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六集▪P4

  ..续本文上一页宝、对教言、对僧法不爱护,对别人的法则不爱护,还是那样做,就是不怕因果,不怕果报,不怕,他不是说不怕,他是不知道,他要知道了,他没有不怕的,不知道,侥幸。那要是受苦,你到阿鼻地狱中从此世界到彼世界阿鼻地狱中,谁也没有替代者啊,无能替代,菩萨!这是最麻烦的事情。所以所有的悲心的交流,苦心诲喻,唯有一个目的,没人能替代你。很多人说我受苦受报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真不知道,知道的时候你自己都会呼唤着蹦出来了,你不会受那个罪,你不会做那个恶了。

  所以阿罗汉以通力观察世间有情之恶果报应,毛孔都会出血的,看到我们受这极罪恶虚假之苦,会毛孔出血,众生不知啊。你不相信你回头看一看,佛说的很多话,你要真正地静下来,你看你有几个相信佛说的话的?就是佛所讲的这世间因果、出世间之善巧,有几句能真正地相信?真正地依从呢?我们像一个无知幼儿一样,无知无畏,果报谁来酬劳?此世界尽,他世界显,唯有自作自受。这的确是冤枉之冤枉。因为此罪完全可以不去受它,因为它是虚假不实的,是唯心所现的,唯因果所相续的。所以在这个地方每一次提示还是感觉很痛苦的,说句实话是很痛苦很痛苦的。

  有一次我跟一个有一点禅定功夫的出家师父在一起坐,他说他要用最早的方法、最快的方法来舍报了。我说是不是有什么感知了呢?他说这世界看不得、闻不得。我们要是还不知道因果报应,还不知道自己的因果报应的时间,或者说还不在乎因果,也看得了,也闻得了,甚至还感觉到,你现在看到很多人他纵容自己的这个东西的,还会私下去造更极之苦。这个地方鼓励大家反思自己。所以这个地方“佛不记得出时节”。

  以诽谤正法罪极重故。又正法者,即是佛法。

  我们这个说了义不了义中,所谓的以了义教中但得随顺观察,莫以轻谤。但诽谤了义教的人是最容易的,因为凡夫情计所不许,他不许了义教,一说了义教他不许,所以多生疑谤。疑者就疑之了,谤者自受害。就像我们拿个拳头去砸一个强硬的东西会伤害自己,拿一个鸡蛋去撞一个大石头一样,象一个螳螂去挡一个火车一样,你受不了那个果报的,受不了。为什么这样提示这个事情呢?我还是感觉大家需要从逾越中走出来,随顺佛教,随顺佛愿,念佛也好,忆佛也好,忏悔过失也好,不要制造新的祸殃了,其殃其祸为自受故。

  此世间有情逆反心重,有的人不惜自已受重大苦报,去逆反别人的,也可能是善良的一面,也可能是不善良的一面,实际苦报是由你自己受啊!所以不如如法行持,如法忏悔,如法去深入这一个法则,离苦得乐啊,甚为重要。

  因为有些事情不得不反复的提示,看似无意,这话很普通很普通,实在是需要我们大家不断地去思维观察出世入世二种法则。

  “又正法者,即是佛法。”这个佛就是佛说一乘教,不说三乘、五乘。何以故?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故,欲令众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成就清净道业,非是他缘。

  那么世间有情择取之时,有人天福报之求者,有声闻缘觉之求者,有诸菩萨之类愿望善根成熟者,当然求于无上菩提是诸佛神力加持。若不如是,众生善根不能进趣,这个实在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处处读经典都会看到这样的文字,佛在经典上经常会有这样的话: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乘佛威神,从座而起,顶礼佛足,问佛言,某某问题……尔时某某某某法王子以佛威神加持故,顶礼佛足,动于本座。为什么这些大菩萨启问者,莫不是以佛威神加持,不管观音大势至,如是种种早已成佛之大菩萨,佐其他佛行施教化之时,都要受佛威神加持,来启教于佛?这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令我们不要以自己虚妄思维以为佛法,这走出虚妄思维,随顺佛教思维佛法,有善巧因缘,所以说依教奉行,如法思维。但是凡夫有情他不是这样子,他不是神力加被,从座而起,而是妄想驱使,从座而起,设立虚妄之知见、虚妄之问题,不能如实了解心智,不能随顺佛陀的教言。

  我们读每个经典,“如是我闻,依教奉行”。那么这个如是我闻,依教奉行,顶戴受持,欢喜而去。

  现在的有情是,我不闻如是,我理解如是,下面就不是依教奉行,是依教作解,满脸愁容,根本欢喜不了。现在你要是真正遇到所有学法的人,学了一大堆知识之后,徒增所知障,徒生骄慢,不以为佛法得以消除烦恼,心智调柔,不得智悲方便,反而增加邪见。在原有的烦恼障中,妄生所知障缘,增加一个所知障。你说一他会答十,但他永远用不上,自己的烦恼业习解决不了。你说一他答十了。因为啥?不相应了,他不为要除自己的执着之病、妄想之病、冥魇之病。

  所以在如来随顺觉性中,观察此类有情、此类菩萨、此类入地菩萨,皆以有观有照为碍,法如筏喻之碍,毕竟不是圆满之觉。所以登地菩萨尚有碍处,未登地菩萨亦有碍处,得法眼净之众生,虽然得以随顺,亦是为碍缘。那么就是诸佛如来正法眼藏,清净透视,如实了知。那我们要是以种种菩萨行、种种声闻缘觉行、种种众生善恶行、种种愚痴迷倒行,来评判佛法,那是不是谤法呢?我不知道,但是实在有谤法之疑。这样的机制会减损佛法的。

  正法者,即是佛法。此愚痴人既生诽谤,安有愿生佛土之理?

  这个是一种评判,这肯定不是佛愿,这是昙鸾法师对此类有情的遮护之语,是很中肯的。就像我们很多人不在乎因果,你说因果他心里难受。不相信因果的时候,你说因果报应、因果报应,讲什么因果?有一次有个菩萨给我发来个信说:你这个法师讲因果因果,顺缘中有情都讲因果,逆缘中谁来讲因果啊?逆缘中恰恰看因果啊!他认为说因果是顺缘的一种自慢心,这不是。顺缘逆缘都在因果之中,各个摄取的,跟其他人不相干,真不相干。所以尤其是违缘有情,你越讲因果,他起嗔心。那咋办呢?这个地方。说这个谤法啊,谤法之机,实际是轻谤自心,不了究竟,多于壅塞,壅塞在某个法则上去了。

  假使但贪彼土安乐而愿生者,亦如求非水之冰

  他举这个例子,说你要是贪求彼世界安乐,你想要求生彼国,那么你求的这个冰不要是水,不要是水因冻而结。那么这个说法就制止一个因缘了。

  无烟之火,岂有得理?

  那么个你怎么能往生呢?昙鸾法师在这个地方遮护偏多。遮护,是有他前面的机制,因为啥?他鼓励大家都能往生的机制在前,后面的遮护在后。因为遮护在前,大家若不勤奋依法修持,堕于无因果见,堕于这种骄慢见,毁灭世间因果,不能安于本分。那为了遮护这一类的机制,所以多说因果之教,遮护此类不了解实相法则的有情,就是纵容业习之有情,来给大家一个遮护、一个鼓励,遮护他们,这实在是个遮护。

  问四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一步一步地来让我们审视这个事情。

  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萨、无菩萨法。如是等见,若心自解,若从他受,其心决定,皆名诽谤正法。

  “决定”二字,一定要小心,“决定”。邪见人是最难度的,过去人说宁愿破戒不可破见,这个破见人无力度拔。因为人命易毁,其见难伤啊!他这个是抱得紧紧的。我们读过去的烈士的话,“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这就是知见的执着,就是知见的执着,你杀我人行,我知见是不会动摇的,这就是决定知见。象这样的决定知见呢,现在在学佛的人中,断灭见、泛空见、不信因果见、昧于因果见,处处皆是。无主见、自性见、乃至说本机见,处处得见,说见无见见、无自性之见守护者越来越稀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东西呢?只是快意,以达自己的业习。纵容自己的业习是末世之……就是社会化就化在这个地方了,快意自心,无有信仰。就是怎样做痛快怎么舒服就怎么做、怎么想,他才不管你这个什么法不法的。这个“决定”二字十分的,所以要是真正学佛的,身心调柔,不为自知见所蒙蔽,不为邪正知见所蒙蔽,不会有固定见的,就是你不会有这种不健康的固定见,那你可以以法意来指导自己的知见、正思维来指导自己的知见、佛陀的教言来指导自己的知见,身心调柔,远离固执。他没有这个决定,他不会有谤法的决定。

  在藏传佛教,这个谤法、诋毁善知识、诋毁僧团,那果报讲得是重到极处,实际也就是果报的真实说;我们汉地往往委屈说、泛空说,不讲因果说,是特别普遍的。所以汉地人许多人都不怕因果。还是不要说这个话了,我还真不太讲这个话了,人家说僧人这个话说的什么什么……。我怕出家人,我感觉不好听,不说这个话了。那我们现在很多人因为泛空邪见,堕入泛空邪见,不安本分,果报惨重得很。因为这是相似的断灭见,它还不是实际谛理见,实际谛理寂灭守护,倒还可以证果的,就是寂灭为乐,虽是小乘,亦不伤他人。虽有声闻乘,就是排斥大众,但他也躲在寂静处,自己守护寂静之法,亦得安乐。

  但令那断灭恶见,相似断灭恶见,就是不怕因果之类的人,在我们汉地犹为自在,这到处都是,这是很麻烦的一个事情。那我们现前的大众菩萨们,一定在这个地方,不要有这种决定,有了的话一定要迅速忏悔,改变这样的虚假果报、冤枉的果报。“皆名诽谤正法”。

  问五

   问曰:如是等计,但是己事。于众生有何苦恼

  就是他生这个见,这个谤法的见,也是自己的事情,与其他人有什么说法呢?

  逾于五逆重罪耶?

  好比他这个谤法他自己受果报,它怎么比五逆——五逆有弑父弑母弑圣贤这样的过失,它怎么比它还重呢?

  答曰:若无诸佛菩萨说世间、出世间善道,教化众生者,岂知有仁、义、礼、智、信耶?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楞伽经》中讲:佛告大慧,若诸佛如来不说种种法教,若出世入世,那么此教言,世间一切善缘、善法亦不…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