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一种什么东西了,那可就真是与法背道而驰了。这我是很有感触的一个事情,当然我提示提示也可能是大家福德因缘所见不一,众生随类而见的种种社会景象。可能我看到的都是不好的东西,宿世的善根薄少,此生遇善法修持的不足,所以多见恶缘。我还是提示提示希望大家能多观察。何去何从,何以择法呢,我们自己要善于择取。
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
我们现在所谈诸法无有自性。这里谈诸法实相。
除灭罪法。
所谓一切果报毕竟不实,一切法毕竟无我、无常。那么这个就是所谓的灭罪之法。
闻已欢喜
那么就制约在这种过去的恶业五逆之中。往往我们学佛、不学佛之人,做了恶业以后,你这阿赖耶识不会原谅你,就是因果报应不原谅你。你只要不忏悔,不改观,天下人都原谅你,唯有因果、阿赖耶识那个记录它不原谅你。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因缘,就把这个因果推到别人身上,你看要不是某某某,要不是怎么样怎么样,我就不会怎么样怎么样,岂不知都是自己造,自己作,自己受。所以利衰之相全在于自心、自业的这种延续,其它人不能去左右你,要能左右你,阿弥陀佛早就把我们左右完了。我们只能随顺佛的愿力,佛的国土的给予,我们才能解脱生死,成就菩提。在此处你不随顺,亦是黑匣子效应。所以大光早已普照,你尚在黑暗之中。
不相信哪一天我们再做个行为艺术,搞个黑匣子,多包几层布,太阳底下一片光明了,它里面还是黑乎乎的,晚上还是黑乎乎的,一天到晚都黑乎乎的。因为啥呢?自己用自己的强制知见、虚妄果报蒙蔽了自己的心智光明,沉沦在这里面,不能被星星照耀着。所以现在藏传佛教这个黑匣子修法,被社会上的人运用很多,我看他们很多这个训练、那个训练中都用这个黑匣子效果,这黑匣子就是让你摸索,让你知道你陷在这个中间就这个状态,你走出去就结束了,实在是无可得处。但是你具这个缘,你在此缘中,你就被此缘所蒙蔽。所以他们就修这个心性光明,那么心性光明一旦照耀出来,这黑匣子就亮了,真正地从自性中从走出来。
那我们作为一个凡夫若不缘佛,若缘自己的业力,那就是黑匣子效应。
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
十二大劫以后,闻实相法,闻忏悔除罪法,发菩提心。你现下能来了解实相法,能来忏灭诸罪,发菩提心,多好啊!十分有意义。我们这是一种对比鼓励。
以此经证,明知下品凡夫,但令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这是“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两句话的提示,这两句话的提示是千差万别的说法。迄今为止,我感觉我接触到的最完善、最清晰、抉择最彻底的教言莫过于善导大师对“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的解释,就是遮摄二说。因为啥?跟佛说教是相应的,就是遮摄二种方便——遮者,未犯者,为令其不五逆不谤法,这样的令其以善缘而得出离生死苦海;已五逆谤法者,佛以大慈悲无畏力故、无碍力故、圆满力故,令其、摄其,还令彼往生。那么这个是一遮一摄,不相矛盾,是对两类的机类有情,一类是善机类有情,就是能遮护之有情;对恶机类有情,已犯种种过失,无力自拔之有情,予大无畏究竟善巧,令其得以出离生死苦海。
按昙鸾法师的这个说有他的依止说。古来已久这一段文字的争论也是很大的,因为在净土法门中诸多的争论象别时义的争论,十念往生是临终还是现下?象很多地方的争议恰恰正是让我们深入实践净土法门的一个动力,令你欲解决这样的问题,欲清晰这样的问题,了解这个法则,那么能成就这个实践佛法的动力。
但令不谤正法,信佛因缘,即得往生,这实在是讲得很清晰。要假如以我们自己的因缘,谤佛、诽谤正法啊,那你这个往生分怎么谈呢?
问二
问曰:《无量寿经》言:
这是拿两个经典对比。
愿往生者,皆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观无量寿经》言: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亦得往生。
实际这两个话可能是设问的。我感觉到印光法师对《无量寿经》的评判,是十分有意义的,引用点现代人的话吧。近代印光法师对净土三经、五经作了一个提示,他对《无量寿经》作了这样一个提示。依止《无量寿经》,佛在摩揭陀国灵鹫山说阿弥陀佛最初因缘,弃国出家,发四十八愿,又复久经长劫,依愿修行,一直福德圆满,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庄严,妙莫能名,十方诸佛咸赞叹,十方菩萨,欲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业之凡夫……。这一段文字特别重要的,他是对《无量寿经》作了一个总结。十方诸佛咸赞叹什么呢?十方菩萨欲回小向大之二乘,那有菩萨,有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业之凡夫,那么这有凡有圣,咸得往生,等蒙摄受,是为《无量寿经》。
这个地方他不管你是五逆不五逆,具足惑业之凡夫,那么就一切恶劣有情、善恶有情,那讲回小向大的是二乘,前面那些菩萨,就是凡圣同修,咸得往生。这个是为《无量寿经》的纲宗。这是印光大德——我们所尊崇的净土法门的第十三位祖师,一代一代传净土心印、教言心印,他判的这个《无量寿经》。那这跟昙鸾法师设的这个五逆谤法的机制就有差异了,那么依着这个说就是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
等蒙摄受,咸得往生,是《无量寿经》所宣化的纲宗。那么要这个地方依《无量寿经》这样评判,愿往生者皆得往生,那么这是相应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人就会产生疑虑的,那还是前面说的愿往生咸能往生,那五逆谤法的人愿意往生能不能往生呢?那么会产生疑虑与对待。所以这是一个设置的问题了。
要依印光法师的这个言说就不能这样设立了,一这样设立就会造成疑惑,实际一切佛法的教言莫不令众生生起无上信心,生起无上信心也就纯熟无量的善根。信心就是除疑惑、断烦恼、除生死。所以这个地方昙鸾法师设立这个很强制的,这一强制他就用《观无量寿经》来作解了。《观无量寿经》言: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亦得往生。那么这两个经典怎么来会解呢?云何会通?
此二经云何会?
答曰:一经以具二种重罪:一者五逆,二者诽谤正法。以此二种罪故,所以不得往生。
实际印光法师在这个地方就不是这样的来谈《无量寿经》的。那你说一直在谈昙鸾法师是把净土法门的教义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的,那为什么在这个经典上会有这样的一个依止说法呢?所以就是对教言机制某一句话的一个解释、一个印证的问题了。有时候一句话会堵塞人,有时候一句话会令人心开意解,所以这是当与不当、得机不得机、得当不得当的一个问题了。那么在这个地方作一个这样的评判,那么说一切众生愿往生咸得往生,就形成一个阻碍,就是五逆谤法,不能往生,这样一个阻碍了。
所以善导大师在这个地方讲得就十分的透达,此非阻碍处,是遮护与摄化故,是遮摄二种方便所建立的。他这个地方半遮半摄的,就容易令人生疑惑。我们看他下面的文字:
一经但言作十恶五逆等罪,不言诽谤正法。以不谤正法故,是故得生。
问三
问曰:假使一人具五逆罪,而不诽谤正法,经许得生。复有一人但诽谤正法,而无五逆诸罪,愿往生者,得生与否?
答曰:但令诽谤正法,虽更无余罪,必不得生。
那个这个地方就遮了,就是遮。这个遮无有实法可得;不遮,摄也无实法可得。那你运用他这个遮了,他就遮此类的人不要谤法。遮是护的意思,就是保护此类有情,莫谤正法,求愿往生。这个我们要善观这些善知识们的慈悲与善巧,但要善知我们容易造成误解的障碍,我们不要误解这些法的设置。这个是遮护义,遮就是保护的意思。
“必不得生”。是令其勿谤正法的一个遮护,而非是实有这样的法,实有这样的因缘。要实有这样的因缘,那佛法也会有许多的实说、虚说了,那么这个是法无自性的一个表露,在此处是决定的。
何以言之?经言:五逆罪人,堕阿鼻大地狱中,具受一劫重罪。
这是他引用的经典来证实诽谤正法的这种重大过患与果报的延续相。那么五逆受一劫的重罪。
诽谤正法人堕阿鼻大地狱中
那同样是堕阿鼻地狱,阿鼻地狱,我们知道这个阿鼻大地狱中“阿鼻”是什么意思?周遍义,就是这个地狱大者不可言说,人的身体也大不可言说,这个受果报的人。有无量人堕到阿鼻地狱,一亿人皆是身大无量,受无量之苦,就是无量无边的苦一直在身上表现出来,那么这个阿鼻地狱就是这种大恶之人、极愚之人所受极苦之果报,因果果报。所以地狱也没有门,天堂也没有门,极苦之报,此类人所受,那么这个阿鼻地狱中。
此劫若尽,转复至他方阿鼻大地狱中。
因为这个劫一坏了,成住坏空,在这个坏劫中,被大水大火大风,被四大所毁坏,这个世界,那么地狱也就不存在了,这个阿鼻地狱有情就迁移到其它世界去受苦。这是佛在经典上举的这样的因果的观察,此世界苦尽了,世界都坏了,他的罪报还没受完,到其它世界去受,阿鼻地狱去受苦去。
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大地狱,
所以说谤法之罪甚重,甚不可思议。现在在我们这个时代诽谤佛法的人多啊,随顺佛法者稀少。像我对净土法门的疑虑,大概有很长时间,疑虑很多很多。疑虑,说谤正法自己不敢迈这一步,但疑虑很重。查了很多经典,找了很多善知识问,运用了很多方法去审视,一回到自己的业习中就疑虑,当然随顺时就欢喜,到自己的业习中就疑虑,就倒见。
佛不记得出时节。
就是佛不给这样的人说多少大劫多少大劫受果报尽了,像佛在这一类经典中,好比说有人毁盗常住之物,受多少亿多少亿恒河沙劫什么阿鼻狱苦,我读到那时候毛骨悚然,骨头缝都冒寒气。但你看到社会上、看到寺院里、看到有些有情对三…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