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align="left">他这个“成就”二字,就是阿弥陀佛已成佛十劫,如是功德是成就无疑的,是无亏无欠的。所以每一个后面都有“庄严功德成就”。
“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十三者庄严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先举章门,次续提释。”
下面是昙鸾法师来直接给我们解释这十七种功德的内涵,令我们有一个感知的认识,也就是所谓的受用。
一、庄严清净功德成就
“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
三界道,我们概念都是有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是轮回之界,虽稍有差别,但不出轮回,所以称为三界火宅。那么极乐世界这个清净道、这个世界里,非三界所摄。
“此云何不思议?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那么这个不可思议的清净功德,昙鸾法师把它归结到“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这是净土法门的教言的一个清净传承。经常给大家谈论这个事情,佛法的传承无外乎是消除我们的疑虑,净化我们的自心,显现我们的本性,直指我们的心智如佛一样的生起妙相功德自在力的运用,那么这个非造作所成。但我们若不依法则、清净传承的给与,我们往往被自己的业习、妄想、烦恼所蒙蔽蒙骗,不能觉知,不能运用。所以净土法门的教言亦在于此,具足烦恼的凡夫亦得往生彼净土。
“三界系业,毕竟不牵”。三界,不单单是我们欲界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不牵制我们,就是禅天的、色界天的种种禅定功德也埋没不了我们的心智,那么种种非想非非想的这样的八万大劫的清净生命欲守护亦蒙蔽不了我们。所以“三界系业,毕竟不牵”是阿弥陀佛殊胜功德国土的不可思议的清净力,能净除我们三业之障,所以说“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此语甚重,份量很重。希望我们每一个现前有缘一定要在这个地方着眼、思维,不可轻易带过,要去思维的。
何以不断烦恼,而得菩提涅槃分呢?皆仰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清净功德回施,使我等有情不系三业,“三界系业,毕竟不牵”。何以故呢?三界一切业毕竟虚幻无实,阿弥陀佛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顺性修持必然真实不虚,所对比而言,以其清净功德自性之力,必然洗涤我们无始以来的虚妄蒙蔽尘垢,令我们心智清净,得涅槃分。
这个清净功德成就者,实际不是说阿弥陀佛成就了就罢了,实际是阿弥陀佛的成就显现一切听闻众生在现居烦恼三界火宅之中而得到的涅槃利益分,这是清净功德成就所在,就是利益众生在三界因缘中不被三界所缠缚而得现下安住、安心这样的无上菩提功德清净,而不是其他的。
单单说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回施于众生,众生不得运用这样的清净功德,那么阿弥陀佛的成就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净土一法的根本要点就在于阿弥陀佛把自己所有修证的清净功德、庄严功德、不思议功德、受用功德,乃至说十七种、乃至二十九种无量无边的功德,清净地、平等地、具足地回施给每一个众生,尚是阿弥陀佛成佛的真正愿力所在,或者说真正的发心所在,亦是真实的清净成就的意义。要没有这样的意义,他成佛那实在是不相应的。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胜过三业道,来利益三业道所系的有情——色界、无色界、欲界有情。使三界之业,虽无量兆载以来,我们被缠缚于此,被遮蔽于此,不能出离,但仰仗阿弥陀佛无量兆载永劫的修德的修持、性德的真实的照耀,洗涤了我们无始以来的虚妄的迷失,所以得菩提分,就是往生的决定的功德利益。所以说“焉可思议”,这是第一种庄严。
二、庄严量功德成就
“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国人天,若意欲宫殿、楼阁,若广一由旬、若百由旬、若千由旬,千间、万间,随心所成,人各如此。又十方世界众生愿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一时一日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而彼世界常若虚空,无迫迮(zé)相。”
有人有这样的顾虑,说阿弥陀佛乃至十方诸佛都劝自己国土的人民往生彼国,像我们这个国土就有六十亿不退转菩萨往生彼国,其他的少功德者往生彼国者不可思议、不可穷数,就是难以数说的,就有六十亿不退转的这些菩萨们往生彼国,那无量无边的世界的有情,佛一劫二劫尚说不尽其世界名,况往生之数呢?那彼国怎么办呢?会不会壅塞呢?世尊为了消除这样的疑虑说:“观彼世界相,广大如虚空,究竟无边际。”令一切众生无疑无虑往生彼国。我们可以思量之心智中往往的有这种迮——逼迫的相,那么给我们作了这样一个真正清净广大的回施。一切法性本质亦复如是。
“彼中众生,住如此量中,志愿广大,亦如虚空无有限量。彼国土量,能成众生心行量。何可思议?”
就是你有多大的心量也不要紧,并不是说,我房子要很大很大的,其他地方的人就会有逼迫感,不会的。它不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土地,有这种坚固之力。极乐世界是虚空广大无边无际,随众生心愿而各个随愿建立,无有妨碍,这里称为量功德成就。此量无量,所以又称为无量光佛刹。
这个一定要消除我们心中的疑虑,哪怕是你虚妄的疑虑,你要不消除,就会阻碍你现下的清净功德、庄严功德乃至种种功德的受用,临终会逼迫你疑虑往生的这种机制,产生这种所谓的不敢抉择,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我遇到这样的老居士特别多,临终抗不住就会打电话啊什么的,往往就是打电话,或者让家里人来找,说:哎呀,怎么办呢?活不下去了,但是对往生还是不敢抉择啊,说能往生吗?不能往生这业障这么苦咋办呢?说念佛念不得了,念业障,不念呢,又逼迫着自己。所谓的这个业障就是平时的这种虚妄、意识的串习产生了一种事实之力,我们称为业相之力。他不会去随顺佛陀的这种广大清净无碍的回施。那我们要是平时已经纯熟了这种知见,一丝的疑虑也不会存在的,那么我们这个撒手是很轻快的,业报一尽随时就撒手了,轻轻地手一放,就告别了这个沉沦的五浊恶世,令我们回到法性之土,乃至是往生阿弥陀佛的报土或者说应化土,都是可以的,自在随意的。他这样就免除了我们无明轮回之业的逼迫与无明业茫然不知归向的逼迫,这样就是平时的疑虑带来的这种舍报不安详的这种恶性的机制。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念佛人啊,这个地方一定要处理得十分地清晰、明白、不含糊,丝毫都容不得含糊的。
像我小时候生活在医院里,经常到太平间里,揭开白单子看一看这一张脸、那一张脸,谁知道哪一张脸是不是自己的脸呢,对不对?哪一天你自己也会这样子。无常也好,什么也好,换换位置你就知道了。那我们跟阿弥陀佛不能换位置吗?跟阿弥陀佛也能换位置。那你跟无常、苦、难都能换位置,跟阿弥陀佛不能换位置吗?
非典那一年,以前明具他们还都是居士的时间,在北京的那个小院里安居,讲《安乐集》,讲着讲着,中午太热了,我从来没有那么热过,中午坐在那个地方,脑袋瓜子一木,就看到自己变成马了,嘴巴很长,脑袋很长,尾巴什么的,牙齿很大很大的,脑子一点点的很小,皮肤什么样,还摆摆尾巴。我说,哎呀,怎么变成畜生了?念念佛吧,念、念、念,用很大的力量也念不出来阿弥陀佛。下午我就跟他们讲,一定不要修无记业啊!修无记业变成马了,想念佛也念不成了。
换换位置嘛,我们跟佛换换位置也行嘛,跟菩萨换位置,你只管换位置,怕什么呢?对不对?我们在众生这个业里,“我”这个字我们这么执着就不放手,那你抓住阿弥陀佛换换位置,体会体会看看是个什么味道呗?有啥不可以呢?
我这是闲聊哦,大家不要太在意。密乘的灌顶,很多的法会,我这不是泄密,我这只是说个表面现象啊,你们不要在乎啊。他们就是扮演,好比我们这一群人,一个人扮演阿弥陀佛,一个人扮演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一个个人都穿他们的衣服,拿他们的法器,观音菩萨拿个净水瓶,拿个杨枝,反正就是大家都演,把衣服也换上,璎珞也戴上,演了以后呢,佛就宣化一部经,读一遍,OK了,灌顶结束。他回去了,他做梦的时候一想,哎呀,我穿着大势至的衣服,跟大势至是一样的,一换位感觉很好很欢喜呀。是那样子的,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佛法从来不神秘的,被人搞神秘了。
以前我读过一个经典,这个经典就是讲的这种大的灌顶法会上,大家怎么着装啊,这个仪轨。那个时候我的脑袋瓜子里经常想啊,哪一天我们开个圆觉法会,大家就扮演十二个圆觉菩萨,然后呢,都穿上菩萨的衣服,找一个人去坐在世尊那个座上,要不然我们请个像也行,其他人扮演文殊……一直到圆觉菩萨,一个一个次第来请问,谁的音声最好,扮演佛音就对了,开那样一个法会,以前梦想一样的。哪个文殊?哪个普贤啊?哪个是圆觉菩萨啊?哪个是除障碍、净业障菩萨啊?我也不知道,我也认识不得。但以此愿,行此心者即是此!
你一到藏地,现在他们说喇嘛教轰炸我们汉地,就是把我们汉地人给打懵了。实际他们就是这样,哎呀,这个人是文殊菩萨成就,什么啊,他天天“嗡阿若巴扎纳德”(文殊真言)对不对?天天以十大愿王为自己的熏习,就这么个事,不比我们高明任何东西,但你要尊重,对吧?尊重还是要尊重的。我们也可以做,你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天天读四十八愿,以四十八愿为自己的愿,那你是什么人啊?
还有两分钟。开玩笑说的比较…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