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睡也睡的好,他们心里什么也没有。他们的五欲很容易得到满足,所以沉湎于五欲,而不能运用智慧。天人的过失就是沉湎于五欲。
我们在拼命地满足五欲的时候,就会伤害很多的因缘。人间的五欲满足不了,包括帝王五欲也满足不了。财,你就是帝王,想把人间的一切财产都拿过来,那也是不可能的,很多东西也满足不了你;色,也不能说一切人都是你的眷属;名,也有人诽谤你;食,虽然帝王在食上可以得到一些满足,但是也不是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我们人的五欲若想满足,会伤害很多的生命,伤害很多因缘,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五欲的过患。
“虽为俗人,不染世乐”,这是告诉我们,不要去老染著世间的那些五欲,它会象天上的乌云一样遮盖我们的智慧光明。
“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告诉我们学佛的人要向往这个因缘,发起出离世间之心,不染著世间之心。
“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这样就会得到清净的教化,这是大人之行。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生死炽然”,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生死炽然,不要为自求,不要认为“我自己怎么样”。我老感觉到我可能在法座上一口气上不来就死掉了,也可能一出门就死掉了,也可能一上床就死掉了,都会的,人命真是无常。所以我们大家要知道生死炽然,无常迅速,切莫以为自己还有很长很长的生命,莫误自己。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要拿得住,拿得住什么?阿弥陀佛这种万德洪名的给予,我决定承担,荷担如来家业,莫做长者之喻。长者之喻,你也不要逃逝,佛把家产给你,你就拿来,万德具足,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的本家本国,何时何地不管什么情况下,丧失生命就是回本家本国,这样的因缘那叫念佛了、知佛恩了。
我们念念四句偈子,“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佛的本愿力,使我们闻名即得觉悟,即得转相教化,即得出入自在,以佛的光明遍照净化世间,以阿弥陀佛的万德给予载负一切,是为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给我们大家带来一个圆满的、不可思议的功用,这种利益是佛的究竟道业,非一切九界自力所能醒悟。如此最殊胜圆满之处,是由佛恩回施,只有报恩行持。若不深明此理,与净土一法发起真正的认识是很难的。
“苦恼无量”,一般常谈我们人类的八苦,比较好理解,实际我们这个世间有无量的苦,因为众生无量,苦的差别亦是无量。以苦来描述这个娑婆世界,是个方便,大家若知佛法,那还有佛法之趣味。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叫堪忍世界,他方诸佛国土的人看我们这个世界的生命,以为不能忍受,“在此五浊恶世怎么能生存下来?怎么能忍受?”但是我们感觉到活得还挺好的。这个地方是引发我们厌离心的,使我们不要染著于世间的这种五欲,不要染著于所谓的自己的身、自己的生命,得以超越,你再来运用这生命,它就是智慧的生命,所以下面讲“发大乘心”。
“发大乘心”,大乘,就是引发我们大家不为自利。大乘是载负一切众生的意思,以法界为乘是为大,载负一切是为乘。
“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愿代众生受无量苦,这是大悲心所在。我也常听人这样问:“法师,我们讲法为什么别人不听?我们讲法为什么不能说服别人?我们给别人介绍佛教,为什么别人不相信?家里的人不信佛怎么办?”,这个地方就劝化我们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这是一个特别重要欲说服人的根本的力量所在。
你讲法也好,介绍佛法也好,作为一个真正学佛人也好,欲使更多的人,毕竟得大安乐,那你就要愿代众生受苦,要发菩提心。这个心力量就大,往往我们斤斤计较,看到我的亲人,他对我好,我就给他介绍佛教——不能说不行,这样的力量很小。
我们要引发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苦海,摄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拔一切众生的生死苦本,发这样的大志愿,这种大慈悲心生起来,就会愿代一切众生受无量苦。这无量苦,就是以别人的苦为苦,这样才能深入人心,才能真正把佛的这种教化、佛法的利益带给别人,使别人信服。
诸佛如来出世,的确受了无量众生的苦,他们本来无苦可受,因为吃了众生的苦,才能体会到众生苦的来源,才能拔苦。愿代众生受苦是个特别重要的一个因缘,我们若想使一个人得到真正的佛法利益,一定要放下自己身心的这种轻安,就是对自己身心的染著、对智慧的染著,深入别人的思想,以别人的苦为苦,象自己的苦一样。所以说把一切众生视若自己,这样就可以发起令诸众生得大安乐的法益。
《八大人觉经》告诉我们不为自求,这是佛法的根本。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我们学习《往生论》也是为了引发我们这种大人觉悟,走出小气,走出这个狭隘的自私、这种不智慧的因缘,那叫作茧自缚。人都在拼命为自己服务,就象那蚕吐丝一样把自己彻底地缠缚起来,一直到死亡。诸佛如来他所觉悟的就是广大清净无有沾染的那种智慧,是超越。
“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普利一切众生,使法界众生同归一真,同归阿弥陀佛清净国土。这样的大菩提心愿,就是法身之船,就是大乘。净土一法是大乘教,念佛人是佛的第一弟子,莫以为念佛之人为小乘。
很多人念佛就是行的小乘,但为自求,根本不管别人。小乘,你怎么能念佛?念佛怎么能称为小乘?现在比较普遍流传就是这个因缘。
“至涅槃岸”,我们欲达到一个大自在,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智慧的心、智慧的成就,那就要了生死。了生死靠什么?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以南无阿弥陀佛圆满一切,一念中圆满一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是个决定往生、决定的利益。“即得往生”,就是得到往生的利益,就是识得本家本国,最终的归向认得准了。
我们现在熟悉极乐世界是我们的本家本国,也是一片光明,我们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一切众生咸入光明遍照、咸入极乐世界无一遗漏,我们这样演习,本来就是清净,这样的发心本来就是极乐国土,色身一散坏,自然归入大光明藏中,自然圆成佛果,这真是不可思议,若不然,你一到那个时间,见到光明生大恐怖,见诸佛相,也会生恐怖,诸佛相一出就是大光明。我们称念这一句光明名号万德洪名,圆成一切。圆成一切,就是大光明,就是安乐国土。圆成一切,同归光明遍照,就是一片光明。这一片光明,我们这样久久地念、熏习,当下得利益,临终圆成利益,所以说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因缘。乃至一切甚深修持法,莫过于如是。因为净土一法直接以习用发起根本,以光明归入。
密教有五个次第,所谓的戒、正受、神通、光明、习用,我们是以习用起手的。就是佛以果德回施给我们,我们一称南无阿弥陀佛,一切众生咸得往生无一遗漏,识得本家本国,就安心了。这就是佛的恩德,给我们一个家,给我们一个万德,使我们歇心。这歇心的本心,就是大智慧的彼岸。歇心即菩提。
菩提就是佛道的最根本利益所在,是诸佛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真实之利所在,是佛的无尽大悲普度众生本怀所在,是诸佛所证,动念即是光明。什么光明?我们举心动念,来一个烦恼,来一个妄想,你马上知道,这就是光明。若不然,你就不知,不知就随着这种黑暗妄想流转,那就是众生。一念贪嗔痴慢疑生起,马上觉悟,即是光明。
净土法门举心动念即在光明之中,因为它的根本是习用,就是圆满无有亏欠的意思,就是一称南无阿弥陀佛,皆共成佛道,咸得往生无一遗漏,得这个大安心。这安心处,也正是所谓的歇心处。歇心处,正是所谓的习用,无智无得,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平等一相,那么再一举心,马上就明白,马上就知道。我们心地无有挂碍之时,一举心就知道。你心里乱糟糟的,举心也不知道。这一举心、一动念就知道,一知就是光明。如此光明繁衍于未来,所以说就是无量光。如此光明无有间断,就是无量寿。
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南无无量光无量寿,我们的命运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我们未来的命就是无量寿无量光,这不可思议,没有识与不识,你的生命的结束,不过是个转换罢了,你根本不用重视它,你活着也不会感觉到压迫,你知道未来是无量寿无量光,现在得以无量寿无量光的这种加被、得以这种生存,得以安心的这种生活,活的自在,死也死得潇洒。
因为你这个死亡不过是回本家本国,彻底圆彰罢了,彻底圆成罢了,彻底舍弃一切牵挂罢了,那更是光明,这种方法特别不可思议。很多人追求临终的作念,岂不知这正是临终?
什么临终?识破一切生死的根本就是颠倒妄想,那么你就归入一片光明。一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光明遍照,就是真实不虚,就是一心。什么叫一心?一切众生咸入光明。欲求个一心那不是一心。如此一心,就是光明,就是无碍。如此一心,就是极乐国土之加被、极乐国土之给予。如此一心,就是成就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所在。
“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成就往生正因”,这正因,就是正定聚,得入大定。这大定,就是一片光明。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本来就是一片光明,咸归圆满。
“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就是不住涅槃也不住生死,虽于生死中,生死不可得。不住涅槃道,就是不取证,能得以度脱众生。
“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悟生死”,这就是报恩了,知恩报恩。发菩提心,就是知恩。引发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这样做不可思议。
“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这是进趣菩提,净土法门不是进趣菩提,而是念念在菩提之中,念念在光明之中,念念在万德圆满究竟道业之中,念念在具足这种不可思议的法益之中,没有出离。这种佛的果德遍于十方尽于虚空含纳我等,如此大德是佛所给予,所以跟这个方法不一样。
“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我们念佛的人亦复如是。“第一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这《八大人觉经》就是远离这种我的染著,发菩提心,代众生受苦,知恩报恩。
什么叫代众生受苦?因为自己知道一切众生的苦不可得,生死不可得,于生死无染无著,把这种利益回施给一切众生。怎么回施?要代众生受苦,要体察众生之苦,不舍一切苦恼众生。你若舍众生苦,你就不能与众生同生极乐国。净土法门的这种转相教化,就在于这个应用,所谓“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我们用《八大人觉经》作一个引导,这段文字最主要为了说明不为自求真实利益所在、智慧所在,这是一切诸佛菩萨大人之行持,非众生心量,那么我们欲超越众生之轮回苦恼,就要随顺佛的觉悟,随顺大人之地,随顺诸佛给予的这种教诲,若不如是,那就是无尽的轮回,就难以得到佛法的法益。
摘自慈法法师《往生论》讲记
《佛说八大人觉经简释》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