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八大人覺經簡釋▪P3

  ..續本文上一頁;睡也睡的好,他們心裏什麼也沒有。他們的五欲很容易得到滿足,所以沈湎于五欲,而不能運用智慧。天人的過失就是沈湎于五欲。

  我們在拼命地滿足五欲的時候,就會傷害很多的因緣。人間的五欲滿足不了,包括帝王五欲也滿足不了。財,你就是帝王,想把人間的一切財産都拿過來,那也是不可能的,很多東西也滿足不了你;色,也不能說一切人都是你的眷屬;名,也有人誹謗你;食,雖然帝王在食上可以得到一些滿足,但是也不是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我們人的五欲若想滿足,會傷害很多的生命,傷害很多因緣,所以我們要認識到五欲的過患。

  “雖爲俗人,不染世樂”,這是告訴我們,不要去老染著世間的那些五欲,它會象天上的烏雲一樣遮蓋我們的智慧光明。

  “常念叁衣,瓦缽法器”,告訴我們學佛的人要向往這個因緣,發起出離世間之心,不染著世間之心。

  “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這樣就會得到清淨的教化,這是大人之行。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衆生受無量苦。令諸衆生畢竟大樂

  “生死熾然”,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的生死熾然,不要爲自求,不要認爲“我自己怎麼樣”。我老感覺到我可能在法座上一口氣上不來就死掉了,也可能一出門就死掉了,也可能一上床就死掉了,都會的,人命真是無常。所以我們大家要知道生死熾然,無常迅速,切莫以爲自己還有很長很長的生命,莫誤自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要拿得住,拿得住什麼?阿彌陀佛這種萬德洪名的給予,我決定承擔,荷擔如來家業,莫做長者之喻。長者之喻,你也不要逃逝,佛把家産給你,你就拿來,萬德具足,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的本家本國,何時何地不管什麼情況下,喪失生命就是回本家本國,這樣的因緣那叫念佛了、知佛恩了。

  我們念念四句偈子,“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佛的本願力,使我們聞名即得覺悟,即得轉相教化,即得出入自在,以佛的光明遍照淨化世間,以阿彌陀佛的萬德給予載負一切,是爲淨土法門。淨土法門給我們大家帶來一個圓滿的、不可思議的功用,這種利益是佛的究竟道業,非一切九界自力所能醒悟。如此最殊勝圓滿之處,是由佛恩回施,只有報恩行持。若不深明此理,與淨土一法發起真正的認識是很難的。

  “苦惱無量”,一般常談我們人類的八苦,比較好理解,實際我們這個世間有無量的苦,因爲衆生無量,苦的差別亦是無量。以苦來描述這個娑婆世界,是個方便,大家若知佛法,那還有佛法之趣味。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叫堪忍世界,他方諸佛國土的人看我們這個世界的生命,以爲不能忍受,“在此五濁惡世怎麼能生存下來?怎麼能忍受?”但是我們感覺到活得還挺好的。這個地方是引發我們厭離心的,使我們不要染著于世間的這種五欲,不要染著于所謂的自己的身、自己的生命,得以超越,你再來運用這生命,它就是智慧的生命,所以下面講“發大乘心”。

  “發大乘心”,大乘,就是引發我們大家不爲自利。大乘是載負一切衆生的意思,以法界爲乘是爲大,載負一切是爲乘。

  “普濟一切,願代衆生,受無量苦,令諸衆生,畢竟大樂”,願代衆生受無量苦,這是大悲心所在。我也常聽人這樣問:“法師,我們講法爲什麼別人不聽?我們講法爲什麼不能說服別人?我們給別人介紹佛教,爲什麼別人不相信?家裏的人不信佛怎麼辦?”,這個地方就勸化我們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衆生,受無量苦”,這是一個特別重要欲說服人的根本的力量所在。

  你講法也好,介紹佛法也好,作爲一個真正學佛人也好,欲使更多的人,畢竟得大安樂,那你就要願代衆生受苦,要發菩提心。這個心力量就大,往往我們斤斤計較,看到我的親人,他對我好,我就給他介紹佛教——不能說不行,這樣的力量很小。

  我們要引發一切衆生出離生死苦海,攝一切衆生同生極樂國,拔一切衆生的生死苦本,發這樣的大志願,這種大慈悲心生起來,就會願代一切衆生受無量苦。這無量苦,就是以別人的苦爲苦,這樣才能深入人心,才能真正把佛的這種教化、佛法的利益帶給別人,使別人信服。

  諸佛如來出世,的確受了無量衆生的苦,他們本來無苦可受,因爲吃了衆生的苦,才能體會到衆生苦的來源,才能拔苦。願代衆生受苦是個特別重要的一個因緣,我們若想使一個人得到真正的佛法利益,一定要放下自己身心的這種輕安,就是對自己身心的染著、對智慧的染著,深入別人的思想,以別人的苦爲苦,象自己的苦一樣。所以說把一切衆生視若自己,這樣就可以發起令諸衆生得大安樂的法益。

  《八大人覺經》告訴我們不爲自求,這是佛法的根本。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岸。複還生死度脫衆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衆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于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我們學習《往生論》也是爲了引發我們這種大人覺悟,走出小氣,走出這個狹隘的自私、這種不智慧的因緣,那叫作繭自縛。人都在拼命爲自己服務,就象那蠶吐絲一樣把自己徹底地纏縛起來,一直到死亡。諸佛如來他所覺悟的就是廣大清淨無有沾染的那種智慧,是超越。

  “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普利一切衆生,使法界衆生同歸一真,同歸阿彌陀佛清淨國土。這樣的大菩提心願,就是法身之船,就是大乘。淨土一法是大乘教,念佛人是佛的第一弟子,莫以爲念佛之人爲小乘。

  很多人念佛就是行的小乘,但爲自求,根本不管別人。小乘,你怎麼能念佛?念佛怎麼能稱爲小乘?現在比較普遍流傳就是這個因緣。

  “至涅槃岸”,我們欲達到一個大自在,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智慧的心、智慧的成就,那就要了生死。了生死靠什麼?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以南無阿彌陀佛圓滿一切,一念中圓滿一切。“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這是個決定往生、決定的利益。“即得往生”,就是得到往生的利益,就是識得本家本國,最終的歸向認得准了。

  我們現在熟悉極樂世界是我們的本家本國,也是一片光明,我們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也就是一切衆生鹹入光明遍照、鹹入極樂世界無一遺漏,我們這樣演習,本來就是清淨,這樣的發心本來就是極樂國土,色身一散壞,自然歸入大光明藏中,自然圓成佛果,這真是不可思議,若不然,你一到那個時間,見到光明生大恐怖,見諸佛相,也會生恐怖,諸佛相一出就是大光明。我們稱念這一句光明名號萬德洪名,圓成一切。圓成一切,就是大光明,就是安樂國土。圓成一切,同歸光明遍照,就是一片光明。這一片光明,我們這樣久久地念、熏習,當下得利益,臨終圓成利益,所以說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因緣。乃至一切甚深修持法,莫過于如是。因爲淨土一法直接以習用發起根本,以光明歸入。

  密教有五個次第,所謂的戒、正受、神通、光明、習用,我們是以習用起手的。就是佛以果德回施給我們,我們一稱南無阿彌陀佛,一切衆生鹹得往生無一遺漏,識得本家本國,就安心了。這就是佛的恩德,給我們一個家,給我們一個萬德,使我們歇心。這歇心的本心,就是大智慧的彼岸。歇心即菩提。

  菩提就是佛道的最根本利益所在,是諸佛惠以衆生真實之利的真實之利所在,是佛的無盡大悲普度衆生本懷所在,是諸佛所證,動念即是光明。什麼光明?我們舉心動念,來一個煩惱,來一個妄想,你馬上知道,這就是光明。若不然,你就不知,不知就隨著這種黑暗妄想流轉,那就是衆生。一念貪嗔癡慢疑生起,馬上覺悟,即是光明。

  淨土法門舉心動念即在光明之中,因爲它的根本是習用,就是圓滿無有虧欠的意思,就是一稱南無阿彌陀佛,皆共成佛道,鹹得往生無一遺漏,得這個大安心。這安心處,也正是所謂的歇心處。歇心處,正是所謂的習用,無智無得,無來無去,無生無滅,平等一相,那麼再一舉心,馬上就明白,馬上就知道。我們心地無有挂礙之時,一舉心就知道。你心裏亂糟糟的,舉心也不知道。這一舉心、一動念就知道,一知就是光明。如此光明繁衍于未來,所以說就是無量光。如此光明無有間斷,就是無量壽。

  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南無無量光無量壽,我們的命運就是無量光無量壽,我們未來的命就是無量壽無量光,這不可思議,沒有識與不識,你的生命的結束,不過是個轉換罷了,你根本不用重視它,你活著也不會感覺到壓迫,你知道未來是無量壽無量光,現在得以無量壽無量光的這種加被、得以這種生存,得以安心的這種生活,活的自在,死也死得潇灑。

  因爲你這個死亡不過是回本家本國,徹底圓彰罷了,徹底圓成罷了,徹底舍棄一切牽挂罷了,那更是光明,這種方法特別不可思議。很多人追求臨終的作念,豈不知這正是臨終?

  什麼臨終?識破一切生死的根本就是顛倒妄想,那麼你就歸入一片光明。一稱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光明遍照,就是真實不虛,就是一心。什麼叫一心?一切衆生鹹入光明。欲求個一心那不是一心。如此一心,就是光明,就是無礙。如此一心,就是極樂國土之加被、極樂國土之給予。如此一心,就是成就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所在。

  “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成就往生正因”,這正因,就是正定聚,得入大定。這大定,就是一片光明。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本來就是一片光明,鹹歸圓滿。

  “至涅槃岸。複還生死度脫衆生”,就是不住涅槃也不住生死,雖于生死中,生死不可得。不住涅槃道,就是不取證,能得以度脫衆生。

  “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衆生,覺悟生死”,這就是報恩了,知恩報恩。發菩提心,就是知恩。引發一切衆生發菩提心,這樣做不可思議。

  “舍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于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這是進趣菩提,淨土法門不是進趣菩提,而是念念在菩提之中,念念在光明之中,念念在萬德圓滿究竟道業之中,念念在具足這種不可思議的法益之中,沒有出離。這種佛的果德遍于十方盡于虛空含納我等,如此大德是佛所給予,所以跟這個方法不一樣。

  “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我們念佛的人亦複如是。“第一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這《八大人覺經》就是遠離這種我的染著,發菩提心,代衆生受苦,知恩報恩。

  什麼叫代衆生受苦?因爲自己知道一切衆生的苦不可得,生死不可得,于生死無染無著,把這種利益回施給一切衆生。怎麼回施?要代衆生受苦,要體察衆生之苦,不舍一切苦惱衆生。你若舍衆生苦,你就不能與衆生同生極樂國。淨土法門的這種轉相教化,就在于這個應用,所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

  我們用《八大人覺經》作一個引導,這段文字最主要爲了說明不爲自求真實利益所在、智慧所在,這是一切諸佛菩薩大人之行持,非衆生心量,那麼我們欲超越衆生之輪回苦惱,就要隨順佛的覺悟,隨順大人之地,隨順諸佛給予的這種教誨,若不如是,那就是無盡的輪回,就難以得到佛法的法益。

  摘自慈法法師《往生論》講記

  

《佛說八大人覺經簡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