谓大众者,不单是对大菩萨,而是对九界有情广泛之说,亦称“大集”。
我们现在接触、学习此《大方等大集贤护经》,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般舟经》在中国传播很广,但是真正学习、实践此经典的人,虽然现在渐渐多起来,但与《阿弥陀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等许多经典对比而言,了解者还是甚少的。而我们有这样的机遇来了解、认知它,实在是我们宿世与般舟一法有甚深因缘,若没有这样的因缘,若一劫、两劫、三劫、四劫欲闻此法,也不可能有成熟的机遇。对于什么样的因缘才能学习到般舟行法,世尊在此经典中有广大平等的宣化,我们后面会讲到。
经
“经”字,为贯穿意、相续意,犹如途径,令众生可以遵循。我们学习此经典,也是仰仗三宝的加持、释迦佛的加持、贤护菩萨的启发,而能深入经藏,来了解般舟,了解般舟三昧,了解般舟三昧的因地修法及果地修法,了解般舟三昧真实成就的内容、来源及所需条件。若是没有这些了解,说般舟,不得三昧;说三昧,不能与般舟相应;说般舟三昧,与我们自身不能相联系,这样的话,再好的法则对我们来说又有何益呢?所以,学习对我们来说反而变得十分重要。不论是从外地赶来,还是原来住在这里的菩萨们,我们有机会来学习、认知这个法则,而且又是在佛欢喜日这个特定的日子开始学《般舟三昧经》,也即《大方等大集贤护经》,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善根福德因缘。这样一个机遇实在是在三宝、诸佛菩萨的威神福德加持、回施下,以及在我们自己的善根成熟的机制下和合共成的。我们看到,这个道场的住众用了很大的心思,买了许多鲜花,来代表这个法一定会结出不可思议的结果,如花一样来芬芳世间、净化世间、庄严世间,我们对《般舟三昧经》的学习,亦复如是,肯定有一个很好的、清净的缘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及笈多等译
“隋”,即隋朝。
“天竺”,即印度。古人称五天竺、五印度,分南、北、东、西、中五印度,我们现在所在的大理这块土地,元朝以前还是大理国,即南昭国,其版图很大,大概同我们中国现在的版图差不多,其南到越南、北到四川康藏、西到印度,按记载也曾是印度的摩揭陀国。
“三藏”,此处指三藏法师。三藏包括经藏、律藏、论藏。在中国,古来以久可称三藏法师的很少,大家熟悉的唐三藏法师,即唐玄奘法师,是一位伟大的、不可思议的历史性人物,也是一个世界性人物,在印度,其名字比我们中国其他所有人的名字都要响亮,几乎无人不知,现在很多印度古迹的挖掘都是依靠唐三藏《大唐西域记》一书作为考证蓝本的。
“阇那崛多及笈多”,是印度人的名字,我们知道,印度人有两大语系——梵语系和巴利语系,与我们中国人语言结构中的文言文和白话文差不多。巴利语,只有语言,没有巴利文,巴利语是怎么记录下来的呢?有用英文记录下来的,有用版纳的傣文记录下来的,有用泰国的泰文记录下来的,用许多国家地区文字记载下来的巴利语的读法,称为“巴利语系”。“阇那崛多及笈多”这个名字很长,我们一般不翻译,若译过来,比较简单的说法是“德志”,此人为刹利种,家有兄弟五人,崛多最小,幼年出家,是善于游化的三藏法师,按记载,其出发来中国时初有十人相伴,久历艰辛,六人损折,仅余四人,初至长安,到草堂寺,现在在西安还有草堂寺,它也是罗什大师最早译经之处。隋文帝对崛多三藏比较优待,请其翻译佛经。过去这些三藏法师到中国来,都是帝王家所请,而建立译经场,所以我们现在读的这个译本,也是在文帝皇权的加持下、允许下,才翻译出来的。崛多三藏一生翻译了三十部经,一百七十六卷,我们现在学习的《大集贤护经》五卷属于其中。他在开皇二十年入寂,活了七十八岁。
[1]恒阳庵:为云南鸡足山华首放光寺的下院,现名华首放光寺净土院,位处鸡足山海拔2400米左右。恒阳庵为般舟道场,住众轮流一日一夜般舟行法,常年守护,相续不断。(截止此次讲经时间——2006年8月,道场住众已相续行法一年半未间断。)
[2]放光寺:全称云南鸡足山华首放光寺,位处鸡足山海拔2700米左右。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目录 缘起 经题》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